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者:肖秀荣 编 页数:380
Tag标签:无
前言
根据最新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编写的《命题人1000题》一书于2009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考研学子的肯定和好评,使我倍感欣慰。现在,我又根据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所体现的命题特点,并吸收一年来广大考生和考研政治辅导老师提出的一些好的建议,对本书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实用,更贴近2011年的考研政治命题趋向。这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大了对理解性题目的解析,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题目,几乎都作了详细的解析;第二,加大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的分量和解析的力度,精心编制了10道分析题;第三,删去了一些与最新的命题趋向不太吻合的题目,使习题更为精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节省篇幅和考生的时间,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性的以及比较容易理解的题目,包括多项选择题中那些4个选项全正确、选项合在一起就是正确答案的题目,仍保留原来的做法:只给答案,不作解析,应该不会给考生造成不便。我仍然坚持本书第一版前言中所说的,一本好的习题集,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题目考查的内容不超纲,而且考查的是最新考试大纲规定的每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没有超纲题、偏题、怪题。 二、题目的设计与考研政治命题组的命题思路和要求相吻合,规范、新颖、典型,不胡编乱造,不能有政治性、学术性错误。 三、题目难度适当,区分度好,有覆盖面。四、有试题分析。这对考生分清是非、辨别难点、把握重点,了解题目设计的“陷阱”,具有最直接的帮助。
内容概要
本书严格按照最新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的要求编写,以大纲规定的“考查的知识范围”和“基本题型”为依据,本着不出偏题、怪题和难度适当的原则,围绕每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按照“基本、规范、新颖、典型”的要求,精心命制了1000多道试题。试题强调和突出题目的“典范性”,考查的知识点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合理、巧妙,可有效帮助考生认识、辨别题目设计的“陷阱”。考生通过做题,可达到“一举三得”之效果:一可串联、复习、巩固知识点,明确考试重点;二可有效辨别命题“陷阱”,降低失误率;三可迅速提高答题技巧,通过大量的高质量习题练就考场上的从容应对。前命题人肖秀荣老师14年命题经验巅峰之作:无限逼近考研真题,有效提升答题技巧!
作者简介
肖秀荣,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1967年毕业子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1年至2004年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入学统一考试命题组成员.曾任政治命题组副组长及学科组组长,参与历年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 答案及简析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 答案及简析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 答案及简析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 答案及简析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分析题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题目 分析题 答案及简析 分析题
章节摘录
7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内容 7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群众观点 B.阶级斗争观点 C.生产力观点 D.实践观点 7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外部自然界 D.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75.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7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 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 7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7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认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7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8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8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82.“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D.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编辑推荐
全国知名考研辅导机构指定用书 前命题人14年磨一剑:勘验巅峰之作 题目新:严格依据最新大纲命制 覆盖广:近2000道典型新颖题目 重基础:难度适当绝无偏题怪题 水平高:干扰项设计合理巧妙 像真题:逼近真题提高答题技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肖秀荣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1000题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