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蔚蔚 页数:29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以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呈现着“政出多门”的现象,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中注协、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每个规范和制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同时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内部控制”的概念在“百花齐放”式发展中但没有得到统一。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2010年4月,五部委再次联合颁布内部控制的3个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这些配套指引与基本规范一起,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新的内控规范体系犹如一盏明灯,对于企业实践中的内控摸索提供了新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又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运用新的内控框架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避开途中的陷阱让企业达到成功的彼岸?如何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本书旨在通过以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为主线,全方位地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
内容概要
全书共十章,以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主线,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内控框架(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和南非,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详细论述了我国内部控制的演变途径,以及内部控制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从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角度系统阐述涉及企业各方面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并且展望了企业内部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既适合于工商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适合于MBA、MPA、MPAcc等使用,还可作为企业内控培训和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教材,以及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内部控制概念的起源 1.2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1.2.1 内部牵制阶段 1.2.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2.3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2.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1.3 内部控制的功能 1.4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5 内部控制学与其他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尼克·里森PK杰洛米·科维尔第2章 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2.1 COSO报告 2.2 ERM框架 2.2.1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概述 2.2.2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和目标 2.2.3 ERM框架与IC—IF框架的对比 2.3 其他内部控制架构 2.3.1 加拿大的COCO报告 2.3.2 英国Tumbull报告 2.3.3 法国内部控制框架 2.3.4 南非的King报告 2.3.5 中国香港的内部控制架构 2.4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阅读与思考 安然事件第3章 我国内部控制的演变路径 3.1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3.2 我国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3.2.1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阶段 3.2.2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阶段 3.2.3 内部控制的配套指引阶段 3.3 我国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阅读与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思考第4章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4.1 公司治理概述 4.1.1 多级代理关系与多级控制系统 4.1.2 公司治理模式 4.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4.3 中国公司的治理框架 4.3.1 股东和股东大会 4.3.2 董事和董事会 4.3.3 监事和监事会 4.3.4 经理人员 4.3.5 治理评价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 阅读与思考 中航油事件第5章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5.1 内部控制设计的理念基础 5.1.1 收银机与人性 5.1.2 欺诈与舞弊理论 5.1.3 混沌理论与内部控制 5.2 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5.2.1 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 5.2.2 内部控制分类 5.2.3 内部控制设计的步骤 5.3 内部控制设计方法 5.3.1 文字记录法 5.3.2 内部控制调查表法 5.3.3 流程图法 阅读与思考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第6章 内部控制的评价 6.1 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6.1.1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6.1.2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6.1.3 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6.2 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 6.2.1 计划审计 6.2.2 实施审计 6.2.3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 6.2.4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6.3 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建议书 6.4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阅读与思考 内部控制评估新方法——CSA第7章 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设计 7.1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 7.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7.1.2 企业文化的评估 7.2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设计 7.2.1 治理结构 7.2.2 内部机构的设计 7.3 人力资源的管理 7.3.1 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7.3.2 人力资源的使用和退出 7.4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7.4.1 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控制 7.4.2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7.4.3 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阅读与思考 三鹿事件第8章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上) 8.1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 8.1.1 采购业务概述 8.1.2 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 8.1.3 关键控制环节 8.2 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 8.2.1 销售业务概述 8.2.2 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 8.2.3 关键控制环节和内控制度 8.3 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8.3.1 筹资业务概述 8.3.2 岗位责任制与不相容职务分离 8.3.3 关键控制环节 8.4 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8.4.1投资业务概述 8.4.2 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8.4.3 关键控制环节 8.5 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 8.5.1 担保业务概述 8.5.2 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8.5.3 关键控制环节 阅读与思考 HPL公司舞弊案第9章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下) 9.1 资产管理 9.1.1 存货 9.1.2 固定资产 9.1.3 无形资产 9.2 合同管理 9.2.1 岗位责任制 9.2.2 合同的谈判 9.2.3 合同的订立 9.2.4 合同履行 9.3 业务外包 9.3.1 岗位责任制 9.3.2 业务外包承包方的选择 9.3.3 业务外包合同 9.3.4 业务外包的实施 9.4 研究开发 9.4.1 研究开发的岗位责任制 9.4.2 研究开发的过程管理 9.4.3 核心人员管理制度 9.4.4 研发成果验收制度 9.4.5研究成果的开发与保护 9.5 工程项目 9.5.1 岗位责任制 9.5.2 工程立项 9.5.3 工程招投标 9.5.4 工程造价 9.5.5 工程建设 9.5.6 工程验收 阅读与思考 大江公司的内控困惑第10章 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10.1 计算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内部控制 10.1.1 岗位责任制 10.1.2 信息系统的开发 10.1.3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0.1.4 COBT框架 10.2 内部控制的量化评价:平衡计分卡 10.2.1 平衡计分卡概述 10.2.2 平衡计分卡与内部控制 10.3 全面预算下的内部控制 10.3.1 全面预算概述 10.3.2 岗位责任制 10.3.3 预算的编制 10.3.4 预算的执行 10.3.5 预算的调整 10.3.6 预算的考核 10.4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耦合 10.4.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耦合 10.4.2 识别风险所关注的因素 10.4.3 风险的应对策略 10.4.4 国际风险管理标准ISO 31000 10.5 内部控制的战略导向 10.5.1 战略与内部控制的整合 10.5.2 发展战略的制定 10.5.3 影响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 10.5.4 发展战略的实施 阅读与思考 史玉柱的起起落落附录A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附录B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附录C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附录D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法国的金融业发展历史悠久,其监管体系也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得较为庞大。到20世纪末,专门针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就有证券交易委员会(COB)、金融市场理事会(CMF)和金融管理纪律理事会(CDGF)。2003年颁布的《金融安全法》授权设立了金融市场监管局(AMF),取代了上述三大委员(理事)会的相关监管职能,成为证券市场的统一监管机构。《金融安全法》中有关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应当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治理情况及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上市公司应当在其年度报告中附上其审计师对本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编制和处理相关的内控程序的观察报告;金融监管局每年应当根据各上市公司按照前两条披露的情况编写内控报告建议书。由于金融监管局每年编写的内控报告建议书是在对当年各上市公司内控披露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的建议,因此,虽然不属于法规规定,但也构成上市公司改进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之一。上述有关规定在发布后适用于所有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7月,金融安全法修正案将这一规定的适用范围限定于_上市公司。由于该规定过于原则,缺少详尽的操作指引,金融监管局于2005年1月组建内部控制指引工作组,研究起草内部控制指引框架。历经2年,于2007年1月22日发布内部控制系统框架(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Reference Framework)。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