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6-1 出版社:中国法律出版社 作者:周光权
内容概要
本书以“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展开,分别讨论刑法方法论与司法逻辑、客观归责的方法论意义、刑法价值判断、中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困境与前景等问题。在“刑法客观主义与证据达用”中,研究明知与刑事推定、刑法与控方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的实务运用、读职犯罪的指控难点、非法证据排除:刑法与刑诉法的交错等专题;在“刑法客观主义与刑罚适用”部分,则对量刑程序改革的实体法支撑、量刑上的禁止不利评价原则、禁止重复评价、法官量刑与账目计算、协助抓捕同案犯等问题进行思考。
本书对上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意在结合刑法客观主义及具方法论、现代诉讼理念最大限度地防止刑法适用出错,以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作者简介
周光权,男,1968年生于重庆市江津区,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博十学位,先后任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博十生导师(200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十余家司法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专家顾问。曾挂职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2007年I1月至2010年7月)。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任客座研究员。
书籍目录
上篇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展开
第一章刑法方法论的中国意义/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必须充分认识方法论的重要性/5
三、刑法方法论中的关键问题/8
结语/20
第二章刑法方法论与司法逻辑/22
引言/22
一、客观优先的刑法方法论与司法逻辑/24
二、分层次判断的刑法方法论与司法逻辑/31
三、实质判断的刑法方法论与司法逻辑/42
结语/44
第三章 客观归责论的方法论意义/46
一、作为归责理论的相当性说/47
二、相当性说与客观归责理论:同与不同/53
三、客观归责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特殊意义/63
结语/75
第四章刑法客观主义与共犯从属性说/77
一、共犯独立性说、从属性说、“二重性说”的争论焦点/78
二、我国共犯独立性说的问题点/82
三、共犯从属性说与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93
第五章价值判断与刑法知识转型/96
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逐步分离:学说史梳理/97
二、价值判断与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性重构/105
三、价值判断与中国刑法学具体知识的转型/114
结语/123
第六章刑事指导案例制度的难题与前景/125
一、首批两个刑事指导案例的问题点/126
二、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难题/132
三、中国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前景/140
中篇刑法客观主义与证据运用
第七章刑法客观主义与非法证据排除——刑法和刑诉法的“交错”/153
一、问题的提出/153
二、新刑诉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理解/154
三、非法证据排除:刑法观的转变/161
四、非法证据排除:方法论/168
第八章刑法与控方证明责任/178
一、为什么要适度减轻控方责任/180
二、刑法立法与控方举证责任的减轻/183
三、刑法解释与控方证明责任的降低/191
四、余论/194
第九章明知与刑事推定/199
一、分析前提:明知的种类/200
二、不能不当扩大推定“明知”的范围/205
三、替代司法解释上“应当知道”的表述的建议/209
第十章受贿罪的认定与证明标准/217
一、股权转让与受贿罪的认定/220
二、合伙经营与受贿罪认定/223
三、借贷关系的判断与受贿罪认定/226
第十一章渎职犯罪的指控难点/230
~、渎职犯罪实行行为的指控难点/231
二、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指控难点/238
三、“徇私”指控上的难点/240
四、渎职罪共犯的指控难点/242
五、一罪与数罪的指控难点/243
下篇刑法客观主义与刑罚适用
第十二章量刑程序改革的实体法支撑/249
一、量刑基准的确立/250
二、量刑情节的相对性/256
三、逆向量刑情节并存时的处理/261
结语/265
第十三章量刑上的禁止不利评价原则/268
一、序说/268
二、量刑上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270
三、累犯处罚与量刑上的禁止不利宣告原则/274
四、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犯量刑与禁止不利宣告原则/278
第十四章禁止重复评价/283
一、问题的提出/283
二、通常的处理方式及其问题/286
三、对余罪的“综合评判”与禁止重复评价/290
第十五章刑法客观主义与教唆犯的处罚/296
一、问题的提出/296
二、主、从犯区分的一般理论/297
三、造意者可以成立从犯的理由/299
四、具体案例:对造意不为首的注解/303
五、对若干反对意见的评析/307
第十六章刑法客观主义视角下的立功/310
一、问题的提出/310
二、客观主义下立功情节法定化的疑问/312
三、现行法之下立功的认定:以协助抓捕同案犯为例/314
第十七章刑法客观主义与犯罪数额计算/325
一、问题的提出/325
二、刑法客观主义的逻辑与犯罪数额计算/326
三、数额计算上不利刑法评价的禁止/335
结语/339
参考文献/340
索引/345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