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张宽政 线装书局 (2013-01出版) 作者:张宽政
内容概要
《人性论》正文共分17个部分,内容包括:人性论的任务与人性论,人的标准与人性论,正确认识人性的方法,人性概念内涵与“人性主体”界定,人之所欲与人性,人之所能与人性,人之所为与人性等。科学认识人性当以人与动物的区别为基点。人之所欲、所能和所为,作为人的属性可分善恶,合作、竞争作为人的重要属性也有善恶之分。劳动作为人之所为主体,是人之所欲、所能的联结点,因而是人的第一特性。作为人的本质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既是人性善恶并存的“种子”,同时也是种下这种子的“手”。人性发展的未来走向仍然是善恶并存以善为主,不过评价善恶的标准将有发展。
作者简介
张宽政,男,湖南望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从教38年,现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书籍目录
引子 人性论的任务与人性论 人的标准与人性论 正确认识人性的方法 人性概念内涵与“人性主体”界定 人之所欲与人性 人之所能与人性 人之所为与人性 人性善恶与人性生长的物质基础 人的第一特性与人性善恶 人性善恶的制度文化根源 人之所欲与社会发展动力 合作、竞争与人性 人性发展的未来走向 关于告子的人性论 关于孟子的人性论 关于荀子的人性论 关于鲍鹏山对人性认识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除上述外,人之欲还有很多,如做事之欲。人吃饱了喝足了总要活动活动,总是要做点事情。孔子和孟子就都看到了人与动物的这一区别。孔子有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也有言:“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因此说此欲是人的天性之一,可能也是能够成立的。做事,可以包含劳动,但不等于劳动。劳动有广义狭义之分。将山上的野果、蘑菇采摘下来,属于广义的劳动。与制造工具、创造新事物相联系的劳动,则属于狭义的劳动。因此,人的劳动之欲有时候是与创造欲相联系的。 人还有做人之欲,行义之欲,创业、守业之欲,改造社会之欲。这些欲都是社会赋予给人的,是教化产生的结果。因后天教化而产生的欲求,与先天欲求是有区别的。人的食欲、性欲、乐欲等先天欲求虽然对类人猿进化为人,对人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本身却不是人性与动物性的根本区别,倒是人的那些后天欲求更体现人性的光辉。告子将人性归结为人之食欲和性欲,他对人的后天之欲就只能视而不见了。 人之所欲不断扩展、不断发展,是人性生长的一个方面。但是,人之所欲的发展是在后天实现的,它不是人生来具有的食欲、性欲及其他欲求的自然而然的成长。人之所欲的发展,作为一个客观过程具有自然而然的特点,但是,这个“自然”过程是在社会中实现的,是以社会为条件的。印度狼孩的故事表明:“婴儿时期的人”即使具有良好的生长人之所欲的物质基础,一旦离开人类社会,所生长的欲求就不是人之所欲,而是动物的欲求。因此,人之所欲作为人性之一,也不是纯粹天然的,而是社会赋予的。 人之所欲作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客观需要和主观需要。所谓客观需要,是指由人的生存发展所产生的需要,它包括人作为生物体的需要和因社会制度要求所产生的需要。饮食男女属于生物体需要。例如,远古时代的人是不穿衣服的,他们没有此需要,现在人必须穿衣,在一定场所必须西装革履等,可说是因社会制度要求而产生的需要。显然,这里所讲的人的客观需要也就不是表现为市场需求的那种需要,市场需求所包含的需要是人的客观需要和主观需要之和。主观需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客观需要的准确反映,它也就与客观需要等同。如饥而欲食之食欲,寒而欲暖之暖欲,劳而欲休之休欲等等。另一种是社会赋予给人的主观需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产生的需要,如人们要吃熊掌鱼翅要穿“奈克”之欲等等,这种需要一般要大于人的客观需要,但也有小于人的客观需要的情况。例如,有人已经很苗条了,却总认为自己不够苗条,从而一日三顿节食,这种主观需要就会小于维持身体健康的客观需要。
编辑推荐
《人性论》是一本讨论人性的伦理学著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