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者:任汝芬 编 页数:293 字数:58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详尽解析了最近十年(2003—2012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每道真题都给出了[命题依据]、[解题思路]和[标准答案],供考生在复习全过程的各阶段使用。本书根据最新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要求,总结了历年考研政治理论的命题规律和复习思路,深入讲解考生在答题时所应注意的常见错误和防范措施。
随书赠送最近5年的考研政治历年真题演练手册,方便考生自测,贴心好用。本书的2012版年畅销156000册,是考研政治真题解析最畅销图书。
作者简介
任汝芬,籍贯四川,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哲学、思想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宣传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进行全国五种政治理论统一考试的研究与辅导工作,效果卓著;在工作中一贯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吉训,尽职尽责,多次被广大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1992年被学校授予“三育人”十佳称号:在三十二年考研政治治理论的辅导与研究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深受全国广大考生的欠迎与信任。
书籍目录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及详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及详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及详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详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详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详解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详解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详解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详解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详解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单项选择题:1~l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命题依据】 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节选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原文是这样:“?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就大小和完善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前者。在脑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它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行的一样,脑髓的发展也完全是和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同时进行的。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至于触觉(猿类刚刚有一点儿最粗糙的萌芽),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手本身的形成而形成。” 【解题思路】 (1)本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的考题,考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理解与应用。 (2)本题通过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的一段名言来考查。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选项中的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内容,思维是理性认识的内容,而这正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B项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C项中的知觉和想象、D项中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都是属于人特有的东西,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编辑推荐
《蠃家图书•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2013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名家详解(10年真题详解+5年真题演练)》可供2013年考研的同学在考研政治复习的各个阶段进行研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