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杨智斌,郑秋菊 著 页数:372 字数:485000
前言
前言 企业管理活动纷繁复杂,常常需要使用一些工具。然而,各种工具林林总总、众说纷纭,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时,恰当、便捷地选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便成为当务之急。举例来说,有哪些方法最可能奏效?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实施步骤如何?有些什么注意事项?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破解。 本系列图书恰恰为破解这些问题而策划编写,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实用的管理工具手册。该系列中涉及的主题包括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服管理、财务管理、团队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执行管理等,基本涵盖了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每个主题单独成册,将这一领域中的各项业务划分为模块,在书中体现为章,再将模块中各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搜寻齐全,一一列举,逐个讲解,因而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分类准确、方便实用。 具体来说,系列图书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兼具系统性与针对性。在各章中,工具种类丰富多样,组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所需。同时,每种工具和方法都独立成篇,针对具体情况分析阐述,内容清晰完整,易于查找,非常方便阅读和使用。 第二,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是工具箱图书的必备特点,更是持久的目标。书中通常依次对每种工具和方法的含义、要点和使用步骤进行细致说明,并且穿插现实中的案例,进一步论述其效果,让读者既了解工具和方法本身,也明白如何应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第三,工具和方法相得益彰。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工具和方法可谓共存共生:撇开方法说工具,可能使人不知所以而盲目套用;搁置工具谈方法,又可能显得空泛,且缺乏可操作性。本系列图书在兼具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既选取了工具,也收录了方法,使得二者产生互补效应,进一步完善了图书的内容,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综合能力。 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使用任何工具,都需要借助人的主观判断。如果管理者能在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做到不拘泥于形式,不生搬硬套,结合具体情况认真分析、灵活应用,那么将更利于发挥工具的功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生产管理工具箱》是该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本书全面、系统地对生产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了科学的梳理,经过严格筛选,从生产工艺管理、生产环境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物料管理、生产调控管理、现场作业管控、生产交货期管理、生产人员培训等9个方面选取了71个工具或方法。并以流程图、案例等表现形式层层展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使用方法、范围、规则等,帮助读者理解与应用。 希望本系列图书对读者能有所帮助,同时,对书中的不足之处,也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生产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了科学的梳理,经过严格筛选,从生产工艺管理、生产环境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物料管理、生产调控管理、现场作业管控、生产交货期管理、生产人员培训等9个方面选取了71个工具或方法。并以流程图、案例等表现形式层层展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使用方法、范围、规则等,帮助读者理解与应用。
本书适合企业经营者、生产人员、管理顾问和培训师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杨智斌
企业高级管理咨询师、培训师,质量体系注册审核员。担任过外资企业主管、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私营企业总经理职务,拥有近20年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在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流程再造、绩效考核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独到见解。专长于将实务咨询、实操训练和培训辅导相结合,帮助企业显著提升管理业绩,深受业界好评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生产工艺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生产中一切作业的核心是质量,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提高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生产工艺管理的水平。生产工艺管理是技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1.1 工艺规划--以有效的规划确保生产工艺的科学性
1.2 工艺定额--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投料标准
1.3 工艺路线设计--分析零件图,拟定工艺路线
1.4 编制工艺规程--制订合理的工艺操作方案
1.5 工序同步化--通过节拍分析,实施同期化作业路线
1.6 成组技术--组合相似作业,精简工艺流
1.7 工序监控--通过工艺过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1.8 工艺文件--制定标准文件,并严格执行
1.9 工装优化--合理选择和定制工装
第2章 生产环境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制造业的生产环境管理非常重要。环境的安全与清洁、物料的摆放,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想保持生产进度的协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通畅的生产加工流,就必须建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2.1 现场布置--合理的规划工作场地
2.2 5S活动--保持生产环境的高素养,提高柔性生产水平
2.3 定置管理--固定放置生产中的工具和物料
2.4 照明设置--基于视觉机能和心理特征的环境照明设计
2.5 作业环境建设--保障作业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2.6 学习曲线--考虑生产率随时间的变化来设计作业时间
2.7 安全操作规程--设置生产的安全规范
第3章 生产设备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设备管理是生产中的后勤管理部分,对生产的协调、生产速度以及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生产作业的载体,设备是生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1 设备前期管理--综合考虑工艺和条件
3.2 定额管理--对生产中设备的消耗进行定额管制
3.3 设备档案--建立设备管理的系统性档案
3.4 自主保全--提倡自主管理的设备全体维护
3.5 设备监测--持续监测设备状态
3.6 点检定修--在固定周期内进行设备检修
3.7 设备备件--快速修理生产设备,减少生产停顿时间
3.8 故障应对--通过合理诊断选择最佳维修方案
3.9 规范设备使用--建立设备使用的基本规章制度
第4章 生产计划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生产计划是指为了满足客户要求的"交期、品质、成本",并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三要素"人员、机器设备、材料"的准备、分配及使用所作出的规划。可以说,生产计划是指导企业计划期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4.1 毛需求计算--确定生产计划的基本数据和信息
4.2 主生产计划--建立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运作模式
4.3 能力计划--衡量主资源的生产能力,制定能力需求计划
4.4 作业计划--以作业计划来控制作业过程
4.5 采购计划--制定生产作业的资源需求采购方案
4.6 日程计划--建立系统的生产日程计划和安排
4.7 计划控制--制定生产进度和效益的控制体系
4.8 单产品计划--对每种产品实施精细化管控
第5章 生产物料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物料作为生产的基本组成,如果对其管理不当容易导致现场堆积、交期延迟和停工待料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订单状况,及时做好物料供应的后勤工作,减少生产中因物料供应问题出现的浪费和事故,从而保证生产交期,提高生产效率。
5.1 制作物料计划--针对生产作业,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5.2 BOM--让物料管理与生产计划紧密衔接
5.3 库存控制--建立合理经济的订货模型
5.4 进货检验--从材料源头确保生产物料供给的质量
5.5 ABC分类--根据物料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管理
5.6 最佳搬运方式--根据物料属性和生产模式选择搬运方式
5.7 倒冲领料--减少生产领料的工作量
第6章 生产调控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在生产企业中,生产系统及协作关系日趋复杂,生产环节多,情况变化快。如果某一局部发生故障或某一措施没有按期实现,都可能导致生产延误。因此,就需要对企业的生产运作加以调控管理,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运作。
6.1 生产线平衡--分析工作中心能力,平衡生产能力
6.2 生产调度--协调、检查、督促实现生产进度计划
6.3 生产进度控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
6.4 组件标准化--通过模块化、通用化实现生产节约
6.5 在制品管控--优化管理在制品,协调生产
6.6 数据化追踪--实时收集数据,反映生产动态
第7章 现场作业管控的工具与方法
现场作业管控是对生产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与物料管理和计划制订相比,对生产现场的管理要更为复杂多变。
7.1 作业流程图--全局掌控生产作业的过程
7.2 目视化管理--使作业现场透明化、简易化
7.3 看板--改进生产作业的工作关系
7.4 现场安全监察--针对现场,建立安全生产的监督检验
7.5 SOP--制作详细的生产操作程序
7.6 5W1H--不断改善生产作业的细节
7.7 工序分析--分析工序操作,优化生产作业
7.8 消除Muda--消除任何没有附加价值的作业
第8章 生产交货期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交货期是指从采购订货日至供应商送货日之间的时间,如果生产厂家不能按交货期交货,就会在信誉和经济上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厂家要重视交货期管理,并以此对生产作业进行合理规划。
8.1 确定交货期--根据现实依据,确定交期构成
8.2 预先规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预防交期延迟
8.3 原材料控制--让供应商管理库存,保障供货及时
8.4 并行工程--同步进行产品的规划和生产,缩短生产期
8.5 派工指令--建立健全的生产秩序,保障生产的顺畅
8.6 切入外包模式--选择将部分生产作业外包,缩短生产周期
8.7 交期延误的对策--分析延迟原因,找出对策
8.8 短期产能调整--解决短时间内的生产力紧张
第9章 生产人员培训的工具与方法
生产人员是生产作业中的主体,其素质能力水平,会直接关系到生产产品的效果和生产产出的效益。因此,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员实施培训。
9.1 岗前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基本生产意识
9.2 作业指导书--针对每个岗位,进行作业指导
9.3 团队学习--提高作业人员的合作意识
9.4 OJT方式--在日常作业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9.5 分层次培训--针对性地提高不同层级人员的作业水平
9.6 面向行动学习--以现实任务为主线进行总结提高
9.7 自主管理--提升生产人员的自主管理意识
9.8 瞄准标杆--通过向标杆学习,提高生产人员能力
9.9 多能工训练--增加员工多项技能,提高生产柔性
后记
编辑推荐
《“实用管理工具箱”系列》特点: 兼具系统性与针对性。在各章中,工具种类丰富多样,共同组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所需。同时,每种工具和方法都独立成篇,针对具体情况分析阐述,内容清晰完整,易于查找,非常方便阅读和使用。 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是工具箱图书的必备特点,更是持久的目标。书中通常依次对每种工具和方法的含义、要点和使用步骤进行细致说明,并且穿插现实中的案例,让读者既了解工具和方法本身,也明白如何应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工具和方法相得益彰。本系列图书在兼具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既选取了工具,也收录了方法,使得二者产生互补效应,进一步完善了图书的内容,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综合能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