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档案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张锦  页数:4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从电影发明以来.人类的历史便有了活动影像的记录,以活动影像为实质的电影成为人类继文字发明以后的一种革命性的档案形态。本书力图在传统上居于理论统治地位的电影作为艺术观念之外,挖掘电影的另外一个几乎始终被艺术观念掩盖起来的维度,即电影作为人类活动原始记录和人类记忆传承工具的档案属性。这种属性甚至比电影作为艺术更加靠近电影的本质,并且也是电影作为-Z术而发展的一个主要基点。本书主要从辨析电影档案与电影艺术档案两个概念的差异入手,来考究电影档案概念的根源并展示其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前景,搭建超作为电影研究与档案学之间一个交叉学科——电影档案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本书也详细讨论了与这个问题关系模糊的图书馆、博物馆的电影收藏与放映活动。

作者简介

张锦,男,1967年生于四川。四川大学图书馆及情报科学系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管理学硕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文学硕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影视戏剧系文学硕士、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进行包括视听资料在内的多种媒介信息资源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及相关文化传播的探索。90年代中期从图书馆学领域开始提出社会信息控制学说,随后在更大的信息研究领域泛理论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涉及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档案学、计算机技术、大众传播、知识管理、电影研究等众多学科与领域。近年来,出版专著:信息与传播《研究分野与交融》,出版译著《电影诗学》,主编“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长春影事·东北卷》。现为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书籍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电影档案概念分析
 第一节 电影艺术档案与电影档案
 第二节  电影档案归属艺术档案或媒介档案之得失
 第三节 电影档案馆、电影图书馆、电影博物馆
第二章 电影是什么?
 第一节 电影的l001种含义与电影作为媒介
 第二节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第三节 电影作为艺术
 第四节 电影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章 电影作为档案: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电影作为档案
 第二节 电影保存及其脆弱性
 第三节 机械复制时代的档案与电影的原始记录性
 第四节 纪录电影与电影的文献化
 第五节 纪录电影与档案起源演变之声像记录特性
 第六节 纪录档案观与作为传播主体的电影档案实跋
第四章 国际电影档案实践历史分析
 第一节 19世纪90年代电影档案的先驱
 第二节 阿尔伯特·卡恩的时代及其电影档案实践
 第三节 影视人类学及其电影档案实践
 第四节 20世纪30年代的公共电影图书馆运动
 第五节 FIAF建立与国际电影保存实践的档案化
第五章 电影档案平民性简论
 第一节 社会记忆控制,平民档案与家庭电影 
 ……
第六章 电影档案利用与编研
第七章 作为电影档案实践的口述历史
第八章 案例 英国电影组织功能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中国电影资料馆从筹备的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个词汇。其直接的原因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大事记.是来源于当时电影系统将“国际电影档案馆联合会”翻译为“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简称“国资联”。为什么要这样翻译?那时的英文翻译陈守枚已经去世而且在此之前一些电影局文件中的翻译也无以寻找,以致无法确切地加以考究进而只能推测,但这种选择绝不是没有原因的。第一个推测就是来源于制片机构或发行机构的影片资料库管理。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初期的收藏基础正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影影片材料集中统一保管的长期努力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对于中国电影资料馆建立前的这段历史,周解在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档案管理”一文中有过详细的叙述。这一过程首先是全面接收和没收敌伪旧影片,然后伴随着电影制片企业的国营化而再次将私营影片转入国营相关企业中集中保存,此外还有周解文中所没有的各电影发行公司的片库。电影制作发行企业使用“电影资料”或“影片资料”,据说在1949年以前就有这种习惯。在电影制片企业中,资料部门其实也分为两个部分:“影片库”和常规的资料管理部门(或我们所说的文图资料)。相对稳定的是常规资料部门,而影片库的管理归属往往不一,例如“影片素材”的管理常常就归洗印部门。影片仓库不仅保管自己生产的影片,通常也包括其他制片机构生产的影片。对于成品影片和常规资料来说,最大的用途正是为了本机构制作人员参考之用,因而这些资料甚至不是“关于电影的资料”,而是电影制作所需一切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能与电影行当完全无关,例如文学作品等。在这个环境中,文图资料其实通常也不被称为“电影资料”。一般私营制片机构的资料部门可能不太正规、甚至没有,但大一点的制片机构,特别是官营机构都有相当正规的为创作生产人员提供参考资料的活动。例如伪满时期被建成为亚洲最大制片机构的伪满洲映画协会就不仅保存了大量的文图资料(后来的东北电影制片厂还成立过图书馆),还有相当收藏规模的影片资料。其中有本公司生产的,也有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生产的影片,并且定期向创作人员放映。根据对曾在“满洲映画”末期担任编剧的马寻的访谈,他作为编剧是不用坐班的,每周只到公司去一次,就是观看公司收藏的各国影片(甚至包括敌对的美英等国影片),而观众主要是本公司的导演和编剧——这一功能一直到1949年以后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都继续保持着。在20世纪50年代,在厂内保持两种放映活动:一是给全厂职工放映影片,主要是其他国产片及苏联电影;二是针对编剧导演的小规模放映活动,放映范围仅受收藏的限制o,这样的放映活动是那些来自部队、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影的新中国编导们学习电影制作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这种特定的参考资料功能非常强烈。中国共产党接手后,曾经在国民党的军事压迫下制片厂被紧急撤离长春迁往兴山9,在搬迁过程中,技术人员、设备和影片资料是最优先搬迁的对象。关于这样一种“电影资料”的使用方式.我们还可以在1978年的一篇关于最早时期在故事片中塑造毛泽东形象的文章中看到。

编辑推荐

《电影作为档案》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电影作为档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自电影发明以来,以活动影像为实质的电影成为继文字后的一种革命性档案形态。《电影作为档案》(作者张锦)力图挖掘电影的另外一个几乎始终被艺术观念掩盖起来的维度,即电影作为人类活动原始记录和人类记忆传承工具的档案属性。本书考究电影档案概念的根源并展示其前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