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审查的程序研究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刘义  页数:368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宪法审查的程序研究》由刘义所著,基于规范宪法学的立场,以两种宪法审查机制为坐标,对德国现行复合制模式下的具体审查、抽象审查、宪法诉愿和美国附随型具体审查的程序构造及其法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宪法审查的三项程序准则,即要件主义准则、程序支配准则和最低成本准则。抽象的法规审查程序机制主要致力于“法制统合”,具体的法规审查程序机制则主要致力于“人权保障”。在我国目前的规范与制度语境中,已经初步具备了对宪法审查的这两种审查机制及其价值目标加以结构性整合的空间,对此,本书提出了一种三阶段演进图景之初步构想。

作者简介

刘义,1978年生,湖北巴东人,法学博士,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9月至2007年7月,硕博连读于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业阶段师从林来梵教授。研究方向为宪法学、法学理论,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法论坛》和《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宪法学》、《人权法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和《行政管理学》等。座右铭:岂有文章觉天下,忍将功业误苍生。

书籍目录

引论
一、问题意识的缘起
二、研究方法上的几点说明
第一章 有关法律规范的几个基本问题——一个导引式的研究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类型
一、传统四分法及其缺陷
二、法律规范的三种类型:法律方法论的视角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一、法律效力的一般法理
二、效力的三个层次:基于法规类型的透析
第三节 法规冲突及其宪法审查解决机制
一、法规冲突概述
二、抽象审查机制
三、具体审查机制
第二章 抽象审查的程序
第一节 法律法规抽象审查的发展轨迹之纵观
 一、抽象审查的缘起:凯尔森的贡献
二、凯尔森模式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作为机关运作的特定程序:以德国为例
一、德国抽象审查之渊源
二、基础问题与适法条件
三、抽象审查的运作程序
四、程序特征与裁判类型
第三节 从法的商谈理论看抽象审查程序——一种批判性的检省
一、法的商谈理论的要旨
二、再论法的效力:商谈论的视角
三、从客观程序到商谈程序
第三章 具体审查的程序——以美国和德圜为重点的考察
第一节 美国附随型具体审查的程序
一、作为宪法审查权的“确认之诉”: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二、美国附随型具体审查之渊源
三、美国附随型审查的适法条件
四、美国附随型审查的实质程序
第二节 德国式的具体审查程序
一、若干基础性问题
二、法律解释请求的适法条件
三、一般法院的案件移送程序
四、联邦宪法法院的审查与裁判程序
 ……
第四章 宪法审查的程序准则
第五章 反现中国:三阶段演进图景之构架
附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考中得到合理化,才拥有法的力量”。也就是说,即使是国家的“始源性支配力”也并不总是一种赤裸裸的单纯的权力运作,它也需借助于规范的力量,并且受到规范主义的约束。这对于法律得到国家权力机关的遵守和实施而言,尤其是如此。这牵涉把握法律体系的事实有效性的第二个要点。第二,如前所述,法律总是期待着受其约束的人们的尊重和信守,最低限度的实效性是法律具有效力的必要条件。在这一点上,国家权力机关对法律的遵守和实施的程度堪称是检测国家法律体系的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尺。这种实效性,理论上完全可以借助于社会学的调查和统计得出经验数据,并以此作为判定法律体系在国家权力机构层面的社会实效性程度的依据。不过,这里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国家机关遵守和实施法律到什么程度,我们才可据以判断法律体系具有(或不具有)事实有效性?例如,是30%还是.5 0%或60%或80%?等等。还有,选取某个程度作为判断标准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说社会有效性是一个事实问题,是一个程度问题,那么判断是否具有事实有效性(或程度)时则未必是单纯的事实判断,的确可能与某种价值判断相关联。如果认为社会实效性的判断标准也是一个事实问题,即可以用统计法解决的经验问题,那么由经验调查得出的那个判断标准(不管是什么标准)为什么能成为最后的判断标准。这里,我们显然遭遇了如凯尔森所言的“无穷回溯”的难题。

编辑推荐

《宪法审查的程序研究》: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宪法审查的程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