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志愿者的180天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罗红光,王甘,鲍江 编  页数:682  
Tag标签:无  

前言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厚厚一册,是十几位志愿者180天的田野日志。这十几位志愿者,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服务社会化”课题组委托(关于课题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导读),在奔赴遍布全国的十几个公共服务机构后,记录下来自己的每日生活。在尽最大可能保持原貌的前提下,经过课题组的“去隐私化”编辑,这些日志,得以和读者见面了。这本田野日志集,可以成为所有有志于志愿服务工作的人的入门读物。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志愿者们服务于多个领域,涉及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组织,最重要的是本书中所有作者们的写作特点。本书中所有日志,来源于课题志愿者们的即时性写作,与那些结论淹没了过程的事后总结与回忆不同。跟随着课题志愿者们当时当地的写作,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她们的心路历程。我们也跟着他/她们的足迹,解开了不少关于志愿服务的迷思。比如伟大与平凡。投身于志愿服务中的人们,往往充满激情。但仔细阅读后我们发现,志愿者的日子,原来如此平凡,如此琐碎,不是每天都充满激情。但恰恰是这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小事,对社会的良性运作,却有非凡的意义。只有当我们有绝大的激情时,才可能长时间面对,才可能坚持。比如利他与利己。当我们出发时,洋溢我们心中的,是帮助他人的激情。可是,翻开每一本日志,我们都看到,从田野里走出来时,年轻人深情回顾,原来,从中得到帮助最多的,却是我们自己。比如简单与复杂。有的人选择做志愿工作,是因为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太复杂。怀着美好的愿望,他们踏上志愿服务的征程,试图从另一个时空,找到单纯。却不料,随着对田野的了解,他们可能看到更多单纯青年觉得难以接受的东西。可是,随着成熟,我们发现,单纯与复杂,美好与丑恶,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

内容概要

 利他精神。这在20世纪因为雷锋而赋予了它鲜明的色彩。“无私奉献”、“克已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集体意识浓缩在其代表作的《雷锋日记》中。时隔今日。利他的志愿者行动有何变化?本书通过16位亲临现场180天的志愿者利他行动,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鲜活的社会事实:  1.伟大与平凡:投入到志愿服务中的人们,往往充满激情,但真正投入后却发现,志愿者的日子原来如此平凡。如此琐碎,不是每天都充满激情。但恰恰是这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小事,只有当我们有极大的激情时,才可能长时间面对,才可能坚持。  2.利他与利己: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出发点是利他。倒是真正投入后才发现,从中得到的帮助最多的却是自我。原来利己与利他互为表里。不相矛盾。只有学会了他者的语境,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者。  3.单纯与污浊:有的人选择志愿行动,是因为自己周围的环境太污浊,怀着美好的愿望,他们踏上志愿服务的征程。试图从另一个时空,找到单纯。却不料,可能看到更多单纯青年难以接受的东西。可是,随着成熟,我们发现,单纯与污浊、美好与丑恶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  4.冲突与对话:冲突往往表现在个人的理想与服务人群自身需求之间的错位。好心往往成了别人的负担;志愿者自身承载的文化背景与当地文化的冲突,浪漫的理想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冲突等等,为了更好地、人性化地服务于他者,真正的沟通与理解这才开始……

作者简介

罗红光,北京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员,文化人类学专业。主要研究成果《不等价交换:围绕财富的劳动与消费》(2000年)。曾经组织亚洲六国的“湄公河论坛”和中日韩的“亚洲论坛”(社会与文化),以“未来塾”为名,策划并实施陕北和内蒙的环保活动至今。

书籍目录

社区服务 第一章 我困惑于现实与理想之间 第二章 发现自我其实很难 第三章 与青春岁月作别吧! 第四章 真正的感动来自平凡义务教育 第五章 谨以此献给我唯一挚爱的上帝 第六章 “麦灯船”:带领孩子们追寻自己梦想 第七章 他们不比我们“笨 第八章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九章 爱主待生,慈眉善目,古道心肠,师生难忘公共卫生 第十章 与艾滋病患者同日月 第十一章 做好自我 第十二章 回头看看,发现我得到的远比付出的多 第十三章 如果中国也能多一些这样的民间组织和机构就好了!环境保护 第十四章 也要学会说“不 第十五章 当赤脚干部就那么难吗? 第十六章 我想尝试着干一下,今天干不了还有明天“公共服务社会化”课题论坛 第十七章 角色与定位 第十八章 困惑 第十九章 中期会议 第二十章 撰写日志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今天到学校检查的人员多了,除科室里多了小尹以外,区疾控中心也派来一位年轻小伙子,还有主管希望小学的镇教委的一位老师。我们今天检查的全是希望学校,总共检查了五个学校,这些学校大多在村里,因而路途比较远。现简单记录检查情况:(1)YY村MM小学。这是离医院最远的学校,位于YY中心村,沿着小河边的一条小路走进去看到一个用铁栅门锁着的院子,这就是YY村MM小学了。这院子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边是门,其他是房子,连围墙都省了。院子长也就是15米,宽10米的样子。老师共用一个办公室,每人一张桌子,大都是退休的老教师。东边房子有一门,进去是食堂,但再往里看,竟然还有六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看来学生们是每天伴着锅碗瓢盆的乐章上课了。(2)SS小学。这个学校环境真是太差了。首先是校园地面垃圾到处都有,然后是没有像样的食堂,就是在两个房子中间的夹缝处搭了一个棚做饭,而且还只是买了一个蒸米的电波炉。一妇女正在淘米,苍蝇落她后背上满是。我问她在哪里炒菜,她说:“学生们一般都是从家里带菜过来。”我问孩子们是带早上的剩菜,还是萝卜咸菜呢?关于此校长对我说:“开始他们弄泡面,但孩子不喜欢吃,以后他们会慢慢改善。”但愿会吧,不要一味的赚钱,那些都是鲜活的生命呀,要对得起良心!(3)FF学校。这个学校的外部环境真是不容乐观,旁边紧邻着的就是一个扔满杂物,水已变成浓黑的大水坑,好在进了FF学校,白墙黑瓦给人感觉还稍微好点。食堂比较大,有两名妇女在做饭,但环境也是不太好。特别是墙角有一口深井,井口很大。我看了许久都没有人过来把井口给盖住,这样很危险,叮嘱校长一定要差人盖好。(4)DD学校。DD学校是我见到的希望小学中校园最大的、校舍最漂亮、设备也最齐全、卫生也搞得最好的学校。首先有宽敞的操场,学生们可以上体育课,还有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吸引孩子们锻炼身体;其次是食堂卫生搞得好,工作人员很多,而且都穿着工作服,厨具也都干净整洁。而且比起有些学校连开水都不能保证供应,这里每个班级都有饮水机,喝矿泉水。(5)HH学校。这个学校也是在一个胡同里,给人感觉也是狭小。在校园里没有见食堂,估计可能是在门口兼门卫的小卖部的里间房里做饭。因为开门进去时,我见里面好像是做大锅饭的摆设。不过没有听检查人问起,也许这个学校不提供午餐。

后记

此书的问世来自16位志愿者在各自服务现场为期半年的努力和编者一年的功夫。为了这次活动与研究,我们的另一方主力,即公共服务的各个机构,它们给我们的志愿者提供了免费食宿,并且各机构负责人如同父母一般一路呵护我们的志愿者,以他们的经验充实了志愿者的思想与感情。出于保护,我们不公开各单位的实际名称,这使我们对各个机构的感激之情有增无减。我们在此要特别感谢一位幕后志愿者,他的名字叫刘宇。刘宇进入大家的视野是通过“公共服务社会化”课题。他以“行曲”的网名在课题论坛(BBS)上与志愿者沟通,帮助不少年轻志愿者解决问题,参与了昆明中期会议的协调与组织等。作为16位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他深受大家的爱戴。不幸的是,就在今年,他患了肾癌。中医、西医、乃至出世间法,诸种医治努力均未能尽如人愿,刘宇还是于2010年7月12日离开了大家。他曾答应鲍江博士给本书写后记,但事与愿违。临终前一天,刘宇夫人张辉同志给他念了本书第五章的BBS部分,他饶有兴趣地倾听,并将大家的网名一个一个换成实名。他夫人让《日志》(草稿版)陪同刘宇去了……刘宇有自己的正式职业,但他忙里偷闲,从头至尾参与了“公共服务社会化”课题全过程,也参与了我们在陕北和内蒙基地另外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其中他设计的内蒙过冬沼气池在甘肃镇原县的村落获得应用。然而,捉弄人的是,就在他病榻期间,医院夜间护理员恰巧也来自甘肃镇原县的农村。当夜间需要帮助时,按铃无反应,护理员比病人睡得还要沉……公共服务的商业化使人性、尊严显得苍白。感谢刘宇的爸爸妈妈把刘宇带到这个世界!他用他个人的方式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就像爸爸参加解放全国的事业,妈妈援助非洲医疗一样,他的生活密度足矣!读完这本书,我们要感谢诸位读者,也怀着对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愿望的感激之情,共同目送那些先行者。值此出版之际,我们将此书献给我们这位志愿者刘宇同志,寄托我们的哀思。同时,感谢接纳我们志愿者的全国16个单位及其负责同志们。愿我们共同构成的积极的、人性化力量天长日久。

编辑推荐

《16位志愿者的180天》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6位志愿者的180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it is very good book!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