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法律 作者:张凌燕 页数:1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物证技术新视野》由张凌燕所著,这部20多万字的法庭科学研究文集,深深感受到这位青年才俊在科研道路上的思路之清晰、思维之活跃、治学之严谨、视野之开阔、语言文字之简洁、驾驭材料的高超能力和深思熟虑,每一篇文章不像常见的科学论文那样拘泥于形式,而是每一篇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闪烁着科学与智慧的光辉,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法庭科学著作。
作者简介
张凌燕,女,生于1971年5月,湖南长沙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成都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于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工作,2006年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论文被授予2007年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同年进入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从事物证技术教学科研工作。
张凌燕自2006年进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任教以来,先后给本科学生主讲《物证技术》、《文书检验》、《司法鉴定概论》、《微量物证仪器分析》、《文书鉴别》、《高等代数》等多门课程。
张凌燕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二十余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其中十余篇是以第一作者在Electrochem.Commun、Anal.Chim.Acta、Biochem.Eng.J等SCI期刊杂志公开发表的。白2007年起,张凌燕已先后主持研究教育部、重庆市科委课题各一项,重庆市教委课题三项。
书籍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计算机自动化笔迹鉴定
一、笔迹鉴定的含义
(一)笔迹的第一个层面的含义
(二)笔迹的第二个层面的含义
(三)笔迹的第三个层面的含义
二、笔迹鉴定的意义
三、书写习惯的特性
(一)书写习惯特殊性
(二)书写习惯稳定性
(三)书写习惯反映性
四、汉字笔迹特征
(一)笔迹一般状况特征
(二)书写动作局部特征
(三)文字布局特征
(四)书面语言特征
五、笔迹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分别检验
(二)比较检验
(三)笔迹鉴定的综合评断阶段
(四)计算机笔迹鉴定的意义
六、电子计算机辅助笔迹检验系统
七、电子计算机自动笔迹鉴定概述
(一)汉字自动识别系统
(二)笔迹鉴定系统与汉字识别系统的关系
(三)计算机自动笔迹鉴定系统的设计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四)在线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概念
(五)离线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概念
八、电子计算机自动笔迹鉴定系统流程
(一)图像采集
(二)图像预处理
(三)笔迹纹理特征分析
(四)笔画提取
(五)识别模块
九、结束语
第二章 指纹鉴定技术及新发展
一、指纹概述
(一)指纹定义
(二)指纹特性
二、指纹学发展史
(一)指纹起源
(二)指纹发展阶段
(三)指纹学的成熟应用
三、指印的概念
(一)触物留痕
(二)指印的形成种类
四、潜指印的显现
(一)指印的发现
(二)潜指印的常规显现法
(三)潜指印显现新技术
五、指纹鉴定的方法
(一)人工比对
(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六、指纹鉴定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挑战原因
(二)指纹鉴定错案原因剖析
七、走向未来
第三章 文书形成时间鉴定的现状及发展
一、文书形成时间鉴定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文书绝对形成时间鉴定
(二)文书相对形成时间鉴定
(三)当前书写时间鉴定技术存在的不足
(四)文书字迹形成时间鉴定发展方向预测
三、圆珠笔书写字迹形成时间鉴定
(一)圆珠笔概述
(二)薄层色谱法
(三)气相色谱分析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五)傅里叶红外分析法
四、鞣酸铁墨水书写字迹形成时间鉴定
(一)蓝墨水概述
(二)鞣酸铁墨水(蓝黑墨水)字迹形成时间鉴定的技术方法
五、签字笔(中性笔)墨水书写字迹形成时间鉴定
(一)签字笔概述
(二)化学方法
(三)色谱方法
(四)其余方法
六、印章盖印形成时间研究
(一)印章色料概述
(二)普通印章盖印形成时间研究概述
(三)原子印章盖印形成时间研究概述
七、结束语
第四章 传感器侦查技术与法庭科学
一、传感器与公共安全防范
(一)生化武器与恐怖主义
(二)化学传感器在公共安全事务中的应用
(三)生物传感器在公共安全事务中的应用
(四)DNA传感器在公共安全事务中的应用
二、传感器在毒物、毒品检验中的应用
(一)生物传感器在毒品检验中的应用
(二)酶传感器在毒物检验中的应用
三、免疫传感器在血痕检验中的应用
(一)传统血痕种属实验方法
(二)免疫传感器在种属实验中的作用
四、基因芯片在同一认定中的作用
(一)基因定义
(二)基因的同一认定依据
(三)基因芯片的同一认定理论
五、新型传感器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一)嗅敏与其他仿生传感器
(二)电化学传感器在文书检验中的应用
六、结束语
第五章 物证检验新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
一、序言
二、生物传感器
(一)生物传感器概述
(二)生物传感器分类
三、基于多层组装聚邻苯二胺及纳米金的无标记电流型乙脑疫苗免疫
传感器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四、新型无标记电流型风疹疫苗传感器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五、高灵敏电流型风疹疫苗传感器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六、无电子媒介体乙脑疫苗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七、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纳米金/辣根过氧化物酶/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八、基于层层组装纳米金/Co(bpy)的乙脑疫苗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九、基于抗体固栽于纳米金/聚邻苯二胺的电位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一)实验部分
(二)结果与讨论
(三)结论
十、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据考古和史书的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干多年的J力史。早在吞秋秦议时代就已使用印泥,那时的“印泥”和现在的印泥不同。古时“印泥”是用黏土做的,平时搓成泥丸子,II台i用时用水湿透。当时的公文和书信是用漆书写在竹简木牍上的。为了防止泄密或传递过程中的私拆,在写好了的简牍外面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再用绳子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把绳结放人方槽内,加上一丸湿泥封上,再用印章钤上印记,作为封检的标记。这种泥丸称为封泥,也称为泥封。用泥丸封信的方法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以后,有了很好的纸张,公私书信一律改用纸,简牍也就废止了,用泥封信的陈旧做法也不再适用。于是,人们又改用水调朱砂,再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由于水干后朱砂容易脱落,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朱砂,之后便逐渐发展成我们现用的印泥了。制作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镖、艾绒、蓖麻油、麝香、冰片等。它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朱砂印,其色深紫红,有人称为紫红砂。它是用漂制朱砂时沉淀在乳钵最下层的一种朱砂制成的印泥,鲜红带紫,厚重沉着,最为美观。其次是朱镖印泥。它是漂制时将上层的朱砂细末与艾丝、油等调制而成,略现红黄色,比较清雅。朱砂或朱镖中加入不同的原料,其名称也各不相同,有八宝、魁红、镜面、美丽等。此外,还有仿古印泥和黑色、蓝色、绿色等印泥。印泥分为书画印泥和办公印泥,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为精品印泥和普通印泥,用于书画的印泥应该称为精品。善用印泥的人选择印泥,就像善书者选择笔墨一样,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艺术效果。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也,因此,篆刻钤印或书画上用的印泥,并非是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文具店所售印泥因其质粗、油重、色浮,不能表达印章之本来面目。印泥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印章艺术所表达的效果。好的印泥,红而不躁,沉静雅致,细腻厚重,钤在书画上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时间愈久,色泽愈艳。质地差的印泥,钤印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浸出,使印文模糊。我们现在见到一些古画,其画面上的很多颜色已消褪殆尽,但上面的印章仍然鲜红夺目,这就是朱砂印泥。朱砂为红色黄光六方晶体天然辰砂族矿石,是水银的硫化物,其分子结构较为对称、稳定,具有高度的着色力和遮盖力、良好的耐化学性及对光的稳定性、不溶于水等优点。可以说朱砂是“宝石级”的优质颜料,这就是古今人们选用它制作印泥的原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