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汉)黄石公 著,李渔 编著 页数:273
前言
《素书》相传是黄石公传于西汉名臣张良的一部传奇著作,又名《钤经》《玉钤经》。作者黄石公为秦汉时代人,是一位精通道家学说的大隐士。除《素书》外,他的另一部著作《三略)),更被奉为中国三大兵书之一。《素书》的体例类似于语录体,流传至今,影响甚广。《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因为历经年代久远,《素书》有很多的版本。比如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素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包含很广。有作者本人的人生观,作者认为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重要的处世哲学。明确地告诉读此书的人,要想建立绝代之功,先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这样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一定可以极人臣之位。作者还阐明了用人原则,他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这些用人之道,都是领导阶级应该掌握的。作者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依据这三个标准来判断人才可不可用。
内容概要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素书》,从此,《素书》流传世间。 《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作者简介
作者:(汉代)黄石公 李渔
书籍目录
编者序原序第一辑 原始章 潜居抱道,以涉世立身 苛己修身,做事先做人 以道为本,顺天者昌 安居养性,尽修身齐家之职 海纳百川,常怀恻隐之心 行事果断,处事公正 藏锋敛锐,以礼待人 德才兼修,成绝代之功 审时度势,三分天下了于胸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时至而行,顺水推舟 其德越高,其行越远第二辑 正道章 做极品之人,走沧桑正道 宽则得众,惠能使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见微知著、洞烛察微者得人心 寡欲明察者,为人中豪杰 恪尽职守,虽死犹荣 勇于出世,能担当大任 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我心第三辑 求人之志章 危难存慈航指迷,得志持暮鼓晨钟 绝嗜禁欲,人无欲则刚 反躬自省,则灾祸全无 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识人所恶,避人所讳 勤奋自勉,博学而多才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简以养廉,可避遭人妒 良禽择木,处世要慎重 忠恕待人,可息怒附众 人尽其用,量才器使 明察秋毫,瘅恶斥谗 深谋远虑,三思而后行 通机达变,直在曲中求 谨言慎行,规避人生是非 坚忍不惰,求得善始善终第四辑 本德宗道章 以德为权变之本,以道为操控之宗 通谋略,行事滴水不漏 忍一时委屈,成一世功名 乐善好施,保吉乐安详 参透福祸,看淡得失 知足福无尽,多欲苦无边 居安思危,切忌贪鄙苟得 利令智昏,摒弃贪婪之心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私自利,易激天下怒第五辑 遵义章 通做人之伦理,晓做事之纲常 内明外晦,说话做事七分满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迷途知返,守得云开见月明 出言不逊,则祸之所伏 令行禁止,心无信则事毁弃 喜怒无形,则不怒自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逢庙烧香,见佛磕头 苦口为良药,逆耳见忠言 红颜多祸水,贪恋则无为 知人善任,远离自私自利者 沽名钓誉者,不过是自欺之徒 谦恭处世,宽则得众 切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离心即化整为零,同心即化零为整 兴衰之法,用人之道 轻诺寡信者,必招致怨恨 吃亏越多,得到越多 富贵不忘贫贱,静坐常思己过 前嫌尽弃,心胸广阔好成事 以弱胜强,当决策于仁人 亲近小人,必有危亡之险 须出其不意,勿聚敛伤民 游说者挂相,天下将纷乱 善待直言者昌,记过不忘者亡 施德政为上策,滥施刑罚为下策 当罚却赏,当赏却罚,祸乱必生 赏罚分明,则叛乱不生 人之过:好谀、自夸第六辑 安礼章 得礼之妙道,顺理方能成章 常释怀,雅量成就未来 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勤于律己,防患于未然 得人得天下,失人失天下 安贫乐道,苦尽甘来 求贤养人,当有大家风范 为上者心诚,为下者才能忠诚 自知则自信,自知者明 锋芒毕露,乃做人大忌 慧眼识珠,识人先于用人 自以为是,莽夫所为 善识人用人,是兴衰关键所在 将祸患消弭于无形 有道者吉,吉则百福归 善于务善,即是远虑 同道相助,同声相闻 志同道合,则相辅相成 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 顺势而行,则万事不难 附录一:《素书》原文及注释附录二:【晋】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附录三:【晋】搜神记•黄石公神祠附录四:【清】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附录五:黄石公《素书》述要附录六:汉书•张良传附录七:《三略》
章节摘录
【释评】道、德、仁、义、礼,这五个字在本质上是代表了一个原始本体的范畴外化,任何一个用于治国兴邦的思想体系,无一不将道德作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说过,由于世风日下,人们离天道应该有的和谐、完美越来越远,人们日渐丧失了淳朴和自然的本质,带上了矫情和虚伪的面具,所以不得不用伦理道德这些东西来教育。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伦理道德也不起作用了,所以开始提倡仁爱。在仁爱之心日益淡薄的时候,只能呼吁用正义,等到正义感也丧失殆尽的时候,就只能用法规来约束民众了。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天道因时因势之不同而逐渐改变的结果。所以说,这五个字有的时候是融合在一起,有的时候会在不同的阶段出现。老百姓大约都不喜欢法制的教化,因为法制缺少人情味。但是,如果道、德、仁、义、礼都改变不了人们,就不得不用法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要做到道、德、仁、义、礼这几个方面,就必须要苛己修身。古人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习惯,这就是用礼来修身的一种方式。宋代岳飞的老师周同力气奇大无比,可以拉开重达三百斤的弓箭。岳飞拜师以后,每天跟着老师勤奋学习,老师也将自己的技巧倾囊相授。老师去世以后,每逢初一、十五,岳飞都会到老师的坟前祭拜,痛哭一番,然后再拿起老师留给自己的三百斤重的弓箭,连发三支,表示对老师的思念和崇拜。而这份念念不忘恩师的真情,以后则转化为他精忠报国的忠心。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启蒙和引导。而尊师不但是对老师的感激,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