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安丽哲 页数:285
Tag标签:无
前言
听到安丽哲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作为指导老师的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她三年博士生涯刻苦努力的见证,也是参与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一个成果。这是一本建立在翔实的田野考察基础上,采用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完成的非常有价值的专著。专著从关注全球化发展与地方性文化变迁的关系出发,从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关系出发,从关注长角苗女性的教育及文化生活出发,以长角苗人的服饰以及制作服饰的女性们为对象,侧重研究和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研究服饰背后的人的生存状态 该书开头就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忽略了什么?”一方面长角苗人的文化被政府纳入到了生态博物馆中,力图将其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下来。但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文化遗产拥有者们,却渴望将自己从制作传统民族服饰中“解放”出来,这是为什么? 长角苗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主要是女性,关注文化传承者的感受与想法是本书侧重的重要方面,因为传承者的生存状况与态度决定了文化遗产发展的方向。对于一个成长中的长角苗女性而言,在结婚之前,其主要的“社会责任,,就是集中进行学习并实践这些制衣的技能为主有关服饰的教育是传承其文化最重要的内容。当一个长角苗女孩结婚的时候,她作为一个本民族观念中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所需具备的各项技能都已经训练完成。结婚之后就要为自己的丈夫、孩子、婆婆以及自己制作服饰。
内容概要
苗族服饰上的纹样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文字”,如何解读这些历史传承中的“文字”,是该书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作者运用实地观察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在服饰本体方面,分别对长角苗人服饰文化特征、族源考证、现代民族服饰类型、文化传播与服饰演变、仪俗中的服饰、几何纹样的文化解读、传统服饰纹样制作工艺与现状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在长角苗的服饰主体方面,分别就社会性别关系与价值取向、文化教育观与服饰传承、现代长角苗大众从传统劳动中解放的愿望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文章最后总结了民族服饰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对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
安丽哲,1978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韩国庆尚大学中文系,200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为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研究。
先后参与了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以及国际大型合作项目“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民间社会对比研究”的子课题“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的传承与社会发展”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影像编辑与撰写工作。至今发表了《陇戛长角苗妇女的服饰文化》、《对山地文化保护的思考》、《苗族服饰纹样的生活化解构》、《古老的手工绘染技术》、《苗族服饰纹样的符号解读和文化功能》、《景德镇陶瓷行业追踪调查》等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上编 服饰本体研究 第一章 长角苗人及其服饰源流探 第一节 梭戛长角苗的空间环境 第二节 文献中的长角苗及其服饰探源 第三节 民间口头流传的三个版本 第四节 陇戛寨长角苗家族源流探 第二章 长角苗的民族服饰类型与特征 第一节 现代民族服饰类型 第二节 长角苗民族服饰的特征 第三节 长角苗民族服饰文化特征 第三章 文化传播与服饰演变 第一节 女性服饰的文化整合 第二节 男性服饰的涵化 第三节 聚居的力量 第四章 礼俗中的服饰 第一节 成年礼中的服饰 第二节 婚嫁礼俗中的服饰 第三节 丧葬礼俗中的服饰 第五章 长角苗服饰中有意味的艺术符号 第一节 长角苗服饰纹样的本质——艺术符号 第二节 “有意味的形式”——符号传达体系 第三节 长角苗人的记录符号系统 第六章 长角苗服饰纹样的制作工艺及现状 第一节 蜡染的制作工艺与现状 第二节 刺绣的种类与工艺现状下编 民族服饰与服饰主体研究 第七章 长角苗社会性别关系与服饰的传承 第一节 长角苗人的性别角色 第二节 长角苗妇女的婚姻与服饰问题 第八章 长角苗的教育观与服饰传承 第一节 长角苗传统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第二节 现代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第三节 两种教育观念的碰撞及其对长角苗服饰的影响 第九章 正在变化中的服饰观 第一节 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与发展 第二节 长角苗妇女视野的变化 第十章 从传统劳动中解放 第一节 工具的革新带来的初步解放 第二节 传统服饰的发展趋向 第三节 传统服饰何去何从 结论 第一节 民族服饰演变的主导方式 第二节 民族服饰消亡的步骤 第三节 从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研究中受到的启发附录一 长角苗服饰部位及纹样发音注音附录二 调查图表附录三 梭戛歌曲搜集整理参考文献专著类期刊论文类后记
章节摘录
雨天劳作或者平日里进行重力劳动的时候,一天可能会穿破三四双,所以许多人在干活的时候干脆脱去草鞋,光着脚进行劳作。故在周围民族的印象中,长角苗男性除了节日或者重要活动时候穿草鞋,平日里并不穿鞋。 草鞋还有一种特殊样式,就是花草鞋,这是“跳花坡”的小伙子们的专利,与平时寨子里面中老年男子的草鞋不大一样,一般草鞋是直接用稻草以及棕榈皮来做的,而花草鞋都是抽稻谷草的芯子来打的,因为芯细,打出来会比较好看。抽出芯子后再棰蓉,然后慢慢搓,搓成索子,慢慢打,然后挂在房后让每日的露水打、太阳晒,就变成白色的了,这样做出来的是精致的白色草鞋,非常漂亮。这个草鞋对于小伙子们来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草鞋不仅具有保护脚板的功能,还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比如说传统的绣花草鞋是青年男女定情的一种信物。小伙子在跳坡的时候看上哪个姑娘就会跟她要来她的铜项圈戴,戴几天就还的说明两个人没有下文了,但是在戴了3个月以上的时候就说明小伙子对这个姑娘是非常有决心的,这个时候就该去还这个铜项圈了,到姑娘家去时不能空着手,腰里得别着几双花草鞋来送给姑娘当做定情信物,如果姑娘也愿意,就绣一对绣花荷包给小伙子,这样就算是你情我愿,就可以进行婚姻事项的讨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男人们的脚上渐渐都替换成了从市场上买来的胶鞋,穿草鞋的人越来越少了,作为青年们信物的花草鞋也渐渐替换成了市场上买来的球鞋等。然而草鞋作为男子丧葬服饰的一部分,从来没有改变过。 (2)钉子靴。钉子靴是用于冬季穿的,主要由牛皮或者青色麻布制成,靴底钉有12颗钉子。以前寒冷的季节,长角苗男子都是穿这种靴子,在其他的季节一般都是光脚或者穿草鞋。这种靴子底是钉钉的,因为长角苗都住在山坡上,在阴雨连绵的冬天坡度很大而且又滑,穿带铁钉的鞋子可以防滑,但是据老人们讲,这种钉子靴穿起来并不舒服。从20世纪60年代起,鞋底带胶钉的胶鞋进入长角苗人的生活,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钉子靴。在80年代之后,寨子里已经基本看不到年轻人穿传统钉子靴了,只有少数男性老者仍然穿着此类鞋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