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李花子 页数:324 字数:25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由李花子编著的《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利用大量古地图、地理志等资料,考察了明清时期中朝两国的疆域观和实际疆域。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忽视疆域观和实际疆域之间的差异,然而即使是标注于地理志和地图上的疆域,那也不过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疆域的认识而已,它和实际疆域是有差别的。朝鲜时代(李朝,1392—1910年)的疆域观存在着夸大和错误认识,最典型的就是土门、豆满为二江的认识。《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不仅考察朝鲜时代疆域观的种种表现,还阐明这些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对于学界存在争议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立碑的位置、设栅的水源,以及光绪年间乙酉(1885年)、丁亥(1887年)勘界的内幕等,本书也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辨正。
作者简介
李花子,女,1966年生,吉林省和龙县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96年延边大学中朝日三国关系史硕士毕业,2003年韩国首尔大学国史学科博士毕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中朝关系史、边界史研究。主要成果有《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以越境交涉为中心》(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朝清国境问题研究》(首尔集文堂,2008年,前书的韩文版)、《韩中国境史研究》(首尔慧眼,2011年)等专著以及《朝鲜王朝的长白山认识》、《穆克登错定图们江源及朝鲜移栅位置考》等近二十篇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明代初期朝鲜的疆域认识
第一节 公险镇和铁岭位置的认识
第二节 铁岭位置再探
第二章 清代中朝两国定界、勘界的内幕
第一节 朝鲜踏查记所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长白山定界
第二节 穆克登错定图们江水源与朝鲜移设堆栅
第三节 穆克登指定的水源与朝鲜移栅的位置再探
第四节 光绪年间乙酉、丁亥勘界的再评析
第三章 清代朝鲜的疆域认识
第一节 朝鲜的长白山认识
第二节 朝鲜的“土门江”、“分界江”认识
第三节 朝鲜的疆土得失论
第四节 大韩帝国时期的疆域观与间岛政策
第四章 清朝的长白山踏查活动与踏查人员的边界认识
第一节 康熙年间的踏查活动
第二节 光绪年间的踏查活动
第三节 光绪年间的踏查与图们江水源
第五章 明清时期中朝地理志对长白山及水系的记述
第一节 明代中朝地理志的记述
第二节 清代中朝地理志的记述
附论 清代中朝关系史论
附论一 清初朝鲜国王入朝说
附论二 清初朝鲜的迎敕礼——以国王郊迎为中心
附论三 朝鲜使用中国年号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图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明朝设置铁岭卫的真相被湮埋的历史原因从前述可知,在铁岭设卫的问题上,高丽和明朝都产生了误解。高丽以为明朝将在半岛内设置铁岭卫,从而收回铁岭以北旧元双城总管府的领地;明朝则以为高丽对辽东领土有野心,因此警告高丽勿启衅端。双方的争论随着攻辽派在政治上的溃败和新兴朝鲜王朝的建立而消失。后世史料也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评价和说明,直到今天两国学界的主流观点仍以为明太祖原打算收回旧元双城总管府领地,后来由于高丽的反对而作罢。这里,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铁岭设卫这一导致半岛政权交替的重大事件,它的真实性被湮埋的历史原因。从高丽、朝鲜方面来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辽东都司派人渡过鸭绿江张贴榜文,继之高丽使臣楔长寿传达口宣圣旨,自此高丽以为明朝要收回旧元双城总管府领地。三月,崔元沚报告辽东都司遣指挥二人以兵千余来到江界,将立铁岭卫。继之,辽东百户王得明到开京通告立铁岭卫,这使得高丽的误解进一步加深。此间,高丽国内发生了不可逆转的事变。二月祸王和崔莹密议攻辽。四月祸王任命崔莹为八道都统使,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五月七日左右军渡过鸭绿江,屯威化岛。五月底李成桂自威化岛回军,攻打开束。六月三日李成桂囚禁祸王及攻辽派首脑崔莹。六月五日崔莹被流放至合浦,后被处死。六月八日祸王被废至江华岛,也被处死。①也就是说,高丽祸王和崔莹还没有弄清楚辽东另有一个铁岭,明朝并没有想收回双城总管府领地,明朝已经在辽东设置了铁岭卫,就被亲明派李成桂推翻了。
编辑推荐
《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立足于中韩日三国学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同时综合运用了中韩双方的史料,特别是双方的地图、地理志及踏查记等资料,还参考了首尔大学奎章阁收藏的古地图、古文书等珍贵资料。《明清时期中朝边界史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是明清时期,以清代为主,下限至晚清光绪年间,内容截止1908年。这以后的中朝边界史研究,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继续进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