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球成金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  页数:261  字数:224000  译者:郑晓菊  
Tag标签:无  

前言

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爱上了书中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们,是一群不被看好的职业棒球手和棒球队管理者。大球队都不看好他们,但是,由他们组成的球队,却成了职业棒球大联盟中最成功的球队之一。然而,远在我爱上这个故事之前,我就动意想写这样一本书。起因其实很简单,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奥克兰运动家队这么一支穷球队,却能打赢这么多场比赛呢?    十多年前,职业棒球界就认识到,职棒比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而是慢慢变成了金钱的竞争。职棒大联盟球队中,穷队和富队在金钱上的差距远远大于任何一种运动,而这种差距仍在飞速变大。2002年赛季开赛时,纽约洋基队的薪资总额高达一亿两千六百万美金,是最有钱的一支球队。而最穷的两支球队,奥克兰运动家队和坦帕湾光芒队,各自的薪资总额只有四千万美金,几乎才是洋基队的三分之一。再往前推十年,薪资总额最高的球队是纽约大都会队,他们花在球员身上的钱大约是四千四百万美金,当时薪资总额最低的是克里弗兰印第安人队,球员薪资总额大约是八百万美金。光是看球员薪资差额,就不难发现,只有富队可以用得起好球员,而穷队只能用球技一般或是负伤的球员。这样一来,穷队必输无疑。这一理论,是棒球经营者普遍秉持并认同的理论。    我也倾向于认同这一理论:最有钱的通常是胜者。但是,看看近几年的赛事,你难免会心生疑惑。德州游骑兵、巴尔的摩金莺、洛杉矶道奇,以及纽约大都会,每一支球队都是各自分赛区的垫底球队,这些球队都投人了大笔金钱,却一败涂地。另一个极端是奥克兰运动家队。在过去的几年里,奥克兰运动家队的薪资总额一直在联盟球队中垫底,但是,他们在常规赛季中获胜的场次却高居第二,仅次于亚特兰大勇士队。奥克兰运动家队连续三年都打进了季后赛,其中两年,只用了几轮比赛就淘汰了最有钱的洋基队。他们的秘诀是什么?洋基队遵奉金钱至上,他们认为有钱就能赢球。洋基队的理念也是纽约一贯秉承的理念,那就是,毫无羞愧地用钱买成功。也许正是这种毫无羞愧,使得他们在棒球赛事中成绩最好。早在1999年,职棒大联盟主席艾伦·塞利格便把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成功称为“意外脱轨事件”。然而,这更像是在找借口,并没有正面回答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奥克兰运动家队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秘密是什么?这支倒数第二穷的球队,面对其他金钱傍身的球队,胜算何来?他们又怎么能打出常规赛二十九支球队排名第二的好成绩?提绳拉索,继续深究下去,棒球的成功中有哪些东西是有钱人想买而买不到的呢?这些问题正是最初让我好奇的问题,也是这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最简单的一点开始:在职业棒球运动中,如何花钱,始终要比有多少钱更重要。当我第一次走进奥克兰运动家队的办公室时,他们刚打完一个赛季,在这个赛季里,他们只花了三千四百万美金,却赢了一百零二场比赛。而在此之前的2000年,他们赢了九十一场比赛并夺得赛区冠军,却只花了两千六百万美金。道格·帕帕斯是一位专门研究棒球经济的曼哈顿律师,他认为,奥克兰运动家队与其他球队的差别是可以量化的。组建一支二十五人的棒球队,最少得支付球员五百万美金,另外加上花在负伤球员以及多达四十人的替补阵容身上的两百万美金,运营一支球队最少需要七百万美金。棒球赛中,运气占极大比重,与运气这个因素相比,大牌球员和新手之间的差别,所占的比重要小很多。把以上因素都考虑进去,一支拿着最低工资的球队,在整个赛季总共一百六十二场比赛中,最少能赢四十九场。帕帕斯的金融效率模型考虑的是投资回报,他的衡量标准是:在必不可少的七百万美金之外,一个球队要多花多少钱才能打赢超过四十九场比赛?也就是说,每多赢一场比赛,球队要花多少钱?    2000年到2003年间,奥克兰运动家队每赢一场球赛大约需要花费五十万美金。另外一支同样只花六位数就能赢一场的球队是明尼苏达双城队,他们每赢一场球赛大概要花六十七万美金。最铺张浪费的富队,例如巴尔的摩金莺队以及德州游骑兵队,每赢一场比赛要花费将近三百万美金,几乎是奥克兰运动家队的六倍。这么看来,奥克兰运动家队打的比赛仿佛和其他球队截然不同。如果这是在别的行业,奥克兰运动家队早就可以买下其他多支球队,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但是,这是棒球,奥克兰运动家队能做的只是让其他富队面上蒙羞,仅此而已。    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成功,归结于他们愿意重新审视棒球运动:如何经营棒球队?如何打比赛?谁最适合打比赛?以及个中缘由。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总经理比利·比恩深知,他不可能拥有如同洋基队一样的金钱投入,于是他决定去寻找这项游戏的缺陷。本质上,他寻找的是对棒球运动全新的认识。奥克兰运动家队的决策人员对棒球运动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调研。他们研究棒球比赛中的每一个元素,例如脚步移动速度的市场价格,或者大联盟普通球员与明星球员的本质差别。这使得他们总能找到价钱便宜但球技优良的球员。这些被奥克兰运动家队签下的球员,大多是传统棒球评定体系的受害者,奥克兰运动家队的研发部门把这些球员从评定体系的偏见标准中解放出来,给了他们一片能够发挥自己真正实力的天地。究其根源,棒球队所置身的游戏,探究的是理性的边界与局限。棒球比赛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项非理性的运动如何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成功或失败。    正如我开篇所言,我爱上了书中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职业棒球比赛以及比赛中的人。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职业棒球,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也以自己神奇的方式,回馈棒球他从这项运动获取的所有。为了更好地了解主人公以及他带来的这场棒球革命,我去跟多伦多蓝鸟队的总经理瑞西亚迪待了几天。瑞西亚迪当年与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比利·比恩共事过一段时间,现在,他正以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方式重组他的新球队。瑞西亚迪最初备受嘲讽,而在我与他结识时,连脾气最不好的老一辈棒球评论员都对他尊敬有加。2002年赛季结束时,蓝鸟队最害怕的是瑞西亚迪跳槽接手波士顿红袜队。如今,红袜队也打算以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方式重组球队了。    在一场波士顿红袜队的比赛中,我试图让瑞西亚迪证明我的观点。几个月前,他告诉我一个我很认同的观点:比利·比恩和其他球队经理人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瑞西亚迪尽量举高一只手,同时尽量放低另一只手,对我说:“高的这只手是比利,其他人是低的这只手。”在眼前的这场比赛中,他重组的蓝鸟队节节领先于波士顿红袜队。我问瑞西亚迪,是不是觉得他跟他曾经共事过的比利·比恩一样,善于经营棒球这门奇怪的行当。他没有回答我,只是嘲笑这个问题太愚蠢。“毫无疑问,比利是最棒的!”问题是,为何如此?

内容概要

《点球成金》由迈克尔·刘易斯编著。 《点球成金》讲述了:
比利·比恩,不仅是美国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的总经理,他也是一个“
特立独行”、“思维怪异”的家伙。就是在这样一个经理人的掌控下,在他一切的行事和工作当中,几乎皆不按常理出牌,处理一切皆采用逆向思维来思考的方式。就是这样的比利·比恩,却按照他自己所谓的对事物真谛的顿悟,对一切惯例常规的打破之后,却成功组建和塑造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棒球队。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简称MLB),他的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无论在人员和物质配备以及资金实力上都仅仅是“下三流”之列,然而,就是凭借比利·比恩的“出其不意”和逆向思维的管理方式,在好友彼得·
布兰德的帮助下,在召集和物色了一批表面上看去都身怀缺点、性格偏癖,但骨子里却都拥有在棒球运动的某方面的超强能力的队员,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一片批评与质疑声中取得了骄人的比赛成绩,甚至达到了比肩实力雄厚的纽约扬基队的程度!

作者简介

迈克尔·刘易斯 | Michael Lewis
生于1960年,先后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效力华尔街著名投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财经作家之一,二十多年来佳作频出,为读者奉献了多部经典:《说谎者的扑克牌》、《新新事物》、《点球成金》、《弱点》、《大空头》等。
他与家人现居加州伯克利。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天才之咒
第二章 如何找到真正的球手
第三章 豁然开朗
第四章 无知之域
第五章 慧眼识珠:杰瑞米·布朗
第六章 身处劣势,出奇制胜
第七章 吉昂比留下的空缺
第八章 斯考特·哈特伯格,接球机器
第九章 交易室风云
第十章 被低估的投手
第十一章 人的因素
第十二章 理念的速度
跋:猪獾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天才之咒 上帝要摧毁谁,就会先赋予他看似光明的前途。 ——塞里尔•康纳利,《承诺的敌人》 球探测试球员的头一条,永远是:跑。测试有潜力的业余球员时,大球队的球探总是随身带着一张单子,单子上的头一项永远都是奔跑速度。球探们把他们要寻找的优秀品质称为“工具”。所谓工具,有五种:奔跑、传球、防守、击打以及长打。跑得快的球员,被称为上了“轮子”;臂力强的球员,被称为装了“喷水枪”。球探们谈论球员时,用的几乎都是汽车机修工的专业术语。所以,偶尔听到他们交谈,很多人会误以为谈话的主题是跑车,而非年轻球员。 圣地亚哥晚春里的一天,几支大联盟球队正在全面测试一组新秀球员。空气中的紧张气氛比往年更加凝重:时值1980年,在这一年里,球队买入球员的风险远远大于往年。几年前,职业棒球界刚开始实行自由球员制度,一眨眼的工夫,棒球队老板们便开始以超乎正常商业规律的天价支付球员工资。短短四年间,一个大联盟球队球员的平均工资几乎翻了三倍,从一年五万两千美金涨到了一年十五万美金。1973年,纽约洋基队当时的新东家乔治•史坦布瑞纳用一千万美金买下了整个球队。而1975年,乔治•史坦布瑞纳买下球队的第一个自由球员亨特时。花了整整三百七十五万美金。放在几年前,没人会去考虑买入球员的风险。即使买人的球员表现不佳,球队的损失也只不过是几千美金而已。如今,风险从几千美金的量级,飞速飙升至百万美金。 无论如何,测试球员的第一件事,永远是:跑。此刻,五个年轻人正在场外拉筋慢跑。他们是:达耐尔•科尔、赛希尔•艾斯比、艾瑞克•艾里克森、盖瑞•哈里斯和比利•比恩。他们还都是男孩子,得拿到妈妈的签字同意才可以来参加测试选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五个孩子不能再普通了,而在球探眼中,f电f门个个都是大明星。在第一轮三十多人的全国选秀里,这五个人都是佼佼者。全美国棒球天才最多的区域是南加州,而这五个孩子在南加州也堪称凤毛麟角。今天,他们被带到圣地亚哥胡佛高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个问题:五个人当中,谁是强中之强。 五个男孩在一边热身,几个球探便在球场边闲聊。多伦多蓝鸟队的总经理吉立克手拿秒表站在场外,身边围绕着五六个球探,每个人都和吉立克一样,秒表在手。其中一个球探走出六十码,用脚划下了终点线。小球员们在左外野的边线一字排开。当年,泰德•威廉斯正是在这里打出了二垒安打,球就砸在小球员左手边的外野墙。胡佛高中便是泰德•威廉斯的母校。不过,对几位小球员来说,这些历史上的辉煌战绩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他们对所处环境漠不关心。几个月来,他们被各式各样的球探、教练轮番测试,以至于他们已经不愿意再去考虑自己身处何地?面对何人?他们觉得自己更像是被试车的跑车,而不是被测试的球员。圣地亚哥教士队的球探保罗•韦弗也在这个球场上。韦弗见过太多小球员在被球探测试时承受不住压力而惊慌失措的样子。但是,这几个孩子淡定自若,让韦弗颇为吃惊。韦弗回想起当年测试马克•麦克里摩的情景。没错,就是马克•麦克里摩,拿着三百万年薪在西雅图水手队打外野手的那个马克•麦克里摩。也正是他,在被韦弗测试之前,紧张到当场呕吐。 达耐尔•科尔、赛希尔•艾斯比、艾瑞克•艾里克森、盖瑞•哈里斯和比利•比恩,五个男孩一字排开。一个球探转身对同伴说:“我押注三个黑人孩子(科尔、艾斯比、哈里斯),白人孩子肯定跑不赢。而这三个人中,艾斯比肯定跑得最快,连科尔都别想追上他。”科尔是个短跑健将,他已经接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橄榄球运动员奖学金,要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橄榄球队担任外接手。即便如此,球探们还是认为科尔根本追不上艾斯比。艾斯比奔跑速度之快,便可想而知了。 比赛的结果让吉立克惊讶到下巴砸地。五个天生的运动员一跃而起,全力冲刺,短短七秒便跑完了全程。比利•比恩如出弦之箭,遥遥领先,把其他四个孩子远远甩在身后。艾斯比只跑了第二名,被比利•比恩领先了整整三大步。 比赛的结果再清楚不过了,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六十码冲刺又能有什么玄机呢?可是,吉立克仍然对此万分不解。他招呼另一个球探和他一起走完这六十码,以确定小球员们刚才奔跑的距离确实是六十码。然后,他让小球员们重新回到了起跑线。孩子们对此很迷惑,因为在此类测试中,他们通常只需要跑一次就够了。孩子们猜测,也许吉立克想测试他们的耐力,但吉立克用意并非如此。吉立克只相信眼见为实,但是,面对刚才亲眼目睹的一幕,他始终不能说服自己相信。且不说他完全没料到比利•比恩会跑得比艾斯比和科尔快,更让他预料不到的是,比利•比恩还领先了这么多。他无法相信手中秒表上的数字——“6.4秒”!一个身材矮小的短跑健将才有可能跑出这种成绩,但是,比利•比恩这个大块头,竟然也跑得这么快! 五个孩子重返起跑线,满心疑惑地开始了第二轮六十码冲刺。冲刺结果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用韦弗的话说:“比利遥遥领先,其他四人只有跟在后面吃灰尘的份儿。” 比利•比恩从小就是个常胜将军。他无论和谁比赛,都显得比对手更加出色;无论打什么比赛,都显得格外得心应手。高中二年级时,他已经是校橄榄球队的四分卫,同时还是校篮球队的射手。他的运动天赋很早就已显露无遗:他在手掌还没大到可以抓球的时候,便已学会灌篮。 比利的父亲并不擅长运动,他教比利打棒球也只是遵循棒球运动手册上的规则而已。比利的父亲是一个海军军官,一年中有九个月都在海上。而当他在家时,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要教些什么给比利。他教比利如何投球:“投球可是个技术活,得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提高。”不管春夏秋冬,他都会带着比利和那本早就被翻烂的棒球运动手册去附近的球场练习。比利的父亲是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每一场练习可不只是活动筋骨。他是在用军队演习的效率和新兵训练的强度来操练比利,让比利做一次又一次的投球练习。尽管如此,比利依然觉得很幸运。他很清楚,自己每天都想打棒球,而父亲每天也都会跟他打棒球。 十四岁时,比利已经比父亲高出六英尺,而那本棒球运动手册对他来说也不再能起到指导作用了。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教练力排众议,选中比利在校际比赛中当投球手。他在比赛里打出十个三振,对方一分未得。十五岁的时候,他在最激烈的高中棒球联赛里击球平均得分高达500。高中三年级时,比利已经是个身高六尺四、体重一百八十磅的大块头。学校的棒球场上,经常能看到球探的身影。在引起球探注意后的第一场比赛里,比利击出了两个安打,四次盗垒,三个三垒安打。二十二年以后,三个三垒安打依然是加州校际比赛的纪录。但是,真正让人难忘的,是比利击球的方式。那时候,球场还没有围栏,球场外是圣地亚哥郊区无边无尽的平坦大地。比利击出第一个三垒安打,球从对方外野手的头上高高飞过,对方外野手相应向外野移动,以更好地防守下一个球。比利又打出第二个三垒安打,对方外野手再向外野移动得更远,这时,外野手的位置已经是场外了——后来球场重建,当时外野手站的位置就是如今的球场停车场。尽管如此,比利还是打出了第三个三垒安打。这时候,观众几乎全都笑了出来。这就是比利,事事做到极致,尤其是他打棒球的时候——眨眼工夫,你也许就错失了一个再也不会看到的绝妙镜头。 球探们的工作就是发现有潜力的职业棒球手,而天赋异禀的比利让球探们兴奋异常。在比利的身上,球探们看到了无限可能。他身材挺拔,精干却不瘦弱,你完全可以想象这样一副好身板在几年后羽翼丰满的样子。还有他的脸:一头深棕色浓发下面,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一张球探喜欢的脸。至今一些球探仍然认为,他们不仅能从球员的脸上看出他们的性格,还能看到他们将来在棒球职业生涯里的成绩。比利的脸就是球探口中的“好面孔”。

后记

猪獾    走进击球区的杰瑞米·布朗,依然是那个阿拉巴马小镇的胖球手。不过,此刻的他,已经不再是奥克兰运动家队在选秀第一轮顶着压力签下的那个阿拉巴马小镇胖球手了。他仍然身高五尺八寸,体重215磅。他仍然不是牛仔裤销售商想找的牛仔裤模特。不过,经验和阅历塑造了另一个他。    三个月前,新人选秀刚结束,杰瑞米·布朗就来到加拿大温哥华,在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新秀球队打球。等待他的是无休止的玩笑和羞辱。在球员中,最畅销的杂志是《美国棒球》。这本杂志写了很多以消遣杰瑞米·布朗为主题的文章。文章中引用其他球队球探的话:“杰瑞米·布朗应该找不到他不喜欢的披萨吧?”他们逼着奥克兰运动家队的球探主管艾瑞克·保田承认,选秀第一轮就签下杰瑞米·布朗这样的球员纯属任性而为。“杰瑞米·布朗的身体条件确实不算最优,”保田语带歉意地说,“他的身型不好……一个好球员困在了一副坏躯壳里。”杂志把杰瑞米·布朗的毕业照片放在报道里,下面的文字解说是“歪瓜裂枣”。杰瑞米·布朗在阿拉巴马的妈妈收集每一篇关于儿子的报道,每篇文章都会从头读到尾。她每次读到报刊上取笑儿子的文章,都会格外生气。他的爸爸倒是应对得不错,一看到这样的报道,便放声大笑。    其他新秀球员当然以此为乐。他们每天都盼着《美国棒球》的新一期,等着看这期杂志上又有什么揶揄杰瑞米·布朗的报道。尼克·史威许是杰瑞米·布朗的好朋友,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读到这些报道,不过,他对这些揶揄挑衅的态度,只有两个字——藐视。尼克·史威许的父亲史蒂夫·史威许是个前大联盟球手,所有球队都把尼克·史威许看成新人选秀第一轮的最佳人选。尼克·史威许才不管别人说什么。史威许不需要别人点明他的自我价值是什么——通常都是他告诉别人。他总是试图让杰瑞米·布朗变得跟他一样,不过,他的尝试并不太成功。一天晚上,在饭桌前,尼克·史威许对杰瑞米·布朗说:“《美国棒球》上面的那些文章狗屁都不是。你是个好球员。你打得一手好球。这就够了。你以为贝比·鲁斯从小就是棒球天才?别跟我开玩笑了,他当然不是,他那时候什么都不是。”杰瑞米·布朗总是要花点时间才能意识到别人对他的揶揄,这次,他花了几秒钟才意识到尼克·史威许刚才那一番激励还有另外一面。他说:“贝比·鲁斯是个肥仔,就像布朗一样。”一桌子的人顿时哄堂大笑。    杰瑞米·布朗和尼克·史威许来到温哥华几周后,被叫到教练办公室。杰瑞米的第一反应便是——“天哪,我做错什么了?”每次头儿注意到杰瑞米,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一定做错了什么。不过,这一次,他没做别的,只是不断保送上垒而已。杰瑞米·布朗在新秀球队里如鱼得水,比赛似乎显得过于小儿科。比利·比恩想把他放到竞争更激烈的环境中,好好测试他的潜力。教练把机票放到杰瑞米·布朗和尼克·史威许的手中,告诉他们,奥克兰运动家队2002年的新秀中,他们是第一批人选单A联盟的球员。    他们从温哥华出发,舟车劳顿,三十一个小时没合眼,终于来到了加利福尼亚的维沙利亚。他们刚到球队,正好碰上一场比赛开打。球队里没有一个人跟他们打招呼,没人想和他们有任何交集。这就是你从小球队刚升上来时的境遇——队友不会对你笑脸相迎。杰瑞米说:“每个人都只是瞪着我们,一句话都不说。我们只能试图表现友好,不想一到新球队就给自己惹什么麻烦。”    刚到维沙利亚的那天晚上,他们换上队服,坐在休息区的板凳上。不过,他们就如同不存在一般。没有人过来和他们打招呼。要不是有史威许在旁边,杰瑞米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忽然变成了隐形人。比赛进行到第三局,球队的捕手走上了本垒板。这个捕手叫乔治·索托,是个大块头。杰瑞米从没听说过索托,不过他猜测自己应该是在和这个索托竞争捕手的位置。索托上场后击出的第一个球就把杰瑞米和史威许镇住了。那个球高高飞起,飞过左外野的灯塔,飞过场外的停车场,飞过停车场另一边的草坪。这是杰瑞米亲眼所见打得最远的球。球飞了五百五十英尺,也许还更远。看着索托小跑着回到本垒,杰瑞米转身对史威许说:“在这里,估计永远都轮不着我上场了。”    如果决定他是否能上场打球的人是他的队友,那估计他这辈子都没法上场打球了。他们总是把门锁上,如果杰瑞米和史威许要进屋,就得强行破门而人。有一天,杰瑞米·布朗正从维沙利亚的球员俱乐部走过,有人用揶揄的口气对他大喊:“嗨,猪獾!”杰瑞米对这个外号的解释是:“我洗澡的时候,他们看到我身上有很多毛。”队友们依旧对他嘲笑揶揄。杰瑞米只是像往常一样,微笑处之。    赛季结束时,杰瑞米·布朗和奥克兰运动家队的其他新秀一起,受邀来到了亚利桑那州的指导联盟。那时,他已经来到维沙利亚三个多月,没人再取笑他了。他在维沙利亚很快就取代了乔治·索托的位置。由于他的加入,球队的平均击打率达到了310,上垒率达到了444,长打率达到了545。他上场的五十五场比赛,打出了四十个全垒打。他在单A联盟里轻而易举便脱颖而出,比利·比恩随即邀请他参加了2003年大联盟球队的春季训练营。奥克兰运动家队在2002年新人选秀里签下的所有新秀中,杰瑞米·布朗是第一个受邀加人大联盟球队春季集训的球员。其他新秀球员,包括尼克·史威许,都未能像杰瑞米·布朗这般顺利。用奥克兰运动家队小联盟负责人基斯·利普曼的话说,其他新秀球员都得经历“现实”的磨砺。利普曼说,现实“就是你意识到,如果你要在球队中生存下去,你就必须调整自己打球的方式”。但是,杰瑞米·布朗不必调整自己,需要调整的是除了他之外的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的确为他进行了调整。《美国棒球》对他的报道似乎来了个急转弯。杂志把他列为2002年新人选秀投手三强中的一员,又提名他为奥克兰运动家队旗下小联盟球队四个最有前途的新秀球员之一。此时,妈妈给他打来电话:“终于有人为你说好话了。”他在维沙利亚的队友再也不叫他“猪獾”了。每个人都开始叫他“徽章”’。    十月中旬,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一个下午,杰瑞米·布朗第一次站上本垒板。第二局行将结束,球队一分未得,垒上也空无一人。对方的投手很快就干掉了球队的三个击球手。他投向杰瑞米的第一个球越过了本垒板。杰瑞米没有挥棒,只是看着球落地。第一个球是个坏球。第二个球是个投向外角的变速球,杰瑞米对这样的球元计可施,他仍然没有挥棒。好球一次。杰瑞米·布朗知道,投手投球有一条定律——“他们总会失误的,”他说,“我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对方失误。”这样的等待往往是有回报的。当第二个变速球被判为好球时,杰瑞米注意到,机会也许来了。当对方投变速球时,他手臂的移动速度明显比投快速球时慢了很多。    对方投手的下一个球是个快速球,但越过了本垒板。第二个坏球。现在的比数是两坏一好,这是对击球手有利的分数。    果然,第四个球是个明显失误。投手又投了一个变速球,杰瑞米注意到,对手的手臂移动速度更慢了。这一次,他知道,要伺机出动了。变速球到达本垒板中间时,正好在腰的高度。杰瑞米挥棒击球,球带着风声飞过对方投手的右耳,飞向了左外野的空地。    杰瑞米立刻从击球区出发,同时看见对方左外野和中野手也迅速跟上。左外野手认为自己能接到这个球,他预测球会往墙上砸去,于是向预测中的落点狂奔。杰瑞米知道这一棒力道很足,所以他猜得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说,他以为他猜得到。他认为球会砸在外墙上,然后弹回场内。左外野手便不得不掉转头,追逐弹回场内的球。这时,杰瑞米·布朗正往一垒跑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球是个三垒安打!    这对他来说可是新鲜事儿。他不是经常能打出三垒安打的球员。事实上,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打出过三垒安打了。现在的他异常兴奋:杰瑞米·布朗,你打出了三垒安打。作为奥克兰运动家队内上升速度最快的击球手,他在小联盟球队里接连跳级。身边的人不停地告诉他,没有什么是他做不了的。他的心里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相信自己了。    他飞快地跑过一垒,把对方左外野手甩在身后。他拼命向前跑着。忽然,在一垒和二垒之间,他脚下不稳,摔了个跟斗。他觉得手很疼,看来手指扭伤了。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为了保守得分,他便掉头往一垒跑去。这时,他向场边休息区看了一眼,发现所有的队友都笑成一团。史威许在大笑,施坦利在大笑,提汉和凯格尔都在大笑。所有人又开始笑他了。不过,这一次,他们的笑却和以往不同。这一次,他们不是在揶揄他的身材。他们在笑别的什么东西。杰瑞米·布朗向左外野望去,只见对方外野手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并没有去追逐那个球。而那个球已经不见了。杰瑞米·布朗现在才明白:他想象中的那个三垒安打,原来是个本垒打。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妙到毫巅的纪实杰作!”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既是关于棒球,更是关于管理的最佳图书之一!”    ——《福布斯》(Forbes)

编辑推荐

《点球成金》是文学教授、流浪歌手、MBA学员、国会政客、投行高管、出租车司机共同热爱的一本书! 有人从中领会了管理诀窍和投资技巧;有人从中看到了热血励志和人生价值! 一部关于逆向投资的经典,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书中关于投资(以及招聘)的内容,可能比任何咨询师的文章都要多,而且丝毫不枯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点球成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7条)

 
 

  •   最近大数据(Big Data)日益成为显学,于是赶时髦地,根据《第一财经》的推荐,找来了据说是关于大数据和数据化思考的经典之作《点球成金》(《Moneyball》)。2002年出版后,本书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数周,相传华尔街人手一本。 《点球成金》讲述了美国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的总经理比利•比恩。他是一个“ 特立独行”、“思维怪异”的家伙。在他一切的行事和工作当中,几乎皆不按常理出牌,却凭借对橄榄球运动的真知灼见和数据分析,对一切惯例常规的打破之后,却成功组建和塑造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棒球队。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他的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无论在人员和物质配备以及资金实力上都仅仅是“下三流”之列,但却召集和物色了一批表面上看去都身怀缺点、性格偏癖,但骨子里却都拥有在棒球运动的某方面的超强能力的队员,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一片批评与质疑声中取得了骄人的比赛成绩,甚至达到了比肩实力雄厚的纽约扬基队的程度!书是好书,但我就是没看懂。当然,主要原因是我不懂棒球,实在搞不懂那些underlying的mechanism。 大数据的作用显而易见。现代科学技术发轫于伽利略突破中世纪的蒙昧,对自然现象的定量分析(参见《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但在社会科学,企业经营中,大数据的威力却由于种种原因(数据搜集、数据计算等的限制等),直到最近才逐渐显现,日益得到重视。正如《点球成金》中显示的那样,现在商业社会中的大数据分析还是需要遵从400年前伽利略给我们指出的那种方式。同时,“数据其实不是重点。重点是要真正弄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是拨开纷乱的表象,直达事物的本质”(前不久和孩TA妈讨论的时候,我们都agree这一点)“数据只是我获取知识的手段,但是,我有时候想,如果我们没有深陷数字之中,便也无从理解我从数据中得出的真知。”(非常中庸的立场!)(《点球成金》第4章) 同时,正如我在上一篇博文《金手指》中指出的,《点球成金》正确地指出了,大数据的精髓在于其mindset:要将经营建立于大数据分析上,而不在将经营建立于某种大数据分析的结论上,无论这种结论在某些场合是如何的有效。“他们并没有完全照搬詹姆斯的理论”“詹姆斯理论的精髓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得自己开动脑精,理性分析,辩证思考。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接受既成答案,永远存疑”(《点球成金》第5章)。理论教会别人要否定了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理论。 但其实,许多人都错误地理解了本书要deliver的message,入宝山而空手而归。书的封面上写到“一部关于逆向投资的经典”。当然,由于预算的原因,比利•比恩招募的球员都是不被其他球队看好的,的确有点逆向投资的味道。但,这种“逆向投资”是在经过了仔细的分析、计算,对棒球的基本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才达成的,如果仅仅是从表面上来理解,认为这说明了“逆向投资”的威力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本书要说的是,不要有任何pre-judgement,怎样从基本数据出发,得出事物的基本规律,然后遵循这一规律,把事情引向成功。纠结于“逆向投资”,反而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题外: 1、书中提到:比利•比恩运用大数据分析,在常规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季后赛却成绩欠佳。因为季后赛场次比较少,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但比利•比恩仍然坚持他的做法。这一方面,让我很佩服他对自己的confidence;另一方面,也许真的需要考虑针对季后赛的strategy,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怎样balance这两者,真是一个concern of 中庸之道!2、比利•比恩后来提到“我这一辈子只为钱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放弃去斯坦福读书的机会,签约大都会队,开始打职业棒球。后来,我告诉自己,我再也不会仅仅为了钱去做任何事情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   看书还是看电影,就看你喜欢布拉德·皮特,还是喜欢迈克尔·刘易斯了。我是都喜欢,所以电影看了,当然,书也要看。
  •   以前就很喜欢棒球,再加上看到是lewis写的书就买了
  •   我很可能买错了,这是关于棒球的没撒?
  •   是小说,也是真实,money与ball的完美结合,棒球的另辟蹊径。
  •   通过球场上的管理方法,迁移至日常生活及工作中
  •   好书,给现在工作很多的思考与启发,从现在的行为中收集数据,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   金融的必读书
  •   数据分析领域的经典之作,电影也值得细细品味
  •   经典教材,推荐购买。
  •   一个用统计学战胜旧有观念的故事。
  •   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大数据的价值
  •   看过电影再读的书,感觉这书写得不错
  •   看了电影,不错,再买本书看看
  •   这商品超赞 印刷和纸质都好得无挑剔 价格也便宜 真的很不错 我很满意
  •   i haven’t read the book yet. but from the first look, i ***e it very much.
  •   精彩的故事…………………………
  •   有待阅读,朋友强烈的推荐 应该是本好书。
  •   故事性和哲理性并存。要用心揣摩。
  •   当牌不好时,该怎样打牌
  •   绝对的黑天鹅事件,无法言语的微妙。。。
  •   好书啊 评论晚了不好意思
  •   想和电影一起欣赏
  •   看完电影才买的
  •   冲着作者来的
  •   very good,里面的故事很适合现在的我分析学习
  •   告诉我们逆向思维和数据分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书中论述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   公司要买的,没看过,不知道好不好看!
  •   看完同名电影后买的该书,期待内容更详细。
  •   值得仔细深看的一本书,现在能有这样的已经很不错了
  •   挺好看的,比较满意,推荐一下。
  •   刚刚拿到了,看了一下目录和序言。挺吸引人的。我晚上躺床上再欣赏吧
  •   同事推荐的
  •   点球成金 刚刚收到 浏览中。。。。。
  •   一些数据名称翻译有些生硬,需要靠上下文和对棒球足够的认识,字也略小。
  •   不错的一本书,建议一看,不过先要了解一下棒球的知识
  •   POSS机为什么不能刷啊?
  •   有些书人生错过了,真是遗憾,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看似将棒球,但是也将运营的真谛写的淋漓尽致!自品!
  •   我是先看的电影版,所以开始还以为这本书是小说。不过看完后才知道自己错了,这可以理解为纪实文学。所以就语言表达而言,个人觉得不是太生动,反而不如电影有情节,有形象,更精练、生动。就投资方面而言,不知为什么,看完后,我想到的第一本投资书籍就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感觉他们本质上有些相似。但具体在哪,却说不上。很奇怪,静下来,我却觉得似乎比利的方法更像约翰聂夫,为什么?
  •   brad pitt...
  •   看过英文版,内容还是很不错。在中文版评论是因为实在忍不住想吐槽一句,用皮特来做封面真的好吗。。。
  •   还在看,还行吧!感觉一般。
  •   刚看了几页,内容翻译的也不错
  •   理论很不错需要花时间思考
  •   送货速度很快,亚马逊服务还是值得信赖的,刚开始看,书不错,翻译略有错字,这是出版社的错
  •   书质量很好,包装很好,没有破损,正在看。
  •   一次无心找到的好书!
  •   相比起电影,读纸质书籍,也有另一番乐趣,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一些新的棒球知识。
  •   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三星原因是序言少了两页,从第三页开始的,无比的郁闷……
  •   虽然还未看完,但是前几个章节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   书还不错,慢慢在看
  •   点球成金
  •   物流价格包装都很好很满意
  •   djhjhdlglgyuiltui
  •   不出的一本书,对数据应用参考很实用
  •   数据的力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