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电力 作者:张建丰 页数:255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2007年出版的《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前网友普遍关心的脱氮除磷部分的内容;同时,优化整理了多年来与网友交流的经典问答,共计180例,以进一步提高该书的实用性。本书共分九章,包括活性污泥法概述、与活性污泥法相配套的物化处理系统概述、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活性污泥性状分析法、活性污泥法处理功能判断实例、活性污泥法运行故障的应对方法、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处理方法交流实例及工艺控制管理者素质提升概要。
本书可供从事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活性污泥法概述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的主体一一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征
二、微生物的代谢
三、原生动物的增长和环境条件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概念
一、活性污泥法定义
二、活性污泥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的比较
三、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适用性
第三节 改进后活性污泥法的几个变形
一、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
二、AB法
三、氧化沟工艺
四、改进后的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本质
第二章 与活性污泥法相配套的物化处理系统概述
第一节 物化处理设施概述
一、拦污栅
二、沉砂池
三、调整池
四、混合
五、沉淀池
六、气浮池
七、过滤池
八、化学混凝
九、化学沉淀
十、化学中和
十一、化学氧化
第二节 水处理化学药剂概述
一、无机化学药剂
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第三节 如何正确理解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的关系
第三章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第一节 工艺控制概述
一、工艺控制的内容
二、工艺控制的重要性
第二节 工艺控制指标
一、pH值
二、水温
三、原水成分
四、食微比(F/M)
五、溶解氧(DO)
六、活性污泥浓度(MLSS)
七、沉降比(SV,o%)
八、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
九、污泥龄(t)
十、活性污泥回流比
十一、营养剂的投加
第四章 活性污泥性状分析法
第一节 显微镜分析方法
一、显微镜选用概述
二、显微镜观察对放置场所的要求
三、显微镜观察用样品采集的注意点
四、活性污泥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制作
五、显微镜观察前的调整
六、活性污泥样本的观测过程
第二节 显微镜观察对象一一原后生动物
一、观察原后生动物和观察细菌的区别
……
第五章 活性污泥法处理功能判断实例
第六章 活性污泥法运行故障的应对方法
第七章 与活性污泥法相关联的脱氮除磷工艺
第八章 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处理方法交流实例
第九章 工艺控制管理者素质提升概要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物化区效果评价物化区的存在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也就是去除废水中的无机悬浮颗粒和部分有机悬浮颗粒。那么,对物化区的评价主要就是确认初沉池出水的情况了。初沉池出水评价项目如下。(1)感官出水清澈度。工艺管理人员到达初沉池时,首先需要观察的是初沉池出水的感官状况,也就是第一眼看到的初沉池出水是否清澈。常用方法是观察初沉池堰口在水面以下的能见度,看得越深,我们认为初沉池出水越清澈,自然在物化段的混凝效果就比较好了。(2)出水颜色确认。初沉池的出水常带有颜色,该大型造纸企业因为有涂布工厂,使用的矿物性染料通常使初沉池出水带颜色,但是其颜色的深浅同样与物化段的混凝效果有关。(3)实验室指标。实验室方面的监测数据较多,主要是:pH值、SS、COD、色度、浊度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初沉池现有状态下的运行情况。综合以上的几个评价指标,发现其评价方法有感官的,也有实验室的分析指标。同时,我们对物化区的效果评价重点集中在初沉池出水质量,也就是评价对象是物化区混凝效果的优劣。所以说,物化区的工艺控制重点是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加量和比例是否恰当。
编辑推荐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第2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