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人事 作者:牛力 页数:146 字数:9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对我国不同时期职称的称谓演进分析入手,论述了实际工作中不同时期的职称评定工作,思考并结合目前事业单位正在进行的改革实践和案例,进一步论述和分析了职称制度改革,同时指出在全球化人才争夺和国际接轨的背景下,职称既不可能消失,也不可能弱化,但职称的社会化趋势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加强对职称制度的整体性设计,突出职称管理的公共服务功能,正确处理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三者的关系,使之能够更好地起到激励和评价的作用。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职称的称谓,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具体程序和要求,诸如各种前置必备条件、各种不同的职称考试等等,以及评聘环节和岗位管理,最后是关于对职称制度改革的认识和总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称谓
第一节 职务
第二节 称号、学衔
第三节 “职称”与“评职称”
第四节 岗位
第五节 资格
第二章 条件
第一节 基本条件
第二节 附加条件
第三节 专业技术资格
第四节 职业资格
附:关于对职称条件要求的国外案例
附:职称评审业绩填写样本
第三章 考试
第一节 基本资格考试
第二节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第三节 职业资格考试
第四章 评与聘
第一节 评
第二节 聘
第三节 评与聘
第五章 岗位
第一节 岗位概述
第二节 聘用制
第三节 职称与岗位
第六章 职称制度改革
第一节 现状
第二节 政策
第三节 未来之道
附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工作任务、业务职责的要求确定岗位。岗位由三个因素组成:职务、职责、职权。岗位随着组织的产生而产生,因此在设置上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设岗的因事性。第二,相对稳定性。第三,岗位的可调性。第四,数量的有限性。第五,由上级主管部门来确定的严格性。在具体操作时,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最低岗位原则。就低不就高,能够聘任较低职务的人员就可满足工作需要的,绝不设较高的岗位。②最少岗位原则。就少不就多,能够设置少量岗位就可以满足工作需要的,绝不多设岗位。③最适合系列原则。必须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范围内设岗,选择工作性质最适合的系列和专业,对工作性质有交叉的岗位要认真分析,选择主体工作所在系列。④最高等级原则。这是指某些单位的主系列和一些辅助系列设岗最高不得超过的职务层次。比如在一些科研单位的医务室或财务部门内,就不设高级职务岗位。⑤最优结构原则。根据单位的具体特点,保持最合理、最优化的职务(岗位)结构比例。一般情况下,各级岗位应该是金字塔形结构。⑥最佳组合原则。不要交叉和重复设岗,目的是使岗位之间,其职责任务协调、配合、有序,最终发挥最佳的整体效益。⑦最多限额原则。要按规定的职务结构比例或职数设岗,最多不要突破上级确定的职务比例或职数。——岗位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确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