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实务解析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李中奎  页数:193  字数:28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专利实务解析》(作者李中奎)在专利的价值这一主线下,对专利战略的制定、专利申请的准备、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审查意见的答复、专利无效与诉讼、专利检索与分析、企业专利管理团队和制度建设以及企业专利资产的管理和运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介绍,对其中所涉及的实务工作以详实的案例、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并结合相关法规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多年专利工作中所总结的实务经验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提示。
《专利实务解析》对专利实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通过阅读本书,对专利的本质和专利法规的重点条款有更深入的理解。适合专利代理机构和企业中已经掌握一定专利基础知识的专利从业人员阅读,也会对通过专利代理人考试有帮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1
思考题2
第一节 专利的基本概念
一、专利一词的多重内涵
二、专利相关法规
三、专利的三种类型与保护客体
四、申请专利的人
第二节 专利的特点
一、权利的行政审批性
二、权利的专有性
三、权利的地域性
四、权利的时间性
五、权利的公开性
六、专利的技术性
七、权利的交叉性
八、权利的组合性
九、权利的无形性及财产性
十、权利的不可分割性
第三节 专利申请的目的
一、技术垄断目的
二、赚取专利许可费
三、产品和企业宣传目的
四、技术公开目的
五、专利对抗和专利威胁
六、技术出售目的
七、干扰目的
八、加入专利池组织或者参与标准制定的筹码
九、其他目的
第四节 专利授权的条件之新颖性
一、新颖性与抵触申请
二、发明或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之间是否能够互为抵触申请
第五节 专利授权的条件之创造性
一、创造性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二、创造性的审查
第六节 优先权与分案申请
一、两者对时间的要求不同
二、两者对在先申请的要求不同
三、两者对所提出专利申请类型的要求不同
四、两者对是否可以增加新内容的要求不同
五、两者的专利权保护期限不同
六、原申请的命运不同
七、均无操作次数限制
八、现有技术的截止日相同
九、操作的内容基础相同
第七节 国外专利申请
一、到国外申请专利的必要性
二、到国外进行专利申请的途径
第八节 专利标识标注
第二章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1
思考题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一、权利要求的类型
二、权利要求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
三、权利要求应当清楚
四、独立权利要求的撰写
五、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
第三节 说明书的撰写
一、说明书的构成
二、说明书应当清楚
三、说明书应当完整
四、能够实现
五、具体实施方式的撰写
六、说明书应对发明的技术效果进行尽可能多的记载
七、注意语言描述对后续程序的影响
第四节 撰写案例
一、技术交底书
二、撰写过程
第三章 审查意见答复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
本章思考题
第一节 概述
一、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
二、审查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
三、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专利申请人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质疑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审查意见
一、缩小保护范围
二、理论论述
三、审查意见是否存在错误
第三节 质疑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审查意见
一、说理论述和现有技术举证
二、说明书中存在公开不充分但未在权利要求书中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四节 质疑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审查意见
一、现有技术对本专利申请不存在技术启示
二、解决现有技术尚未认识到的技术问题
三、发明基于某现象未被现有技术揭示的内部原因而完成
四、审查意见存在技术理解错误
五、审查意见存在技术特征的遗漏
六、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
七、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
八、发明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九、发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十、惯用手段/公知常识
第五节 质疑修改超范围的审查意见
第六节 其他问题
一、独立权利要求缺少必要技术特征
二、专利申请不是技术方案
三、对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
第四章 专利无效与诉讼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1
思考题2
第一节 专利权无效宣告知识介绍
一、专利权无效宣告的一般程序
二、外观设计相同相近似的判断主体
三、若干注意事项-
四、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目的
五、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提出策略
六、专利权人无效宣告程序中的应对策略-.
第二节 专利权无效宣告案例
第三节 专利诉讼知识介绍
一、发动专利侵权诉讼的目的
二、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
三、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四、不侵权之诉
五、专利诉讼技巧
第四节 专利诉讼案例
第五章 企业专利工作
本章应掌握的重点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l
思考题2
思考题3
第一节 企业专利工作概论
第二节 专利战略
一、从专利应用本身划分
二、从专利为技术创新服务的角度划分
第三节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与工作模式
一、两种常见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组织架构
二、集团型企业的专利管理模式
三、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建设
第四节 专利培训
第五节 专利信息利用
一、专利信息概述
二、专利检索
三、专利分析
四、专利预警
第六节 专利挖掘
一、专利挖掘的客体
二、专利挖掘的主体
三、专利挖掘的时机
四、专利挖掘的原则与方法
五、专利挖掘的注意事项
六、专利挖掘工作的开展
第七节 技术研发项目中的专利产出
一、专利挖掘工作应贯彻到企业研发项目的各个阶段
二、技术交底书
三、技术评审
第八节 专利申请的准备与实施
一、专利申请策略与布局
二、专利申请的委托代理
三、代理机构的监督与管理
四、企业专利申请内部流程示例
第九节 专利运营
一、专利宣传
二、专利权的维护与管理
三、专利价值评估
四、专利收购与专利出售
五、专利转让与实施许可相关协议
六、专利纠纷处置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对于组合物发明,说明书中除了应当记载组合物的组分外,还应当记载各组分的化学和/或物理状态、各组分可选择的范围、各组分的含量范围及其对组合物性能的影响等。 对于仅用结构和/或组成不能够清楚描述的化学产品,说明书中应当进一步使用适当的化学、物理参数和/或制备方法对其进行说明,使要求保护的化学产品能被清楚地确认。 对于化学产品发明来说,说明书中还应当记载至少一种制备方法,说明实施所述方法所用的原料物质、工艺步骤和条件、专用设备等,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对于化合物发明,通常需要有制备实施例。因为只是能够确认该化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制备该化合物的话,还是没法实施本发明。 对于化学产品发明,还应当完整地公开该产品的用途和/或使用效果,即使是结构首创的化合物,也应当至少记载一种用途。 对于一种化学产品来说,如果不说明其用途,不描述其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预期其用途和效果的,更无法对其创造性进行评价。对于新的药物化合物或者药物组合物,要求尤其严格,应当记载其具体医药用途或者药理作用,同时还应当记载其有效量及使用方法。一般还要求记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足以证明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预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或者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的实验室试验(包括动物试验)或者临床试验的定性或者定量数据。说明书对有效量和使用方法或者制剂方法等应当记载至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程度。 对于表示发明效果的性能数据,如果现有技术中存在导致不同结果的多种测定方法,则应当说明测定它的方法,若为特殊方法,应当详细加以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实施该方法。 五、具体实施方式的撰写 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是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充分公开、理解和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支持和解释权利要求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说明书应当详细描述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适当情况下,应当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应当对照附图进行说明。 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体现申请中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应当对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以支持权利要求。 对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详细,使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实施例是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实施例的数量应当根据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性质、所属技术领域、现有技术状况以及要求保护的范围来确定。 说明书中实施例的数目,取决于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概括程度、并列选择要素的概括程度和数据的取值范围。当一个实施例足以支持权利要求所概括的技术方案时,说明书中可以只给出一个实施例。当权利要求覆盖的保护范围较宽,其概括不能从一个实施例中找到依据时,应当给出至少两个不同实施例,以支持要求保护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术特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所以,当权利要求采用了功能性限定技术特征时,说明书中应记载尽可能多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之间还应尽可能不属于等同实施方式。

编辑推荐

《专利实务解析》对专利实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通过阅读《专利实务解析》,对专利的本质和专利法规的重点条款有更深入的理解。适合专利代理机构和企业中已经掌握一定专利基础知识的专利从业人员阅读,也会对通过专利代理人考试有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专利实务解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本书是老师介绍的,不得不买啊。不过据说还可以
  •   老师说书还不错,所以买了。应该是入门级的书。
  •   内容很全面,对提高实务能力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