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魏红 编 页数:359
内容概要
魏红编著的《刑法原理与案例解析》定位于刑法教学实务类书籍,通过实务案例分析阐明刑法理论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将弥补以往类似书籍的缺点,通过案例分析阐明的理论点形成刑法基本原理体系。同时,作者对案例的分析细致化,案例分析不拘于案例的结论,而是对案件的所有情节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阐述出相关的刑法理论知识点,使得全书阐述的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会有一定的进步。所以,《刑法原理与案例解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于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专业本科生、爱好法律学习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魏红,女,汉族。山东省阳谷县人,现为贵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刑法硕士点负责人、贵州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知识产权协会专家、贵州省普法依法治省讲师团成员、贵阳市普法依法治市讲师团成员、人民陪审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概要
第二节 孙玉林失火案
——刑法的任务
第三节 汤某不作为故意杀人案
——刑法的解释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第二节 张某抛售单位股票案与林某(15周岁)故意杀人案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律明文规定”的含义
第三节 成克杰受贿案与褚某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如何理解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四节 马某故意伤害案与居某寻衅滋事案
——怎样理解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第一节 刑法效力概述
第二节 朴某破坏交通工具案
——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邰某犯销售假药案
——属人原则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奥格雷劫持飞机案
——普遍管辖原则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黄某故意伤害案
——刑法溯及力从轻兼从旧原则的运用
第六节 王某等伪造证件案
——对刑法溯及力原则的理解
第四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和犯罪构成概述
第二节 白俊峰被判无罪案
——如何理解犯罪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钱某投毒案
——对犯罪基本特征的理解与适用
第四节 林某等销售有害食品案
——犯罪构成在犯罪认定中的适用
第五节 王文强玩忽职守案
——犯罪法律特征在犯罪认定中的适用
第六节 张某梦游杀人宣告无罪案
——对犯罪主观方面的理解与适用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理论知识
第二节 章某制作“自杀网站”案
——犯罪客体区分罪与非罪的作用
第三节 王某非法拘禁案
——犯罪客体区分此罪与彼罪的作用
第四节 刘某打击报复案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陈某被控故意杀人宣告无罪案
——如何理解危害行为的具体特征
第三节 汪某偷税案
——如何区别作为与不作为
第四节 单某不作为故意杀人案
——如何理解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第五节 卢某贩卖毒品案
——如何理解持有
第六节 张某爆炸案
——如何理解和认定危害结果
第七节 林某被控过失致人死亡宣告无罪案
——如何判断因果关系I
第八节 陆某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如何判断因果关系Ⅱ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魏春峰抢劫案
——不满16周岁的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范围
第三节 陈善义等故意杀人案
——对聋哑人或盲人从宽处理的适用
第四节 谭某某重大责任事故案
——特殊主体的认定
第五节 某市政工程公司偷接供热管道案
——单位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第六节 某市交通规费征稽所私分罚没财物案
——国家机关是否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第七节 福建省泉州市侨乡典当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基本概述
第二节 付某被控故意杀人宣告无罪案
——犯罪罪过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节 王某投放危险物质案
——犯罪故意的理解与认定
第四节 胡某故意伤害案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区别
第五节 穆某被控过失致人死亡宣告无罪案
——无罪过事件的理解与认定
第六节 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有关的案例
第七节 与认识错误有关的案例
第九章 排除犯罪性行为
第一节 排除犯罪性行为
第二节 黄某某涉嫌故意伤害案
——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马某故意伤害案
——关于防卫过当的认定
第四节 钱某涉嫌故意伤害案
——关于特殊防卫权的理解
第五节 王某某涉嫌故意伤害案
——如何区分正当防卫和故意伤害
第六节 林某涉嫌过失致人重伤案
——如何理解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第七节 甘某过失致人死亡案
——关于避险过当的认定
第八节 张某故意杀人(未遂)案
——如何理解经权利人承诺的行为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第二节 王某泄愤案
——如何区别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
第三节 李建贵故意伤害案
——如何理解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第四节 秦某强奸(预备)案
——如何理解“着手”
第五节 郑某强奸案
——如何理解“意志以外的原因”
第六节 陈某等强奸案
——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第七节 张某故意杀人案
——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中止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 张有才、梁省身共同盗窃案
——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在犯罪认定中的运用
第三节 李世军等共同抢劫案
——共同犯罪人犯罪形态的认定
第四节 任某等共同故意伤害案
——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的认识
第五节 李某帮助共同抢劫案
——非实行犯与实行犯如何构成共同犯罪
第六节 关某指使肇事者逃逸案
——特殊情况下共犯的认定
第七节 王海港等寻衅滋事案
——共同犯罪性质认定注意问题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形态概述
第二节 谢某、钱某强奸、招摇撞骗案
——罪数区分标准的认识
第三节 徐某、李某非法拘禁案
——继续犯的理解与认识
第四节 符某破坏通信设备、盗窃案
——想象竞合犯的理解与认识
第五节 王某等人故意杀人、盗窃枪支、玩忽职守案
——牵连犯的理解与认识
第六节 向灵、刘永超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案
——吸收犯的理解与认定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第一节 刑事责任
第二节 谭某非法经营案
——刑事责任的时间认定
第三节 窦某毁坏财物案
——刑事责任的认定
第十四章 刑罚概述
第一节 刑罚概述
第二节 袁某侮辱他人被判刑
——刑罚目的和功能的理解与认识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概述
第二节 任先文故意杀人案
——量刑情节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节 计永欣故意杀人案
——死缓的适用条件
第四节 韩雅利贩卖毒品案
——死刑的适用条件
第五节 蔡国红故意伤害案
——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
第六节 周书建盗窃案
——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与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 刑罚裁量与刑罚裁量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王阳刚交通肇事案
——刑罚量刑原则的适用
第三节 数罪并罚案
——对数罪并罚的认识与运用
第四节 郭嵘非法经营罪和假冒注册商标案
——刑罚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
第五节 孙明亮故意杀人案
——刑罚裁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王里宏抢劫与故意杀人案
——刑罚裁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节 王某盗窃案
——缓刑的适用条件
第八节 席小兵偷甲鱼被判缓刑案
——适用数罪并罚的不同情况
第九节 自首与立功
第十七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刑罚执行制度概述
第二节 李某减刑案
——减刑制度适用中的问题
第三节 周某减刑案
——减刑的条件
第四节 李某假释案
——假释的适用条件
第五节 赵某假释案
——假释的撤销
第十八章 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 刑罚的消灭概述
第二节 邢小良等故意伤害案
——刑罚追诉时效的中断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犯罪客体的概述(一)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二)犯罪客体的特征通说认为,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它具有如下特征:1.犯罪客体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总称。社会关系包括物质关系(经济基础)和思想关系(上层建筑),物质关系即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非物质关系,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上层建筑。社会关系具体包括人身权利关系、财产所有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企业与职工关系等。某一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决定了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人们之间的基本关系。犯罪行为由于危害某一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动摇和危害社会的基本形态和人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而使社会关系受到危害。刑法作为惩处犯罪的最有力武器,通过处罚犯罪体现了对社会关系的保护。2.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其重要性也不同。国家根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性程度,分别由不同的行为规范予以调整、保护。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是为刑法所保护的那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如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至为重要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如友谊关系、借贷关系等,这些关系只能由道德规范或由民事、行政法律加以调整与保护。3.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在没有受到犯罪行为侵犯时不会成为犯罪客体,纯粹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并不是犯罪客体,社会关系只有受到犯罪行为侵犯时才会成为犯罪客体,没有犯罪行为,就无所谓犯罪客体。
编辑推荐
《刑法原理与案例解析》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