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品国学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卢志丹  页数:472  字数:4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学热”中的“冷思考”曾几何时,从八旬老叟到三岁小儿,人人开口“子曰”,闭口“国学”,许多被誉为“国学大师”和自封为“国学大师”者更是“你方讲罢我登坛”。国学真的那么无所不能吗?我们应该不加辨别地“全盘复古”,还是与时俱进、古为今用呢?在“国学热”的扑面而至中,我们不能不进行一番“冷思考”。在这种“冷思考”中,使我由然地缅怀一位伟人,那就是国学底蕴极其雄宏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他熟读经书,精通史籍,对古典诗词的创作,在近现代更是无人能及的。试问时下那些被誉为“国学大师”的人们,有多少人通读过《资治通鉴》?谁还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古典诗词格律表现时代内容?毛泽东对国学的辩证思考和古为今用,在“国学热”的今日,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这正是我构思和创作《毛泽东品国学》的现实动因。《毛泽东品国学》于2009年10月份出版后,引起全国各阶层读者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一致好评,一直居于各大书城畅销书榜单中,纷纷被搜狐网、腾讯网、网易网、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连载,点击率数以千万计,激起了网民的热议和评论。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电台等媒体也陆续或节选或连载。成为近年来“毛泽东热”和“国学热”的交响曲中的一道强音。然而,毛泽东的国学素养博大精深,毛泽东读过的国学典籍汗牛充栋,显然,在一本小书中只能对毛泽东品读国学、活用国学的情况理其大端,粗线勾勒,所以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为了弥补这些缺憾和遗漏,笔者又一鼓作气,创作了《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对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毛泽东的国学大世界,更进一步地从纵横两大维度深入挖掘和拓展扩充。这部《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对《毛泽东品国学》中没有充分展开的国学命题,予以纵深掘发。如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超越,在《毛泽东品国学》中,只用了一小节的文字,蜻蜓点水,简略介绍;而在《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中,则详细考证了毛泽东系统研读《孙子兵法》的确切时间,从兵学辩证法、“知彼知己”、“致人而不致于人”、“以十击一”、“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在现代战争中如何灵活运用《孙子兵法》的精髓以克敌制胜。这部《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对毛泽东大智慧与国学精华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深层探索和理论升华。在《毛泽东品国学》中对毛泽东与国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浅层的叙事性的陈述,即注重二者之间的“形似”;而在这本《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中,则从更深的理论层面揭示了毛泽东对国学智慧的继承和超越,即更注重二者之间的“神似”。如探讨了毛泽东的“奋斗到死”人生哲学与儒家的“自强不息”思想的内在联系。又如对古典白话小说对毛泽东独具魅力的领袖风格的塑造进行了大胆的管窥蠡测。这部《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对《毛泽东品国学》中没有介绍和涉猎的毛泽东国学世界,做了横向拓展。如中华民俗文化和传统曲艺是国学文化中的最富民族特色和生动鲜活的瑰宝,一般人脑海中的国学范畴对此多有忽视,而毛泽东却对此却颇为关注和津津乐道,并留下大量品评和论述,《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毛泽东与现代国学大师胡适、梁漱溟、郭沫若等名家的交往和对他们的品评,则更是《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全新披露的内容。当然,要驾驭如此重大而敏感的题材,要完成两部近百万言的厚重的书稿,没有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敬,没有满腔的激情,没有长期的研究和积累,是不可想象的。所幸我与毛泽东似乎有某种天然的联系:在我出生仅半个月后,毛泽东撒手人寰;我在十二岁时,就能背诵毛泽东全部诗词;而在我十七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读到一部美国人写的《毛泽东传》,我从此成为毛泽东的“忠实粉丝”。当同龄人们在对歌星、影星们的狂热迷恋中度过青春岁月时,我却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地无限崇拜毛泽东。十数载来,我对毛泽东从热情崇拜到理性研究,从未间断过。我几乎第一时间地阅读了每一本新出版的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回忆录,以及各种逐年不断公开的历史档案资料。在研究毛泽东的过程中,我为毛泽东渊博的国学知识、挥洒自如地运用国学的气度所深深折服。可以说,毛泽东是我真正的“国学导师”。年复一年的深入研究,使我愈来愈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诗经》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由于“心向往之”,就有了创作《毛泽东品国学》和《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的难以扼制的激情。然而,要完成一部厚重的书稿,仅凭“心向往之”的激情,可能会半途而废。写作的过程往往是寂寞和枯燥的。我是以毛泽东一生所倡导的认真态度、“下苦功”毅力和“拼命三郎”精神,去字斟句酌地、扎扎实实地写作这部书稿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晨钟暮鼓,国家图书馆尘封多年的资料上所留下的汗渍,是最好的见证。我最大的体会是,要完成一部较有价值的作品,必须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劲头。虽然我对泽东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但一个人的学力,毕竟是有限的,观点也难免偏颇,所以我虚心地学习了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观点,弥补了我在许多问题的偏颇不足之处,使本书趋于严谨和完善。这正如毛泽东所言:虚心使人进步!当我在平静的书桌上创作这部分书稿时,窗外的“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借此机会,我想联系我对毛泽东的认识,以及本书的创作,对目前的“国学热”,谈谈自己的一点“冷思考”。对于以国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历来都主张“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人似乎有这样的看法:毛泽东认为国学是“糟粕”,对其采取彻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有人举例说:毛泽东与孔夫子水火不容,主张把“孔老二”批倒批臭。我认为,这些看法未免有些“以点代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诚然,在毛泽东的最后岁月里,对孔夫子,对国学,说过一些过头的话,采取过一些极端的做法,但这远远不能代表他一生的态度。事实上,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孔子的好话。我的总体感觉是,毛泽东对国学以继承和“取其精华”为主,以批判和“去其糟粕”为次。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加以分析,给毛泽东一个公允的评价。在全面现代化的21世纪中国,传统的国学不可过热,过热就会“膨胀”,就是“发烧”,就会“发炎”,就会导致“病态”。如果不加辩证地机械复古、不加批判地盲目继承、不甄别其糟粕地全盘吸收,传统文化会“复而不兴”,“国学热”会熄灭于历史的死胡同中!令人遗憾的是,在今日的“国学热”大潮中,很多人恰恰缺失的是毛泽东的冷静的审视、辩证的眼光、批判的精神和“古为今用”的艺术。这也正是21世纪的今天,每个中国人探索毛泽东的国学大视野、重温毛泽东对国学的睿智品评的现实意义!卢志丹

内容概要

  伟人毛泽东自幼熟读经书,精通史籍,堪称“国学大师”。在毛泽东手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本书介绍了他对国学的品鉴、批注和古为今用,这些对今日的“国学热”,对于国学的全面复兴和走向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在今日的“国学热”大潮中,很多人恰恰缺失的是毛泽东的冷静的审视、辩证的眼光、批判的精神和古为今用的艺术。这也正是21世纪的今天,每个中国人探索毛泽东的国学大视野、重温毛泽东对国学的睿智品评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卢志丹,学者,畅销书作家。
  字“照青”,笔名“蒲岩”。来自大西北的深山僻壤。种过田,教过书,做过工,经过商,徒步走过陕甘境内的长征路。潜心研究毛泽东生平事迹及文章诗词十余载。
  目前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中华民族精神及智慧的发掘,公开出版的各类著述达四百余万言。其著作《毛泽东品国学》《英雄式员工的长征精神》深受欢迎。其畅销作品还有《中国人的智源》《听老和尚解心经》等。

书籍目录

序言:“国学热”中的“冷思考”
第一章 毛泽东品儒
 1.青年毛泽东的道德修养与儒家的“内圣外王”
 2.青年毛泽东注重实践与儒家的知行观
 3.毛泽东的“奋斗到死”与儒家的自强不息
 4.毛泽东的忧国忧民与儒家的忧患意识
 5.毛泽东对儒家“取其精华”式的活用
 6.毛泽东对儒家中庸的分析与批评
 7.毛泽东群众路线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扬弃
 8.毛泽东的理想主义与儒家的大同思想
第二章 毛泽东说佛
 1.少年毛泽东的观音信仰
 2.毛泽东的济世情怀与佛教的慈悲为怀
 3.青年毛泽东对佛学的研读与解悟
 4.毛泽东研读过的佛教经典
 5.毛泽东情系佛教圣地五台山
 6.毛泽东与藏传佛教领袖
第三章 毛泽东论道
 1.毛泽东读《老子》评《老子》实录
 2.毛泽东的矛盾对立统一与道家的阴阳相反相成
 3.毛泽东的矛盾转化思想与老子的“道者反之动”
 4.毛泽东的以弱胜强和老子的“柔弱胜刚强”
 5.毛泽东一生喜欢读《庄子》用《庄子》
 6.毛泽东诗词对《庄子》中“鲲鹏”的化用
第四章 毛泽东智用《孙子兵法》
 1.毛泽东到底是什么时候研读《孙子兵法》的
 2.毛泽东哲学思想对《孙子兵法》辩证法的借鉴
 3.毛泽东对孙子“知彼知己”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4.毛泽东对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运用和创新
 5.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以十击一”的继承和发展
 6.毛泽东对孙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活用
 7.毛泽东《论持久战》对《孙子兵法计篇》的借鉴
第五章 毛泽东品评《二十四史》(上)
 1.毛泽东研读《二十四史》实录
 2、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基本观点
 3.毛泽东评价《史记》作者司马迁
 4.19岁的毛泽东读《史记》评商鞅
 5.毛泽东读《史记》品秦始皇
 6.毛泽东读《史记》评刘邦、项羽
 7.毛泽东读《三国志》说曹操
 8.毛泽东读《三国志》评诸葛亮
 9.毛泽东读《三国志》论刘备、关羽、张飞
 10.毛泽东读《三国志》品孙权、周瑜
第六章 毛泽东品评《二十四史》(下)
 1.毛泽东读《南史》评梁武帝萧衍
 2.毛泽东批注达25处的《南史韦传》
 3.让毛泽东“为之神往”《南史陈庆之传》
 4.毛泽东读《旧唐书》评李世民的工作方法
 5.毛泽东读《新唐书》评徐有功
 6.毛泽东读《宋史》品范仲淹
 7.毛泽东读《宋史》评王安石
 8.毛泽东:“《明史》我看了最生气”
 9.毛泽东读《明史》品朱元璋、朱棣
 10.毛泽东瞩目的《二十四史》中的几封“上书”
 11.毛泽东推荐给下属们的《二十四史》篇章
第七章 毛泽东品鉴古典文学
 1.毛泽东品赏《诗经》
 2.毛泽东品读《楚辞》
 3.毛泽东品评《昭明文选》
 4.毛泽东品鉴唐诗
 5.古典小说与毛泽东的领袖风格
 6.毛泽东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7.毛泽东欣赏的一部清代滑稽小说
 8.毛泽东喜读《历代通俗演义》
第八章 毛泽东品赏传统曲艺
 1.毛泽东品京剧
 2.毛泽东赏湘剧
 3.毛泽东观秦腔
 4.毛泽东看黄梅戏
 5.毛泽东与越剧
 6.毛泽东听昆剧
 7.毛泽东评绍剧
 8.毛泽东听相声
第九章 毛泽东与中华民俗
 1、毛泽东与中华春节习俗
 2、毛泽东与中华酒文化
 3.毛泽东与中华“国饮”
 4.毛泽东与传统庆寿文化
 5.毛泽东与“国戏”麻将
第十章 毛泽东评价国学大师
 1.毛泽东评梁启超
 2、毛泽东与胡适之
 3、毛泽东品鲁迅
 4.毛泽东与冯友兰
 5.毛泽东与赵朴初
 6.毛泽东与郭沫若
 7.毛泽东和高亨
 8.毛泽东评梁漱溟
毛泽东——无与伦比的国学大师(代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毛泽东品儒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84页1.青年毛泽东的道德修养与儒家的“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目标和行为模式。受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影响,青年毛泽东注重探讨“大本大源”,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炼。“内圣外王”是儒家精神所昭示的人生理想。所谓“内圣”指内在的修养;所谓“外王”即把修养所得施之于外,将学问引向事功之途,达到“学问”与“事功”的统一。集养身、进德、修业、建功于一体,这样的人,便是青年毛泽东所追求的“圣人”。在1917年8月20日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依据儒家传统的人格分类模式,把人划分为圣人、贤人和愚人,并明确把是否把握了大本大源作为区分的标准:“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曾不能难,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己。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举不能逃,而何谬巧哉?”毛泽东心目中的圣人,很有些像汉代大哲学家王充说的:“儒者论圣人,以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古代儒家所说的圣人是“不学自知,不问自晓”,于是乎“圣则神矣”。显然,这样的生而知之并且直接等同于神的圣人,不是青年毛泽东心目中的圣人。他所说的圣人,是前面说过的必须是学而知之,并且有长期的自我更新和磨炼过程,他们不是神,只是对“本源”问题具有特殊领悟力的人。具体说来,“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并无“谬巧”之处。青年毛泽东把“内圣”和“外王”的统一,学问和事功的结合视为完美人格的体现。在涉及“内圣”和“外王”的关系时,毛泽东十分重视前者的前导和决定作用,即“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歉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那么,怎样才称得上“内圣”呢?青年毛泽东认为,领悟到宇宙的“大本大源”,即“宇宙真理”,便标志着“内圣”的完成。翻开毛泽东的早期文稿,“本源”的字眼和有关本源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出现在他很多文章、书信中。为表示对其的尊崇,他往往又将“本源”称之为“大本大源”。其中最有名的一段关于“本源”问题思考的文字是在他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信中他是这样阐发自己对“本源”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的:“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疵,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而岂有毫末之富强幸福可言哉?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那么什么是他所说的“本源”?他在信中说道“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他“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可是他“倡学”倡什么“学”,仅仅是普通的知识吗?从引用的上段文字可以看到,他又将“大本大源”称之为“宇宙之真理”。这个“真理”是绝对独立于人、物而高高在上的精神本体,是于冥冥之中操控宇宙、社会、人生万千形态的法则。这个“大本大源”虽超然独立于宇宙、社会、人生之外,却又“各具于人人之心中”,甚至“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从他这些对“大本大源”的描述上,可以看到朱熹“体用不离”思想对他的影响,朱熹也曾说过“无涵养本原功夫,终是觉得应事匆匆”,这和毛泽东对“本源”的态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毛泽东—无与伦比的国学大师(代跋)目前,“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国学班”、“国学院”遍地开,“国学大师”满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钱文忠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孔子铜像立进了天安门广场,“孔子学院”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数年间,国学由书橱里的“古董”,一跃为大众热捧的“显学”。在这场汹涌而至的“国学热”浪潮中,人们似乎淡忘了一个人,淡忘了他终生不移的“国学情结”,淡忘了他对国学的与时俱进和发扬光大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他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写作谈话他能引经据典,妙语如珠。他对上下五千年的国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整整读了一十七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惊天,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有人填词评价他“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绝非过誉之言!他是诗国盟主。从屈原到李白,从古体到近体,从唐诗到宋词,从豪放到婉约,名家名篇他讽咏成诵,挥洒自如。多少诗词歌赋让他如痴如醉,多少风流俊才让他瞩目萦怀!他是文章妙手。从《昭明文选》到《古文观止》,从贾谊策论到韩愈古文,他反复读诵,揣摩摹仿。兴致所至,他又荐之于他人,“奇文共赏析”。他是自创一体的书法家,他又是撰写传统楹联的高手;他是“古典小说迷”,他又是传统曲艺的鉴赏家;他既读破了万卷“有字之书”,又踏遍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深入到田间地头,寻常巷陌,读透了中国国情这部“无字之书”!……他是谁?他的头像高悬在中华民族的象征建筑天安门正中央,他的颂歌《东方红》被人造卫星发射到太空深处,他是中华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爱戴的伟大领袖,他有一个震古烁今、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的名字—毛泽东!尽管战争年代戎马倥偬,尽管建设时期日理万机,但毛泽东争分夺秒所研读的国学典籍,用“汗牛充栋”来譬喻不为夸张。当今的某些以“国学大师”自居的人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如何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曾提出了明确主张:总结,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古为今用,活学活用,是毛泽东阅读国学经典,挖掘国学宝藏的一个最大的特征。这也是他超过那些皓首穷经、数黄论黑,坐谈立议,百不及一,起而行之,百无一能的书生、“书蠹”们的千万倍的地方。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毛泽东一生笔走风雷,写过许多气势雄宏足以传颂千古的文章。《毛泽东选集》,“雄文四卷”,曾有人作过粗略统计,其中的成语典故,有40条左右来自《左传》,有20至30条来自《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有10条左右来自《诗经》《尚书》《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国语》《战国策》《后汉书》《三国志》《孙子兵法》等。“毛选”中活用古典小说、诗词曲赋的地方更是俯拾皆是。在毛泽东妙笔点化下,古老而早已失去生机的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甚至神话传说,立即变得熠熠生辉,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给人以隽永的启迪,从而使他的文章光彩夺目,虎虎生威,让人百读不厌。毛泽东在演说、讲话和与人交谈时,常常上天下地,海阔天空,纵横古今,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故事、成语,他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给一句古典格言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党的指导方针;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方惊叹不已……听毛泽东演讲,和毛泽东交谈,在享受他独特的口才魅力的同时,使人深深受到智慧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国学知识的教益。人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试问,如果没有毛泽东对国学典籍的饱览,没有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延革以及民族性格的了如指掌,他能对中国的实际现状洞若观火吗?这种结合能如此的天衣无缝吗?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早年毛泽东在一首诗中浩歌:“山川奇气曾钟此。”晚年毛泽东曾对一位美国来访者说:“我生着一张大中华的面孔。”是的,毛泽东是大中华山川奇气所钟的奇男子,伟丈夫,更是延绵五千年国学传统之精华所哺育铸就的“风流人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集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毛泽东,博览古籍,精通经、史、子、集,更是一位空前绝后的、无与伦比的“国学大师”,他对国学的品鉴、评点、批注和古为今用,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整理和挖掘这笔精神宝藏,对今日的“国学热”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学的全面复兴和走向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后记

虽然我出生后仅半个月,毛泽东就离开了人世,但17岁时,在有幸读了一位美国人写的《毛泽东传》,和背诵了大部分的毛泽东诗词之后,就与毛泽东结下了难解之缘。毛泽东成了我心中真正的“红太阳”。在读毛泽东的传记和诗词文章之初.我就为毛泽东渊博的国学知识、挥洒自如地运用国学的气度所深深折服,于是。便去研读国学经典,愈深研兴趣愈浓,愈觉得如饮甘露。可以说,毛泽东是我真正的“国学导师”。十数载来。我对毛泽东从热情崇拜到理性研究。从未间断过。我几乎第一时间地阅读了每一本新出版的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回忆录,以及各种逐年不断公开的历史档案资料。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毛泽东在阅读传统国学典籍时的批注、评论和谈话.以及他对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故事的灵活自如的妙用。年复一年的深入研究,使我愈来愈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他真正是一位空前绝后的“风流人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由于“心向往之”,就有了创作这本书的难以扼制的激情和百折不挠的努力。我想引领读者朋友一起到毛泽东渊博的国学素养的海洋里去邀游,以学习他手不释卷的读书精神、睿智独特的思辨能力。以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化废为宝的点化活用艺术。毛泽东的国学知识博大精深.毛泽东读过的国学典籍汗牛充栋,显然,在一本小书中对毛泽东品读国学、智用国学的情况只能理其大端、粗线勾勒,所以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兼以本人的才疏学浅。书中的管窥臆解之处在所难免。因此,我愿意以毛泽东一生所倡导的虚心精神.洗耳恭听和悦纳方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毛泽东品国学(全新内容•典藏版)》编辑推荐:毛泽东数十载国学精华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会通古今,与一代伟人探究国学;高屋建瓴,活学活用政治大智慧。全面展现一代伟人睿智品鉴、“取精华弃糟粕”、古为今用、活学活用国学大智慧。作者十数载心血,潜心力作近年来“毛泽东热”、“国学热”研究之精华第一版高居畅销榜,各大门户网站点击率数千万。◇全新探索毛泽东大智慧与国学精华之间的渊源,◇全新披露、纵深发掘第一版未充分展开的国学命题,◇从纵横两大维度,深入拓展毛泽东的国学大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毛泽东品国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8条)

 
 

  •   在今天,传统的国学不可过热,过热就会“膨胀”,就是“发烧”,就会“发炎”,就会导致“病态”。如果不加辩证地机械复古、不加批判地盲目继承、不甄别其糟粕地全盘吸收,传统文化会“复而不兴”,“国学热”会熄灭于历史的死胡同中!令人遗憾的是,在今日的“国学热”大潮中,很多人恰恰缺失的是毛泽东的冷静的审视、辩证的眼光、批判的精神和“古为今用”的艺术。这也正是21世纪的今天,每个中国人探索毛泽东的国学大视野、重温毛泽东对国学的睿智品评的现实意义!
  •   读完本书,我十分感慨:集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毛泽东,博览古籍,精通经、史、子、集,更是一位空前绝后的、无与伦比的“国学大师”,他对国学的品鉴、评点、批注和古为今用,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毛泽东的国学思想,对今日的“国学热”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学的全面复兴和走向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   今天的“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啊。对于以国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历来都主张“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他学习。
  •   毛泽东的国学底蕴极其雄宏。他熟读经书,精通史籍,对古典诗词的创作,在近现代更是无人能及的。试问时下那些被誉为“国学大师”的人们,有几人通读过《资治通鉴》?谁还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古典诗词格律表现时代内容?
  •   最近国学热浪不减,而毛泽东品国学出版对国学好爱者来说,是一本真正活学活用的好书
  •   书里有毛泽东与现代国学大师胡适、梁漱溟、郭沫若等名家的交往和对他们的品评,比较有意思。
  •   读了本书,我为毛泽东渊博的国学知识、挥洒自如地运用国学的气度所深深折服。可以说,毛泽东是很多人真正的“国学导师”。
  •   本书对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毛泽东的国学大世界,更进一步地从纵横两大维度深入挖掘和拓展扩充。
  •   从伟人的视角品国学,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很好!
  •   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 毛泽东早在少年读私塾时,就读了《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普及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学著作。从此,他一生读书未断,甚至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乃至极其艰苦的长征岁月里,都没有间断过读书。
  •   内容齐全,包含了对国学的客观认识,顶一个。
  •   晚年毛泽东,身体不好,视力减退,不能看书了,就请人帮他念读,或用放大镜看着读。据当年的图书管理员讲,毛泽东在临终时还手不释卷。他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平时喜欢读的《容斋随笔》。
  •   毛泽东在延安时号召干部学习时说过:“年老的同志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天”。
  •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许多思想理论既源于他读过的书本,又高于他读过的书本;他不仅能广泛汲纳书本知识,而且能融会贯通实践经验,因而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毛主席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的。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报告以及谈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闸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事业。
  •   视角独特,更加深刻了解伟人。很受触动。毛主席是历史巨人!毛主席不是一些宵小之辈能够诋毁的!历史是公正的!
  •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一下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它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   他的诗词气势磅礴,古今少有望其项背者,由此可以证明其学识是多么渊博。
  •   经过一张照片,毛的床上一半都是书,非常震撼。毛除了天才之外,读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想有所作为,还是多读好书吧。
  •   正版书,书的内容与介绍的情况相符!
  •    几十年来,毛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书占领了。
  •   这本书很干好看,非常满意
  •   这本书有好几个版本,我觉得这本还是不错的,大家品品吧
  •   不错,挺好的,值得阅读
  •   还没读,感觉不错!
  •   没说的。不管从哪方面,主席永远是俺真正崇拜的偶像
  •   是帮爸妈买的,他们很喜欢看。
  •   同事说,就是这一本,很不错,价格也便宜。
  •   大师之品味!
  •   买给老人看的书,他们有毛主席情节
  •   上午刚刚收到书,看了一章,感觉很有收获,很不错。谢谢崔教授的推荐!
  •   书很脏,不太像正版书。
  •   这本书真的不值得看 不值得买,好多都是罗列的 真正毛泽东的东西 很少 真是**
  •   与想象的差别太大!从报纸、选集、他人回忆录等抄录毛泽东的语录,汇编成的“品”,完全不是批注类,太是虚假广告了。
  •   从毛泽东高屋建瓴的角度去了解国学,很好的一本书!书的质量很好,正版书,有厚重感
  •   有人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共产党集体思想的结晶,这是片面的;毛泽东思想应是全人类思想的结晶。故此书值得一看。
  •   一本很好的书,获益匪浅,让我们了解伟人博学,远见,伟大和正确,比那些不三不四人写的说三道四书值得看。
  •   毛泽东学识渊博,熟读古书精华,运用一生,实在是我等楷模。可惜我辈古文底子薄弱,要不也好好研究一下历代古书,读史使人明智啊!
  •   确实很好,绝对的正版!
  •   质量非常好,收藏佳品。赞一个
  •   作者年轻有为,自叹不如,努力!
  •   书的内容好,封面也漂亮
  •   伟人思想,值得研读!
  •   要学国学,值得看看
  •   可以全面了解下伟人的思想轨迹
  •   ,长度在4-20个字之间
  •   学习伟人如何学国学!国粹,慢慢在流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