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事判例制度建构研究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骆军  页数:286  

内容概要

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构建民事判例制度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越各种概念的纷争,用客观、公允、坚实有力的语言告诉我们:只有构建民事判例制度我们才能从幻想走向现实,才能不再被完美立法的美梦所迷惑、不再被法律的刚性迷信所欺骗、更不再被自我封闭的观念所束缚,才能追求一种更现实、更严谨、更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弥合当前民事法律的缺陷,创建一种刚柔并济、对市民生活具有较快回应性的新型民事法律体系。

作者简介

骆军,1963年生,法学博士。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西南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事法律实务研究,参与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项目批准号:08BFX017)(主研人);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横向课题“大中型水库引发地质灾害法律责任及相关问题研究”
(主研人)。近年来在《现代法学》、 《法律适用》、 《社会科学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视角扩展:从现实中走近民事判例制度
 一、“同案不同判”的现实困境
(一)“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考察
  (二)“同案不同判”的主客观因素
(三)“同案不同判”是否能够避免
 二、学界的应对方案
(一)加强立法说与司法解释说
(二)法理习惯说
(三)判例法引进说
(四)案例指导制度说
 三、新的选择一一民事判例制度说
(一)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现状
(二)判例制度的现实优勢
(三)在构建判例制度的过程中应优先构建民事判例制度
第二章 渊源考辩:民事判例制度比较法研究
 一、判例法中民事判例制度的演变轨迹
(一)英国民事判例制度的形成
(二)美国民事判例制度的确立
(三)英美民事判例制度的演变启示
  ……
第三章 理论重构:我国民事判例制度构建基点
第四章 数据分析:民事判例制度实证调查
第五章 现实表达:我国民事判例制度架构与实践方式
结语
附件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视角扩展:从现实中走近民事判例制度一、“同案不同判”的现实困境(一)“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考察相同案件相同处理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然而这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却难以做到。由于制定法本身的立法技巧不成熟,大量法律规定过于原则、过于抽象,法与法之间存在大量冲突性规范,相关法律解释部门的有效解释缺乏系统性与稳定性,导致诸多领域的案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同案不同判问题;而省级法院各自颁布指导意见,造成省级地区之间的适用法律的地区差异,更使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在被称为“同命不同价”的死亡赔偿纠纷案件中,围绕城市和农村人口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标准问题,司法实践中的处理至少出现了三种方式:最高人民法院主张按照城市和农村户口的标准区别对待;①广东、重庆等地法院认为应当一视同仁;②浙江、安徽等地的法院认为可以区分农村和城市的收人标准,③但最终应根据死者的经济情况有所变通。又如,小产权房买卖的合法性问题,有些地区认为小产权房买卖违法应严格禁止;另一些地区认为只要补办相关手续小产权房买卖亦应认定为合法。再如,劳动争议中的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问题,上海全部作为民事案件予以受理;广东部分受理;而大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对于社会保险缴纳问题一概不予受理。在这类案件中,成文法本身的固有缺陷与法官对法律的不同认知两大因素互相作用,使法律的执行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使当前的司法审判出现的大量导致民众困惑、削弱民众信任的“同案不同判”现象,更使当前民众对司法脆弱的信任感受到极大的打击,造成了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质疑,进而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

编辑推荐

《中国民事判例制度建构研究》是民法哲学文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事判例制度建构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本书很好,判例制度的历史考察,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比较确实很好,对我国的民法的发展确实有很大的意义
  •   书还没有来的及看啊,希望还不错吧
  •   价格比亚马逊低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