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谢善骁 页数:205
前言
你对美术感兴趣吗?你想知道一个人怎样才能成为美术家吗?你想成为美术家吗?如果想,请读一读《漫漫“拜石”路》,书中主人公施宝霖先生的成功历程,对你一定会有许多启发。我与施君初次谋面,时在1985年仲秋。只是谋面,微笑点头而已,因而印象不深。后因他寄信指出我的《榕城幽兰》一文中的个别提法有错,我们才开始通信、交流,一发而难间断,渐渐成为好友,终于亲如兄弟。所以,对于他的人品艺品,我是了如指掌的。一晃二十余年过去了。这期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美术的创作状况。有一年,我将20世纪下半叶的卓越美术家分门别类排排队,偶然发现,在“美术全才”队伍中,赫然屹立队首者,竟是施宝霖先生。这恐怕很让人吃惊,我自己也吃惊不小。此间成就卓越的美术家遍布神州各地,施兄何德何能,怎么可以成为中国一时的美术全才之翘楚呢?不错,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涌现出来的优秀美术家之多,是任何历史时期无法相比的,但他们往往只是精通一门,或水墨,或油画,或书法,或雕刻,等等,对别门艺术仅仅略知一二,甚至于一窍不通。
内容概要
施君的书法水墨与他的篆刻保持着一致的艺术特点,不张狂,无野怪,款款而作,笔畅墨润,粗看貌似平常架构,深究却见机杼自出,如同啖青果,嚼甘草,细品则味奇。但他不以书画名家自居,多少年来,他一直谦恭地拜倒在潘主兰、黄胄、程十发、宋雨桂等名家门下,不断地从他们那里吸吮艺术营养,滋润己作,并将绘画的美学原理用到寿山石雕上,以增加其雕刻的绘画性。人说施君的雕刻很美,耐看,有意境,恐怕跟他善于书、画有关。
作者简介
施宝霖,1939福建福州。1962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金石书画家陈子奋、潘主兰,后来又得到黄胄、程十发、宋雨桂等名家指导。经半世纪的磨砺,终于成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美术全才』。在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施宝霖独辟蹊径,创作了许多极具个人风格的寿山石雕刻摆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长征组雕》七件作品中,有两件就出自施宝霖之手,而他以昆虫动物、人物及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及其独创的根石雕,都令人啧啧称赞。施宝霖的印纽艺术可谓独步天下,他自刻钮饰并篆刻印文的千枚印章作品更创历史之最。施宝霖的《印钮艺术》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印纽的专著。施宝霖的石雕、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被广为收藏。不久前浙江绍兴专门为施宝霖建立了一个『可秀寿山石雕艺术馆』。
书籍目录
序一、楔子:话说寿山石二、拜石半世纪三、艺海逢良师四、人生有奇缘五、刀笔颂壮举六、艺海学无涯七、冲刺千枚印八、文章叙雕艺九、骋怀展画图十、陋室天地大跋
章节摘录
插图:石雕艺术家制作一件作品,少则费时几天,多的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在一块寿山石上,通常有红、黑、黄、青等数种颜色,相互交错成自然斑纹。艺匠们根据石块的形状、色泽和纹理进行构思和艺术加工,雕刻成人物、走兽、山水、花鸟、果蔬、海味等陈设欣赏品,或印章、文具、烟缸、水盂等实用工艺品。制作时先凿打出粗坯,剥出大体轮廓,然后用手凿深入刻划,最后经修光、磨光、上蜡而成。福州石雕大师们薪火相传,推陈出新,雕刻技法日臻精进并且不断突破。他们制作的寿山石雕作品,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的艺术魅力。这些作品收藏于皇室和全国各地,成为中华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寿山石雕艺术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源于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复兴于当代。但寿山石到了宋朝才开始进行开采,比雕刻历史晚了五百年。两宋时期,福州成了东南经济文化重镇,寿山石雕得到迅速发展,寿山石刻也被列为贡品。元代的王冕发明以花乳石刻印后,寿山石成为印材的首选品种,大量文人的介入,创造了印章文化的辉煌成就,推动了寿山石文化的发展。寿山石雕的昌盛时期则是清代,当时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技法。明末清初,福州文人曹学全偶然发现了田黄石,田黄石立即成为名冠众石的新石种,成为寿山石雕走向鼎盛的一个标志。由于田黄极为罕见、珍贵,因此身价剧增。陈亮伯于《说印》中说:他初人京时,“每石(田黄)一两,价六两至十五两银”,以后更增至“换银四十两”。崇彝在《说田黄补))中也说:“七两之石(田黄),竟得价二千数百元”。“一枚田黄章,重不过一两四钱,竟以二百五十元取之”。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宝印《三链章》,就是由高级雕师和篆刻师在一块大田黄石上精心合作雕成,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颗印章,堪称宝中之宝。
编辑推荐
《漫漫拜石路:施宝霖的艺术人生》是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