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黑后时代的法学思考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余姚市人民检察院“重庆打黑”课题组  页数:193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学习、思考、探索,不仅是一个人保持活力、充满灵感的源泉,也是一个单位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基石。近年来,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抓手,不断强化理论调研工作,强调在办案之余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立言,让学习思考之风弥漫全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先后出版了《检察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维权》、《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刑法应用一本通》等法学著作6部,在省级以上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这次由检察官独立撰写的《“重庆打黑”后时代的法学思考》一书的出版,是该院“学习型检察院”建设取得的又一个新的成果,可喜可贺!《“重庆打黑”后时代的法学思考》一书,是余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以“重庆打黑”为背景,就“打黑”中体现出来的民众的朴素法情与法治理性的调和、社会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权衡、律师执业与律师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等课题,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索诸多理念、制度、关系等的厘定与重构的结果。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三个专辑,一是本院年轻的检察官关于“重庆打黑”方面的专论,二是收录了有关“重庆打黑”焦点事件的报道与评述,三是附录了陈忠林教授的一篇专访和本人写于2008年8月的《中国近年来主流刑事司法研究倾向应当反思》及近期写作的《方舟子被袭案轻判之问》两文,这样的编排,自有逻辑上的挂联,当不至突兀。

书籍目录

重庆打黑”后时代的法学思考 马江领  “重庆打黑”后时代的法学思考——以“重庆打黑”为背景考量中国法治的发展进程 刘新锋  浅议威权主义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东海霞  浅论民众朴素法感情与法治理性之形成与消长 纪素华  从重庆打黑看社会正义的实现——兼议法治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社会正义实现方式应当具有适应性 江海昌  从重庆打黑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以黎强案为视角的分析 宗  华  有组织犯罪特别诉讼程序研究 张坤远  论律师执业道德行为的畸化与重塑——从重庆打黑反思我国律师制度与行为 戴素君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界定及其例外——以查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为背景考察有关“重庆打黑”焦点事件的报道与评述—— “红顶商人”的黑色人生黎强涉黑团伙坐大轨迹 坊间称龚刚模涉黑团伙为“杀人生产队” 重庆“打黑第一案”两名涉黑人员被执行死刑 文强 黑恶体系:“黑伞”保护黄赌毒滋生 陈忠林:我所看到的李庄案附  录 吴武忠 中国近年来主流刑事司法研究倾向应当反思 吴武忠  方舟子被袭案轻判之问  陈忠林:“恶法亦法”误尽法治(节选)

章节摘录

果各方都能摒弃各自利益集团的考虑,从尊重法律、信仰法律的角度出发,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互通有无、相辅相成的发展渠道,共同推进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时,我们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也有意向司法人员与法学学者甚至律师角色互换靠拢,而实践中其实早已存在这一现象,这是客观需要也是自然所趋,通过改革消除对立、加强沟通与协作,相信这才是整个法律领域都希望看到的。因此,从笔者的角度来看,重构司法界与律师界、理论界的关系,至少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是消除职业隔阂,加强职业认同。司法人员与律师、学者本应都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都有着实现现代法治的共同目标,但在实践中各方却缺乏基本的心理认同感,也没有相互之间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常见的反而是相互指责、敌视甚至故意刁难,这加剧了法律职业内部的分歧,不利于发挥各自在社会法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因此,重构关系首先要在心理上消除职业隔阂,加强对彼此在法治建设中职业作用的心理认同。其次是倡导职业转换,强化沟通融合。法律职业的转换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和科学,很多国家都把律师经历作为担任司法职业的前置条件,但在中国目前职业转换还在探索和初步实践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制度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隔断了相互问的沟通融合。“律师出身的大法官丹宁勋爵在解释这一制度时说:英国律师一般都乐于被选任为法官,并将之视为一种荣誉。为使自己将来有可能被选为法官,律师在平时的诉讼中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品行。

编辑推荐

《"重庆打黑"后时代的法学思考》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庆打黑后时代的法学思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本值的深读的书,有些观点意见很有见地,领导、法律工作者读后更有体会。
  •   本书的标题虚张声势,内容算是凑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