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恋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John Eldredge约翰•艾杰奇  页数:221  译者:徐成德  
Tag标签:无  

前言

  给读者的信  亲爱的朋友:  当初我们并没有订立具体的目标,也不确知会具有什么意义。不过,我们确实知道正在探索极其丰富的地下宝藏,这也正是我们毕生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诸位一定要明白,《永恒之恋》并非布兰特与我编造出来的,而是我们发掘到,或更恰当地说,是我们受邀置身其中,是一件礼物。正如神赐下的其它珍贵礼物,这一件也是不知不觉临到我们,一如我们两人的友谊。路益师(C. S. Lewis)说,你遇见了某个人,他能看见你所看见、听见你所听见的东西,在那一刻,一生之久的友谊就此诞生。这整件事也是这么开始的。  我们两人晚间站在河里蝇钓(编按:“飞蝇钓法”,又称为毛钩钓法,这是国外为了钓鳟鱼所研究出来的钓法,以钓竿甩出长长的弧线来模仿昆虫的飞行,借以吸引捕捉以昆虫为食物的鱼类上钩)。夜色四拢,根本就看不见水面上的苍蝇,但是两人都不想离开。沉浸于四围的神秘气氛,布兰特会提起他刚读过的奥古斯丁,或安妮·狄拉德(Annie Dillard),而那也是我刚从茱莉安(Julian of Norwich)或是布赫纳(Frederick Buechner)著作中得到的感想。我们发现两人都正被什么东西尾随追逐着。笼罩于四周的夜色之美,也就是我们从历世历代神所挚爱的每个宠儿身上发现的美。这位“永恒的恋人”在呼唤着我们。  我们根本无法预料这本书效应如何,会感动多少的干渴心灵。现在我才知道,这全是一场“天上的计谋”。神借着这本小书追寻祂子民的心,而他们的反应也委实惊人。每天总有人告诉我——常是流着感激的泪水——这本书是如何释放了他们的心。有不少手中拿着这本书纪念版的读者,都变成了老朋友。你我或许不认识,然而你已经进入令布兰特与我为之颠倒的美丽、亲密、探索,因此我把你们当成了自己人。  有些读者可能只是初遇天上的浪漫情爱。这本书看起来或许跟你正在读的书没什么两样……不过的确不一样。这本书远比你手上的书危险;它是寻宝图、是悬赏海报,也是参加一场盛大舞会的邀请函。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会说:“究其本质,探索是临到我们的东西。是探索挑选了我们,不是我们选择去探索。”也正如那些货真价实的童话故事每每提出的警告,每次探索总会有莫大的危险。布兰特与我当然也知道。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所面临的风险如此之高。  有些人或许还不知道,在1998年5月,布兰特与我一起在科罗拉多州带领弟兄退修会的时候,登山不幸罹难。我知道他在诸位心中的地位,因此很遗憾必须如此向诸位告知此事。我把那次的经历写在另一本书《神圣的渴望》(The Journey of Desire)中。坦白地说,当初写完这本书,看到布兰特的长篇致谢,还真有点不耐烦。事后,我才谦卑地体会到,他是在不知不觉地跟大家道别。现在诸位既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必会发现书中有许多这一类的片段与字句,的确具有更深的蕴意。  当然,探索尚未结束——还早呢。我若是不相信两人在书中写的,恐怕承受不住丧友之痛。但是,我的确相信。不,我肯定这是真切无比的。很多人问我:“你难道不希望布兰特能看见你们的作品造成的奇妙影响吗?”我微笑点头,知道他确实看见了。而且,恐怕多数要归功于他。  约翰?艾杰奇  2001年,于科罗拉多州

内容概要

  从孩提时代起,就总有某些事或某些人呼唤我们踏上亲密、冒险又美丽的心灵之旅。像所有童话故事一样,这趟旅途中也充满了各样的危险。忽略心中的这份微声呼唤会令人把生活与内心真实的自我剥离,像行尸走肉一般。这神圣的罗曼史会唤起我们最美好的记忆、最大的爱好、最高的成就,甚至最深的伤害,但其回报完全值得我们去冒上风险。
  这本书能深深打动我们,因为我们比其他时代的人离自己的心灵更远,在对效率、成功、金钱的追逐中,我们已经把对生命最重要的部分远远落在了后面。
  如果你在生命中渴望更多,即使你还不知道这“更多”是什么,请拿起这本书来读,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已被深深吸引,急切想要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这是我们生命的故事,也是造物主的故事,他邀请我们来经历他永恒无限的爱。

作者简介

  约翰·艾杰奇(John Eldredge),身兼作家、辅导及讲员的多重角色。在美国爱家基金会(Focus on the
Family
Institute)担任专属讲员和作家多年。作者文字优美,且独具一种生命的力道,能够直指人心,点出人心灵深处隐微、不易被察觉的需要。其著作除本书以外,另有《起死回生》、《神圣的渴望》、《我心狂野》、《麻雀变凤凰》等。
  布兰特?柯提斯(Brent
Curtis),艾杰奇的挚友,同为作家,1998年在科罗拉多州一次登山中不幸罹难,他所留下的篇章意外成了山谷中的美丽绝响。

书籍目录

第1章 心之迷失
第2章 未知的浪漫历程
第3章 冷箭的讯息
第4章 足以容身的故事天地
第5章 神的狂放
第6章 永世的恋人
第7章 挚爱
第8章 堕落奇谈
第9章 半调子情人
第10章 上路
第11章 荒漠的交会:学习活在天堂岸边
第12章 重返家园
结语:永恒的盼望

章节摘录

心是一个极其奥妙的地方,不少措词用语有助于理解这把灵魂之火。我们形容没有同情心是“狠心”,并劝这种人“有点良心”。最深的痛,称之为“心痛”。受伤的恋人是“心碎断肠”。勇敢的军人则是“心志坚定”。大恶人是“狼心狗肺”,而圣人则是“清心寡欲”。我们若想有很私密的沟通,就说要“交心恳谈”。度假的时候,是“心情悠然”。真正爱一个人,我们说是“全心全意”。当我们失去生命的热诚,被挥之不去的死寂占据时,我们说“心如止水”。    总之,无论我们表现有多好,成就有多高,失丧了心灵的生命并不值得活下去。只有在这灵魂的泉源,才会涌出真正的关爱与意义、真正的敬拜与牺牲。我们的信、望、爱也是从这口井流出。因为我们是从自己的心中第一次听见神的声音,也是在心中认识了他,并且学会活在他的爱里。    所以,失去了心,就失去了一切。“丧心”是这个时代男女老少最传神的写照。这不仅是上瘾、外遇、忧郁症、痛心的问题。神当然知道,这些问题足以使最有能耐的人灰心丧志。还有忙碌的步伐、紧迫的环境,以及大多数人只能勉强过日子的难题。这些都使我们感到纷乱、疲惫、脆弱。    现代生活的很多驱力不仅危害人的心灵生活,更拆散了心的住所——也就是孩提时代熟知的奥秘、超脱的一方天地。    我(布兰特)记得,在大学上动物学课时,教授高举着双手,大刺刺露出腋下外渗到衬衫上的汗渍,对我解释道:人的基本问题是想要做一朵花,有花的香气,而不想做哺乳动物。在物理课上,教授以这样的解释为满足:落日与彩虹之美,无非是空气中的水或尘粒使光线折射的结果,光影的神妙似乎就可以如此解释过去。我记得自己离开那两位理性时代产物的教授时,心里怅然若失,感觉“哦,仅此而已啊”。两位老师的意思很清楚:人类只要摆脱无用的迷信与神秘主义,就会毫无拦阻地往前迈进。    我们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是走出教室、听父母说完话、教会聚会结束、享受肌肤之亲后,却觉得有件重要的事情——或许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如此解释过去、就如此被糟蹋、就如此永选失去了。生命里原先有个地带,供我们维系、滋养更奔放的心灵生活;如今为了生存,这片地带只好像濒临绝种的动物-一样,一寸寸或一大片地退人狭小、封闭、往往也是更阴暗的地方去。这种情况发生之后,有件攸关紧要的东西就此丧失。    有一天,当我们发现自己与内心失去联系,亦即与神的同在所居住的隐密处失去联系时,该如何是好呢?    我们从生命早期就学着忽视、不信任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大半辈子都在学着压抑渴念,过着事事讲求效率和表现的外在生活。我们从父母或同辈,在学校或职场,甚至从属灵导师那里发现,别人所希求于我们的,无非是心灵以外的东西,他们不想要属于心灵最深处的我们,很少有人要我们活出内心的生命。每当别人有求于我们时,要求的无非是我们可发挥的功能。如果富裕,别人会敬重我们的财富;如果貌美,别人会喜爱我们的长相;如果聪明,别人会佩服我们的头脑。因此,我们已经学会,只要拿出受别人肯定的那一部分,就能活在精心策划的生命演出中,赢得我们眼中重要人物的接纳。我们将自己与内心割离,过着双重生活。布赫纳在他的传记作品《倾吐秘密》(Telling Screts)里讲到这种现象:    原初那个闪亮的自己被埋藏得过深,已经很难活    出来……我们反倒随着世界的形势,戴着自己其他各    种面具而活,像穿衣戴帽一样。    由外观之,我们的生命有一则外表的故事,是每个人看得到的:工作、游玩、教会、家人、朋友、支付账单、年纪老迈……外表的故事就是经我们塑造、多数人认识的身份。那是我们学会彼此指认之处,表示我们已有所成。鲍伯是会计师,玛莉在政府机关工作,泰德是律师。史密斯就是草坪保养得很好、孩子很可爱的那一家,琼斯就是孩子老出麻烦的那一家。在外表身份上,繁忙取代了意义、效率取代了创意、功能性的人际关系取代了爱。我们根据“必须”(我必须做这、做那)而非“渴望”(我想要做)过着外在生活,让管理取代了奥秘,所以有所谓的幸福婚姻三步走、改进自我五步骤、成功七步骤。    从我们想要为善的渴念来看,外在世界依然有着灵性的层面,只不过与神的交往已被“为神而做”的活动取代。外在世界没有时间思考深度的问题,只要策划得好,人生没有什么处理不了的事……除了你的心以外。P12-14

编辑推荐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真正的故事,不是可见的外在故事,而是人的心灵旅程。但这却并非人生仅有的诠释,在这每一个故事背后,尚有一个更为深邃而远大的故事——一份来自永恒的爱的邀请。  如果我们浑然不觉灵魂的深深干渴,这邀请就毫无意义。我们必须放下熟悉、自在,甚至一些倚赖甚深的行为,然后踏上旅程。  《永恒之恋》是一本开阔的勇气之书,对于真心渴望踏上信仰旅程的人来说,它将提供极大的鼓舞与力量,并唤醒尘封已久的心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永恒之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渴望被神触摸吗?知道自己生命的蓝图吗?
  •   神不是那个拿着小棍子、紧盯你、随时准备在你犯错时抽你或在你让祂满意时满足你平安、顺利的愿望的那个,祂是你今生大戏的作者、导演、带领者,是那个用生命做代价挽回你的,是永远爱你的情人......
  •   很喜欢作者的书,看过他的麻雀变凤凰…很有帮助,极力推荐
  •   如果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书的话。会改变人的一生的。超级棒的书。会让我感动和沉思的书。
  •   百分百推荐,属灵书籍,非常好的书
  •   一下买了好几本书,一本一本读,还没读到这本,不过看了介绍应该不错,等看完了,再来。
  •   触动内心。
  •   买了两本,给同学,据说很畅销
  •   在看ING中。。。
  •   送给朋友的,很喜欢,非常满意!
  •   特别好,很喜欢,快递的速度也很好。
  •   老师推荐看,喜欢~
  •   还未看,很期待
  •   喜欢,从海报上看到的。
  •   还没看,相信一定好有益处
  •   开始时看感觉不错,但后面不是很喜欢。
  •   看介绍很诱人,但书到了,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第一,偶不信基督教;第二,翻译的太拗口,读起来不流畅。同类书籍,偶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读起来更赏心悦目。
  •   这本书让我的身心都为之一悦
  •   帮闺蜜买的,书送来我顺便翻了两页。不错噢~
  •     寻找心灵的地图
      ——读《永恒之恋》
      
      ■罗博学
      
      百余年前,梁漱溟面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发出了“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追问。当下,小悦悦事件、动车追尾事故、钱云会之死……各种悲哀的社会现状,令无数人再次发出类似的提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面对如此追问,乐观主义者会戴着一副光明的眼镜,试图在黑暗中捕捉到一丝希望。然而几代人过去了,这个世界依然原封未动——因为存活于世界中的个体,心灵世界从来没有被开启过。
      
      如果要明确定义这个时代,大约可以称之为“心灵缺失”的时代。几年前,当“80后”初出茅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引来学界一片探讨,许许多多的男男女女,他们的内心深处,开始描画着“心灵迷惘”的地图。他们在没有心灵的社会里,唱着青春的歌谣,玩着青春的文字游戏。
      
      心灵的不在场,导致有灵的人,一旦面临物质主义与拜金主义的双重夹击,自身又缺乏从信仰而来的生命基石,与幸福擦肩而过,与爱擦肩而过,于是,你大约可以理解那些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毅然放弃自己生命的人。
      
      此时,一股暗流逐渐清晰。许多人意识到,人生并不像预期设想得那样顺理成章,社会也永远不可能抵达完善之境,但是他们不曾放弃寻找幸福的努力。他们将这份努力,诉诸于和“心灵”有关的写作、讲演、和辅导——既然宏观的世界日臻低迷,微观的个体,总该为了自身的缘故,踏上幸福之旅吧?
      
      于是,国学热日渐兴盛,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即是一例;胡因梦对新纪元思潮的宣传,在华人知识界颇有影响……越过这些盛极一时的人物风采,目睹苦难的大地上,那些艰难活着的十几亿同胞,我们不得不发出意义性、精神性的提问:活着的幸福在哪里?
      
      约翰·艾杰奇(John Eldredge)与布兰特·柯提斯(Brent Curtis)合著的《永恒之恋》,就是这样一本回答“生之幸福”的书。记得那个晚上,我心情压抑到一个低谷,丧失了对周遭事物的感应力。在这份无助中,亲情的淡漠、友情的背叛,以及不复存在的爱情,逐渐在我的世界里,成为痛苦的根源。当我从枕边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蔚蓝色湖面上空,一抹金色的火烧云,于是我打开书。第一章,看到了“心之迷失”,便会心地笑了。不知力量来自何方,伴随作者精致地叙述,我的心灵不断被开启,心中的那些尘沙,仿佛被一阵从天上而来的风,荡涤干净了。
      
      那个晚上,我的心安息了。这本书将我的心,重新带到造物主面前,使我重新审视我与上帝、与自我、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并不仅仅依靠头脑的活动,更多的是依凭心灵的方向。当我面临很多纠结,如果只是以惯常思维和经验审视之,心灵不但不会得到平安,反而会被内在的矛盾撕扯,外在环境也并不因此得到调整,只有当我“在这心灵的生命里,在这灵魂的泉源中,才会涌出真正的关爱与意义,真正的敬拜与牺牲。”因为作者认为,“失去了心,就失去了一切”。
      
      我发现,在作者的经验中,在人性普遍的共通性里,人生同样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作者将此命名为“冷箭的讯息”。当我们回首来路,尽管已不再年少,心灵中隐藏的伤痛,生命中潜伏着的暗沟,随时会跳跃出来,在个体的情绪、思考、以及行为模式中,形成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主宰个体一生的走向。作者对此发出了如下追问:“我们若持守浪漫,生命中的悲剧与创伤又当如何?在致命的冷箭袭击中,我们如何能保持心灵不死?”
      
      尽管,对于你,对于曾经的我而言,可以无视“有一位上帝”的假设,甚至可以在“没有上帝”的生活里,将人性中最龌龊的一面发挥到极致,用来隐藏记忆中不被愈合的伤口,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人生趋向完整,也并不预示我们的智慧接近完美。如今,很多家庭的破裂、爱情的畸形,恰恰是在“自以为正”的成人世界里发生的。对于作者来讲,冷箭的讯息,对于一个“相信上帝”,并且认真对待生命的个体而言,具有积极意义。那些曾经的伤口,是由无数个微观的故事组成,或者在人与人的故事里,产生了分裂与不幸。而唯有当我们在“足以容身的故事天地”中,看见上帝与人的故事,看见真实的属灵征战,才能逐渐从小我的苦境中,进入上帝的心意。“内心若要苏醒过来,就要相信真有天上的情爱。”
      
      这样,信仰的维度便立体化。个体眼目所看到的,肉身所经历过的,思维曾想到过的,未必是实体。这些对于一个全然堕落的个体,不会带来积极与美好的意义,却将很多负面、绝望的声音,传递在我们的生命中。现象世界充斥着许多谎言和厮杀,有限的人无从分辨。甚至柏拉图也认为,理念世界远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在信仰的世界观里,无论微观的个体,或宏观的宇宙生命,都正在或已经参与了上帝摆设的宇宙性的伟大爱筵。在这场盛会中,避免不了苦难的议题。在此,认识上帝,并认识祂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包括苦难,便意义深重。作者指出,“神的狂放”,意味着“同时以残缺与祝福,将我们从自我救赎与炼狱的故事中救拔出来。”“神数算掉在地上的每一只麻雀,生活中的每件事祂都仔细通盘考虑后,安排有致,为要成就我们的救赎。”在这里,我读到了阿甘的故事。
      
      对于这样一位人格化的神,许多人难于理解。的确,如果没有圣经,或者说,如果不相信上帝透过圣经,所启示的伟大救赎,那么,何止这位神离我们遥远,甚至关于“信仰危机”的提议,也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这也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紧缺,又是最为需要的吁请——回归圣经,并且重新访问古道。作者在该书“永世的恋人”、“挚爱”、“堕落奇谈”中,继续以诗意的语言,哲理的思维,基于圣经的立论,逐一探讨了上帝的创造、撒旦对上帝的背叛、以及人的逃离。我发现,作者对上帝的热爱和认识,是如此细腻和公允。“曾有一场宇宙大分裂,使天地的中心发生了一场叛变。”“看这十字架!此处显明了神的心肠。当我们背叛祂最深,离祂最远,迷失于丛林中,永远找不到归途的时候,神降临为拯救我们而死。”
      
      此时,我们大约可以认识神的爱,以及认识我们自身在神的眼目中,是何等尊贵和被爱。为了这样一份浪漫的生命之旅,作者邀请我们:经历天上的浪漫,首先要做个心灵朝圣客。在这趟惊奇与危机共存的朝圣旅途中,用心灵回应神的爱,学习在荒漠的交会处,修习灵性的生命,对个体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为了详述每一篇章的核心议题,列举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文学经典、圣徒心语、以及可供参考的生活脚本。在你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之余,知性的需求也得到极大满足。
      
      这本书带领困顿中的人,重新思考信仰对于我们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若忽略信仰中的心灵层面,想要把信仰单单当成正确的教条或伦理,我们的热情就会残缺和变质。”当你读完这本书,或许会和我一样,露出会心地一笑。作者不会给你提供任何答案,也不采用“宗教化”的叙述方式。他只是竭尽所能,引领你捕捉属于自己的幸福。并且确信,你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人生,原来参与了这样一次宇宙性的盛会。
      
      好了,亲们,接下来的时间,属于你自己。在你生命中那些困厄的时刻,不妨拿起这本书,会有惊喜等待你。尽管,传媒舆论,每天都在报道负面信息,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不会好。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领悟到:世界的主宰是谁?世界的主角是谁?世界的演绎者又是谁?作为演绎者的你,尽管置身在以黑暗为主角的世界里,但依然有一位高于这一切的星空,星空之上,有一位深爱你的永恒恋人,在亟待你仰望和亲吻,并获得心灵中最深的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 者:(美)艾杰奇,(美)柯提斯 著,徐成德 译
      
      出 版 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作者简介:
      
      约翰·艾杰奇(John Eldredge),身兼作家、辅导及讲员的多重角色。在美国爱家基金会(Focus on theFamilyInstitute)担任专属讲员和作家多年。作者文字优美,且独具一种生命的力道,能够直指人心,点出人心灵深处隐微、不易被察觉的需要。其著作除本书以外,另有《起死回生》、《神圣的渴望》、《我心狂野》、《麻雀变凤凰》等。
      
      布兰特·柯提斯(BrentCurtis),艾杰奇的挚友,同为作家,1998年在科罗拉多州一次登山中不幸罹难,他所留下的篇章意外成了山谷中的美丽绝响。
      
      
  •     追寻帷幕下的恋情—《永恒之恋》书评
       本书编辑:羽商
      
      记得儿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和演出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且不说,上演时间的不确定性,仅仅票价就是那个物质、精神匮乏的年代使人尴尬却步的事情。好在经常有一些露天的电影、演出可以看,但是其声音、质量和噪杂的环境,总是令人无法尽兴。固执地喜欢去电影院的感觉,偌大的舞台被帷幕遮挡,早早入座的人群一边翘首期盼电影的开始,一边与熟悉的人打招呼。等帷幕缓缓拉开时,能感觉到有微尘在空气中随之飘舞,迎合着我们快乐、激动的心情,随即一束灯光从我们的背后一个小小的窗口投射出来,投射到舞台的荧幕上,接着字幕打出,演出开始了。
      在读《永恒之恋》时,我不禁想起儿时电影院里的时光。在影像和剧情里,其实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未知的遥远世界,尽管我们懵懂无知,无法聆听和明白心底微小的声音。但《永恒之恋》却告诉我们,作者将带领我们寻找遗失的内心生命,寻找曾在那些秘密的角落呼唤我们的声音,寻找内心的声音仍未失落的时光与场所。心的朝圣历程带领我们回想起初使我们如孩童般深刻感动的体验:“我实在告诉你们,凡是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上帝的国的,绝对不能进去。”(马可福音10:15,参见圣经新译本)
      这时,《永恒之恋》俨然上演的是一出人生的舞台剧。在这出剧目中,我们都是演员,而导演就是那位创始成终者——上帝。在他精心编排的剧情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所属的人生舞台的主角。他高坐在天上的宝座上,看着我们在他的舞台上各自上演生、当、净、末、丑。他将自由选择的权利赐给我们,并将丰富的情感也赐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充分感受着人生——美与苦——西蒙娜•薇伊所言:只有两样东西能刺透人心,即美和苦。
      而舞台上,萨瓦尔指挥的亨德尔的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也奏响了。音色层次分明的弦乐,在清透的旋律中,在通透玲珑的木管、充满活力的铜管、气势宏大的号角声中,使人完全沉静下来,与两位作者一起,踏上走过的心灵历程。一同进入人生的角色,寻找失丧的心灵。
      同时,我们也看到《永恒之恋》的人生幕布正缓缓地拉开,岁月的微尘飘舞着迎向我们。在帷幕不断地开合中,剧情也随之变化,高潮跌宕。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众生百相,唱尽人生百态,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逝,生命也从青春年少进入暮年。其实这原本是一场自我的渺小故事和回归天上家园的浪漫戏剧,两位作者告诉我们,很多东西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上帝永恒的爱。
      的确,上帝是我们一生一世的情人,也唯有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浪漫狂放的情人。
      在《永恒之恋》中,我们赫然发现,原来自己是带着一颗残缺不全的心上路的。在人生的路途上,自以为懂爱,结果却陷入自我渺小的故事里,殊不知,在天上,上帝为我们预备了永恒的情爱。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层层揭开紧裹着的封闭的内心,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发掘蒙蔽、麻木或者是不自知的真实自我,并鲜活的呈现出来。其真实的面目有时狰狞可怖,不禁令我们自己大惊失色,甚至不愿意承认,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产生迷茫,这是真实的自己吗?没错,当完全浸入到书中时,真实的自我也随之拨开一层层迷雾,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直到最后自己不得不承认:原来这才是真实的自我。
      可以说阅读的过程,就如剥一只洋葱,《永恒之恋》帮助我们,将外壳一层层剥下。在剥的过程中,必须忍受着刺鼻的辛辣,泪流满面,最后不得不依靠某种外在的材质,去抗拒这种味道与眼泪之间的无法调和。殊不知,这原本就是上帝的心意,他愿意我们在剥去外壳的过程中,同时经受心灵的试炼,好让我们放下伪饰,将心真实的呈现。
      于是,手捧着书本,在不断地剖析和寻求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灵魂。最终,我们也终于明白,信仰的历程,无非就是一个越来越依靠神,越来越亲近神,越来越爱神的过程。敞开心扉,回应上帝那狂放的永恒的恋情,才是我们人生至终的追求。当人生如此顿悟的时候,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程,居然是杂草丛生,迷雾重重,各条歧路纵横交错,而曾经身在其中时,居然毫不自知,任凭陷入自我的渺小故事中。
      在《永恒之恋》中,作者说,“我们面临着愈趋紧迫的决定:要置渺小的故事于身后,勇于追随心爱的对象进入天上的真情圣爱吗?决定做一个心灵的朝圣客,可以在任何时候,也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我们在此时此地,浪漫传奇也一直在开展,眼前的决定不在于是否要让它发生。如切斯特顿所言:所谓探索之旅,究其本质,是临到我们的一件事。是探索选择了我们,不是我们选择去探索。”
      记得几年前,曾经不断重复一个梦境:在一个迷雾重重的狂野里,我赤脚四处探索,找不到路和方向,有种莫名的恐惧环绕着我,但是在前方不可知的地方,似乎隐藏着一种未知的盼望和安全,于是我开始拼命往前跑,迷雾阻碍了我的视线,但是内心却有种声音在催促,跑,跑,一直跑。就这样跑了下去,直到前方出现微光。这个重复的梦境,带给我很多困惑,直到被琐碎的生活挤压而淡忘了。当我读《永恒之恋》时,梦境又再一次呈现在眼前,于是明白,在潜意识里面,我是在寻求一种永恒的盼望和一个永远的精神家园,那里有永恒的恋情在等待着我,可以让使自己不再迷茫和恐惧,心找到归属并安息下来。
      而对于那种向前方奔跑、寻求的心志,在书中提及的影片《火战车》里,奥运选手艾力克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他对自己的女朋友说,他在奔跑的时候,感受到上帝的喜悦。正是对上帝的这种绝对的信靠,艾里克在奔跑的时候,比任何一个选手都勇猛,脸上坚毅的神情,让人感受到他对上帝爱的回应。他知道,奔跑是为了上帝的喜悦。
      而我也更加清楚、明白,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故事是渺小的了。如果我们陷入对世界、对自己、对物欲的追求里而无法自拔时,神放在我们心里的对他的浪漫情爱的回应,就会发出微弱的声音提醒我们。这也是很多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因着这样的微声,而不断迷失自己的原因。不相信神或者没有真正认识神的人,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就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满足内心的这种渴望,以至于自己沉溺到对世界、对虚无信仰的追逐中,靠着物欲来满足自己饥渴的心,直到自己越来越疲惫,离神越来越远。而这种物欲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内心,心灵只能越来越空虚。唯有放弃这一切,专心来寻求神,打开自己心门,将一个真实的自我呈现在神的面前时,我们的心才能满足,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神给我们的是爱的自由,唯有这位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才拥有真正的自由和爱。
      跟随《永恒之恋》的两位作者一同走完属灵生命的情爱之旅,亨德尔的音乐也结束了,此刻满口余香,余音缭绕。人生的戏剧仍将继续,不同的是,原先不能确知的内心莫名地涌动,心底发出的微小呼声,如今被上帝永恒的爱所充溢。这份爱是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付出的鲜活的生命为代价的,爱的如此真切,如此炙热,又如此自由。你此刻是否听到耶稣在呼唤我们这些他所爱的人:“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28-30)
      “黄树林里分叉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较少的一条,使得一切多么地不同。”
      
  •   真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