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卢锡火丞、 等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04出版) 作者:盧錫烝
内容概要
《读淮南子》收集了民国时代学者解读《淮南子》一书的相关研究九种,探讨了淮南王的生平传记,并对《淮南子》的哲学思想、人生思想及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将其学术思想的源与流多角度地呈现。
书籍目录
读淮南子/卢锡烃 第一编 序论 第一章 淮南子略传 第二章 淮南子学术之渊源 (一)源于儒家 (二)源于法家 (三)源于墨家 (四)源于道家 第三章 淮南子哲学之根本思想 (一)论道 (二)自然 (三)无欲 (四)无为 第二编 本论 第一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无治主义 第二节 法治主义 第三节 人治主义——即礼治或德治主义 第四节 改进主义 第五节 足民 第六节 用兵 第二章 人生哲学 第一节 唯心论 第二节 死生论 第三节 祸福论 第四节 是非论 第五节 毁誉论 第三章 伦理学 第一节 摄生 第二节 立身 第三节 处世 第四节 恕 第四章 教育哲学 第五章 宇宙论 第六章 结论 读淮南子/苏玉麟 第一 淮南王之世系及封爵 第二 淮南王之性格及其著述之由来 第三 淮南子之内容及其价值 第四 宇宙本体论 第五 名相论 第六 作用论 (一)无欲 (二)无为 第七人性论 第八为学论 第九立身论 第十 名学 第十一 政治思想 无治 力治 礼治 法治 德治 第十二 结论 读淮南子/江国柱 一、淮南子传略及其时代背景 二、{淮南子)哲学之根本观念 三、淮南子之政治哲学 (一)任自然 (二)主无为 (三)因民性 (四)贵适宜 四、淮南子之人生哲学 (一)摄生 (二)处世 五、结论 读淮南子/俞荣宣 一、淮南子考 二、淮南子哲学之基本观念 (一)根本思想——“道” (二)无名 (三)论性 三、淮南子之人生哲学 (一)《淮南子》人生哲学之主旨 (二)自然派之人生观 (三)精神论 四、淮南子之政治哲学 (一)《淮南子)政治论之基本观念 (二)变法改制 五、淮南子之文学 (一)美妙之精神 (二)通俗性 (三)艺术性 六、对于淮南子之批评 (一)《淮南子》之弱点 (甲)无特别独创之思想 (乙)多神话 (二)淮南子之优点 (甲)结束先秦思想 (乙)博而得其要 七、结论 读淮南子/杨恩浓 一、淮南王略传 二、淮南鸿烈 三、宇宙论 四、无为主义 五、结论 读淮南子/赵乃广 甲、淮南子之论儒家 乙、淮南子之论法家 读淮南子/陈德文 道论 读淮南子/刘麟春 淮南子之实用主义 读淮南子/熊韵篁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此以人性本善,迁于习染而不自知。必省克制欲,庶不失其本性也。 盖除欲制情,抱朴怀素,举一切形色之相,荣利之事,不足动其心,荡其性,则长生之道得矣,淮南子曰: 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年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趣舍滑心,使行飞扬。……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天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 俞樾云,修得生,本作得修生,得修生者,得长生地。 (《精神训》) 其言纵欲之害曰: 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五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聘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驰聘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然则欲何从制?曰:以心役物,而不役于物,故淮南子曰: 以己为度。不随物而动。《精神训》 第二节 立身 淮南子论立身;消极方面,则宗老氏之不争主义;积极方面,则重积善。 (一)不争 老子之不争主义,与淮南子略有差别; 老子含有进取的意味,淮南子含有退守的意味,试比较下列引证即明,老子曰: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淮南子曰: 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原道训》 智不足免患,愚不足以至于失;宁守其分,循其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诠言训》 胡适谓:“只有消极的软工夫,可以抵御强暴。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最柔弱的水,可以冲开山石,凿成江河,人类交际,也是如此。……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都是天道之自然。”老子的不争主义,盖以柔弱胜刚强,以退守为进取。淮南子虽本老子之旨——以其无争于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与老子“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相同。——然大要系安分退守。其长也,可以增人类之同情心,造成人类和平之幸福。其短也事事退步,养成怯懦之习;拘拘自守,不能为国家谋治安,为人类造幸福;碌碌做一谨愿的好百姓,无益于人,无损于人,其与世界关系绝少也。但不争则祸殃不及于身,亦未可厚非。 (二)积善 淮南子对于做人,颇重积善,其言曰: 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主术》 又曰: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 但吾人之力量薄弱,虽有行善之心,不能于短期间达到圆满地位,不可因而自阻,曰积月累,必有可观,故曰: 君子不谓小善之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人善。 淮南子更进一步曰: 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然则积善果何益?淮南子曰: 善积则功成。
编辑推荐
《读淮南子》适合对《淮南子》感兴趣者及相关研究者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