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袅袅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伊增埙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与伊增埙同志曾在总政文化部共事,那是“文革”过后,他作为熟悉部队情况的同志,调到了文化部理论处,一口地道的北京口音,温文的举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聚散无常,后来我们各自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又过多年,我们住进了同一个干休所。虽然时常见面,互相招呼问候,却不知各自离休后都忙些什么。2005年,他把自己编著的《古调今谭——北京八角鼓岔曲集》送给我看;后来还邀我去观看他组织的“濒危鼓曲演唱会”;今年,他送来了《余音袅袅——曲艺评论杂文集》的文稿,这是他利用离休后的余暇,在北京民间鼓曲的研究和保护活动中,辛苦耕耘的实录。我也是一个曲艺爱好者。战争年代也曾利用曲艺形式进行宣传,编写快板、鼓词,用民间小调填词编短剧,还套用过属于北京鼓曲的太平歌词那时十分沉迷于把北京口音的说白与曲调融为一体的感受。但我一直只是个爱好者,因为从事的业务不同,从未对某一曲种进行过深入研究。这部《余音袅袅——曲艺评论杂文集》中,就北京鼓曲的历史渊源、社会基础、风格特色、发展轨迹、代表曲目、代表人物等,进行了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的研究,使我开阔了眼界,受益良多。增埙同志对北京鼓曲的考察,基于“八角鼓票房是北京曲艺的摇篮”这一认识,不仅重祝各种资料的广泛收集,而且深入鼓曲爱好者群众(包括鼓曲传人和不同年龄段的票友)之中,对几种鼓曲的历史发展、生存背景,艺术影响,以及传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反复调查研究,进行了理论的和实际的探索。

内容概要

本书汇集了作者对北京鼓曲文化现象所做的评论,就北京鼓曲的历史渊源、社会基础、风格特色、发展前途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关于鼓曲的继承和创新、改进民间鼓曲生存和传播方式的许多倡议,对关心鼓曲事业的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伊增埙,1931年5月生于北京。满族正蓝旗人。1947年10月在北京育英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1949年3月入伍。先后任解放军师宣传队员、军文工团员、宣传处十事,军区政治部宣传(文化)部干事、副科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千事。从事过文艺创作、编辑和评论工作。1983年任总政治部干部部百科编审室编辑、副主任。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军事人物大辞典》等部分条目的撰写、编审、修订;合作编写、编审了《解放战争纪事》、《三十三位军事家传略》等。1988年离休。2000年起从事通俗鼓曲的研究,是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参与创办“北京曲艺票友联谊会”活动。编著《古调今谭——北京八角鼓岔曲集》(知识产权出版社初版·2004;学苑出版社增订版·2010)。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摇旗呐喊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为北京鼓曲的生存延续呼吁 《曲苑大观》获奖的启示——在天津电台曲艺广播创新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 前景、历史与现实——关于北京民间鼓曲的对话 白云鹏的无奈与鼓曲改革 鼓曲前途的思考之一:服务对象是关键 鼓曲前途的思考之二:扩大服务增强动力 鼓曲问题的思考之三:曲目建设是中心 浅议“北京不能没有弦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访谈节目 保护岔曲,只欠东风!——既评为国家级“非遗”期待出台保护措施 认定代表性传承人迈开保护传承一大步——翘望北京非遗鼓曲项目的新启动第二辑 聚精会神第三辑 呼朋引伴第四辑 温故知新第五辑 哪儿说哪儿了第六辑 敬惜字纸后记

章节摘录

——在天津电台曲艺广播创新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天津广播电台文艺台长期以来,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编排播放曲艺节目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去年荣获首届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十佳栏目第一名,值得庆贺。天津新闻界、曲艺界同志和有关专家从各个角度总结的经验,值得学习。我们是来自北京的鼓曲爱好者,也是天津文艺台《曲苑大观》的热心听众,我们一致认为,这个栏目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尽管各地实际情况有许多不同,但天津文艺台的成就,对于探讨曲艺事业的发展,更富于普遍的意义。这里谈一点个受到的启示:《曲苑大观》这个品牌栏目的开创和建设,独具特色地体现出文艺要满足群众需要的原则。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在这三“多”之中,坚持把占人口多数的普通劳动者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这本来是理所当然、逻辑必然的事情,却由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工作的失衡,做起来变成难能可贵。城乡的普通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或称大众,他们是人口的多数,也是劳动者的多数;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消费目前多处于低水平,因此在某些社会现象中呈现弱势;他们是民间文艺的主要创造者和享用者。曲艺说唱从来都在他们中间植根,始终紧密地联系着民风民俗,因而也是继承传统文化和建设新文化的通途和利器。从这些基本情况出发,天津电台把《曲苑大观》当做重点栏目来抓,当做强势品牌来下打造,其意义决不仅限于抓住了地域文化的优势,从根本上说,这是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综合背景下,探索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权力平等的实践,是当今文化潮流中值得关注的动向。

后记

鼓曲,我只是有兴趣,根底是浅薄的,老来参加曲艺票房活动,应了那句话“八十岁学吹打”,边干边学。面对浩瀚厚重的鼓曲学问,悠久深邃的票房传统,专业和业余的众多师友,学习交流常感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字,缺陷谬误都与先天不足有关;而偶得称道,多是跟着前驱智者的摇旗呐喊,时机方法也未必得当,论效果则大抵是自己鼓气。置身曲艺活动的年月,正是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各项事业面临空前机遇和挑战的重要时期,大业宏图,我衷心拥护,但在现实生活中,对曲艺文化中一些利益格局的调整,常有不解、困惑之处;我所关注的北京鼓曲,是曲艺中长期地发展滞后的部分;喜爱鼓曲的底层群众,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需求和话语权往往被漠视。这个问题,在人大、政协未能列为议案可以理解,但曲艺文化的专门机构、专门家,则理应多给予一点关照。自度若在群众中调查实践,做一点有针对性建设性的事情,或有促进作用。出于此,我用了四五年时间,参加民间鼓曲组织,致力于群众性鼓曲演唱活动。对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持反对意见的朋友(其实也是非常爱护我的知交)说,体制机制问题多多,民间鼓曲不能与时俱进,衰亡已是定局,偌大年纪何苦淌这道水?他的话不无道理,我感谢他的关心,但没有听劝。对我的固执,自然也是毁誉参半。在这个冷清、薄弱、少被权力关注的鼓曲领域,在体制、专业之外为群众性活动办事,艰辛难免。有办对了办成了的,也有没办对没办成或没持续办下去的,无论哪种,成败利钝都已过去,不足道矣;但其间,我的老年中年和青年的朋友们,对于保护“非遗”的关注与期盼、在鼓曲传承中的良知和道义,在艺术创造中对真善美的追求,给我以激励和信心;他们对自我中心、利益驱动的排斥和憎恶,令我在疲乏失望中振作释怀。

编辑推荐

《余音袅袅:曲艺评论杂文集》:在民间文艺的志愿者中,这种严肃认真的探讨精神难能可贵……我惊异于一种老人的毅力和执着,感受到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及其部队养成的勤奋作风(胡可序言)他的“余音”引人倾听,他的文字值得回味,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干万海序言)。斟酌受众的文化,关注“非遗”的传承,实践“三贴近”的创新,探索鼓曲的前途与机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余音袅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