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国妇女 作者:境空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 佛说,贪欲开启地狱之门。佛说,人生来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就在于人有太多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就会无法平静下来,就会变得疲惫。欲望越多,痛苦也越多,过度的欲望甚至会毁灭一个人。要消灭痛苦,就要先消灭欲望。知足才能常乐,清心寡欲,用闲适恬淡的心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变得美好。 有个僧人问慧忠禅师:“怎样可以成佛?” 南阳慧忠微笑:“放下,忘掉。” 僧人又问:“怎样才能物我两忘?” 慧忠禅师依旧笑答:“超越一切,无欲无求!” 僧人再问:“佛是什么?” 慧能禅师扬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我们在谈到佛理的时候,常常觉得佛学的思想、理念离我们都很遥远,是我们很难触及到的东西。实际上,如果我们真的想走近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已经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了。只要你心中有佛,你就是佛。 佛说,我们应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圣严法师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慈悲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 空也禅师有一次出外弘法时,经过一条山路,突然窜出很多土匪,拿着刀剑向他索取“买路钱”。空也禅师见状,竟不觉掉下了眼泪。土匪一看禅师落泪,哈哈大笑说道:“没想到你这个出家人这么胆小!” 空也禅师满怀慈悲地对他们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流泪是怕你们,生死我早就置之度外了。我只是想到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有力气而不为社会工作,为人服务,却每天在此打家劫舍。我想到你们所犯的罪过,固然为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所不容,将来还要堕入地狱去受三涂之苦,因此为你们着急而流下了眼泪!”强盗们听了深受感动,终于抛弃了贪欲、邪恶之心,而皈依在空也禅师的座下。 空也禅师的眼泪,是从佛心中流出的慈悲的眼泪,但谁又能说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佛说,平常心即是道。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心态平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道”。世人如果有一颗平常上进之心,非但不会有烦恼,反而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果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待人接物,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各种事情。 佛说,不必不舍,不舍便不得。很多人生活得累,一小半源于生存压力,一大半源于攀比心重,不能看淡得失。其实,一个人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就越容易快快乐乐地过好日子。 佛说,我们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怨恨,放过他人也就放过了自己。宽容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容者,因为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释放了自己——远离了嫉妒与怨恨,远离了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佛说,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佛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够多动用智慧看待、解决问题,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会减少许多烦恼和束缚,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懂得用慧眼看人生,用智慧去做事,才是真正的智者。以智慧做人,则人生圆满。以智慧做事,则事事通顺。 处处皆佛,事事皆禅。只要心中有佛,天地之间皆为庙宇。只要心中有禅,天地之间皆为禅院。
内容概要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作者简介
境空,编著,作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图书的策划和编写工作,已出版多部畅销书。如《感悟人生》白金版、《谈佛论道悟人生》、《禅里禅外看人生》。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要快乐,先要有颗快乐的心
努力让别人快乐,自己自然也就会快乐
快乐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身边
拥有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会有快乐可言
别让自寻的烦恼,束缚了自己的心灵
人之所以会不快乐,往往是因为不知足
过于为明天担忧的人,是不会有快乐的
只看到自己的人,是不会有快乐的
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可以表达出来
最快乐的事,往往也是最痛苦的事
有理想、信念和责任,人才会快乐
在需要时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转念想一想,便是自在人生
珍惜拥有的一切,幸福就是现在
只要心中有感恩,活着就是幸福
外财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烦恼之源
与人共享美好的事物,才会拥有幸福
第二辑 保持平常心,诸事顺心
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才能真正有所得
心魔是自己制造的,保持平常心则魔灭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倒不如坦然地接受
懂得放松自己,才能把事做得更好
生活像弹琴一样,应张弛有度
顺自然法则则生,逆自然法则则灭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活出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
别人的事是别人的事,不要用来抱怨自己的处境
我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别人的眼睛里
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只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生才会轻松愉快
心存杂念太多,必然会形成种种羁绊
追求和谐与平静,才是真正的生活之路
我们要以坦然的心境,面对生命中的无常
第三辑 有舍才有得,放下即是圆满
无论是得还是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懂得舍得之道,才能解好人生这道题
想得到的越多,往往失去的就越多
对于已失去了的东西,就没必要再留恋了
吝啬对他人的施舍,是一种大失
要有勇气拿得起,也要有肚量放得下
只要学会放下,生命可以不必沉重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背负的东西太多
忘记负担的存在,就会变得轻松
有些事放不下,是因为心中有杂念
释放掉负面情绪,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当踏上不该走的路时,要及时停下来
当行为偏离目标时,要果断地进行修正
懂得适时合弃,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舍弃多余的虚名,才能了无牵挂
不执著于名利,才能得到“名利”
放得下并舍得付出,才能身轻心安
第四辑 怀善念行善举,必得福报
心存善念的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厚报
谁种下善因,谁就会收获善果
行善会得乐,为恶独得苦
一个人发善愿,上天必会帮助他
一个人的爱心,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
布施不图回报,才是真正的布施
面对某些诱惑时,要遵从自己良心的选择
学会给予和付出,才能得到满足
有慈悲之心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
心中怀有善念,才是自救之道
善恶有报,做恶事终会恶及自身
慈悲是一种利器,能化解诸多恶念
慈悲的力量绵延至远,最能感化世人
为了维护心中的善念,有些真相不可说
母爱如佛,事亲如事佛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第五辑 欲望无边,适可而止
凡事要有度,一切要适可而止
欲望如枝杈,需要经常修剪
欲望太多烦恼必多,往往导致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贪欲越大,他就离地狱不远了
贪欲是邪恶的,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
过分贪婪的行为,是在葬送自己
放纵自己的贪欲,最后往往什么都没有了
远离贪婪的欲望,才能知道真正所需的东西
事事锱铢必较,是占不到便宜的
富贵和贫穷,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常常伴随着灾难
一个人的钱财多了,往往也是一种拖累
戒除贪嗔痴恋的欲望,才能获得大自在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第六辑 忍让为安,宽容天地大
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冲动是魔鬼,要忍一忍再做打算
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让路
不要在气头上,轻易说话或行动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宽容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从自身找原因,学会责备自己
偶尔的无心之过,是可以谅解的
要学会宽恕别人,也要懂得宽恕自己
抛弃了怨十艮,其实就是宽容了自己
对别人不宽恕,痛苦的是自己
宽容地对待别人,体现的是自己的伟大
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把事情做好
能做到以德报怨,才是难能可贵之事
宽容和感恩之心,可以平息心中的怨恨
阳光可以融化冰雪,宽容可以化解仇恨
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
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
名利都是过眼云烟,宽厚仁爱方为智者
别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要囚禁了自己
第七辑 在世事面前,智者无敌
懂得运用智慧,就能解决问题于无形之中
只要肯动动脑子,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不管事情有多么糟糕,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做事情之前有所准备,才会事半功倍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是成大事者的大智慧
“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是无法战胜的
以无招对有招,往往能出奇制胜
同样一个问题,解释不同结果也不同
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
说些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美德
在学问面前要谦虚,不知者为小知者为大
只要懂得乱中求序,万事都能理出头绪来
只要用心去做事,就会忽略周围的环境
互换所需才能各有所得,才能其乐融融
要治好一个疯子,需要一个比他更疯的人
有时候有些事,是认不得“真”的
经常洗涤自己的心灵,才会保持圣洁的心智
人生犹如一杯茶,空杯以对才是对
懂得拓宽自己的心胸,人生之路才会随之加宽
前半生应无所畏惧,后半生应无怨无悔
第八辑 成败皆有因,命运非天定
无所事事地混日子,和死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从天而降的幸福,也没有不劳而获的收获
只是坐吃山空,就永远摆脱不了穷困的命运
年少如果不努力,到老一定会吃苦
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来拯救自己
只要行善积德,就可以改善命运
运气是可以改变的,命运是可以修炼的
人生的前途、得失、苦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全由自己来选择
只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
能否经受住磨难的考验,是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有些事是急不得的,是需要耐心等待的
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
第九辑 修行悟道,是修福分悟人生真谛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是因为不承认自己是佛祖
能够忍受住苦难的煎熬,才能修成正果
总想成佛的人,反而成不了佛
做生活中的小事,同样也是在修行
最浅显最真实的东西,往往就是佛的化身
不要去追逐物欲,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色不迷人人自迷,心中无色色即空
只要诚心改过,也可成佛得道
只要佛心在,处处皆是寺庙
虔诚和誓愿本身,就是灵山和佛陀
不必到寺院中生活,心静则无处不是宁静
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懂得惜福之人,才能有提高技艺的福分
文字只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
学习知识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通与运用
千休万休不如一休,一休万事休
带着禅心去做事,会有大悟有大得
只要心中有禅,天地之间皆为禅院
第十辑 一切随缘,即是好人生
万有皆从因缘生,有因必有果
缘来则随缘来,缘去则随缘去
不提过去因为已过去,不问将来因为还未来
遇缘则随行,遇居则随安
世间万物皆有佛性,皆与佛有缘
有佛心即是有佛缘,佛缘与佛同在
心似明镜亦有痕,莫因瑕疵拒佛缘
身出家不是出家,心出家才是出家
顺其自然而变化,顺应无常而为之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人生诸多无常事,随缘即是好人生
世间最珍贵的,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前世500次的回眸,换得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
只有善待缘分,才会得善缘
章节摘录
第一辑 要快乐,先要有颗快乐的心 佛说,要快乐,先要有颗快乐的心。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感知不到快乐的存在。其实,一个人只要有颗快乐的心,快乐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快乐在哪里?快乐就在身边,就在转身处,就在心中——心中有快乐,处处即是乐土。 努力让别人快乐,自己自然也就会快乐 佛陀格言 自己一个人快乐只是小快乐,让别人快乐起来才是大快乐。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禅师。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一生自己快乐,也能够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禅师说:这很简单,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禅师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禅师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禅师哈哈大笑:很好,很好。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禅师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快乐的人,而且他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哲理与智慧 每个人都想快乐地度过一生,然而这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其实,只要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乐于助人;尊重每一个人;善待自己。那么,就可以一生快乐。 佛林百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心经》。色、色相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存在的状态等。比如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我们得见到这个人或和这人通话,或要看到关于这人的消息。我们凡尘中的人得通过信息才能了解东西,这个“信息”即是“色”。空、空相是指佛无须通过这些色、色相(信息)才能了解到一个人或物,因为佛已经修到一定境界了,知因即可知果,什么样因就必然有什么的果。所以,佛看事物不是通过“色相”来看。所以,色对佛来说就是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快乐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身边 佛陀格言 你到处寻找快乐反而很难找到。其实,快乐不在别处,就在你身边。 从前,有一位财主,拥有万贯家财,却不知快乐是何物。他看自己家的长工,整天乐呵呵的,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财主决定请教惠虚禅师快乐是何物。 当他眉头紧锁的来到禅院的时候,院里有一只野猫愁眉苦脸,懒洋洋的走过,恰逢一只小猫在快乐地转着,想要咬住自己的尾巴。 财主叹了口气问惠虚禅师:“你说它累不累呀,干什么咬自己的尾巴呢?”惠虚禅师笑着说:“你看它这样多快乐呀!其实,要想要咬着自己的尾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这个过程你看它有多快乐呀!人又何尝不是呢?人也是需要生活在快乐中的。有快乐就有希望,如果一个人连一点希望都没有的话,快乐怕是谈不上了,恐怕他连‘快乐’这个词都不敢去想。正是因为有了希望,看透了人生,不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会抱着那份希望勇敢坚强地活下去;正是因为有了希望,人才会在希望中找到快乐的方向呀!” 财主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快乐一直就在自己身边,需要的是一双发现快乐的慧眼和一颗慧心。 哲理与智慧 有的人处于贫困艰难之中,仍不改其乐;但有的人处于优裕的环境,却忧郁寡欢。客观环境并不是决定欢乐与否的主要因素,个人的主观意识与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快乐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拥有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佛陀格言 一个有快乐之心的人,即使是一段回忆,也会成为一种永恒的快乐。 一个商人经常路过一条小路,一个樵夫也经常在路边砍柴。 商人拥有长长的驼队,忙于贩卖,每次都能赚很多钱。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一天下来,仅够糊口而已。 然而,商人整天愁眉苦脸,他不快乐。樵夫每天歌声不断,笑声朗朗,他很幸福。 一天,商人又与樵夫相遇,他们同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 “唉!”商人叹道,“我真不明白,小伙子,你穷得丁当响,怎么那么快乐呢?你是否有一个无价之宝藏而不露呢?” “哈哈!”樵夫笑道,“我也不明白,您拥有那么多财富,不用为下顿吃什么发愁,为什么不快乐呢?” “唉!”商人说,“虽然我是那样的富有,但我的一家人总是为了钱财吵得不可开交,没有一个想到为我付出哪怕一丁点儿真情实意。当然,我一回到家他们就会喜笑颜开,可是我始终弄不明白,他们是对着钱笑还是对着我笑。我虽家财万贯,但我却常常感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我能快乐吗?” “哦,原来如此!”樵夫道,“我虽然一无所有,但我时时感觉到我拥有永恒的幸福,所以我经常乐不可支。” “是么?那么你家里——定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商人问。 “没有,我是个快乐的光棍汉。”樵夫道。 “那么,你一定有一个不久就可迎娶进门的未婚妻。”商人肯定地说。 “没有,我从来没有过什么未婚妻。” “那么,你一定有一件使自己快乐的宝物?” “假如你要称它为宝物的话,也可以。那是一位美丽的姑娘送给我的。”樵夫说。 “哦?”商人惊奇了,“是一件什么样永恒的宝物,令你如此幸福呢?一件金光闪闪的定情物?一个甜蜜的吻?还是……” “这个美丽的姑娘从来没有同我说过一句话,每次在村里与我相遇,她总是匆匆而过。三年前,她就要去另一个城市生活了。就在她临走之前,上车的时候,她……”樵夫沉浸在幸福之中了。 “她怎么样?”商人急切地问。 “她向我投来了含情脉脉的一瞥!”樵夫继续道,“这一瞬间的目光,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我幸福一生了。我已经把它珍藏在我的心中,它成了我瞬间的永恒。” 商人看着幸福无比的樵夫,心想:“真正的富翁应该是他,我才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光蛋。” 哲理与智慧 无论有多么多的金钱和多么高的地位,也不一定会快乐和幸福。我们所追求的快乐和幸福,和金钱、地位等没有多大关系,它只跟一个人对于快乐和幸福的理解有关――即便是一个瞬间的美好的回忆,也会成为一个人快乐和幸福的理由。 禅机妙语 一天,禅师说:“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便有人问道:“不知道佛是哪家的烦恼?” 禅师说:“佛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 僧人又问:“怎么才能避开烦恼?” 禅师反问道:“为什么要避开?”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会有快乐可言 佛陀格言 快乐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用心去感受,快乐就无处不在。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生活得不快乐,于是他向禅师请教快乐之道,禅师对他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人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他必须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 庄周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妍斗奇,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间,庄周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过了很长时间后,庄周终于幡然省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故事讲完后,禅师对小和尚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担忧的呢?” 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后,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哲理与智慧 快乐是一种心态,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缺少一种快乐的心态,缺少发现快乐的眼光。其实,人生处处有快乐,只要我们有一种快乐的心态,只要善于发现,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能得到到快乐。 别让自寻的烦恼,束缚了自己的心灵 佛陀格言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从前,有一个少年有很多烦恼,他四处寻找解脱之法。 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一片绿草之上,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逍遥自在。 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你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解脱烦恼?嘻嘻!你学我吧,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就都没有了。”牧童说。 烦恼少年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走啊走,不知不觉来到一条河边。岸上垂柳成阴,一位老翁坐在柳阴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 烦恼少年走上前询问:“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老翁抬头看了一眼面前忧郁的少年,慢声说道:“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烦恼少年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遇到一位在路边石板上独自下棋的老人。 烦恼少年上前请教解脱之法。 “噢,可怜的孩子,你继续向前走吧,前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洞,洞内有一个高僧,他会教给你解脱之法的。”老人一边说,一边独自下着棋。 烦恼少年谢过下棋老者,继续向前走。 到了那个山洞,少年果然见一位长髯老者独坐其中。 烦恼少年深深鞠了一个躬,向高僧说明自己的来意。 高僧微笑着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指点迷津。”烦恼少年说。 高僧笑着说道:“请回答我的提问。” “前辈请讲。” “有谁捆住你了吗?”老人问。 “……没有。”烦恼少年先是愕然,而后回答。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烦恼少年先是一愣,继而顿悟:“噢!是呀,又没有任何人捆绑我,我又何须寻求解脱?原来,我心中的烦恼是自找的,我是自己捆住了自己呀!” 哲理与智慧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都是自己设想的,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烦恼就像是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我们的心中是一片万里晴空,那么烦恼就不会对我们有丝毫的影响。不要为明天的未知而烦恼,也不要为昨日的已知而烦恼,解除精神上的束缚,释放自己,才能拥有快乐。 ……
编辑推荐
懂得用慧眼看人生,用智慧去做事,才是真正的智者。以智慧做人,则人生圆满。以智慧做事,则事事通顺。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让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人生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着现在,让心灵得到安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