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王鑫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纠纷与秩序:对石林县纠纷解决的法人类学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纠纷和纠纷解决的力作。《纠纷与秩序:对石林县纠纷解决的法人类学研究》不囿于法学的框架,而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将纠纷与纠纷解决的问题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中加以研究,通过对小地方的深入而细致的观察,对关涉整个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制度中的大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也为国内关于纠纷与纠纷解决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基于人类学的法学研究进路。
作者简介
王鑫,1976年6月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汉族。199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云南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进入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后转到云南大学法学院)民族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0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民族法学、法人类学和法理学。曾主持省级课题一项、“211工程”研究项目一项,参加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中外合作项目的研究。学术研究成果有:专著一部、合著一部、参著五部,在《现代法学》、《政法论坛》和《思想战线》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一、选题与调查地点的选择(一)选题(二)调查地点的选择二、研究综述(一)法人类学对纠纷解决的研究历程(二)其他学科对纠纷与秩序问题的研究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本书结构的安排(一)研究方法(二)研究过程(三)本书结构的安排第一章 数字中的法律与社会一、石林县的基本情况(一)生态环境(二)国家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三)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四)民族文化二、通过数字解读“司法编年史”(一)重要性及其局限(二)石林地区纠纷的解决:解读“司法编年史”三、法律与社会:社会结构对纠纷的影响(一)政治结构(二)经济结构(三)文化结构第二章 一元多层次的纠纷解决体系一、国家正式的解纷程序(一)历史沿革(二)基本特点二、社会非正式的纠纷解决程序(一)议论人、疏远人(二)忍受、回避(三)暴力(四)超自然力(五)“流言飞语”三、各种纠纷解决程序之间的动态关系第三章 纠纷解决的社会结构分析一、从“法律中心主义”到纠纷解决的社会结构分析二、诉讼中的社会结构(一)案件分类所体现的社会结构(二)作为“社会过程”与“司法过程”的纠纷解决程序(三)当事人的“说法”是如何被“误读”(四)沟通与麻烦:“公平法律服务所”的特殊作用(五)民事案件的社会结构三、调解中的社会结构(一)“组织的结构”是如何影响纠纷的解决的(二)“行动的结构”是如何影响纠纷的解决的(三)“目的结构”是如何影响纠纷的解决的(四)“规则的结构”是如何影响纠纷的解决的第四章 时间与空间第五章 纠纷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法律话语以及科学技术对纠纷解决的影响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上述学者对纠纷与秩序问题的研究尽管有很大不同,但是却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点:第一,研究重点或者主要观点很接近,如都想通过研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原理、历史、制度、程序和优点等证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尤其是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于我国纠纷解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他们的研究证明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第二,都试图通过研究推动中国的司法改革,即试图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整合包括诉讼在内的各种纠纷解决程序,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只不过有的学者从宏观角度着手,有的学者则选择从微观角度着手。第三,都侧重于对纠纷解决制度的研究,对纠纷本身以及纠纷与社会秩序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的思考。他们着重回答的问题是纠纷可以以及应当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而非实际上是如何得到解决的。第四,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法学传统的制度分析或法条分析的方法。 我国学者对纠纷与秩序问题的研究还有另外一些思路,这些研究由于重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重视通过社会调查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纠纷与秩序问题,因此我把这些研究称为对纠纷与秩序的社会学研究。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的研究在有的人看来可能更倾向于法律人类学的研究,但是为了节约篇幅和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在这里也把上述研究归人法律社会学的研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