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帝国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林肯·卡普兰  页数:316  译者:黄福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选取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这家华尔街超级律所的崛起之路为样本,详细分析了全球顶尖律所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迁时,如何把握机遇,确立运营方略,拓展业务。
  本书内容生动,是国内从业人员了解国外律师业务实践及律所管理的有用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林肯•卡普兰(Linchln Caplan) 译者:黄福宁  林肯•卡普兰(Linchln Caplan),著名法律记者、评论员,美国律师协会“银槌奖”(Silver Gavel Award)得主。哈佛法学院毕业,从业三十余年,声望卓著,文章遍布《续约时报》、《纽约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主流媒体,出版过五部著作,曾执教耶鲁大学(1998-2006),现为《纽约时报》编辑委员会成员。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历史
 第一章 发迹之所
 第二章 创立之初
 第三章 突发事故
 第四章 崭露头角
 第五章 展翅高飞
第二篇 业务
 第六章 机会主义
 第七章 竞争市场
 第八章 构建伟业
 第九章 超凡绝伦
第三篇 文化
 第十章 恶性竞争
 第十一章 硬式棒球
 第十二章 世达文化
 第十三章 绿色墙纸
 第十四章 公益活动
 第十五章 并购运动
第四篇 考验
 第十六章 幸灾乐祸
 第十七章 晨早头条
 第十八章 萧条
 第十九章 合伙人
第五篇 未来
 第二十章 全球扩张
 第二十一章 惊慌失措
 第二十二章 继往开来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三章 突发事故 弗洛姆是世达的第一位律师助理。他1923年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三岁时全家搬到了纽约市。他成长于布鲁克林区,用他的话讲——混迹在“伯勒公园和弗莱特布什大道,以及科尼岛的南端,那里也是弗莱德•特朗普(Fred Trump)发家的地方”。他们一家搬迁很频繁,因为公寓的房东通常顶多只会让他们先免租住上三个月,到期后弗洛姆一家掏不出房租,就只能搬走,另觅住处。 弗洛姆的父亲伊萨多是个俄罗斯移民,长年担任全日制的工会组织者,直到大萧条时期。弗洛姆这么评价父亲:“我父亲是个有着超凡感召力的男人。”弗洛姆的母亲范妮也是俄罗斯人,她在家里做些手工镶花,以补贴家用。后来弗洛姆回忆起童年岁月,总是感叹:“那是一种用极为袖珍的剪刀来完成的手工活,难度非常大!”最困难的那段日子,工会接连好几个月没能给伊萨多发薪水,弗洛姆一家只能指望亲友接济和政府发放的食物,生活凄凉至极。伊萨多夫妇一度动念自杀,不过,为了小弗洛姆和比他年幼两岁的妹妹弗洛伦丝,他们唯有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终于,伊萨多在联邦政府的工作促进局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他又经营起一家小裁缝店,专为女士服装做垫肩。 伊萨多是一个不信教的犹太人,对儿子而言,他就像是“人群中自由的灵魂”。范妮在家里则严格恪守犹太教规。弗洛姆说母亲深信“我在未来将会光芒四射,妹妹认为这反映了犹太家庭所具有的狂热的爱国主义特点”。范妮本想让兄妹俩都去读犹太教学校,但家里负担不起宗教学校的学费。幸好弗洛姆很争气,他是本人所在初中少数几个能通过公立高中选拔资格考试的学生之一。最终,弗洛姆成为唯一考入汤森•哈里斯高中的学生,该校后来成了纽约城市大学的一部分。多年后,弗洛姆颇为感怀地回首往事:“我挺幸运的,在那个时代,中小学里并不像今天这样充斥着反精英论调。” 每天早晨,弗洛姆的母亲给他十美分的地铁车费和十美分的早餐费——当时,十美分可以在Nedick's连锁速食店买一盒橙汁、三个甜甜圈和一杯咖啡。他坐地铁到布鲁克林站,然后骑车五十分钟才能抵达位于曼哈顿的高中。他的家庭作业经常是在地铁上完成的。他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有些科目很出色(语文、历史和数学),有些科目则比较差(拉丁语和西班牙语)。在经历过汤森•哈里斯高中的严格教育后,弗洛姆说:“所有事情看起来都是小菜一碟。” 上初中的时候,弗洛姆就在曼哈顿的成衣区(Garment:District)推着手推车挣零花钱。后来,经“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创始人罗杰•鲍德温(Roger Baldwin)的介绍,弗洛姆在纽约著名的犹太人律师事务所“库克、内森和莱曼”(Cook,Nathan&L,ehman,下文简称库克律师事务所)当上了一个小职员。该所有一名合伙人叫内森•格林(Nathan Green),三十多岁,长相英俊,为人含蓄,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与联邦最高法院的菲利克斯•法兰克弗特大法官合著了经典之作《劳工禁令》(The Labor Injunction),该文为后来罗斯福新政中保护工会及工会成员的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格林成了弗洛姆学习的榜样。 1941年,弗洛姆从汤森•哈里斯高中毕业。之后的一年时间,他白天在律所工作,晚上到纽约城市大学上课。1942年美国卷入二战之后,他毅然参军。军队每到一地,他都在当地研修课程:从新泽西州立大学,到新墨西哥大学,再到得克萨斯农机大学。他觉得,只要自己想要,就一定能拿到A等成绩。当时,想加入第八军的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一次历史知识测验。据弗洛姆自称,他拿到了最高分。1946年退役以后,弗洛姆追随格林的足迹,申请入读哈佛法学院,并直言这是出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移民者要融人社会,途径是政治,而融人政治的途径则是法律”。虽然没有大学学位,弗洛姆还是被哈佛接收了。 弗洛姆被安排到了退伍军人班,这个班以社会经验丰富和追求实用而著称。在班里,弗洛姆因其不遵守纪律而出了名。他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哈佛法学院教授及世达顾问的查尔斯•哈尔(Charles Haar)告诉我:“他看透了权力体系。”弗洛姆在课堂上从来不做笔记,他如此解释:“这样我才可以在补抄笔记时帮别人纠正笔记中的错误。”他也从不去上那些注册了的副科课程,认为“那些课对我没什么吸引力”。但他的成绩非常好。哪怕是针对某位以严格著称的老师,弗洛姆也会如此放言:“就是那个叫艾迪•摩根的教授,我猜他给我打的分可能比他给任何学生打过的分都高。”学习成绩上的突出表现,让他获得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编辑职位。后来这份刊物登载了一篇他所写的被评为A等的论文,内容是探讨对工人纠察进行限制是否符合宪法。总体上看,弗洛姆的成绩大致排在全班三百二十五名学生中的第十五名。 但是,毕业在即,他依然没有找到_份工作。由于他是犹太人,有些工作机会只能错失;而另一些工作机会,据弗洛姆本人解释:“是因为我显然不适合那些职位。”最终,他未能被任何一家他向往的纽约律所录用。他的首选是宝维斯律师事务所(Paul,Weiss,Rifkind,Wharton&Garrison);该所规模不小,当时有三十个执业律师,擅长于税法以及其他几个业务领域,每年只招录两到三名律师。 对弗洛姆来说,应聘上的失败,使他更加确定自己只是个局外人。不过,现实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宝维斯的前身名为“Cohen,Cole,Weiss&Wharton”,1946年才更为现名,自此开始有不少犹太人在该律所工作,弗洛姆的宗教信仰问题在这里不再是个问题。上一代的成功律师当中已经有不少犹太人,而一些华尔街律所也不再排斥犹太人。渐渐地,只要满足职位要求,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有机会进入律师圈子,甚至当家做主。

后记

1983年,在研究了乔·弗洛姆以及他在美国公司并购历史上的角色后,我开始对撰写一本关于世达的书产生了兴趣。1988年,我向弗洛姆和马伦提出了撰写这本书的建议。当时,弗洛姆是世达的资深合伙人,而马伦则是管理合伙人。马伦将这个议题提交世达管理委员会讨论,委员会同意与我合作。但他们并没有为我的写作提供费用或者报酬。我以独立作家的身份接近世达,同时,也是以相同的身份来进行报道和写作。    关于自己为何支持这本书的创作,马伦解释说,他认为我能以不同于世达律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世达。1988年我提出写作计划时,世达辉煌的经济状况让合伙人们对撰写世达的故事充满自信。当我开始工作时,弗洛姆对我说:“我对各位同事说过了,‘一切毫无保留,据实相告!’”    不过,世达将会如何合作?一切尚不知晓。对于我的工作,世达有时确实非常配合。早在。1983年我就公司并购议题造访世达期间,以及1988年至1993年我在世达定期进行密集采访的阶段,很多世达的律师、其他专业人士以及世达其他职员都花费了大量时间与我交谈。我要对他们深表谢意。这些访谈让我得以用一种局外人难以相信的方式,仔细探究世达这个地位举足轻重的私人机构。    不过,在某些时候,世达只是非常谨慎地予以合作。弗洛姆口中那种敞开心扉、坦诚相待的态度,并未得到广泛遵从。相反,不少人都不愿意讨论或者承认世达存在什么缺点和不足。    有时候,世达则根本不愿合作。我曾希望世达能够提供有关自身财务情况和其他有助于反映其状况的重要信息,但这些信息都被认为属于商业机密,不能向我披露。我在这本书里使用的财务数据,是根据世达个别律师提供的资料,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核对之后拼合而成。我希望获准出席合伙人会议,参与世达律师的谈判,亲身观察其他事件,但无论是那一项请求,最终都被驳回。对于我的采访请求,一些世达的客户不是感到震惊,就是敷衍了事。这足以表明他们认为不该主动披露任何情况。    世达试图控制本书的内容,其中最为直接的一个动作,便是我和马伦于1990年1月签署的一份协议。该协议由世达一位律师起草,就我在世达采访过程中获得的客户秘密和内部人信息问题予以规范。在允许我继续进入律所采访之前,世达要求我签署该协议。协议中规定,我的工作“一般”不得“要求使用任何有关世达客户的机密信息”,而且我必须配合世达“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防止我接收到此类客户信息”。    为了避免与我获得的赞助混淆,根据我的要求,世达为我建立了一个账户,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弄清楚自己在世达办公室的工作餐、复印资料以及其他支出,并据实偿付相应的款额。    我从综合类书籍、学术书籍、学术期刊、综合类报刊、商业报刊、世达的记录以及众多未公开的论文中搜集资料。即使可以完全依靠文件来写作,本书在创作过程中也不得不做出判断:何者真实?何者存疑?何者可予以援引?何者应剔除在外?相互冲突的表述中,何种细节应提供给读者?    另外,本书大部分内容的依据,是我进行的三百多次访谈,其中半数受访者都是世达内部人士。访谈资料的天然特性,要求我做出大量的判断。对于这些口头陈述,我尽可能地寻查到具有独立性的确证材料,以核实口头陈述之间的一致性;同时,我本人也会对其可信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存在不同观点之处,我则努力将彼此对立的见解全面予以呈现。    当我对自己根据亲身采访而形成的全书框架和内容都感到满意后,我又回头找到世达的律师,向他们阐明我的叙述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让他们有机会就此做出回应。对于那些为我提供了最重要情节的人们,我尽量争取跟他们再次交谈,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纠正自己以前的陈述,或者进一步详述他们的观点。    我在本书中的描写,转述了我在对世达持续数年的采访中听到的故事、留下的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这一切都忠实地描绘出了这家律所的状态。我相信,这些叙述,有助于我们对美国大型律所的现状及其在二战后发生的变革获得一般性的了解。

编辑推荐

  首部讲述全球顶尖律所传奇故事的中文图书。  《律师帝国:超级律师事务所世达崛起实录》是关于全球最富有的律师事务所之一——世达(Skadden)律师事务所的传记,细致地记录了世达如何崛起并跻身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机构的历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律师帝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一家顶级律师事务所不过也是从几个人发展起来的,不过对参与其中的律师的要求可不低,都是出生名校并拥有显赫的经历,是一部成长史,但跟屌丝草根毫无关系。
  •   揭示国外顶尖律师的成长历程,值得学习和借鉴。
  •   律所崛起实录
  •   介绍了美国的律师制度与执业环境
  •   对于律师朋友很有借鉴意义。
  •   对于律所,学些之处甚多
  •   纽约时报的记者文笔果然不错,虽然是1993年写的,但是描绘的华尔街律师界的那种追求**的境界很鼓舞人
  •   真实的记录,跟中国真的不一样,推荐
  •   还没看,留着以后慢慢啃
  •   还没来及看,活动买的,价格实惠
  •   还没来得及读,应该不错。
  •   所里正改革,应该要研究一下。
  •   学习中提升
  •   一看就让我着迷,并且随书送的书单也很好,准备看完这本就买。速度好快啊,两天就到了
  •   字太多,目前还没看完
  •   是关于全球最富有的律师事务所之一——世达(Skadden)律师事务所的传记,细致地记录了世达如何崛起并跻身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机构的历程。
  •   本书内容生动,是国内从业人员了解国外律师业务实践及律所管理的有用参考。
  •   世达不错,每个超级成功的律师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色的合伙人:)
  •   一天晚上,一位律师在电梯里碰到世达的某位合伙人,后者说了一句世达的口头禅:“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这周只剩下两个工作日了。”
  •   一个律师帝国的兴起之路。可以开拓思路。
  •   书主要以世达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但是毕竟是外国的书,许多引用的资料与我们而言并不熟悉,若想深究的可能要费一番功夫。但是只是作为消遣阅读的大可不必计较。翻译上显得有些晦涩,不够通俗易懂,但是。好的翻译可遇不可求,只能说不能强求。
  •   值得想从事律师行业的同行人一读
  •   环境造就事业啊
  •   当当的书很靠谱!
  •   还在读,语言有些晦涩,是不是西方的叙事逻辑使然还是翻译得太差?!
  •   看了觉得平淡
  •   书很旧,像盗版书,不知道什么原因
  •   翻译的版本就是比原版差点 建议还是买英文版
  •   很多大所的名字在里面轮番出现,而且间接地串联了这段时间的法律史
  •   而同学之所以买是因为在律所实习的同事推荐的。我没打开看过,不过确定是正版,也挺厚。内容应该不错因为目测同学很喜欢。
  •   一个超级跨国律所的成长史,许多事情对于中国律所都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对于中国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算是描述了一个屌丝所逆袭的故事,翻译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