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林毓铭 页数:474 字数:700000
内容概要
我国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势态也越来越复杂,《常态与非常态风险视域的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一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突发事件的类型、一案三制、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等作了较充分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对各类风险,包括舆情引导与社会控制、应急救援与志愿者参与、校园突发事件与预防、道路救援与应急联运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与救援管理、灾后保险与灾后重建、干预管理与心理恢复、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发展低碳经济与减少生态灾难、社会就业与国际社会动荡局势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论证与探讨。
作者简介
林毓铭,男,福建省福州市人,1956年出生,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管理学博士。广东省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985基地)研究人员。在《金融研究》、《社会学研究》、《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政研究》、《中国软科学》、《政治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7部、合著6部、译著2部。主编和参与出版经济管理类教材及其他出版物7部。主持和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和其他各类省部级课题研究19项,获得各种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相关问题概述
第一节 从突发事件到非常规突发事件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第三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制与机制
第一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 应急预案
第三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第四节 应急管理机制
第五节 新环境下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机理特征
第二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理分析
第三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理案例应用分析
第四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警体系
第一节 预警与预警机制概述
第二节 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警体系的完善
第五节 完善地方政府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警系统
第五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基本体系建设
第一节 应急法律保障体系
第二节 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
第三节 应急资金保障体系
第四节 应急救援队伍保障体系
第五节 应急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第六节 医疗救护保障体系建设
第六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保障
第一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保障概述
第二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保障现状
第三节 国外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保障借鉴
第四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保障的完善
第七章 应急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一节 公共项目成本与收益评价方法概述
第二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本
第三节 应急管理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应急管理的效益分析
第五节 公共项目成本--效益的常用评估方法
第六节 应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的适用评价方法
第八章 常态与非常态突发事件中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与突发事件
第二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传播和网络舆论特点
第三节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作用分析
第四节 公共危机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践及其问题
第五节 案例分析:网络舆论引导与存在问题的反思
第六节 “软性引导”和“硬性监管”并举,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第九章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与应对
第一节 高校突发事件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高校突发事件预防管理现状及个案分析
第四节 美国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经验借鉴
第五节 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管理的措施
第十章 非常规状态下的应急救援与志愿者参与
第一节 关于志愿失灵的理论支持
第二节 应急管理中志愿失灵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应急管理中志愿失灵的一般性分析
第四节 他山之石与对策建议
第十一章 道路救援与应急联运系统建设
第一节 高速公路建设的应急功能分析与技术支持
第二节 打造航空救援硬实力
第三节 建立应急联运系统,系统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二章 地质灾害救援与管理
第一节 地质灾害的分类与分级
第二节 地质灾害的现状及诱因
第三节 地质灾害救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节 完善地质灾害危机管理的建议
第十三章 发展巨灾保险,重构灾后救助体系
第一节 自然灾害肆虐彰显巨灾保险严重缺陷
第二节 巨灾保险发展状况及滞后原因分析
第三节 国际社会巨灾保险五种模式
第四节 巨灾保险赔偿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
第十四章 应急管理的干预模型与干预管理
第一节 干预及干预分析模型概述
第二节 单变量干预分析模型的识别与估计
第三节 应急管理状态下的价格干预
第四节 突发性早期危机心理干预方法
第五节 心理卫生服务在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运作
第六节 灾后应急心理干预
第十五章 协调监管部门间关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第一节 从无缝隙政府理论视角考察中国食品监管部门间关系
第二节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直接映射食品安全监管中部门间关系的断裂
第三节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部门间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
第四节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中部门间关系的建议
第十六章 加强安全生产投入,降低常态与非常态伤亡事故
第一节 引入安全生产投入产出表,加强安全投入与事故损失核算
第二节 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
第三节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援
第四节 事故损失计算
第十七章 改善生产与消费方式,减少生态灾难
第一节 高碳排放是酿成生态灾难的元凶之一
第二节 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中国之路严峻而遥远
第三节 提振未来产业体系与引领消费革命的若干问题
第十八章 从境外乱局中吸取教训,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概率
第一节 中东、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及英法的社会骚乱
第二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教育公平与就业公平不可忽视
第三节 各类社会矛盾与突发事件彰显社会管理的潜在危机
第四节 加强社会管理与减少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第十九章 应对常态与非常态就业风险,促进就业稳定增长
第一节 就业是民生之本
第二节 就业难与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的影响
第三节 就业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部分省市就业政策和就业发展战略
第五节 完善就业保障体系的政策选择与发展路径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危害性是指突发事件面向个人和组织乃至社会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进而会对社会价值体系、个人心理造成破坏性冲击,并将危害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事件所产生的危害在短时间内爆发,控制不慎还会造成更为严重、更为广泛的危害以及衍生的灾害。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县的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有研究表明,大灾过后,幸存者经常出现“创伤后综合征”,表现为心理麻木、精神恍惚、觉察力减弱、失眠、梦魇等。可见,地震所带来的破坏不仅是对生命、财产的物理性的破坏,随着事件的结束,灾难的危害往往延伸到人们心理和精神层面(参见第十五章第四节“灾后应急心理干预”)。 4.应对的紧迫性 不确定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因为,很多事件发生非常突然,变化十分迅速,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因此,突发事件本身呼唤着应对的紧迫性。 应对紧迫性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应对者(决策者)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迫切需要在有限信息和有限的时间里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可能抑制事态的发展。紧迫性的另一方面在于应急资源的相对缺乏性,即事件发生以后,原有的资源供给系统往往会被打乱或遭到破坏;突如其来的灾难,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相关人员是否训练有素,尤其在面对非常规的突发事件,人力资源的作用是处理应对紧迫性的重要筹码。 5.可控性 突发事件尽管具有不确定性,然而,自其发生、发展、衍生扩散到衰退消失,仍然遵循一定客观规律。2003年非典发生以后,救助主体依照医学治疗传播性疾病的规律,切断传染途径,寻找抗菌疫苗,从而控制疾病传播范围,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应对的目的。事实上,突发事件的可控性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对自然突发事件规律的把握能力和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对于社会性突发事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也能把握当中的规律,有利于问题诊断、对症下药。因此,突发事件是可控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人们能在事前准备、事中应对和事后恢复中有所作为,把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事实上,以上几种特性共同体现在各类突发事件当中,特性与特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衍生出突发性、危害性及衍生性,要求决策者紧急应对;另一方面,突发事件也是可控的,人们在持续的灾难应对当中能积累经验,借助科学理论与技术发展,积累有效应对的经验,不断改善应对的手段,能减少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其危害。
编辑推荐
《常态与非常态风险视域的应急管理》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