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妇女 作者:桐桐妈 页数:25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6年,还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的我,生活忽然发生了转折,那就是在我毫无思想准备之际,女儿桐桐不经意地走进了我的生活。孕育这个小生命催生了我的无限母性,一时间,我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没孩子之前,我是一个事业心强得甚至想当丁克的“女强人”;开始孕育之后,我忽然发现生活中还有另一种快乐,那就是见证生命成长的快乐。很快,我原来对幼儿教育的敏感和心理研究情结就被唤醒了,我决定拿起笔,读博、工作之余坚持记录女儿成长的点滴和自己的发现与感悟…… 充满戏剧性的是,开始记录不久,我在一个朋友的鼓励下,“赶时髦”在育儿网开了一个博客,只要有时间就把自己的育儿记录传上去。没想到日积月累,关注我博客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育儿杂志看了我的博客之后,纷纷跟我约稿,一些出版机构开始联系我出书。我自知水平有限,只先出了一本,就是2010年8月上市的《爱出一个好宝贝》。不想出版之后,一直都在当当和卓越的畅销榜上。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前来约稿。按说,基于目前正向200万字迈进的育儿手记,趁热打铁多出几本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我没有这样做。一方面,我自知精力有限,又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和育儿,业余时间原本就少,如果只想着如何出版,势必占用太多陪桐桐的时间。虽然常被美其名曰“专家”,但我首先是一个母亲,宝贝桐桐的教养是我的首要任务,而写作只是“副产品”,我不想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我始终觉得,出版是很严肃的事情,如果仅仅为了出书而急于出书,势必难以顾及写作的质量,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希望自己写出的每一本书,都是有分量的,都能让读者看了有所收获。 出于这种考虑,我虽然有心出第二本书,却并没有急于动手整理写作,而是一如既往地、以忠实记录桐桐的成长点滴和育儿感悟为主,勤于笔耕博客。同时,我也从未停止过与网友的交流,通过邮件往来,几乎每天我都可以收到一些咨询问题,这些问题,逼着我去思考、去探索桐桐之外的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虽然回复邮件占用了我整理书稿的时间,我还是愿意尽量优先保证这种交流,因为我始终认为,这种来自家长育儿实践的需求才是我思考的价值所在。育儿第一、写博第二、答疑第三、供稿第四、出版第五是我努力坚持的原则。我希望在尽可能亲近育儿“一线”的体悟与交流中,体察年轻父母最常见的困惑,并想办法进行专业的探索。但跟网友交流得多了,我也渐渐发现,很多问题,看似跟如何教育孩子有关,实际上却需要从解读孩子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谈起。由于一直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积累,在绝大多数案例中,我都能给网友们比较满意的答复,但也有个别家长的来信,会让我感到力不从心。这让我意识到,虽然我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所需的心理学基础毕竟相对单薄,我希望自己对孩子教育和心理发展的探索更自觉,给父母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思虑再三,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为的是让自己得到更专业的指导,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 从此我的生活就分割成了很多部分:工作、育儿、家事、邮件回复、写杂志的约稿、读书充电、心理咨询考试和学习……即使我原本就没有娱乐爱好,不逛街、不看电视,甚至不看报纸,还是感觉时间经常不够用,自然也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写书。不过,即使忙碌如此,我仍然乐在其中,因为对于这个领域,我是那么爱、那么爱…… 幸运的是,见缝插针开始心理咨询课程学习之后,我蓦然发现,这竟是一个如此令人兴奋的领域,让我欲罢不能、如饥似渴:在上下班的班车上,我看书听录音;做家务的时候,我一边听讲座一边忙活;加入了相关的QQ群,一起探讨和交流;隔周参加师兄师姐自发组织的沙龙,倾听大家的分享……心理咨询的学习,拓宽了我的研究视角,也让我的努力有了回报:在笔试和论文答辩面试中,我竟然以据说是同学中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当然,拿到证书并不是努力的结束,而是入门的开始,从此我把越来越多的学习时间分配给了心理学,并聚焦在儿童心理发展领域,为的是更好地探究成长的秘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我相信,在这个领域的深厚积累,将会让我的探索爆发更多的能量。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我也一直在体验优化知识结构的好处,那就是我对早期教养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拓宽了视角,对于正在整理写作的这本书稿,也有了更多的底气。这本书的酝酿构思与整理撰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因为不停有新的想法,期间也在不停地调整,竟至于拖了一年多才定稿。好在,这本书终于顺利跟大家见面了,希望它会像我期待的一样,能伴您走向轻松、快乐的育儿之旅…… 桐桐妈 2011年11月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无年龄限制的育儿书,书中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是作者的理论支持加上育儿实践的完美结合,尤其突出的是正确的育儿观,生理、心理的双重健康养育,关于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和常见行为的分析,更使家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育学博士妈妈桐桐妈巧妙结合她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将各种育儿问题轻松化解;她对童心的解读深刻、全面、准确,令人信服,家长们尽可以以移花接木之功拿来试用!
作者简介
桐桐妈,教育学博士,在读教育学博士后,曾经主修幼儿教育,推崇母乳喂养,笃信中医,一直有着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结。爱女桐桐诞生之后,为了实现让孩子健康和快乐成长的愿望,在把她当“课题”来“研究”的同时,努力学习幼儿心理、教育理论和护理知识,学习、工作、育儿间隙,坚持撰文分享自己的早期教育和幼儿护理知识,多次受邀为著名婴幼教育杂志供稿。博客“桐桐妈育儿手记”深受育网网友欢迎,已写就80多万字的博文,访问量已过100万,曾受邀做客育网“名人堂”,为众多妈妈答疑解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养,你需要什么样的育儿观
孩子,在“问题”中成长
没有绝对完美的妈妈
过分严苛有隐患
百依百顺害处多
养儿如种树
父亲角色不可或缺
育儿没有捷径
理论不是“万灵药”
今天,你“去焦虑”了吗
第二章 健康教养,因时制宜
快乐情绪是最好的胎教
母乳喂养,给孩子超越生理的能量
“自闭期”抱睡,没有什么不可以
孩子要安静,不要满月酒
拒绝奶瓶,可能是阶段性的
爬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胜任
不要让排便训练影响孩子人格发展
怯生不需要这样“脱敏”
“规则教育”正当时
入园准备有学问
善待孩子的“假想伙伴”
“小辫子”与性别角色引导
莫忽视孩子的自我认同敏感
第三章 给孩子成长的自由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请把他的“手套”拿开
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请尊重孩子的胃
孩子有权“左撇子”
让孩子独立面对交往冲突
增强孩子内心的力量
觉察孩子的秩序感
从“小气鬼”到“大方妞”
从孩子不爱涂鸦说开去……
从“滑梯恐惧症”到“滑梯小精灵”
让孩子做游戏的“小主人”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第四章 母爱里面有“秘密”
拥抱,给孩子心灵的滋养
爱他,就走到他心里去吧
给孩子一点儿“天使时间”
让孩子远离“遗弃感”
孩子也需要倾听
亲子沟通无小节
给孩子讲个他自己的故事
你的笨拙,他的能量
莫忽视日常的归因示范
破解“常用语”背后的心理密码
警惕你的“心理暗示”
“万物有灵”,为我所用
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教导孩子应避免“听话论”
第五章 “问题”孩子没问题
“恋鞋”背后的长大情结
从孩子的“诅咒”说开去
爱哭,总有理由
注意力不集中背后的教养误区
真真假假“恋物癖”
爱上“五角星”的孩子
“恋爱”不是“黄脑袋”
孩子为什么“不服管”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宽容孩子的怪异阅读行为
性急,不是孩子的错
第六章 破解16个常见行为现象
行为现象1:扔东西
行为现象2:脾气大
行为现象3:黏人
行为现象4:多动
行为现象5:爱打人
行为现象6:顽皮淘气
行为现象7:爱咬人
行为现象8:说谎
行为现象9:叛逆
行为现象10:喜欢重复
行为现象11:不合群
行为现象12:胆小
行为现象13:执拗
行为现象14:“人来疯”
行为现象15:不爱“打招呼”
行为现象16:好胜心强
附录:给家长的10条教养建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孩子,在“问题”中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人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发问:“你是搞教育的,带的孩子肯定不会给你出难题吧?” 说实在的,每每遇到类似的问题,我都有点尴尬,因为我的宝贝女儿不仅会给我出难题,而且还经常当众让我难堪。开始的时候,我甚至曾经怀疑自己这个妈妈是否太失败,否则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的教育连自己的孩子都带不好呢?再进一步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却猛然意识到,当我们期待孩子的成长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是在“问题”中成长的,下面我就具体阐述一下这个观点,然后对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提几个建议。 为什么孩子在问题中成长? 孩子在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可以给这个问题比较全面的答案。 孩子发展的更高需求时常与当前状态产生冲突 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孩子生而具有一定的“精神胚胎”,这个胚胎就像种子的胚一样,会指引孩子按照一定的程序向前发展,什么时候开始吃手,什么时候喜欢扔东西、什么时候开始说话等等,都是在这个内在程序的指引下进行的,甚至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但这种更高级的发展需求常常与孩子当前的状态发生冲突,让孩子面对新的发展挑战,需要他一方面突破原来的心理舒适域,另一方面要习得新的技能,这种内外压力势必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这样那样的震荡,引发这样那样的异常行为表现,形成育儿中的“问题”。比如,当孩子想开口说话又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便可能变得非常急躁,甚至喜欢用摔东西、打人、撒泼打滚来主张自己的需求。这对于不了解孩子真实需要的父母来说,便是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脾气大”了。 社会化过程尚未充分绽开,社会规范的约束尚比较薄弱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以个体的形态展开的,但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它的行为方式还有一个群体生活的维度,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个体,还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习得社会规范来完成的,但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决定了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尚未完全展开,所以,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受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支配的,由于社会性的约束比较薄弱,自然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自我中心”行为,比如,她对自己的所有权有了主张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所有权,可能会拒绝分享,而不懂得社会规范是期待他合作与分享的,这个时候,不懂得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父母便可能认为孩子变得“自私”了。 自我主张日渐增多,但问题解决技能比较局限 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是自我意识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有了这样那样的主张和想法,但另一方面,周围的世界又不总是按照他的意志运转的,碰壁之后,由于心理调控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亦不懂得以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相对极端的问题解决方式,比如,当孩子发现别人的某个东西很好玩时,如果别人不给他玩,便可能做出抢夺的行为。
后记
终于完稿了,先长长地舒一口气!临近交稿的这些天,几乎扑上了所有的业余时间,赶了又赶,疯狂地忙碌,倒也酣畅而快乐。这部书稿,从开始构思到彻底完工,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工作育儿间隙写作,甘苦自知。不过,好在每次提笔,都会唤醒探索的幸福,大约做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这么让人兴奋与激动吧! 很幸运,整个写作的过程,虽然见缝插针、日夜兼程,但我并不孤单,因为有那么多人陪我一起走来,给我灵感、给我帮助、给我动力,让我心怀感激…… 首先,要感谢你,我的宝贝,虽然再美的语言在你面前都会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妈妈还是愿意把最深的感谢给你。是你,每天用可爱的笑脸和纯真的爱,温暖着妈妈的生活,给妈妈初为人母的幸福、探索生命奥秘的灵感、自我完善的动力,你是妈妈能量的源泉,正是在跟你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从柔弱变得勇敢,从任性变得宽容,从忧郁变得快乐……对于你的这份馈赠,妈妈无以回报,唯有心存感激,并郑重承诺:妈妈会用无条件的爱,浇灌你的成长,给你在“问题”中成长的机会,帮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让远在异乡的我时刻体验着亲情的伟大与无私。繁忙的日子,你们宽容我疏于联系的无奈;失意的日子,你们敞开双臂给我力量;快乐的日子,你们不忘叮嘱我注意身体……虽然我总是没空去看望你们,虽然我出于对桐桐的不舍拒绝了你们把桐桐带回老家抚养的好意,但我知道,你们一直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着我和桐桐…… 感谢我的老公张昱浩。自桐桐诞生以来,初为人父的你,经历了从大男孩到超级奶爸的蜕变,桐桐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你的心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跟桐桐相处的时间比我更长,因为我上班路程较远,早晨出门时桐桐往往还没起床,桐桐幼儿园放学时我还没有乘上回家的班车,接送孩子的任务都落在了你的身上,但你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在我被迫加班加点的日子里,又是你,给我全力的支持,并用如山的父爱,支撑着桐桐的成长…… 感谢我的公公婆婆,你们在本该安享退休生活的晚年,不辞辛苦地分担了教养桐桐的重担,在上班族的我们无力顾及桐桐的日子里,是你们为我们分忧解难,用心养育桐桐,呵护她的成长。特别是公公,身体本来就不好,却丝毫没有影响对桐桐的爱,虽然你们未必需要我这么客气,我还是要由衷地感谢你们的付出…… 感谢我的妹妹房丽会和房琳琳、妹夫张学良和孟宪强、弟弟房进舒,在这个世界上,是你们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在孤单时有所寄托,无助时有所依靠。我知道无论我展翅何方、栖落何处,你们都会用心陪着我,虽然时空的距离经常阻隔我们会面……当然,还要感谢我的外甥女张子瑶,你对桐桐的谦让与呵护每每都让大姨感动非常!桐桐有你这样的姐姐,大姨有种说不出的欣慰。刚刚出生的外甥女孟梓涵虽然至今未曾谋面,但桐桐已经为此备生“初为人姐”的自豪感,所以大姨也要感谢你,我摇篮里的宝贝! 感谢桐桐幼儿园的老师:许燕园长、叶莲妹老师、徐萍老师、韩靓老师、张蓓老师、杨妮娜老师、王珺老师、张玉霞老师、虞光颖老师和华老师、肖老师、苏老师、贾老师等不知名的老师以及后勤的门卫、班车司机伯伯们,是你们的爱心,让我放心地交出一个孩子,眼看着宝贝在你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常常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由衷地说声:谢谢你们,桐桐有缘在踏上社会的第一站跟你们结缘,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幸运! 感谢一起学习心理咨询的同学和朋友们:傅明霞、徐海、沈挺、孟莹莹、罗显辉、马茜妤、高海燕、刘芳、潘学芳、徐静、高廷琼、李蓉、冯丽萍、胡钧、杨峻峰、俞成、谢秀美、朱斯妤,以及许许多多我说不上名字或对不上号的同学朋友,是你们的友谊,拭去了我长久以来的社交焦虑,让我拓展了生活圈子;是你们的鼓励,让我开始敢于口头表达,并由此积累了自信;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的心理咨询学习之路不再孤单;是你们的分享,让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资源……前行路上,有你们,真好! 感谢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期间的导师和师姐弟、师兄妹们,虽然由于研究兴趣的转移,毕业后我已经偏离了博士期间的研究领域,因愧对信任而疏于联系你们,但你们还是那么宽容地接纳着我,每次聚会,都热情地通知我,我的第一本育儿书《爱出一个好宝贝》出版后,虽然与我们的专业无关,你们却仍然彼此相告,给我鼓励,为我骄傲,让我在失落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后,找到了专业研究之外的尊严! 感谢育儿网的工作人员李家熙熙任珍、聪儿爷爷、各位管理员姐妹们,以及诸多经常看我博客、给我留言或与我进行邮件交流的家长们,是你们的支持与信任让我不敢懈怠,是你们的评论与分享丰富了我的研究资源,推动着我的探索,当我无力一一回访、及时回复邮件或评论的时候,你们用莫大的宽容理解着我!特别要感谢来自河南新乡的源源妈魏续红,是你在逐篇阅读我的博文之后,及时给我纠正文字的笔误,每次看到你认真纠错的邮件,我都感动得无以言表,还有不知名的楠楠妈,也曾经发邮件提醒我一些疏漏,让我感到被关注的温暖…… 感谢我在科技部工作的朋友李战国,修改这部书稿的日子,正是我的科研项目进展最为关键的时候,调研工作折腾得我焦头烂额,因为资源限制,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是你热心包揽了几乎我所有的调研工作,为此还经常加班加点,帮我拿到了多得超乎预期的调研数据,让我得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从事书稿的修改工作。 感谢在现实中用爱浇灌桐桐成长的叔叔阿姨外公外婆们:把桐桐视如己出的邻居朱敏外婆一家;无限量地供给我们衣服和玩具的李佳敏阿姨;每次去香港都要给桐桐买礼物的黄健媛阿姨;远在巴西,却一直牵挂着桐桐的橙橙妈潘志梅阿姨;每次来上海都会专门来看桐桐的王秀玲阿姨;通过博客默默关注桐桐成长的王秀娟、周宏芬干妈;经常来找桐桐玩、任由桐桐点唱的“歌手”李珺阿姨;桐桐爸的同学巨晓华叔叔一家和庞举叔叔一家……是你们用无私的爱,教桐桐学会了如何去爱,并让她学会了感恩。 感谢我原来的同事兼长辈、《乐爷爷孙子兵法》的作者乐善耀老师,退休前我们曾有过每天同坐班车的缘分,虽然开始交流不多,但对孩子的热爱,让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并渐渐成为“忘年交”,身为家庭教育领域的先行者,您一直是我的良师诤友,给我教益,给我支持,鼓励我,提携我,分担我职业选择中的苦闷,欣慰着我每一点滴进步,我的这本书稿成形后,您又欣然作序,精到地阐释和升华了我的育儿观,让我感到了您的殷殷期望,也获得了继续探索的力量。 感谢百忙中为我写序和推荐语的刘湘梅女士、殷姿女士、吴明翠女士、刘晔萍女士、李家熙熙、豆豆爸,虽然我们的缘分深浅不一,或有机会在现实中促膝交流,或神交已久,或者只有一面之交,或者只有网络之缘,但对孩子的爱和共同的志趣,让你们在百忙之中放下手中的工作,给我支持与勉励:刘湘梅老师的序几易其稿,不厌其烦;殷姿老师和吴明翠老师身为编辑部领导,日理万机,却不辞百忙为我“赶工”;刘晔萍老师与我素昧平生,在我冒昧寄出书稿之后,却以提携后进之心,通读全稿,欣然寄语;李家熙熙和豆豆爸都是育儿博客主管,工作千头万绪,却不忘给我鼎力之助……每每看到你们为我写的那些或长或短的文字,都会感到所有感谢的话,都变得那么苍白! 感谢帮桐桐拍照的《聪明宝宝》创意总监徐忆卿女士和摄影师肖南先生,帮我拍照的《莫愁·智慧女性》的编辑赵莹女士,是你们高超的摄影技术,美化了我和桐桐的形象。都说拍照是需要缘分的,只有遇到有缘人才能在照片中焕发出独特的美。那么,我相信,我们都是有缘人,因为,整个拍照过程,彼此都是那么享受和愉悦。是你们,不仅给我和桐桐定格了难忘的瞬间,也留下了值得回味的情谊…… 感谢同一办公室的四位同事:贺芳玲、丁笑炯、毛建茹和尚红娟。其实,我一直觉得,一句“同事”已经不足以概括我们之间的情谊,多年来,我们一起探讨争论,一起做项目写报告,一起吃饭聊天,友好相处、其乐融融,营造出了让人羡慕的办公室氛围,繁忙的工作,因为你们而平添了几分快乐,两点一线的生活,因为你们而多了光彩! 感谢约我写稿或专访的报纸杂志编辑:殷姿、刘湘梅、吴明翠、朱璐、邵荔、王俊、蔡贞、顾燕霞、李思思、戴兰香、吴巍、安超、缴健、王小艾、李文芳、洪静、李心心、季博音等,还有我只知道姓氏,却不知道名字,或者只知道QQ昵称的编辑朋友,是你们的选题,拓展了我的研究触角,督促我更深入、更用心地去探索;感谢曾经约我出版的出版社编辑,虽然精力和水平局限,无力跟你们每个人合作,篇幅所限,我也无法一一提及你们的名字,但你们的信任与厚爱,我都已铭记在心,成为我不懈探索的动力! 感谢中国妇女出版社的编辑应莹,是你的勤快让我体验到了好编辑带来的福利,每每看到你赶工给我编稿,都觉得对不起你肚里的胎宝宝,可惜我分身无术,只能尽力润色书稿的内容,别的方面力不从心,但愿胎宝宝不会怪我折腾他的妈妈哦! 感谢自己,能在朋友的帮助下,努力的超越自卑、挑战极限,向着更成熟、更从容的方向成长! 最后,却不是最不重要的,我要感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长期以来,是他的影响、鞭策、指点与鼓励,让我遇见了更喜欢的自己!
媒体关注与评论
“爱孩子,就给他所需要的!”——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是父母功课的重中之重,通常也是众多父母的困扰。桐桐妈巧妙结合她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将之轻松化解;她对童心的解读深刻、全面、准确,令人信服,您尽可以以移花接木之功拿来试用,我相信这是一本能够给予年轻父母积极能量的书,让我们一起不断修炼,趋向完美! ——《Enbaby恩比育儿》主编殷姿 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睿智的母爱,桐桐妈通过自己的育儿实践和思考感悟,告诉我们:育儿不需要跟风,忠实、永怀激情地追随宝宝的脚步就好。如此,育儿或许会纯粹、快乐很多! ——《家庭 & 育儿》编辑部主任吴明军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感受到桐桐妈一颗爱子之心!每对父母都有养育孩子的天分,却不是都能教养出快乐的孩子。做父母是天下最需要学习的工作。作者送给父母们许多爱的秘笈,帮助您的孩子赢在幸福感——美好人生的关键点。 ——上海交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教授级心灵快乐顾问刘晔萍 这是一本无年龄限制的育儿书,书中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是作者强大的理论支持加上育儿实践的完美结合,尤其突出的是正确的育儿观,生理、心理的双重健康养育,关于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和常见行为的分析,更使家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家有孩子,人手必备,必须的。 ——育儿网主编李家熙熙 父母是伴随孩子长大的参与者而不是评判者,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育儿观改进与完善的过程。父母不仅要细心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出解决的办法。正如桐桐妈书中提出的:好父母要学会不断修正自己的坐标,跟上孩子前进的脚步。 ——新浪育儿博客总管理员新浪幼儿教育博客圈圈主豆豆爸
编辑推荐
《从"零"开始做父母:教育学博士妈妈解读童心》作者桐桐妈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着浓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结。自从爱女桐桐诞生以来,她见证了生命成长的快乐,也获得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无论拥有多么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当妈妈都要先清空自己,从“零”开始学习。
名人推荐
“爱孩子,就给他所需要的!”——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是父母功课的重中之重,通常也是众多父母的困扰。桐桐妈巧妙结合她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将之轻松化解;她对童心的解读深刻、全面、准确,令人信服,您尽可以以移花接木之功拿来试用,我相信这是一本能够给予年轻父母积极能量的书,让我们一起不断修炼,趋向完美! ——《Enbaby恩比育儿》主编 殷姿 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睿智的母爱,桐桐妈通过自己的育儿实践和思考感悟,告诉我们:育儿不需要跟风,忠实、永怀激情地追随宝宝的脚步就好。如此,育儿或许会纯粹、快乐很多! ——《家庭&育儿》编辑部主任 昊明军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感受到桐桐妈一颗爱子之心!每对父母都有养育孩子的天分,却不是都能教养出快乐的孩子。做父母是天下最需要学习的工作。作者送给父母们许多爱的秘笈,帮助您的孩子赢在幸福感——美好人生的关键点。 ——上海交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教授级心灵快乐顾问 刘晔萍 这是一本无年龄限制的育儿书,书中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是作者强大的理论支持加上育儿实践的完美结合,尤其突出的是正确的育儿观,生理、心理的双重健康养育,关于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和常见行为的分析,更使家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家有孩子,人手必备,必须的。 ——育儿网主编 李家熙熙 父母是伴随孩子长大的参与者而不是评判者,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育儿观改进与完善的过程。父母不仅要细心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出解决的办法。正如桐桐妈书中提出的:好父母要学会不断修正自己的坐标,跟上孩子前进的脚步。 ——新浪育儿博客总管理员新浪幼儿教育博客圈圈主 豆豆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