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白庚胜 总主编 页数:353
前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内容概要
泰顺地处浙南边陲,与闽接壤。东南邻苍南,南与西南毗闽福鼎、福安、柘荣、寿宁,西北界景宁,东接文成。全县人口35.2万人,辖36个乡镇,总面积1761.5平方千米。明景泰三年(1452)分疆立县,以“国泰民安,人心归顺”而得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茶叶之乡。同时,还被誉为“玩具之乡”、“木偶之乡”、“蜡石之都”、“廊桥之乡”。 泰顺县处武夷山系洞宫山脉南翼的浙南山地,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群峦叠出,县境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白云尖海拔1611.3米,为温州最高峰,县城海拔490.3米,为全省之最。境内有大小溪流百余条,分属飞云江、交溪、沙埕港、鳌江四大水系。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热温和,高山云雾弥漫,低山丘陵湿润,是典型的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遍布全境,西北有神秘的“绿色王国”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有被称为“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的承天氡泉。泰顺古木拱廊桥、古民居巧夺天工极富地方特色,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潜力优势。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根据地,留有中共浙闽临时省委旧址,红军山洞医院,红军路等革命胜迹。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飞云湖游览区已初具规模。此外,还有大量古村落,古民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书籍目录
前言
神话
盘古开天地
兄妹结婚
日和月
雷公和雷婆
人的寿命
地牛转动
传说
地名传说
泰顺立县传说
上下洪、百丈地名传说
筱村徐岙底迁居传说
筱村石柱传说
观音岩
南浦炊天饭甑传说
新山广渡寺传说
仕阳夏家港传说
承天氡泉传说
仙面岩和仙脚印
摇动夫妻岩
……
故事
笑话
附录一 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二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新山广渡寺传说新山涤头村水尾有一座寺院名叫广渡寺,是从前泰顺境内最大的一座寺院。寺院初建于晚唐,历经宋、明、清多个朝代上千年修缮扩建,规模十分宏大。人们不知道寺院里有多少和尚,只知道寺内一片连一片,好几道山弯山冈都是禅房。有一年,当家和尚见庙小和尚多,实在安排不下,有心盖几幢像样的大殿和禅房。这年六月的一天,他带着一个小沙弥出去买木料,来到翁山一户姓翁财主的山场,看见这里有一片又大又密的树林,林里松树、杉树、榅树……各种各样的树木都有。他对财主说想买这片山地的树木扩建寺院。财主点点头:“好呀!我山上凡是无尾的树不管多少都卖给你,有树尾的一根也不能动!”当家和尚心想:整片树林无尾树有几根数都数得出来,看来这个财主是有意不想卖树木,才这般刁难,他越是这般刻薄小气,我就偏偏要买他的树木。当天晚上,当家和尚就住在翁山。半夜时候,只见他坐在床上双手合十,闭起眼睛,口里念起咒语,下半夜突然下起漫天大雪,翁山境内白茫茫一片。不一会儿,山上就传来“噼啪噼啪”的响声。第二天早晨,财主起床一看,呆了,六月下雪,千古未见过的奇事。上山一看,满山大树的树梢被大雪压断的不计其数。他知道这事是当家和尚所为,可又说不出口,心中暗暗叫苦。几天后,当家和尚雇人上山把没尾树砍下来,叠了一大堆。财主想,这么多木料,我看他怎样搬回去。到了搬木料这一天,只见当家和尚口中念起咒语,用手在每根木料上轻轻拍一下,喊声“走”,一根根木料就像活人一样,先先后后钻进地里不见了。不到半天工夫,一堆像山冈一样高的木料,就被当家和尚搬个精光。
后记
编纂《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泰顺卷》,是泰顺县文化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项工作——抢救民间文化,让优秀的民间文化能不断地延续和传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天终于付梓出版,这是泰顺文化建设中值得庆贺的喜事,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成果。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参与这项工作,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责任重大;深感还有这么多人热心民间文化和编纂民间故事中能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而欣慰。泰顺故事卷编纂列入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计划,得到了中共泰顺县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温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知识产权出版社的领导、专家和编辑的帮助,他们认真仔细地审读了每一篇故事,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我县民间文艺家和基层的文化工作者的鼎力相助。为普查搜集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有这些,都令我们感动和温暖,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在编选此卷过程中,我们根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在杭州召开的“2004年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普查、搜集工作,并按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从民间文学的“流传性”和“可叙性”特点出发,尽量选得广一些、多一些,入选作品既要保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又要有口传文学的特点,即从搜集到的1600余篇故事中初选了260篇,结合原有的部分资料,如《泰顺故事、歌谣、谚语卷》、《泰顺搜古》(杨立成、张之冰主编)等书中有特色的篇目选编而成,共收集故事190余篇,约计18万字。入选的故事中,人物传说、地名传说、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等占了较多篇幅,这类故事较为突出,充分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了保持故事的原生态,我们在选编过程中,力救保持原有的讲述风格,这样就不能不用方言、地方习惯用语和方言句式,这给非方言区读者阅读带来一定的不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1年4月10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冯骥才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浙江·泰顺卷》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