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国际文化 作者:(法)勒内·格鲁塞|译者:谭发瑜 页数:289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不仅详细解读了成吉思汗从家世、童年、征战直至离世的全部历史,还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地理、军事、谋略等各方面内容。既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又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景物描写;既有简略清晰的铺陈叙述,又有绘声绘色的人物对话,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幅起伏曲折、充满立体感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展现了这位“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英雄人物的震撼人心的一生。本书作者勒内·格鲁塞是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本书和他的另一部著述《草原帝国》被认为是研究成吉思汗和蒙古史最重要的代表作,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受到极大的推崇和赞誉。
作者简介
勒内·格鲁塞(1885~1952),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有独到见解,撰写了二十余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吉思汗》《草原帝国》《十字军东征史》等书已成为相关领域最权威的著述。
译者简介:
谭发瑜,知名翻译家。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祖先
苍狼和白鹿的后裔
天上来客
孛端察儿的功劳
牧民的卑微与高大
蒙古首领在金王宫殿
俺巴孩的惨死
蒙古的赫拉克勒斯
第二部 成吉思汗的一生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
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
成吉思汗的童年
被逐出氏族的孤儿
成吉思汗童年杀弟
成吉思汗之被擒
成吉思汗之越狱
马匹之被劫掠
成吉思汗之婚姻
黑貂皮袄
孛儿贴之被掳掠
成吉思汗夺回孛儿贴
兼夜而行与两部落的分手
蒙古人之王成吉思汗
鼎烹战俘
宴会后的冲突
脱斡邻勒绝处逢生
成吉思汗助金讨伐塔塔儿部
成吉思汗之诛杀蒙古亲王
深山突袭
成吉思汗胸怀博大
对立汗与暴风雨中的大战
成吉思汗之受伤与者勒篾之忠诚
“伤汝战马之箭,乃吾自岭上所射也!”
“若汝等手执乃汗来降,我必族斩汝等!”
消灭塔塔儿部落联盟
塔塔儿姊妹的心
桑昆拒绝与成吉思汗家结亲
誓言与背叛之间
两牧民救成吉思汗
红柳林附近的恶战
成吉思汗的眼泪
“我等可往拾之如马粪!”
成吉思汗诉状
巴勒注纳湖之苦水
兼夜行军突袭制胜
克列亦惕部公主的命运
“汝竟踏碎此死者之头颅矣!”
“然地上则只可有一汗也!”
进兵杭爱山
成吉思汗的以人肉为食之狗
蒙古军之围攻与塔阳汗之丧命
美女忽阑提出的理由
成吉思汗恨之入骨的篾儿乞惕人
成吉思汗与扎木合的高乃依式的对话
年即位大典.蒙古帝国宣告诞生,成吉思汗奖励功臣
成吉思汗的怯薛军
在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中
神权与王权的较量:通天巫的野心
成吉思汗剪除通天巫
进逼中原
报仇雪耻:成吉思汗向金王宣战
蒙古军突破长城,侵入华北大平原
蒙古军攻占北京
成吉思汗得逢学者耶律楚材
丝绸之路上畏兀儿人:成吉思汗的文化教员
者别由蒙古侵入帕米尔
蒙古商人之被杀
大战之前:成吉思汗的遗嘱
攻入穆斯林世界
愤怒之风:不花刺的陷落
移军撒马尔罕
火攻玉龙杰赤
跟踪追击苏丹谟罕默德
愤怒之风席卷呼罗珊
席卷阿富汗的风暴
从摧毁城市到开始领悟城市文化
成吉思汗与死亡问题:召见炼丹术士
奉成吉思汗之召,过漠北蒙古之地
成吉思汗与哲人晤谈
志得意满,大军凯旋家乡
铁骑纵横波斯、高加索和俄罗斯
休息中的几年
重返中原
“即死也,亦应就其言而伐之。”
“吾儿父殆至寿终矣……”
像雄鹰盘旋于天宇
在上面密林中,某树下
译后记
章节摘录
愤怒之风席卷呼罗珊攻陷撒马尔罕以后,成吉思汗即在该诚以南奈撒夫(一作“怯失”,即今之“卡尔希”)避暑(1220年夏),因为,在夏季,奈撒夫是河中地区最宜人的地方。奈撒夫城地处绿洲,有伊萨尔山作为屏障。同撒马尔罕相比,奈撒夫的草木更多,树荫生凉,草木呈翠。而其美丽的花园之多则更胜过河中地区的首府。成吉思汗率军来到这片草地上,休养因不停顿的奔波而疲惫不堪的军马。夏天过去,秋天来临,成吉思汗率部来到阿姆河附近,包围位于巴里黑以北的忒耳迷城。城里的头面人物拒绝开门投降。但到了第十一天,蒙古人攻破了忒耳迷城,把市民全部驱赶出城,将他们分别列于蒙古军各队之间,屠杀无遗。有一个老妪在行将就戮之前大叫说,如不杀她,她可以献出一颗漂亮的珍珠。蒙古人要她交出珍珠,她回答说已吞入肚。蒙古人于是挥刀剖开她的肚子,果然取出了一颗珍珠。成吉思汗以为其他的人也都像这个老妪一样已吞珠入肚,遂下令剖开所的有尸体,搜寻珍珠。其间,如前文所述,蒙古军队的两翼正在到处攻击敌人。在花刺子模,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攻破了玉龙杰赤;在波斯,者别和速别额台紧追漠罕默德苏丹,使这位战败的苏丹穷死孤岛。成吉思汗在阿姆河河畔指挥着各路军马的战斗。1220年至1221年冬,他来到卡尔希河上游萨里——萨刺伊过冬。公元1221年春,他率军从巴里黑附近渡过阿姆河,着手最后征服阿富汗突厥斯坦的行动(在这以前,阿富汗突厥斯坦叫巴克特里亚纳,其首府是巴里黑)。接着又征服,更确切地说是摧毁呼罗珊地区。在这以前,巴里黑市叫巴克特雷斯市。这座城市一直吸引着成吉思汗的注意力。它地处一片荒凉的草原中心,是一片灌溉良好的绿洲。在这以前,这里发生过多次敌人入侵的事件,但巴里黑都抵抗住了,所靠的是周长12公里的高而厚的土筑城墙。前文已说过,者别和速别额台当初首次来到这座城前时,曾只满足于该城形式上的服从。现在,成吉思汗来了,城里的头面人物便前来向他致意。但是,后来,成吉思汗担心这座城市会被敌人用来作为抵抗的中心,遂借口检括人口,将居民驱出城外,不分男女老幼,尽数屠戮。这个地区中所有敢于抵抗的要塞城市,都被他一个接一个地攻陷了。所采取的攻城战术还是老一套:组织大批俘虏,将他们驱赶到攻城部队的前列,敢于后退者,格杀勿论。在这段时间,成吉思汗派他的第四个儿子拖雷去征服或者最后征服呼罗珊地区。上一年,者别和速别额台经过这一地区时,该地区各要塞城镇只在形式上表示屈服。现在,成吉思汗要求彻底征服呼罗珊。呼罗珊这个波斯文地名的意思是波斯的“东方”。这是一个很长的草原地带。发源于帕罗帕米苏斯山脉、普什科赫山和比纳鲁山的大小河流使草原上星罗棋布的绿洲变得更加肥沃。这些河流灌溉了这些绿洲以后,随后就流人并消失于那个大沙漠中了。这个大沙漠正在侵蚀着伊朗高原的腹地,就像侵蚀其周围其他地方一样。这就是说,在这里,要种植农作物,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维护灌溉系统,以保护公园、果园。葡萄园、小麦地、稻田、大麦地以及榆树和杨树防护林(所有这些都是呼罗珊令人赏心悦目之处)。经过人们无数世纪的艰苦耐心的垦殖,这个地区已经变成了相当富庶的地区。在这种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波斯文化大放光彩。波斯的荷马,史诗《列王记》的作者,不朽的菲尔杜西就诞生在徒思。徒思还出了一位哲学家安萨里,有穆斯林世界的帕斯卡之称。你沙不儿是诗人娥默枷亚漠的故乡,伽亚漠的带有悲观色彩的感觉主义具有东方抒情诗的一切优美与雅致。拖雷及其部队的到来使这片富庶的绿洲地区呈现出一片悲惨情景:在精神文化被摧毁的同时,绿洲本身也被摧毁了,生气勃勃的绿洲变成了死亡之地,“土地死亡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悲剧场面之一。首先遭到摧毁的城市是阿什哈巴德附近的奈撒。奈撒也是一个极为富庶的绿洲。这里水源丰富,因而草木丰茂,园林棋布。这个绿洲位于众多溪流之源的阔帕特——达黑山脉北麓,北临突厥蛮斯坦的险恶的卡拉库姆沙漠(“卡拉库姆”即“黑沙”之意)。但是,奈撒城却掩映在葱郁的树荫中,同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简直是奇迹。拖雷分兵一万给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忽察儿(他现在已得到宽恕),让脱忽察儿去攻取奈撒。当时,蒙古军队已攻取过许多城市,积累了丰富的攻城经验,在攻城技术,特别是在弹导学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脱忽察儿把俘虏和被征召的士兵组织起来,命他们操纵一个投射器组(共有20个投射器)。这些可怜的人还被迫抬着羊头撞锤去撞击城墙,凡退缩者,立斩毋赦。经过15天不停歇的攻击,终于用投射器和羊头撞锤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宽阔的缺口。蒙古军趁夜色控制了城墙,天一亮就冲进了该城。蒙古军队把居民全部赶出来,将居民集中在城外一开阔地,命令他们互相反绑其手,彼此以绳相联。这些不幸的居民遵命而行,也不考虑自己是在做什么。如果他们拒绝互相捆绑而分散逃入附近深山,他们中大部人是可以逃脱的。但他们乖乖地互相绑了起来。等他们互相绑好以后,蒙古人便围上来,瞬时万箭齐发,有如雨下,所有男人、妇女和孩子尽登鬼殿,无一幸免。这样被射杀的市民达7万人之多。接着,脱总察儿移军进攻你沙不儿。你沙不儿是当时波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是呼罗珊省的首府,正处于繁荣时期。该市的北面有一条发源于比纳鲁山脉的桑加瓦尔河。据阿拉伯地理学家说,你沙不儿有12条引水渠,渠水引自桑加瓦尔河,不但确保了70家磨房的正常运转,而且使大部分家庭得到了充足的用水,所有的林园也得到了很好的灌溉。这个绿洲的田地里出产大米和其他谷物。郊区一片葱绿,远近闻名。最后,从政治角度来看,你沙不儿的人们还能记起逝去不久的时代:你沙不儿市曾是塞勒术克王朝时代伊朗的首都之一。在几个月以前,者别路过此地时还只是“警告”这个城市的人,现在脱忽察儿则要攻占它。但是,在攻城的第三天(公元1220年11月的一天),他被从城上飞来的一箭射死了。接替他指挥这支蒙古军队的将领知道自己没有力量攻战这座城市,遂解围而去,准备以后再来报仇。他把他的这支部队分作两队,他自己带领一队去攻萨布扎伐尔(该城位于你沙不几市以西约100公里处)。三天后,他攻下了萨布扎伐尔城,把全城7万居民尽数杀戮。另一队向徒思进发,攻取了该县各城堡,居民尽被诛杀。拖雷本人在第二年初才开始行动。他攻击的予头首先指向位于木尔加布河下游的大绿洲马鲁。马鲁这个绿洲城市工业发达,贸易兴旺,因而上个世纪它曾作为塞勒术克王朝辛扎尔苏丹的首都在政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个绿洲以盛产细棉花而知名,它出口棉花,也出口布匹。它还以蚕丝业闻名于世,它出口粗蚕丝,也出口丝织品。城内纺织品区,铜器商区和陶器商区,是中东商人经过此地时必然光顾的街区。城市的奇观之一是辛扎尔苏丹陵墓,行人从距此一日路程以外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那巨大的呈鲜艳青绿色的穹顶。拖雷率领人马抵达马鲁城下。他的这支军队有7万人,其中部分是从已被征服的各州中征发而来的新兵。该城守军曾两次突围,均以失败而告结束。最后,守军表示愿意投降(公元1221年2月25日),拖雷命令居民携带随身最珍贵衣物出城。他命人在城外平野上为他设一金座,他端坐于金座上,首先命令押上所俘该城之将士,当着他的面将他们全部斩首。接着,他着手处理市民。他命令将市民中男人、妇女和儿童分开。当此妻离子别之时,市民大哭,哭声震天。这些不幸的市民被分置各军营,几乎全部被杀死,惟有400名工匠和一些童男童女得以幸免,但他们也将沦为奴隶。蒙古军严刑拷打该城200名富人(富商和地主)逼他们说出所藏匿之财宝。蒙古军队掘开确保灌溉马鲁市郊区的木尔加布河河堤,繁荣的马鲁于是又变成了一片荒凉。这个产生《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古城,只剩下了一些小土堆(那是古代各宫殿的遗址),一些釉砖堆以及残破的墙垣,“苏丹要塞”塔。唯有辛扎尔清真寺还近乎是完整无缺,那虽已遭到损坏的穹顶仍然直指苍穹。只有这座清真寺还能证明这座城市曾有过光荣的历史。摧毁马鲁市以后,成吉思汗家族的年轻将领拖雷急于为5个月前被你沙不儿人射杀的姐夫脱忽察儿报仇,遂率领部队向你沙不儿进发。从马鲁到你沙不儿只有12天的路程,拖雷很快就来到你沙不儿。深知自己没有任何被宽恕的希望的你沙不儿居民,遂加固城墙,准备拼死抵抗。他们在城上部署了弩炮或发弩机3000门,发石机500架。但蒙古军队在城周围部署的攻城器械也很齐备:发弩机3000门,发石机300架,火油投射机700架,云梯4000架,炮石2500担。面对如此强大的“炮兵部队”,城内军民很快就丧失了坚守的勇气。他们派了一个代表团来见拖雷,请求宽恕。但是,拖雷拒绝任何和解,下令立即攻城,昼夜攻击不止。一天早晨,城周围的壕沟已经被填平,城墙被打开了70个缺口。1万蒙古军已登上城墙。拖雷的部队从四面八方拥入城内,所有的街道和房屋都成了厮杀的战场。公元1221年4 月10日,你沙不儿全市被蒙古军占领。脱忽察儿的遗孀成吉思汗之女带着四万人隆重入城。这1万人进城后,所见辄杀,猫犬不留,整整屠杀了4天。拖雷听说以前在马鲁屠杀时,居民匿于积尸中而得免于死者甚众,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他下令在你沙不儿大屠杀时一律斩下死者之头。他还命令将这些被斩下的男人、妇女和儿童的头分别堆积,各聚之为塔……蒙古军毁灭这座城市足足花了15天时间。根据其一惯的作法,拖雷只将该城技术熟练的工匠(400人)免死,命人好生看管他们,准备将他们徙至蒙古听候使用。成吉思汗的那个女儿离开你沙不儿时可以心满意足了,因为她已为丈夫脱忽察儿报了仇。拖雷离开你沙不儿,挥军向东南方向前进,去围攻位于帕罗帕米苏斯山侧的也里城(即今赫拉特市)。也里也是一位于草原和沙漠中的绿洲,更确切地说,它在绿洲——走廊的中心。绿洲——走廊是指长200公里的赫里河河谷地带。在该河谷两侧山麓,村庄接连不断,农田、葡萄园和果园环绕着每个村庄。到处可见的地中海松和榆树郁郁苍苍,烘托着这一带田园风光。而在大小溪流两岸,杨树茂密挺拔,俨然是一派森林景象。拖雷来到也里城下,遣使勒令也里居民投降。但是,该城城主杀了拖雷派去的使节,鼓励军民死守城池。城中军民抵抗了8天,由于城主战死,所以表示愿意投降,条件是饶他们不死。拖雷答应了他们的求和条件。最后,拖雷只屠杀了守城的突厥将士(共杀12000人),恪守了不屠杀居民的诺言。随后,他率部离开也里,前往塔里寒同其父汗成吉思汗会师。席卷阿富汗的风暴攻取了巴里黑和塔里寒以后,成吉思汗来到巴克特里亚纳山区避暑(公元1221年夏)。避暑结束后,他又率领大军越过一道大山屏障,向南挺进。这道大山屏障从东向西,从兴都库什山脉到帕罗帕米苏斯山脉,连绵不断,是前往巴克特里亚纳地区与阿富汗中部地区的分界线。在这道屏障的中心点,即帕罗帕米苏斯山脉与兴都库什山脉相接处(北面)和兴都库什山脉与科赫伊巴巴山相接处(南面),有一个名叫巴米安的城市。这是一个具有首要战略地位的城市。这也是一个充满历史古迹的地方:首先是那布满古代佛教石窟的峭壁,6个多世纪以来,石窟中一尊尊巨大的塑像(高达35米到53米)一直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巴米安河谷,凝视着河谷里的流水、庄稼、杨树和柳树丛。在这面凿有佛教石窟的峭壁的对面是建于公元13世纪的穆斯林城堡,这座城堡好似一个孤独的了望哨屹立在查里戈尔戈拉高地之上。在西征以来所攻破的城池中,巴米安城使成吉思汗付出的代价最大。他的一个名叫蔑忒干的孙子被该城守军飞来一箭射杀了。蔑忒干乃察合台之子,成吉思汗十分疼爱这个孙子,视之为掌上明珠。他为孙子报仇心切,即日下令攻城。据后来的一部编年史记载,当时他“光着头”,亲负矢石,参加战斗。在他这股怒气的感染下,将士纷纷攀登云梯,奋勇冲入城内。成吉思汗命令:屠尽所有有生命者,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不取任何俘虏,杀死所有的人,包括杀死母腹中的胎儿;不取任何战利品,一切都在摧毁之列;今后不许其他任何人居住这个“该死的城市”。蒙古军队严格地执行了他的这些命令。查理戈尔戈拉高地至今仍是荒无人烟,这种荒凉的景象是当年成吉思汗痛苦和愤怒的明证。多洛特先生曾记载道:自从发生那起悲剧性的事件以后至今,在这个荒凉的死气沉沉的山上,一切仍是原样,破败的景象没有任何改观。我顺着一条小道艰难地攀登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山顶。举目四望,所见无非疲墟。在这一片废墟中,城堡主塔还立在那里,算是这个城堡的最高遗迹。这个地区气候十分恶劣,但7 个世纪以来,恶劣的气候变化,剥蚀一切的凄风苦而,都没有损坏这几堵普通的泥墙。狼藉的破砖碎瓦,简陋的陶器碎片,当年建筑用的卵石和彩釉陶瓷碎片彼此混杂在一起。在这片阴森可怖的混乱中,只有那彩釉陶瓷碎片还在闪烁着光彩,显示着当年波斯陶瓷的装饰图案和颜色。进攻巴米安的战役结束时有这样一个插曲,人们从这一插曲可以如实地了解到成吉思汗对在残酷的战争中丧失亲人的遭遇所持的态度。年轻的蔑忒干被巴米安守军射杀时,他的父亲察合台没有在场。在巴米安被攻陷并摧毁时,察合台来了。成吉思汗命令部下不准向他透露蔑忒干已战死的消息。一连好几天,成吉思汗等人总是编造一些谎话来瞒察合台,说蔑忒干另有任务。几天后,成吉思汗同三个儿子(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同桌进餐。席间,成吉思汗假装对这三个儿子发脾气,说他们现在都不听他的话了。他一边责备一边用目光盯着察合台。察合台顿时诚惶诚恐,当即扑通一声跪下,发誓说他死也不会违抗父汗之命。成吉思汗又向他重复了几遍上述斥责之词,最后他问察合台道:“此话当真?汝果能践所言么?”“如若食言,”察合台大声说,“甘愿受死!”“好,”成吉思汗说,“蔑忒干已被敌人射杀。汝不得哭泣悲伤。”对察合台来说,这简直是一声晴天霹雳。但他竭力忍住了泪水。但是,饭后,他找借口跑出营帐,躲在一处痛哭了一场,借泪水安抚他那颗破碎的心。花刺子模帝国王位继承人扎兰了王子逃到了位于巴米安东南约150公里处的哥疾宁城。这个城市建于突角形的山崖上,孤零零地处于吉尔寨地区的高山草原之中。吉尔寨北面是一派新的山峦,山峦绵延而去,至远方与科赫巴巴相邻。在哥疾宁,扎兰丁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门万人)。这支骑兵中部分是突厥雇佣军,部分是阿富汗土著兵。一支蒙古军队前来围攻哥疾宁附近山区的一个要塞,竟被扎兰丁的军队击溃,损失了1000人。成吉思汗听说扎兰了又出现了,遂派“义弟”失乞忽秃忽率领一支军队(约3万到4.5万人)前去作侦察性进攻。失乞忽秃忽的军队同扎兰丁的人马相遇于八鲁湾城。这个八鲁湾城很可能不是位于喀布尔以北喷赤哈尔河谷中的那个八鲁湾市,而可能是位于喀布尔以南卢加尔可源处的那个也叫八鲁湾的城市。两军相遇,激烈厮杀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天黑以后,双方鸣金收兵,各自退回本营。夜间,失乞忽秃忽心生一计:命令每个骑兵缚一毡像人于从马上,以使敌人误认为他又有了援军(这一计策差点儿获得成功)。第二天一早,扎兰丁手下的将领看见蒙古军排成两列,果然以为其他的蒙古骑兵已赶来增援失乞忽秃忽,便提议撒退。但是,扎兰了却坚持要厮杀,不许后退。他命令所有的骑兵下马,各人将马缰绳系于腰带上,沉着地站在那里等待蒙古人进攻。战斗又开始了。蒙古骑兵猛冲过来。但是,扎兰了军队一齐张弓攒射,矢如雨集。蒙古军被迫后退,准备重新组织冲锋。失乞忽秃忽挥军第二次冲过来,眼看就要冲到敌人的阵地。就在这时,扎兰了突然响号角,他手下的将士一听,迅疾飞身上马,向蒙古军反扑过来,喊杀声震天。扎兰了军队仗着在数量上占优势,便拉开战线,企图将蒙古军团团围住。失乞忽秃忽命令部下视其秃黑(他的军旗)所向,冲突敌阵。但这时,蒙古军队见自己行将被包围,遂大溃,各自策马奔逃。这个战场上溪涧冲沟纷错,蒙古骑兵奔至沟边,来不及收缰,马匹纷纷颠落。而扎兰丁的骑兵却稳骑马上,挥刀大肆劈杀。就这样,这支蒙古军队大部被消灭了。扎兰丁的军队素以残酷著称,比人们常常责备的蒙古军残酷得多。例如,他们把铁钉钉进蒙古俘虏的耳朵,以此取乐。部分蒙古军狼狈退出八鲁湾。蒙古军队的声威难道就这么完了吗?得悉失乞忽秃忽溃败,成吉思汗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情绪,怒而不形于色。这是他的天才的秘密之一。当时,他仅对失乞忽秃忽说:“汝失乞忽秃忽扭于常胜,未受挫折,今遭此败,当以为戒。”成吉思汗立即行动,亲自率领南行,向哥疾宁方向疾进。在两天的急行军中,马不停蹄,军不及炊,沿途但以啖米充饥。来到八鲁湾战场后,他命令失乞忽秃忽解说当初两军对阵的情形。失乞忽秃忽只好如实汇报当初厮杀的情况。成吉思汗听完,便责备失乞忽秃忽指挥失当,不善于选择作战的有利地形。尽管他对失乞忽秃忽充满友情,但他仍严肃指出,失乞忽秃忽应对这次失败负责。成吉思汗率军进至哥疾宁城下,方知扎兰丁已不在此城。原来,在取得出于预料之外的八鲁湾大捷以后,扎兰丁属下的阿富汗人和突厥人之间即出现不和,导致部队分裂,各部引军散去。在这种情况下,扎兰了自知无足够力量守城和抵抗蒙古大军,于是率领本部人马向印度——阿富汗边界逃遁,来到般扎卜(即旁遮普)。成吉思汗下令部队全速前进,跟踪追击。蒙古大军深夜赶到申河岸边时,花刺子模王子扎兰丁正在为次日(122 年11月24日)晨渡作准备。成吉思汗马上命令部队布阵数列,向河岸作堰月形,进围扎兰丁及其为数不多的军队。次日黎明,蒙古军发起攻击,冲向扎兰了军队,击破其防线,击溃其两翼人马。蒙古军队的偃月形包围圈越收越小,步步进逼扎兰丁。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成吉思汗禁止将士放箭,因为他想活捉扎兰丁。花刺子模王子扎兰了英勇奋战,一直坚持到中午。最后,他发现无法冲出重围,遂易健马,作最后一次猛烈冲锋,以摆脱对方的纠缠。经他这一冲,蒙古军队便稍稍后退了一些。这正是扎兰丁所希望的形势。正在蒙古军稍往后退时,他突然勒转马头,打马向申河岸边冲击。他自负盾牌,手持军旗,飞马奔上两丈多高的河岸,纵马一跃,连人带马投入申河,鬼水追去,抵达对岸。成吉思汗飞马来到陡峭的河岸。手下将士欲赴水追捕扎兰丁,成吉思汗力阻之,并指示其诸子,要他们向扎兰丁的勇敢精神学习。在这次战役中,扎兰丁是唯一坚持同成吉思汗作对的人。成吉思汗对扎兰了采取了宽厚大度的态度,更确切地说是骑士式的英雄敬雄的态度。但对于扎兰丁手下的人,成吉思汗却表现得像往常那样严厉。扎兰丁纵马跃入申河岛水而去时,他手下的一部分士兵也跟着跳下水,向对岸游去,另一部分士兵则留在此岸,没有跳下水,成吉思汗见此,便命令部队向跳下的扎兰丁的士兵放箭,将这些士兵射杀水中,并命令将留在此岸的这部分扎兰丁的士兵全部杀死。落人蒙古军手中的扎兰丁之诸子也被无情地处决了。
后记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名字,在中国(且不说在世界上)已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但是,对于成吉思汗的家世,他童年的苦难,他创业的艰难,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哀乐喜怒,以及他的功过曲直,是非长短等等,知道得较为清楚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搏击一世,在统一蒙古各部,出兵南下,挥师西征以后,就溘然长逝了。但是,他的战马的铁蹄留下的回声,却一直在震撼着人们的心;赞誉者有之,咒骂者有之,谈成吉思汗色变者亦有之。从中国到波斯,从波斯到欧洲,学者们争相了解他,研究他,探索着他之成为“一代天骄”的秘密。勒内·格鲁塞就是这些学者之一。 勒内·格鲁塞,法国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生于1885年,卒于1952年。勒内·格鲁塞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和文化,写出了二十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十字军东征史》(写于1933—1936年),《草原帝国》(写于1942年)和本书(写于1944年),是世界历史名著。他还专门撰著了《中国历史》(写于1952年)一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为历史学的发展,为向世界介绍东方文化和历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对世界历史学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了著名的学者,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公元12—13世纪,漠北历史进程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推上了成功的顶峰。当时蒙古地面部落星罗棋布,互相兼并残杀,最后形成几个大的部落联盟:东部有塔塔儿部,北部有蔑儿乞惕部,中部有克列亦惕部,西部有乃蛮部,还有作为著名纵横家扎木合为首的札答阑部等等。同这些庞大的部落联盟相比,蒙古部是一个较为弱小的部落。各部落联盟之间互相攻伐,争战不休,战争变得越来越残酷,严重地阻碍着蒙古历史的发展。在这种分裂混乱中,人民渴望统一和安定。时势造英雄。成吉思汗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成就了统一大业。本书作者一再强调指出了这一点,叙述成吉思汗如何得人心,如何满足人们要求统一的愿望,如何使统治的民族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的过程。蒙古高原上各部族在成吉思汗的旗帜下统一起来,作为独立的实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成吉思汗对蒙古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成吉思汗超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其他许多杰出领袖人物(匈奴的冒顿,突厥的土门、室点密兄弟,回纥的怀仁可汗,等等)的地方,是他能够坚定不移地将草原帝国的疆域从大漠之边向南推进到华北,为他的继承者进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自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北部长期陷于割据状态。至契丹占据幽云16州,白沟河便成了辽、宋两国不可逾越的深渊,河北三镇之地几成化外。12世纪初女真南下,更把中国从淮河中流拦腰切断,分成两个天下。此外,西北有哈剌契丹(西辽)和夏,西南有大理、吐蕃。他们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把中国弄得四分五裂。当时这些割据政权,大都委靡不振,偷生苟活,没有一个能担当起统一全国的责任。成吉思汗以勃兴的武力,迫降畏兀儿,灭亡西辽,臣服西夏,击败金朝,扫除各族间的疆界,消灭分割汉族的墙壁,为后来的元朝建立大一统局面准备了条件。成吉思汗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卓越贡献正在于此。所以,毛泽东同志曾称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把他与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这是毫无问题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的杰出人物统一中国,他所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的政权,他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那种所谓“正统”的观念是错误的。成吉思汗为当时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当时蒙古军队的南下,也给封建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中原地区带来了一些落后的制度和影响,在一个相当的历史时期中对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了若干消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应当看到的。 成吉思汗的西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现象。他对花剌子模帝国的征讨是由于对方无理挑衅,对欧洲的远征是追逐夙敌的连锁反应。西征的结果,一方面,它确实给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不少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破坏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这一基本事实,应当首先看到。但另一方面,西征客观上冲破了亚欧各国的此疆彼界,沟通了东西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成吉思汗从动身西征起,就采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驿骑”、“铺牛”和“邮人”,把中原旧有驿站系统延伸到西域。这一艰巨事业一直持续到他的子孙后代。西征时带去了大批汉族技术人员,沿途劈山开路,修筑桥梁,改善东西交通条件。为了维护道路上的安全,他还特别在交通大道上设置护路卫士,颁布保护来往商人安全的札撒,出现了东西交通畅通无阻的时代。中国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了西方,西方的药物、织造品、天文历法等也输入到了中国。明初郑和西使,可以看做是元代海外交通事业的继续和发展。而这一事业的开创者,正是西征时的成吉思汗。所以,成吉思汗的西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本书作者一反波斯一些历史学家一概否定和咒骂成吉思汗西征的态度,力排众议,既指出了西征对当地造成的破坏,又指出了花剌子模帝国苏丹应当担负的挑起战争的责任,指出了成吉思汗维护和发展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正当愿望。这种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态度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当时的蒙古地区,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各部落的贵族争夺霸权的斗争,迫害、摧残成吉思汗一家的是敌对部落的贵族集团,与对方的人民群众没有关系。同样,迫害成吉思汗祖宗的是金王朝的统治集团,与金国的普通百姓没有关系。杀害成吉思汗的使臣和商队的是花剌子模帝国的统治者,与花剌子模的百姓毫无关系。这些民族和国家的人民都处在被统治地位。成吉思汗利用民族矛盾进行复仇,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对方民族和国家的人民,这是成吉思汗为实现统治欲望而采取的手段。这里,涉及复杂的民族问题,也涉及复杂的政治问题。 总的说来,本书作者在写那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写成吉思汗这个历史人物时,态度是严肃的,客观的。全书叙述了成吉思汗的家世,童年,征战,直到逝世的全部历史。本书向我们揭示出:一个民族,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由弱小变成壮大、由落后变成先进的。对中国,是如此;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也都是如此。这一点,对后人是有启发意义的。另外,作者在本书中突出描写了成吉思汗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从谏如流的优点。作为一个叱咤风云但又目不识丁的一世之雄,在7个世纪以前就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本书史料十分丰富,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地理、历史和军事知识。在艺术上本书也颇具特色。书中既有壮阔的战争场面,又有使人如身临其境的景物描写;既有简略地铺叙,又有绘声绘色的人物对话,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有起伏,有曲折,充满立体感。在重大事件上大笔挥洒,在间歇处细笔描绘。好似一部交响乐作品,既有金戈铁马,动人心魄的乐章,又有娓娓动听的小调插曲,从各个角度描写了这样一位“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英雄人物。作者在撰写此书时使用的是散文笔法,作品的散文风格非常突出,具有一种散文美。在世界上,研究蒙古史和成吉思汗的书籍和资料浩如烟海。作者从大量史料中选取足以表现成吉思汗一生的材料,加以整理,组织成一部紧凑的巨著,信笔写来,有如行云流水,毫不给人以堆砌史料的枯燥感,没有大家手笔是很难做到这一步的。 关于本书的翻译,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本书不是历史论著,而是历史人物传记作品。但既是历史人物传记,就有两层意思需要考虑,一是“历史”,二是“传记”。对于历史学,本译者是门外汉,因此只能采取老老实实、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武断,不杜撰,尽量做到一些专门译法查而有据。为此,译者在翻译此书过程中,阅读和参考了七八部历史论著,查阅了《世界通史》和《中国通史》的有关章节。但尽管如此,仍难免会有错误。愿蒙海内有关学者之法眼垂青,更希广大读者之批评指正。关于本书中的译名,各种有关著作之问极不统一,都是研究专著,究竟以哪部著作的专门名词译法为准,笔者曾一度颇费踌躇。最后斗胆决定,关于写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和南征部分,人名和地名等专名按《蒙古秘史》的译法;关于写成吉思汗西征部分,译名按国内出版的有关译著翻译。个别译名有改动,例如“铁木真”,《蒙古秘史》中作“帖木真”,这次根据本传记作者的解释译作“铁木真”。 二,本传记由于不是历史论著,所以对有些史料没作详细考证,关于背景的注释也极少。但书中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阅读起来多有不便,甚至会发生误会。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特根据有关史料增加了一些注释。 三,译稿对原著题目稍作改动,个别文句略有删节。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加之时问仓促,翻译中定会有错误之处,切望读者和有关专家批评指正。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承蒙许多同志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译者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编辑推荐:令世界颤栗的一代天骄,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备受拿破仑、马克思、孙中山、毛泽东、麦克阿瑟、比尔•盖茨……推崇与研究!全球最权威的成吉思汗传记版本,世界东方史权威专家勒内•格鲁塞的扛鼎之作,影响西方世界的经典。渴求成功者不可不读!《成吉思汗》构成了一幅起伏曲折、充满立体感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展现了这位“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英雄人物的震撼人心的一生。最新全译本,软精装珍藏本,极具珍藏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