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

出版时间:2011-3-1  出版社:团结  作者:谈古  页数:267  字数:20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姓谈(这个姓比较少见),今年四十岁,属狗,中技文化,一九九五年从事古董交易至今。  如果没有这些年来的古董交易,不难想象我的别墅,我的奥迪A6都是梦幻之事,我肯定还是一个下岗工人,说不定在哪个小菜市场里没日没夜地蹲着卖我的大白菜,每天与一群子家庭主妇们几分钱几分钱地讨价还价。怎么可能会有我今天富足的生活?现在,我每天坐在家里喝喝茶,上上网,看看社会新闻。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一点都没有不惑,我的生活很惬意。在闲散而悠闲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起那些曾经被我坑蒙拐骗的人,心中难免生出很多愧疚来。但是,话又说回来,做古董这行,没有不坑蒙拐骗的,说好听点叫捡漏,其实都是在骗,你骗我我骗你,就看哪个的骗技更高。  说实话,就古玩市场而言,哪有那么多的“漏”好捡,那概率就如同中彩票大奖一般,难,太难。那些摊主,个个精得跟猴似的,你还捡他的漏?他不骗你几个钱花花就算是祖上积德了。我想说的是那些乡下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被我们铲地皮时以各种手段坑蒙拐骗甚至是以犯罪的形式搞到手,不择手段的方式非常卑鄙、令人发指与不齿!对这些善良的百姓,有些人是道德低下的,我写下这些往事就当是内心的一种自我反思吧!也算是给后来爱古玩、收藏古玩或者说是买卖古玩者的一点借鉴吧。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谈古创作的古玩系列纪实小说第一部。
铲地皮,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的是活跃在最底层的古玩贩子。他们一般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古董商人谈古初入古玩行业“铲地皮”的往事,说的是跑乡下收古董的的各种斗智斗勇的经历,展示出鲜为人知的古玩来源,间夹着各类古玩知识。让读者边听故事边学古玩知识两不误。全套书将通过情节曲折的故事,深入揭秘古玩市场的货源、规矩、交易潜在规则,古玩的分类及市场价值,古玩背后的黑幕及正面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玩古玩所必须的一个正确心态和投资古玩的风险,提高古玩收藏的技巧。钱没了可以再挣,而艺术无价、历史无价。把散落在民间的文物集藏、保护,就是把民族的根留住,把民族的魂世代传承。

作者简介

谈古,男,70后,中技文化,收过古玩,办过厂,出过书,一生爱好艺术,酷爱写作。《古董商之铲地皮》是作者创作的古玩系列纪实小说第一部。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第一次接触古玩
第二章 挤破脑袋求人门
第三章 出师不利踩地雷
第四章 残酷的现实
第五章 盗墓老人
第六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七章 被逐出门后
第八章 爱情与事业
第九章 捡漏是缘
第十章 强买豪夺
第十一章 紫檀太师椅
第十二章 作茧自缚
第十三章 古玩人生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第一次接触古玩  1  我是中技毕业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国营的机电厂当操作工,三班倒,每天八小时都是与冲床铣床打交道,拿着不到二百元的工资。我奇怪,那时的我也没什么怨言,与乡下的发小们比起来我还是有社会地位的,毕竟是城里人了,拿着铁饭碗的工资。这样干了六七年,铁饭碗破了,被迫下岗了,生活从此失去了着落。二十五岁的我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的目标,不知何去何从。  上班时住的是单位的集体宿舍,四个人一间,有十多平方千米。下岗后,单位大发仁慈,照顾我们这些可怜无助的工人晚上有个地方窝着躺着,不流落街头给政府添乱,于是就发布通告说我们这些工人可以买下宿舍的房产权,六千八一间,每人限购一间。  上了这么多年的班,我省吃俭用才攒了两千元钱,离这六千八还是差好大一截。但不用怕,买房子的事有父母,我们中国人都习惯了依靠父母,特别是在买房子这种大事上少有不依靠父母的。我也一样。  买了房,有地方可窝了,但没钱吃饭啊,就别说以后还要结婚生子了。当时,放眼身边的人全在下岗,都在钻破脑壳找工作,你想想,我哪能轻松地找到工作?虽然没有工作但饭还是要吃的。没钱买米买菜就回乡下去拿,有父母在不至于饿死。但是不能经常性回乡下,会让那些发小们看不起的,毕竟我曾经也是风光的城里人,哪能又被打回到乡下去呢?这其中的酸楚你们懂的!  我接触古董这行纯粹是个偶然……  那天,没米了,我从城里坐中巴车回乡下老家拿米去。在车上遇到了初中同学高猛,这一偶遇就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  高猛在家排行老三,他村上人都喊他老三,也不知是哪个传到学校里的,我们在学校里也跟着喊高猛叫老三。  老三读书时除了体育可以入老师的眼之外,其他一无是处,成绩总是占据着班上的倒数三甲。老三对读书无半点兴趣,他来学校的目的好像就是来切磋篮球的,而不是来说什么ABC和天文地理。就这样,老三好歹也挨到了初中毕业。用老三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篮球他是撑不了初中三年的,这个我信!  那天在中巴车上,我和老三聊了起来。老三知道我在城里上班,他同我说他现在也住在城里了,只是没有见到过我。  我说:“这很正常的,城里那么大,要想碰见一个初中老同学还是困难的。”  老三说:“就是就是,在城里住两年多了,也没见着你一回。听说你们厂倒闭了,你现在在干什么?”  我很不情愿地回答说:“没干什么,就是瞎混呗。”  老三不信我的话,他说:“瞎混是不可能的,住城里什么都要钱,在火车站上个厕所还要一毛钱呢,你总得吃饭吧。”  我有些不耐烦了,很是讨厌老三这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交流方式。我说:“不说我了,你住在城里干什么?”  老三没有犹豫,痛快中带点自豪地说:“我跟我二哥后面收古董。”  “收古董?”我好奇地问。在我印象中,像老三这种不学无术的人怎么可能还懂得收古董这种高深莫测的行当。  “是的!”老三肯定地回答了我。  “你懂古董?”我疑惑地问老三。  “我跟我二哥学的,他干好多年了。”老三说。  “你二哥什么学校毕业的,能懂这个?”我当时很外行地问了一句。  “我二哥初中都没毕业,他也是同别人学的。”老三说,他并没有反感我语气中对他二哥的不敬。  “古董这行很容易学?”我还是不死心地问,总觉得老三是在吹牛。一对没有什么文化的兄弟能搞古董?我当时很是不信!  “不容易学,很难,我看货就经常看走眼,把仿品看成真品,没少被我二哥骂。”老三说。  “那你二哥他会看走眼吗?”  “也会,只是比我的次数少些,我看不准时就找他,他看不准时就找别人掌眼。”  听老三说得这么肯定我就姑且信了他吧,我接着打听,“老三,你们搞古董来钱不?”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当时我正在徘徊,正在无头苍蝇般地找工作,是机会我都想打听,都想尝试。  “来不来钱这就看运气,有时干一票就抵整年的生活费……”  “你们能收到这么贵的古董?都在哪收的?”我打断老三的话急切地问,因为我听到了自己非常想听到的话,那就是钱。  “还能在哪收?”老三说,“四乡地去跑呗,每个村子都跑到。”  “哦……”听老三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以前我们村里就没少来收古董的。  “对了,你们村有古董没?”老三突然问我。  “古董?我想有吧,听村里人说,我们村陈皮家里就有很多古董,他家以前是地主,但是卖没卖完就不知道了,”我想了想又说,“剩下没卖完的估计你也收不动了。”  “为什么?”老三问。  “还能为什么,你收古董还不清楚?被人家开天价搁在那了,他买不走也不想别人买走。”我说。  “这可不一定哦,就看识不识货了。”老三笑着说,脸上飘过自信又得意的表情,“要不你带我去你们村一趟吧,收到货少不了你的好处。”  听老三这么一说,我犹豫了,因为我自己都混成这样了还带朋友回家给父母添乱很不合适。  老三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就问:“怎么了?”  我想了想,看看老三如何收古董也是件好事,可能这也是条路子,于是回答老三说,“行吧,一会你跟我下车,我带你到我们村去。”  老三笑了,拍拍我肩膀说:“那好,那好。”  ……

编辑推荐

  天涯杂谈最火爆的牛贴,古玩业入门致富经,想入古玩行,先学铲地皮,深入揭秘古玩行业的货源、规矩和交易潜规则,告诉你古玩大亨一夜暴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发家史。  《古董商1:铲地皮 》为《古董商》系列之一,是根据作者谈古多年古玩行经历而写成的纪实小说。本部主要是讲“铲地皮”的往事,说的是跑乡下收古董的的各种斗智斗勇的经历,展示出鲜为人知的古玩来源,间夹着各类古玩知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董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1条)

 
 

  •   对于爱好收藏,喜爱古玩的收藏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实在又生动精彩的古玩行业入门小说。作者以自己最初偶然接触古董买卖开始,渐渐上路,最终沉迷其中,乐不思蜀的经历,讲述了古玩行业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铲地皮是古玩行业的“专业术语”,也就是把散落在民间的各种文物,靠自己不停地四处奔走,不断地斗智斗勇,发现、挖掘,想方设法把它收购过来,再转手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为“游击队”,又叫“铲地皮”。这其中,首先需要具备一双识得好货的火眼金睛,其次是拥有一份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当然,辛苦自不必说,但当自己终于得到心仪已久的物品时,那份喜悦与满足也同样是不言而喻的。

    小说从主人公谈古下岗开始讲起,工作没有着落,生活自然也成了大问题。在一次回乡下老家的公共汽车上,偶遇中学同学高猛,聊天时不经意说起高猛要下乡收古董,正好谈古知道自己村里一户人家有老货,在带着高猛成功收货的过程中,谈古迷上了古董这一行。然而要想入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死缠烂打,经过很多曲折,谈古最终如愿以偿,从一窍不通到成为一位行家里手,其中自然少不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当然也不乏惨痛的教训,无奈的失败,还有成功的喜悦。爱好是一切的基础和动力,凭着对古董执著的热爱,谈古不但心愿达成,并且也凭借这行解决了生计大事。

    虽然说做古董这行,没有不坑蒙拐骗的。但谈古所坚持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却值得称许。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不放弃,这才是长久的立世根本。若一味地不择手段,巧取豪夺,也许短期内会功效卓著,但终究不可能长久。

    正如作者所说,“买卖古玩,这是种行业行为,是私利的,但也是种责任。把散落在民间的文物集藏,保护,就是把老祖宗的根留住,把先人的文化留下来,把民族的魂世代继承。不然,这些文物也许只会被拥有者忽视掉它们的价值,成为废铜烂铁,结局当然只能是置之一旁,任其自毁。这是让人心痛不已的事情,是悲剧。从这个角度来说,铲地皮有其积极的一面,对整个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利大于弊。”

    在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收藏古玩,但大多数人仅仅只是凑个热闹,顺带赚点外快,或消磨时间,真正用心热爱的人毕竟不多。这样,那些真正爱护文物的人尤其显得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这本书是作者创作的古玩系列纪实小说第一部,在作者回忆往事的娓娓叙述下,许多精彩曲折的故事呼之欲出,其中间杂着各类古玩知识,告诉人们玩古玩所必须的一个正确心态和投资古玩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古玩收藏的技巧。叫人忍不住一睹为快,期待下一本书的尽快出版。
  •   这是一部纪实的故事,记录的是古董商的“铲地皮”经历,实则就是到民间去低价收购古董,然后再高价倒卖发迹的经过。虽说作者戏称这是斗智斗勇坑蒙拐骗的买卖行当,然而仔细想想却也不无道理,倘若将其中的游戏规则,其中的学识见闻,其中的奥妙诀窍,其中的阴谋诡计坦诚地公布给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倒是还需要有些仗义的道德、良心和勇气。

    现实生活中玩古董的朋友并不见得会有很多,大致想来原因有一下几点。首先是害怕自己不辩货物的真假真被人骗,其次是收藏这些东西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再者需要有对古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充裕的研究时间。而这本书的作者本身文化起点决不比广大读者来得高,所以他说的那些事儿绝对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谜语,况且他还用最最通俗的言语,最最朴实的道理,最最真实的经验讲述了鲜为人知的行业内幕与秘密,而且讲得还十分生动和有趣,还加上直白的心理对比分析,是展现了他在生活中的努力和勇气,也是一种精彩的人生履历。

    古董这一行反映的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一切的缘由应当皆出于利益,所以其中不仅仅包含了技术、学问和辨别的能力,也包含了世间的尔虞我诈、迷局陷阱、预谋诡计、勾心斗角这些黑暗的阴影和心理,要趟过如此的浑水并打拼出一番自我的天地,真的实属不易!像作者一样,最初选择这个行业并非真正对古董和学问有什么兴趣,而是因为生活的所逼,下岗待业无耐而又想试一试自己的运气,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之中,他开始了这样的实践和学习,逐渐领会出了其中的套路和奥秘,历经了生活的艰辛、教训与风雨,终于打通了一条指向成功的路径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相信大家读这本流畅而精彩的人生经历,一定不是为了去做“铲地皮” 那样的古董生意,而是想体会一下其中真实的生存状态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人性中的本来面目和为了欲望所追求的各自利益,在回味故事的离奇与曲折里,深深领悟一点为人处世的和通向成功的奥秘,不放过每一次人生机遇,适时抓住生命中的奇迹!
  •   收藏需要点技术含量

    偷爱警/文

    近些年收藏性投资热潮,在中国持续升温。投资人开始以市场化的喜好和兴趣,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点来看待藏品。实际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收藏就一直很有研究,出现过层数不穷的行家里手。但现代派收藏观念,正在由一个非专业化平台,走向专业完善化平台。中国的收藏界,将现代信息与科技交流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借以各种渠道进行藏品沟通,达到提升收藏品价值的行效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收藏的变化从投机性投资,往理性投资的转变。

    很多人开始关注藏界,想要从藏界捞取一把油水,但深浅不一的收藏界,对投资方向和投资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追求,苛刻的远见定向。

    通过本书,可以看到古董商人的收货与卖货间,传递出的,对收藏文化内涵的表现。以讲故事为主,进而引宝现身的手法。将底层古董商人的买卖过场,周详的表现出来。近似于真实的生活状态。给收藏光环的帽檐上,加入了一抹暗淡的色调。收藏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值,对于人为因素、藏品因素、情节因素,都要考虑的全面细致,得到藏品如同迎亲嫁娶,是今生与前世,修来的福分。也有肯能是祸起事端的微燃。当然,许多收藏人看中的只是藏品的自身价值,而作为古董商人来说,中高级以上的鉴赏知识,还是要全面掌握的,既然想要摄入本行,必然要受到来自于各方的压力和阻燃。依次可以判断出,在把玩藏品价值的同时,古董商人是在用手中的牌局,进行一场价值博弈,在博弈的两端,是眼界与远见的判断,也是知识与实践的考量。体现藏品整体价值的所在,不单单是通过简单的藏品价值,还有更深藏的艺术品价值。

    谈古在谈情说爱,兄弟友谊之间,找到了一条生存下去的路,完成从一无所知到鉴赏高手的转变,藏品需要头脑和手段,来支撑起藏品的金钱价值。还要用感性的亲近感,来催化藏品与古董商人之间的距离感。藏品是有灵性的,哪怕藏匿许久都不肯露面,也会在某一刻某一点与有缘人相见。或许在文中的老三是个小聪明和能言善辩的小无赖,但在收获期间,老三简直变了一个人,刁钻的诡辩之才,运用的淋漓尽致。将小人物生存在底层的夹生感表现的很到位。在收取乡货的道上,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下套技巧,以及藏界的专业术语。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揭开收藏的面具,底层铲子用辛勤、智慧铲开一块块地皮,每翻动一次,都有着对收藏的贡献,收获的果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阅读本文很轻松,不用过多脑细胞的想象,随着收货人的脚步,求得收货中带来的满足感,平直真实是对本书的真实感受。
  •   自身经历中穿插着古玩鉴别知识,古玩扫盲读物。
  •   本书写了一个没有方向的青年在无意中进入古董这个行当的故事。小说是写实性的,写了作者初入行的艰辛,圈子里的复杂关系,还有少部分的古董评析。感情真挚,故事精彩。强烈推荐!
    最初看这个小说是在天涯上,觉得很精彩就买了本纸书。
  •   这本书包装很好,价钱也是标价的一半。但是里面的内容跟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本来我想的是这本书里面应该就是写作者一直在乡间怎样收古董的事,但是这本书只写了不到五个收古董的故事,这点有点小失望,而且这本书给我感觉没结尾 !
  •   古董商谈古,我在天涯上其实都看完了,但为了支持作者,特地来买本收藏

    很好,很有趣,很真实,让人思考回味!
  •   书的内容写得很罗嗦,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作为对古董行业的初步了解还是可以的
  •   没有什么波澜的情节,但是能了解到古董的深奥
  •   从天涯上一直追着看下来,还是从当当网上买了现书,推荐给朋友看。支持谈古继续发表力作!
  •   书的内容很好,但是打开塑封皮以后里面非常脏,一看就知道是被退回仓库再发出来的,这样的事情已经似乎成为一个规律脏的、内容不好的书就来个“佛要精装”一塑封,外面很好里面很差,一本书再贵能有多少钱,真的搞不明白究竟是谁赢谁亏?书商追名逐利没有错,但是仅仅为了追名逐利把能卖的都卖了就不知道暮然回首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了。
  •   不错的书,专买买的,支持作者
  •   文笔不错,又为作者亲身经历,有看头
  •   最底层可以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来引人入胜,也给人很多启发,非常好
  •   昨天拿到,一口气看了第1册半本.首次**当购书-爽,以前都在新华书店凭会员卡享九折.下次还会来.
  •   一天看完了一本,还好出了第三部,我爸爸也很喜欢,就喜欢老东西!
  •   书很好,物有所值呀
  •   书很好,内容精彩,期待下集
  •   很不错哦很不错哦很不错哦
  •   不错呀,快递很快!电子书在网上看过!
  •   很好看、、、、、
  •   都是新书价格也让人满意
  •   帮别人买的,说是非常喜欢!
  •   可以闲看
  •   发货很快,第二天就收到了,帮别人买的,不到内容和质量怎样
  •   行规,捡漏,人与人的较量和智慧
  •   还未看,期待内容
  •   非常好看,还没有十个字么?
  •   我觉得还可以,推荐大家。
  •   所谓的铲地皮,就是一帮子古玩爱好者拿着军用地图、指南针对偏僻的乡下去淘宝。淘的宝再转手倒卖,续而从一小古玩贩子变成古董商。这部小说的题材便是古董商谈古自传体式的发家史,讲述从铲地皮中遇到的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事。

    铲地皮是俗语,如今换个好听又文雅体面的名词是收藏。实业投资的不算太景气的当下,于是家有闲财的富人们就玩起品味格调和文化艺术沾边的收藏爱好上,通过倒卖古董获利更是能迅速积累财富的获利捷径更是催生出古玩鉴宝市场的热闹。

    作者预写尽古玩业的辛酸苦楚和成长史,于是讲述铲地皮的往事,跑乡下收古董的各种斗智斗勇的经历,并期望展现鲜为人知的古玩来源。只是这个行当依然是种披着羊皮的狼,行的是坑蒙拐骗的行当,骗来骗去,只是看谁的道行更高,谁的骗术更高明。作为普通老百姓能做的怕就是与这些不知道不明了的事少沾点边,无妄之财少些贪念了吧。这一行当不受人待见,但也不能不说,揭开这一行业内幕这种勇气仍值得赞许。

    作者谈古说自己“平生三大爱:爱古玩,爱经商,爱码字!” 又说“所有的艺术行为都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于是我想这本著作也算是他在闲逸生活之外的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功成名就之后的自我垂怜吧。当然,在文中也会肯肯切切对后来人提点,入行需谨慎。睁大眼,少做妄心事等等。

    古董这事,要说深奥也确实深奥,能玩起古董也决非普通人,不过,大富大豪第一代起家也必是如针挑土,每日小心计算盘剥抱着算命入睡,攒起了家业。而这一行,从平头百姓发烧友发展成古董商,这也并非就是运气。利益的驱动,古玩知识辨别技术,世间人心较量,甚至图谋诡诈,这一行也绝对是最直面人性黑暗的一行。只是遗憾的是,从文字中,我只看到了浮于文面上的现象,还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作者自传式的个人实践和摸索,历经的艰难和辛酸以至于今天的财富,这些虽然对了解这一行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这些不一样的人生历练开了眼之外,并无其他过多的想法。据说这部小说有三部,希望后面两部更精彩。
  •   首先说一下这篇书评的题目。“我可不玩”这四个字,是我在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谈古的小说《古董商I 铲地皮》最后一句话之后,脱口而出的。该书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如果你有闲钱、有时间、有古玩情节,那就一起来玩玩吧。”于是我说:“我可不玩!”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呢?因为其实古玩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少数人的富有是建立在多数人的赔钱之上的。当然如果你家里就有一件祖传的宝贝,你拿去“鉴宝”拿去卖倒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进入古玩市场,想以这个发家致富,那么你需要的东西却是太多了。比如,你得有丰富的古玩知识;得有雄厚的财力;得有到处去寻宝的精力;最重要的,你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相当“厚黑”。而最后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有的人会在古玩市场上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因为被骗。为什么会被骗?因为有骗子。而被骗的人倾家荡产,那么他的家产都哪里去了?答案当然是,被骗子拿走了。
    当然这么说也比较极端。我相信以不违法的手段发家致富的也是大有人在的。然而,所谓“不违法”也就是不以**去骗人,但是适当骗骗人却是必须的,否则怎么做古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手里有一件东西,他不知道这件东西的价值,而你却知道这东西值一百万,你会怎么办?你肯定不会告诉他这东西值一百万,你可能只给他一百块就把这东西买来了。于是,你一夜暴富,但是你的富却是在剥削了别人的利益之上建立起来的。你用一件商品价值的万分之一从别人手里得来了这个商品,然后按照它应有的价格去致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你拿走了别人的利益。也许会有人辩解说,这东西在他手里就值一百块,而到了我的手里才能值百万。这种说辞就是胡扯,难道你的手会炼金术吗?也会有人说,这没办法,谁让他无知呢?知识就是财富。这个说法比上面那个多少好一点,好在哪呢?至少这个说法还有一定的逻辑,虽然是强盗逻辑,但也算是逻辑吧。这个逻辑其实就是承认了自己是在利用他人的无知,而这种利用本身,就已经相当接近欺骗。
    《古董商》这本书其实从头到尾说的就是上面那个道理。这本书在讲述一个古玩界的门外汉如何成长为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古董商。他成长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不断增强骗术境界的过程,骗农民、骗老人、骗同行、骗上级。当作者津津有味地讲述小说中的主角是如何从一位善良的老人那里骗得一对太师椅的时候,我的心里却和作者的洋洋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只感觉到一阵悲凉和无奈。
    古玩市场,就是一个弱肉强食、没有公平的市场。发家的就是利用了所有的不公平——信息上的、能力上的、财力上的、厚黑程度上的,都是他们致富的利器。想要致富,就要把这些不公平运用得炉火纯青。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你的善降压到最低限度你才能成功。反之,如果你太善良的话,你可能就会血本无归。于是,这个市场就会出现一个悖论:要么,没善;要么,没钱。
    而我个人,虽然我自认为没有多么善良,但我也确实没有那个能力使用《古董商》里的人物那样的手段,所以,对于古玩市场我还是那句话:我可不玩!
  •   “啃‘老’族”,是我对古董商人的昵称。他们在古董生意中交易的对象正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各式各样的“老”东西。正所谓,越“老”越值钱,越“老”越珍贵,越“老”的东西也就越值得细细品味。在谈及此书内容之前,我要指出书中一个印刷错误。在《古董商之铲地皮》的正文第三页倒数第一自然段第一行中写道: “?有十多平方千米。”这里应该是多印了一个“千”字。真有十多平方千米,主人公便成了“农场主”,不用铲地皮了。希望校对还要认真,免得出笑话。

    想当古董商靠的就是眼力。人们总是相信,在自己的一生中总有一次能够捡漏儿的机会,铲地皮铲的就是漏儿。如果找到一个大漏儿,不但一生衣食无忧,还能在业内吹嘘一把。但如果看走了眼,很可能就跌个倾家荡产,甚至债台高筑了。所以,在我看来,没个好“牙口”,还真啃不起这“老”宝贝。现在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多火呀,但也是真东西少,现代仿制的多。啪,啪,啪,台上三位藏宝人空手而归,不但拿不到古玩城送的纯金金牌不说,很可能自己的血汗钱又打了水漂儿,忙了半天换回了从王刚老师手中“护宝锤”下在劫难逃的一堆碎片,还有一句响亮的:去伪存真。

    像书中主人公那样,用很少的钱(对我可不是小数目)淘着了真宝贝的,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淘来的宝贝稍好些是民国仿的,虽不是老的东西,但N年后照样是精品。可惜点儿的是某些现代仿品,仿得虽然惟妙惟肖,但实际上一钱不值,空有个古色古香的样子而已。

    《古董商之铲地皮》的作者一支笔写尽古董行一个个有笑有泪的真故事,另有不少关于古董的知识穿插其中,让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还能增长一些收藏或买卖古董的知识,读来感觉很有意思,很有收获。作者在书中还用很大篇幅的描写了“铲地皮”这一群最低层古董商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与田间地头的务农人为了古董交易而展开的生动较量,以及交易时人们的眼神、心理、行为变化等,作者于细节之处描述非常传神,还贯穿了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思考,值得我们在掩卷后深思。
  •   收藏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已经从单纯的专业兴趣爱好演变成了一种投资模式,在不断的膨胀中变成了升值空间巨大的一种发家模式,就好像炒股一样,有的人成了,有的人败了,但这个行业还热着,还是有无以数计的人前赴后继投身其中,殊不知,无论哪个行业,都是道有道法,门有门规。

    书中几乎没有文采可言,却有内容可读,文笔真切、幽默,给人自然流畅之感,叙述诚恳,好像是与作者面对面作者侃大山,让人捧腹一笑的同时,有一种深度的思索,在解说一个生意人不得不具备的狡诈特性的同时,也让文化性得以彰显,但就好像那句话所说的一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在从商者身上也得以印证,一个具有知识储备和头脑灵活的商人往往更懂得运作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这是一本创业者的成功启示录,毫不隐晦的生意经,有一个被解剖后晒出来的生意人的真实内心,对于铲地皮的初学者来说,是可以作为入行手册的。也让一个有文化的生意人的狡诈和心机尽显其中,每一句话每一个步骤都是一场计谋,为利所驱,为目的所导。在感叹之余还免不了生畏,因为当爱情与前途相碰撞的时候,谈古毫不犹豫的甚至是预谋已久的利用女孩的真心以爱之名进行了利益的索取,成为他接近高强走入古董商行业的一颗棋子,一块垫脚石,不免让人悲从中生,其实已经看多了企业联姻等故事,倒也不足为奇。

    此前看过一本《秘色石》,尽管是恐怖小说,却也对藏石进行了专业的解说,那本书重在恐怖和专业性,这本则主宰行业揭秘和入行指南,他叫你的是怎么来做生意,怎么来发家实现自己的梦想。“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在这本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无论你是否从事收藏品的交易,其实作为一个生意人,都能找到自己曾经在市场中角逐的影子,他们以利益为尊,以欲望为首,以道义为根。这本书向人们讲述的就是一个古董商人从不知到入门成就的前奏部分,集结了商人特性的铁三角关系:利、欲、义,值得一读。

    最后是一种视觉的扩大和思想的升华,从一个收藏古董的行业上升到了一种社会政治高度,赋予了这种满是铜臭气味的“虚高”交易一种文化底蕴和内涵,顿时灵光闪现,变得神圣,想来也颇有几分道理,职业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但终归都是符合社会的需要才存在,因为价值,所以更显珍贵,只是这种为包括掘坟墓等犯罪行径的收古董行为的洗白和正名,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个人认为无胜于有。

    附加说一点明显的错误:在第六章(P97)最后一段开头说“我跟着高强走近了一家店铺。”明明是跟着老三一起瞒着高强干的私活嘛,而且前段文中也说过老三轻车熟路的原因是曾经高强带他来过。承前启后看一下,这种明显的人名混淆,比错字更可怕,这种明显错误的出现实属不应该。
  •   与其说这是一本行业内幕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古玩行业入门级教材,或者是一个热爱古玩行业的菜鸟,如何成长为古玩行业的大亨。其中的艰辛和劳苦作为读者都能体会一二,更何况作者。

    本书从谈古涉入古玩行业的前前后后入手,介绍了一个对古玩一穷二白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古玩高手的经历。其实各个行业都是一样的,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最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即便你是大学生,博士生,同样都要走一遭。有的也只是方式方法不同。大路都是只有一条。

    最开始如果就艺术和古玩联系在一起,恐怕每个人都嗤之以鼻,谈古也是,如果不下岗,如果不是为了生存的初衷,他或许这辈子跟古玩都没有缘分。还是这最初的经济欲望,促使着他一步步下决心钻进古玩行业,想凭借自己的一番努力干出期望的天地来。

    谈古是聪明的,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得到什么,改怎么做。这是老三和老大都所不具备的。老三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种,而老大眼里只有利益二字,都太狭隘了。所以都不会有大的发展,谈古找他们,顶多也就当个桥使使。谈古的聪明才智注定他会超越两位“师傅”成为更出色的古玩人才,当然最终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收获。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只要你努力了具备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东西,那注定你就会在这里有一番成就。感觉这书像一部自传,很期待接下来的一部,很想知道作者现在的情况,当一个人不再为生存去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许真的可以和所谓的艺术、文化之类高雅的东西连在一起,那样的话,曾经落魄、走投无路、穷迫的谈古是否会以另一种面目示人呢,儒雅的?高尚的?谈吐举止非常上档次的?。。。。。。

    可能我们人类最大的遗憾就是对逝去的东西的怀念,越是看不到,不了解,捉摸不透的东西越是能勾起人的欲望,探索的欲望,解密的欲望。古玩的价值真的不在乎是朝代的久远,或是谁用过的东西,真正能解密一个时代,一个故事,一个人的的古玩,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东西。

    (注:因为本月有特殊的事情,已经给组织交代过了,所以书评迟到现在才交上,并没有仔细斟酌,多有粗糙之处,还请大家谅解。)
  •   我试试看买回来的 只是想了解古玩行当的一些内幕 这本书还真的可以为想入行的人启蒙 不是教授古玩知识是告诉你古玩行业的一些规则道理 我看完之后又买了第二部
  •   原本以为会学习到很多古董方面的知识却发现都是些主人公的经历.较多的是里心游戏一类的.不过还可以.多多少少都带了些我想要的内容.其实就是书了.虽然所有的书都是塑料包着.但是第二天打开里面全是小纸碎. 经二本在侧面也是一看就是好旧颜色都不对了.
  •   帮朋友买的,朋友喜欢古董,对这一行略懂些,感觉这本书太浅,没有新意。
  •   小说写的还不错,就是废话太多,总的来说挺好!
  •   这套书记实的写作,不错。
  •   写得有点意思。
  •   没开始看,放着,应该是不错~
  •   同事老公看的,我不知道
  •   一晚上读完,三点睡觉时还意犹未尽。
  •   上天涯看了几页就忍不住买了,期待后续!
  •   期待续篇
  •   “铲地皮”是古玩界的专业术语,指的是活跃在古玩界最底层的文物贩子。也就是专在农村收老货、然后卖给各商家的那种人。本书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小古董商人谈古初入行的一些往事,要说在书中能学到古玩知识,那是说笑,但是,要说在书中看到了一些古玩市场的内幕,倒还说得过去。其实说来“铲地皮”这个词在词义上就已经说明了这个行当的性质,它给我的第一联想竟然是“周扒皮”,那个几乎已成为剥削的代名词的文学形像。将这本书细读下来,发现这些个文物贩子们的行径还真对得起“铲地皮”这个词,说是坑蒙拐骗,还真不为过,只要能达到目的,能用的手段都会用上。不过,小文物贩子既然骗人当然也免不了会被人骗,高收入自然也意味着高风险呀。虽说,从事这种行业的人虽多为私利,但正如作者所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有许多文物才不至于被不懂行的人弃之如敝屣,沦为废铜烂铁。虽然这话有狡辩的意味,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故事从主人公谈古初入行说起,本来,他是一家机电厂的操作工,改革大潮中下了岗,偶然地遇上了老同学,这才入了古玩这一行。小说通过几个小故事,把古玩界小商贩“铲地皮”的本领作了个小展示,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能让人稍稍满足一下好奇心。这部小说中的一些小每个小故事几乎可以说具有代表性,如我上文所说,高收入往往是伴随着高风险,就体现在“出师不利踩地雷”这个故事里了,“我”与同学老三下乡收古玩,在一个农民家收到了一个暧手炉,据卖家说,是从地里挖出来的,样子看起来也挺精致。可是,还就走了眼,收到了赝品。而“强买豪夺”这个故事,则让我们看到了地痞们面对孔方兄,而暴露出的贪婪与霸道的嘴脸。纵观全书,倒是“紫檀太师椅”这篇颇具喜感,两拨文物贩子的较量,文物贩子与农民之间的拉锯战,看完之后,你不得不感叹,古董原来不仅仅是文化的承载物,它竟也能像镜子一样,照得出人性。
    小说相当口语化,与生活也是相当的贴近,也许,读这部小说,你会觉得粗糙,但是,可一窥小古玩商的别样人生,糙点又有何妨?
  •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时下,古董很热,古董贩子很忙。

    对于“铲地皮”这个词,百度是解释如下: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所谓“铲地皮”是古玩行的“专业术语”,指的是活跃在最底层的文物贩子。我觉得这个解释不够准确,或者这是一种意思有所延伸的说法。铲地皮,单从字面来看,意思就很明确,应该是指盗墓的人。后来那些各种各样古董贩子,确切地说是“层层剥皮”。O(∩_∩)O哈哈~ 铲地皮也好,层层剥皮也好,怎么都和“皮”扯上了关系了呢,难道说古董很扯皮……

    谈古同学很直白,直言不讳地说“做古董这行,没有不坑蒙拐骗的,说好听点叫检漏,其实都是在骗,你骗我我骗你,就看哪个的骗技更高”,如此看来,简直就是“骗技大比拼”啊!!或许,此言不虚。想想也是,哪有那么多的漏可简啊。有意思的是谈古同学对于自己心境的描述:在偶尔有点愧疚的状况下,满足地享受着古董所创造的物质快乐。其实,这本无可厚非,人各有志嘛,倒是直白的表述,有了几分可爱。

    不过,对于像我这种刚刚吃上饭的家伙,自然是没有心思和资本来玩这种“骗技大比拼”的游戏的。况且,古董吸引我的和我所在意古董的,都不是古董的物质价值,而是古董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讯息。所以,对于谈古同学所披露的古董行业内幕,本人无从评价,只做“外行看热闹”状罢了。

    对于古董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讯息,本人还是很有兴趣和热情的。马未都先生说过,过我眼即我有。虽然,我不晓得这是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但我肯定这是收藏的最快乐境界。抛开占有的诱惑和干系,只是开心地享受文物本身所绽放的艺术魅力,并从这种赏识的过程中寻找到历史归属和文化认同,不亦乐乎?!恰巧,谈古同学本人貌似也是崇敬马未都先生的,在这本书的最后面还引用了马未都先生的一段话,并且很有自知之明地说:更多的人不一定能达到马先生所说的文化境界,但各有各的乐趣,各有各的享受方式。——这倒是大实话。
  •   

    也许我的要求有些苛刻了,但是,在看完这本《古董商》后,心里只有这么淡淡的一个念头: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写,会不会写,敢不敢写。

    谈古,论今。作者谈古,在“功成名就”后,想起自己多年的故事,于是便努力的写成一套书,这是无可非议的一件事。毕竟以他那么丰富的经历,写下来,也是相当值得的。只是于我,当初冲着的这个书名而来的读者,还是有一丝小小的失望。

    在没看到书之前所期望的是一本更侧重于古董鉴别的书(还是看回马未都系列更好),但万万没想到原来是一本纪实小说,所以作者在写的时候,以非常平常、亲切、真实的笔法,将他从事“铲地皮”行业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其中又掺杂着爱情、友情、亲情,且着重于描述如何从农民手中捡漏的方法,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确实觉得生动有趣。但是作为一个对古董一直相当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小说就意义不是特别大,纯粹是以听故事的角度看了。且痛苦的是居然是“第一集”,也就意味着还有第二第三……又是一个需要等待的大坑。

    对于铲地皮这一行业,从某方面讲,确实的是将散落在民间的那些没有受到珍视的宝物,挖掘出来并给予新的保护;而从另一方面讲,也存在着欺诈、巧取豪夺的成分。靠着这些转手而发达的人,也算不上太过分的。一个国家只有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国民才有收藏古董的欲望和财力,而鉴赏古董,也会增加收藏者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这是一件好事。至于其中所存在的风险,就得当事人自己去承担了。
    在看过这本书后,最令我欣赏的还是作者那种锲而不舍,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尤其是其中和老三二人,磨着老农要从他手中买到古董的那一段,让人领悟了不少。作者能走到后来那种程度,想来也是和他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息息相关的。

    总而言之,是一部真实的纪实小说。虽然对我来说受益不是很多,也让人“偷窥”了作者的人生一把。是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要过得精彩,写得精彩,自然都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   新版的天方夜谭,民间故事吧但又不惊险。
  •   本书故事线索不错,让人想到了少年时代遇到的那些收文物的,但是文章文笔一般,叙事有点唠叨
  •   虎头蛇尾,按照这样排版,估计也能出好几本了,

    可惜作者最后突然结束,另起炉灶
  •   无论是情节,还是文字,都属于一般性的水准。实在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并且适合一目十行。
  •   已经买了很多类似的书,这本不知怎么样,看完再说吧
  •   书籍内容写的比较浅显,一般。
  •   内容没有书名好看
  •   文字简洁
  •   不会看第二遍了
  •   内容不充实,有点充数。
  •   都木有重心 废话连篇!
  •   文笔不够严谨,废话太多,浪费纸张。
  •   《古董商——铲地皮》这本书是讲古董行业生意趣闻和内幕故事的,铲地皮就是到民间收旧货古董,故事的主角与作者同名,是作者根据自己在这一行的亲身经历改编写成的纪实作品。既然是纪实作品就没办法过于虚构,所以论想象力和故事的奇诡好看程度更与盗墓系列的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没法比,写作技巧和语言文字也都没什么可取之处,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本书对于内行人来说显得粗浅,没什么门道可言,对于外行故事又比较平淡,没什么热闹可看。只能作为对古董行业感兴趣但又完全不了解的古玩爱好者粗浅的入门读物。

    我有个高中同学,工作几年后辞职做过很多种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去农村收旧货,也就是铲地皮。有时候我们偶尔见面闲聊也会听他讲讲捡漏或打眼的故事,很多关门过节的地方不亲身经历吃几次亏上几次当是不能入门的。但是作者说自己的这个行当是“把散落在民间的文物集藏、保护,就是把民族的根留住,把民族的魂世代传承。”这就完全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不过是一门投资赚钱的生意而已,犯不上拔高自己的职业地位到民族魂的高度。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商人本就是个牟利的职业,做古董生意的还不像其他小商小贩赚点蝇头小利,古董生意往往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个暴利行业,而且基本以暴利为荣。所以造假最多最盛的也是古董行业,做这行的讲究心狠手快,能睁眼说瞎话不脸红是基本职业要求,编故事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生意好坏。做这门生意讲究的是低买高卖,要想低买就要想办法把真品说成是赝品把好东西说成不好的东西,才能以低廉价格拿到手,甚至不惜使用坑蒙拐骗强买偷盗的方式也要搞到手。而在卖出货物时则要花言巧语把赝品次品夸成绝世珍品,对外行是宰一个是一个,对内行则蒙一个是一个,想尽办法提高价格,恨不能把土疙瘩卖个黄金的价。相信所以与古董行业打过交道的都有过走眼**受骗的经验,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赝品,当然如果你专业知识越丰富经验越老到不贪心**的机会就少。比如大家都有所耳闻的赌石其实就是专业眼光加赌博运气的一种博弈,赢了就赚大钱,反之倾家荡产的都有。玩古董也一样。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藏古董,现在是通胀世道,黄金古董都作为保值升值的投资品种,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普通人花个几千几万,富人更是动则几千万几亿,古玩行情被他们炒作得火爆的不正常,卖家一夜暴富,掮客拍卖行也赚个盘满钵满。国外很多人家祖上是八国联军或强盗,从中国抢走大量的古董,子孙们拿出来卖给中国人,中国人自己把价格哄抬上去,一种可能就是通过这种交易在洗钱,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傻,把本来只值几十万几百万的东西花几千万几亿买回来,比如之前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圆明园兽首事件,这无疑是在公开支持强盗行为。

    其实如果真对这行感兴趣不如看看马未都的书,知识、历史、见识、故事、趣味全都不缺。
  •   该书让人大失所望,内容浅薄,言过其实,完全是一个小古董商寒碜的淘宝过程,情节既不精彩,又没有介绍多少让人觉得过瘾的鉴藏知识。
  •   什么知识性也没有內容平淡,草草收尾,胡编乱写,上了书托的当了,拜托以后书托们别坑人了
  •   这么厚的书,竟然只写了这么点东西,不觉得浪费纸?
  •   古董商1:铲地皮
  •   比较流水的内容,书的质量还行。
  •   好用,值得拥有。喜欢
  •   还没看,希望还不错!~~
  •   古董商好看的,上篇的已经说过了哦!
  •     有什么行当不吃亏不吃苦能挣钱,没有。所以主人公的经历就是给广泛想吃软饭的朋友提的醒,更是给昧着良心做事的人提的醒。这是本好书,更可以说商战的经典之作。做好事,做好人,是长久平安的关键。不要想着做大,做强,做集团,做好自己才是根本。
      这点,谈古比绝大多数人都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