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法律 作者:张文显 页数:359
内容概要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表征,是以民主、共和、人权、自由、公正、理性、和谐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精神,代表着当今世界法治的普适价值;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显著标志和根本经验。从1977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法制论文《社会主义法制不容践踏》,到2011年发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作者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法治研究、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致力于推进他所提倡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良法善治为表征的和谐法治建设。
作者简介
张文显,1951年8月28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我国著名法学家,曾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校长、党委书记、困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等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一直活跃在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的舞台上,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和统编教材二十余部,发表文章四百余篇,在法学界和法律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张文显法学文选》共十卷,收入各类文稿351篇。这些文稿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并体现了作者在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的创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著者序 学术是我生命中的永恒追求
1.法治与法治国家的涵义
2.法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机制
3.民主法治社会——小康社会的标志和目标
4.中国步入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5.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治建设
7.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治
8.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究
9.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之精髓
10.法治理论的深化与当代中国法学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法治理论的重构
11.依法执政概念的语义分析和政治解读
12.依法治国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3.法律职业共同体引论
1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15.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16.反腐倡廉重在法制
17.论法治精神
18.十七大报告的法学解读
19.加强法治,促进和谐——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21.和谐精神的导人与中国法治的转型——从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
22.走向和谐法治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法律的稳定性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体对未来的信心和计划。这种信心和计划又是以对法律稳定性的信念为前提的。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关财产权利的法律反复无常,企业家不知道今天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活动,明天是否还会受到法律保护——他会因为这样做而被打成“走资派”吗?不知道未来的法律将如何评价他现在依靠合法经营与诚实劳动所获得的财富——他会因为现在劳动致富而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被扣上“暴发户”、“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帽子而列入专政对象吗?在这种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安全感的情况下,企业家们是绝对不会尽其所能地从事经营;不会呕心沥血地改进技术,降低消耗,增加产值;不会把利润变成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宁愿挥霍掉。类似情况也会发生在普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个体经营者身上,也会出现在政治生活领域和文化生活领域。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它是否具备稳定性直接影响以至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经济基础的稳定性,从而对社会生产力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社会生产关系适应或基本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的情况下,人为地变动生产关系结构(如使所有制形式拔高,取消按劳分配,吃大锅饭等),将导致生产力的倒退,最终(受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规律的作用)也将导致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制度的蜕变。东欧和苏联已经出现和正在发生的剧变已经验证了这一社会逻辑。法治机制的要素之七:法律必须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编辑推荐
《张文显法学文选(卷6):法治与法治国家》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