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法律 作者:朱久伟//李光勇 页数:351
内容概要
社区矫正,是在社区开放的环境下矫正罪犯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明确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不仅是对社区矫正试点试行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司法行政机关履行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职能,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研究问题第三节 研究意义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一节 质性研究取向第二节 调查研究过程第三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简要介绍第一节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由来第二节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对象第三节 个性化教育矫正概述第四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价值基础第一节 刑法学维度第二节 哲学维度第三节 社会工作维度第四节 价值观的运用第五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工作主体第一节 矫正工作主体第二节 多部门合作第六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社会资源第一节 社会资源的含义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运用第三节 需求与资源的预估第四节 社会资源的管理第七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专业会谈第一节 会谈概述第二节 会谈技巧第三节 会谈理论第八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强化日常管理第二节 加强常规教育第三节 主动帮困解难第四节 培养文化素养第五节 实施心理矫正第六节 提高自助能力第七节 注重亲情辅助第八节 动员社会力量第九节 及时科学激励第十节 开展督导评估第九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工作程序第一节 专业关系的建立第二节 资料收集与分析第三节 对象的确定第四节 问题预估第五节 确定工作目标第六节 制定个性化教育矫正方案第七节 落实工作措施第八节 评估工作效果第九节 撰写结案报告第十章 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典型模式第一节 心理暨社会学派第二节 问题解决学派第三节 生态系统理论第四节 认知行为学派第五节 危机干预后记
章节摘录
(2)分析案主家庭生活情况。矫正社工通过家访对案主的整个家庭关系进行诊断。这种诊断包括对案主、案家成员和重要他人的互动关系以及案家社会功能的强弱进行分析。此外,矫正社工还应诊断可以增强或改善案主、案家及其环境的问题与社会功能的资源。 例如,个性化教育矫正对象刘某出狱后回到家中,兄长在其坐监期间结婚,家中增添嫂子一人,但嫂子因为案主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而不欢迎他回家,给他眼色看。兄长也对案主有所排斥,认为他丢了家人的脸面。父母一方面要照顾案主的情绪以便案主顺利地度过矫正期,另一方面需要做哥哥嫂子的思想工作,左右为难。整个家庭关系呈现出一种紧张、胶着的状态。 (3)了解案主过去生活经历。案主过去生活史将会揭示案主偏差行为模式产生的原因。矫正社工需要评估案主个人的生活历史、行为特质、智力水准、学校学习经验、自我功能与自我强度,即理解力、判断力、冲动控制力、自我理想、现实经验、与他人关系的成熟度等的表现,成长背景文化环境因素,以及成长过程中是否经历身心伤害的特别事件。以上各项因素与个人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情绪适应和人际关系都会有所关联。 例如,个性化教育矫正对象杨某从小被父母宠爱,智力水平较高,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上。就读初中时因迷恋电玩荒废学业,并加入不良少年团伙,因为抢劫被收监,5年之后获假释到社区服刑。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16岁,但是因为5年中与社会隔离,其理解力、判断力、冲动控制力与现实社会不相适应,尚停留在12岁左右,时常会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但是其自我理想是找到一份稳定并且收入尚可的工作,期待他人将其看做成熟的人。其父母依然关心他、爱护他,这一点给他很大的安慰,也是他情绪稳定最重要原因。 (4)考察案主对自己的评价。在干预过程中,矫正对象的充分参与一直都是基本的原则之一。矫正社工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是依然不能也不被允许一方单独对矫正对象的困难做预估。因为,矫正对象是最了解自己想法与感受的人,其对环境的感受、过去是否接受过帮助或者受到什么伤害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些构成矫正对象困难预估工作的基础。此外,锻炼矫正对象成为自己的专家,承担起自己决定的责任非常重要。此时,矫正社工考量其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以及希望如何加以解决是评估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矫正对象的责任感,树立其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提升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个性化教育矫正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