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刘焱白 页数:256 字数:215000
内容概要
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制度,以及解决当前我国劳务派遣领域的突出难题,刘焱白的《南岭法学学术文库·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尝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制度建议。
《南岭法学学术文库·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基础理论。本书认为,应当在一重劳动关系的共同雇主理论下重新构建劳务派遣的雇主责任体系。
2.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模式选择。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研究。本书尝试在劳动平等、劳动基准、集体协商、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务派遣机构的设立等方面予以探讨,并进行创新性的制度设计。
作者简介
刘焱白: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已有成果:在《法商研究》、《当代法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工人日报》(理论版)、
《中国劳动》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的论文30余篇。其中,
《论劳动关系稳定的政府干预》(收录于《经济法学家》)荣获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独撰著作《劳动合同法重点解读与操作实务》、独撰教材《劳动争议仲裁实验教程》,参编《劳动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经济法学》等教材、著作10部。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一项、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两项、广东商学院博士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劳务派遣概述
第一节 劳务派遣的概念
第二节 劳务派遣的特征
第三节 劳务派遣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四节 劳务派遣的分类
第五节 劳务派遣在境内外的发展
第二章 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选择
第一节 劳务派遣的利与弊
第二节 境外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选择
第三节 我国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争议及选择
第四节 构建以派遣范围为核心的法律规制制度
第三章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与特殊劳动关系
第二节 派遣单位与派遣工的关系
第三节 用工单位与派遣工的关系
第四节 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关系
第五节 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
第四章 劳务派遣的雇主责任
第一节 雇主责任与劳动法上的雇主责任
第二节 我国劳务派遣雇主责任制度及缺陷
第三节 连带雇主责任承担的可行性
第四节 劳务派遣雇主责任的分配
第五章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平等——以同工同酬为视角
第一节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的分析
第四节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建议
第五节 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平等现状及完善
第六章 劳务派遣中劳动基准的适用
第一节 劳务派遣劳动基准的适用
第二节 劳动基准法中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思考
第三节 派遣工劳动基准权利救济程序的冲突及协调
第七章 劳务派遣中劳动报酬的支付
第一节 劳动报酬的支付主体
第二节 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
第三节 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
第四节 劳务派遣欠薪保障制度的构建
第八章 劳务派遣中的集体谈判
第一节 集体谈判的一般理解
第二节 派遣工的团结权
第三节 派遣工的集体行动权
第四节 派遣工集体谈判的困境及出路
第九章 劳务派遣中劳动合同的解除
第一节 派遣工劳动关系稳定的法律调控
第二节 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的协议解除
第三节 派遣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节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节 劳务派遣中的竞业禁止
第十章 劳务派遣机构的准入
第一节 域外劳务派遣机构设立的监管实践
第二节 我国劳务派遣机构设立制度的分析
第三节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机构设立制度的建议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劳务派遣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劳务派遣适应了整个社会对弹性用工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这一现象在我国尤其突出。从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来看,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解决我国结构性就业问题和总量性就业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国企改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外,劳务派遣对于规范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最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50.0010,而农村从业人数却占到全部从业人数的70.1%,就业的城镇化率严重滞后。由于农村人口增长即新增劳动力增长远快于城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而劳务派遣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一是输入地有关部门成立劳务派遣机构,将转移劳动力集中管理起来,包括住宿等问题,以满足当地对转移劳动力的需要;二是输出地在输入地成立劳务派遣机构,有针对性地帮助输出地劳动力转移就业。跨地区劳务派遣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有助于一部分转移能力不足的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二是使跨地区就业更具有确定性.避免了以往劳务输出中的盲目性;三是使转移就业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更好的保障。 当然,关于劳务派遣是否可以促进就业,也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背景下,劳动者派遣不仅不能提高就业率,反而会降低就业率。”理由在于:“就业率的提高产生于劳动岗位的增加。在市场经济国家,在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主就业市场的大背景下,劳动者派遣会在有限的程度上促进就业。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