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曹泽洲 页数:279
前言
本书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物流配送管理理论,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物流企业在物流配送及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论述了配送的基本原理、配送的主要模式,研究了配送作业流程,对配送中心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配送中心功能、流程等做了初步探索,对配送中心作业管理做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配送操作、库存控制中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分析了运输配送管理与低温冷冻配送,增加物流信息化管理内容,对物流现代化技术做了较为全面的讲解。 本书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也尽量体现物流配送管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编写时紧密结合物流发展的实践经验,引入新颖的物流配送知识、方法和技术,教材内容表达形式尽可能程序化、图表化,并通过大量新颖的物流配送管理的案例和训练项目提供训练方法,强化学员的实训。 (1)在理念上,吸收国内外的最先进研究成果,为读者介绍了国内外著名物流配送企业的宝贵经验。所用数据基本都是2006年以来的数据,所使用的案例,都是近几年在新经济形势下发生的经典案例。 (2)在内容上。本书编写时邀请了多位企业工作人员,并组织编写人员到物流企业挂职和定岗学习,获得一手资料,结合其成功运作的经验,完善了其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3)在结构上,每一章有学习目标、案例导人、案例分析、具体知识内容讲解、补充阅读资料、章节小结、基本训练、观念应用等环节,结构合理。 (4)在方法上,本书集实践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创新学习、经验交流、效果测评于一体,可根据“项目驱动”,进行“以岗定教”的创新模式。 本书既可作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是初学者人门的好向导,同时它还向物流配送理论的研究者、教师、物流配送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可以参考或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方法。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论述了物流配送的相关原理,引入了新颖的物流配送知识、方法和技术。内容涉及配送、配送中心概述,配送作业流程,配送中心作业管理,库存控制、运输管理,低温冷冻配送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及运作绩效评价,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及物流现代化技术等方面。本书编写时紧密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配送企业的实践经验,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读者在获得和补充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的同时,能够了解和掌握县体的配送技术,提高物流配送管理综合能力。 本书可作为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培训、物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配送概述 1.1 配送的含义和特点 1.1.1 配送的含义与特点 1.1.2 配送的产生与发展 1.1.3 配送功能与作用 1.2 配送的类型 1.2.1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1.2.2 按配送组织者分类 1.2.3 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及数量分类 1.2.4 按经营形式分类 1.2.5 按加工程度分类 1.2.6 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1.3 配送的合理化 1.3.1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1.3.2 配送合理化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 ◇基本训练 ◇观念应用第2章 配送中心概述 2.1 配送中心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2.1.1 配送中心的概念 2.1.2 配送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2.1.3 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 2.2 配送中心的类型 2.2.1 按配送中心的拥有者分类 2.2.2 按配送中心的职能分类 2.2.3 按配送中心的特性分类 2.2.4 按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分类 2.3 配送中心的作用与功能 2.3.1 配送中心的地位与作用 2.3.2 配送中心的功能 2.4 配送中心的设立 2.4.1 配送中心建设的基本问题 2.4.2 配送中心设立的决策准备 2.4.3 配送中心规模和数量的确定 2.4.4 配送中心的投资政策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 ◇基本训练 ◇观念应用第3章 配送作业流程 3.1 配送的业务模式 3.1.1 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 3.1.2 商流、物流相分离的配送模式 3.1.3 独立配送模式 3.1.4 共同配送模式 3.1.5 集团配送模式 3.2 配送的业务流程 3.2.1 配送的基本环节 3.2.2 配送的基本作业 3.2.3 配送的一般流程 3.2.4 配送的特殊流程 3.2.5 配送作业的流程规划 ◇本章小结 ◇主要概念 ◇基本训练 ◇观念应用第4章 配送中心作业管理 4.1 进货作业 4.1.1 进货作业基本流程 4.1.2 进货计划……第5章 库存控制第6章 配送运输管理第7章 低温冷冻配送管理第8章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第9章 配送中心的管理第10章 配送中心运作绩效的评价第11章 物流现代化技术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制订合理的装卸工艺方案。采用“就近装卸”方法或用“作业量最小”法,在进行装卸工艺方案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和“临时放置”,使搬运装卸工作更合理。 (2)提高装卸作业的连续性。装卸作业应按流水作业原则进行,工序间应合理衔接,必须进行换装作业的,应尽可能采用直接换装方式。 (3)装卸地点相对集中或固定。装载、卸载地点相对集中,便于装卸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可以提高装卸效率。 (4)力求装卸设施、工艺的标准化。为了促进物流各环节的协调,就要求装卸作业各工艺阶段间的工艺装备、设施与组织管理工作相互配合,尽可能减少因装卸环节造成的货损货差。 3)装车堆积 装车堆积是在具体装车时,为充分利用车厢载重量、容积而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根据所配送货物的性质和包装来确定堆积的行、列、层数及码放的规律。堆积的方式一般有行列式堆码方式和直立式堆码方式。在堆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堆码方式要有规律、整齐。 (2)堆码高度不能太高。车辆堆装高度一是受限于道路高度限制;二是道路运输法规规定,如大型货车的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4m;载重量1000kg以上的小型货车不得超过2.5m;载重量l000kg以下的小型货车不得超过2m。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