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许爱东 编 页数:636
内容概要
本书前两编主要阐述了物证技术学的概念、原则,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等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当前司法实践,对物证鉴定制度、鉴定程序以及质量监控进行了阐明与评析。第三编至第八编着重论述了形象痕迹、文书物证、微量物证、生物物证、毒品毒物、电子物证等物证技术学分支领域的基本理论、检验方法以及实践应用,并配有部分实际案例图片,以求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作者简介
许爱东,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兼任上海市法学会公共卫生与生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刑事科学协会文件检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刑事科学协会文件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鉴定人,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主编、参编、撰写《现场勘查学》、《网络犯罪侦查实验基础》、《司法鉴定概论》、等教材与专著十余部,并参加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长期从事物证技术鉴定实践,累计检案近万例。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物证技术学导论
第一章 物证与物证技术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特性
第二节 物证的作用与分类
第三节 物证技术的概念及辨析
第四节 物证技术中处理物证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物证技术学概览
第一节 物证技术学的概念
第二节 物证技术学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物证技术学的结构体系
第四节 物证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物证技术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国古代物证技术学的萌发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物证技术学论纲
第三节 国外物证技术学的发展史略
第四章 物证技术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的关系
第二节 物证技术学与法医学的关系
第三节 物证技术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
第四节 物证技术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物证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五章 物证技术学的科学理论
第一节 科学基础概述
第二节 物质转移理论
第三节 同一认定理论
第四节 种属认定理论
第六章 物证技术学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观察分析法
第二节 理化检验法
第三节 生物学检验法
第四节 仪器分析法
第二编 物证鉴定制度
第七章 物证鉴定人
第一节 物证鉴定人概述
第二节 我国物证鉴定人执业资质
第三节 物证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章 物证鉴定机构
第一节 物证鉴定机构的概述
第二节 物证鉴定实验室
第三节 物证鉴定机构的分类及属性
第四节 物证鉴定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第九章 物证鉴定程序
第一节 物证鉴定的委托
第二节 物证鉴定的受理
第三节 物证鉴定的实施
第四节 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
第十章 物证鉴定意见
第一节 物证鉴定意见的概述
第二节 物证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
第十一章 物证技术鉴定质量监控
第一节 物证技术鉴定质量监控的内涵
第二节 物证技术鉴定机构认可制度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物证技术鉴定质量监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 物证技术鉴定标准化的基础知识
第三编 形象痕迹检验
第十二章 形象痕迹检验概述
第一节 形象痕迹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痕迹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痕检中的同一认定理论
第四节 痕迹检验鉴定的一般步骤
第十三章 手印检验技术
第一节 手纹的种类
第二节 乳突纹线的形态与特征
第三节 指纹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节 手印的发现、显现与提取
第五节 现场手印分析
第六节 捺印手印样本
第七节 手印鉴定
第八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概述
第九节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第十四章 足迹检验技术
第一节 足迹的概念、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 第二节 赤足足迹特征
第三节 鞋的结构特征
第四节 足迹的行走运动特征
第五节 影响行走运动足迹形态特征的变化因素
第六节 足迹的寻找、记录与提取
第七节 现场足迹的分析
第八节 足迹的鉴定
第十五章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第一节 工具痕迹的概念
第二节 工具痕迹的形成和分类
第三节 撬压痕迹
第四节 打击痕迹
第五节 擦划痕迹
第六节 钳剪痕迹
第七节 刺切痕迹
第八节 割削痕迹
第九节 工具痕迹的搜寻和提取
第十节 工具痕迹的分析与鉴定
第十六章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第一节 枪弹痕迹的概念、种类与作用
第二节 枪械和枪弹
第三节 枪弹痕迹的形成机理
第四节 射击弹头上的痕迹
第五节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
第六节 根据射击弹头、弹壳区分发射枪种
第七节 认定发射枪械
第八节 射击弹孔与射击残留物
第九节 枪弹痕迹的寻找与提取
第十节 枪弹痕迹的分析
第十一节 分析枪击伤亡事件的性质
第十七章 其他形象痕迹检验技术
第一节 车辆痕迹
第二节 牙齿痕迹
第三节 整体分离痕迹
第四节 玻璃破碎痕迹的检验
第五节 增配钥匙开启弹子锁痕迹的检验
第六节 纺织物痕迹的检验
第四编 文书物证检验
第十八章 文书鉴定概述
第一节 文书鉴定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文书鉴定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文书鉴定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文书鉴定的检验技术
第五节 文书鉴定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第十九章 笔迹鉴定
第一节 笔迹鉴定概述
第二节 笔迹特征
第三节 笔迹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常见条件变化笔迹的种类和特点
第五节 常见伪装笔迹的种类和特点
第六节 常见摹仿笔迹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十章 印章印文检验技术
第一节 印章印文检验技术概述
第二节 印章印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三节 印章印文同一认定
第四节 可疑印文常见的形成方式及其特点
第五节 朱墨时序鉴定
第六节 印章印文盖印时间鉴定
第二十一章 印刷文件检验技术
第一节 印刷文件检验技术概述
第二节 常见印刷文件的种类和特点
第三节 传统印刷文件检验技术
第四节 静电复印文件检验技术
第五节 激光打印文件检验技术
第六节 喷墨打印文件检验技术
第七节 传真文件检验技术
第二十二章 篡改(污损)文件检验技术
第一节 篡改(污损)文件检验技术概述
第二节 篡改文件检验技术
第三节 污损文件检验技术
第四节 静电压痕检验技术
第二十三章 文件形成时间检验技术
第一节 文件形成时间检验技术概述
第二节 书写时间检验技术
第三节 印文盖印时间检验技术
第四节 办公机制文件制作时间检验技术
第二十四章 特种文件检验技术
第一节 货币检验技术
第二节 证照检验技术
第三节 票据检验技术
第五编 微量物证检验
第二十五章 微量物证概述
第一节 微量物证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分类
第三节 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包装与保存
第二十六章 微量物证检验的方法
第一节 微量物证的预检与分离净化
第二节 物理检验方法
第三节 化学检验方法
第四节 仪器分析方法
第二十七章 纤维物证检验技术
第一节 纤维物证的分类与性质
第二节 纤维物证的检验
第二十八章 塑料、橡胶检验技术
第一节 橡胶检验
第二节 塑料检验
第二十九章 油脂、涂料检验技术
第一节 油脂检验
第二节 涂料检验
第三十章 泥土、金属检验技术
第一节 泥土检验
第二节 金属检验
第六编 生物物证检验
第三十一章 生物物证的概述
第三十二章 血液及其他斑痕的检验
第一节 血液及其他斑痕检验概述
第二节 精斑、混合斑、唾液斑的检验
第三节 毛发、骨骼与软组织碎片的检验
第三十三章 DNA分析技术概述
第一节 DNA分析技术概述
第二节 DNA分析技术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DNA分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第三十四章 法医昆虫学
第一节 法医昆虫学概述
第二节 与法医昆虫学有关的常见昆虫
第三节 昆虫在尸体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 有关昆虫学的法医鉴定
第五节 昆虫检材的收集
第三十五章 其他生物体检验
第一节 硅藻检验
第二节 孢粉检验
第七编 毒品毒物检验
第三十六章 毒品毒物检验概述
第一节 毒品毒物及毒品毒物检验的概念
第二节 毒品毒物检验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 毒品毒物检验的特点
第四节 毒品毒物检验技术发展简况
第五节 毒品毒物检验工作程序
第三十七章 常见毒品毒物检验技术
第一节 检材及检材采集
第二节 检材前处理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分析技术
第四节 各类常见毒品毒物检验
第三十八章 其他毒品毒物检验技术领域
第八编 电子物证检验
第三十九章 声像资料检验技术
第一节 声像资料检验技术概述
第二节 语音检验技术
第三节 监控录像检验技术
第四十章 电子数据检验技术
第一节 电子数据检验技术概述
第二节 数据搜索技术
第三节 数据恢复技术
第四节 易失性数据收集技术
第五节 数据完全收集技术
第六节 数据鉴定与分析技术
编辑推荐
《物证技术学》编辑推荐:物证技术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与法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法学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物证技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解决诉讼中与物证有关的各类专门性问题。现代法治社会已全面步入物证证明时代,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依赖于物证证明,尤其是通过科学手段揭示物证背后蕴藏的重要信息。司法实践证明,物证技术已成为当前执法、司法机关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为科学、公正处理案件提供了可靠依据。《物证技术学》着重从政法类院校教学特点、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能力需求等方面出发,量身定制了本教材。物证技术学是一门法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融的综合性学科,所涉专业涵盖法学、工学、理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该课程作为司法鉴定、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全校性选修课,开设已有二十余年,授课学生三万余人,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欢迎。同时,物证技术学亦是我校司法鉴定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为使法学专业学生熟悉并掌握物证技术学的理论与实务,我们组织了我校刑事司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部门长期从事物证技术学教学、科研与鉴定实践的专业教师、研究人员与鉴定人员,并联合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的专家、学者,花费一年多时间并几经修改,共同编写完成了这本《物证技术学》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