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作者:王向明 页数:146 字数:130000
内容概要
《文都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步辅导教程》共分为八章,这八章内容由三个板块逻辑地联系起来:第一、二、三、四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具体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处于方法论的地位。第五、六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它是运用哲学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具体的研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展开。第七、八章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结论。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都一一列出,内容详解部分条理清晰,夯实理论基础,并附有各类练习题,巩固每章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作者简介
王向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宣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特邀专家,央视国际特聘专家,北京市“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正式成员,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专家,全国普通高校首届百名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在《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求实》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编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重要著述。
近几年来,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国家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全国妇联机关、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举办题为《世纪回眸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理论讲座200余场。
曾荣获全国教育总工会授予的“全国百名‘三育人’先进个人”;由中宣部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普通高校首届百名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入选教育部“全国政治理论教学‘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由北京市委宣传部评选为“北京市2002年‘灵山杯’优秀理论报告(党课)一等奖”;2004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十二演播室》等媒体对王向明进行理论宣讲的事迹作过专题报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在内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难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2.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物质范畴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编辑推荐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步辅导教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