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梁思成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美] 费慰梅  页数:256  译者:成寒  
Tag标签:无  

前言

笑靥如花,任她娇枝凋零倘若我们从远处俯视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惊人虚掷的世纪:虚掷了机会,虚掷了资源,也虚掷了生命。外敌侵占的苦痛,再加上国内政治的恶化,怎么可能产生有序的国家建设?个人的创造力、知识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广泛流行?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悲观省思。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们任何呼吸的空间。然而,在费慰梅的笔下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片断里,我们更加感受到,他俩情笃而慌乱的婚姻生活中进发的生命之光。我们仿佛听见,他们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杯底喝尽,连珠的笑语中浮沉着杯盘碰撞的响声。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细心研究恢复古建筑典籍的本来面目,灵巧的手指驾驭掌中那支笔穿梭于技术细节之间,无论中英文,遣词一样典雅。我们还看到,已经消失的中国古建筑终于在民族意识中重新获得了其应有的地位。我们也感受到,他们在漫长的疾病苦痛中从未放弃的幽默和刚毅。

内容概要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两人学成归国后,本该大展宏图,然而,接连而来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颠沛流离之中。尽管身处恶劣环境,他们仍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林徽因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诗文,梁思成则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建筑事业。这本传记,以细致客观的笔触,展示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伉俪的传奇人生。
费慰梅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追述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特殊年代的际遇和使命,也为了纪念他们的成就、创造力、仁慈,以及支撑他们勇气的幽默感。

作者简介

费慰梅(Wilma
Fairbank,1909—2002)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美国学者,出身哈佛世家,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的夫人;抗日战争期间,曾在重庆任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同为艰难乱世的亲历者,兼具亲密挚友的特殊身份,费慰梅也许是最有资格

书籍目录

作者前记
代序
第一部 启蒙时期(1901—1928年)
1.梁家长子
2.林家掌上明珠
3.岁寒三友图
4.遨游建筑天地间
5.留学归来
第二部 多方面的成就(1928—1937年)
6.东北大学开天辟地
7.徐志摩之爱与死
8.建筑史学家
9.寻找古建筑
10.太太的客厅
11.应县塔、赵州桥
12.骑驴走马过山西
13.日本的入侵
14.暂时喘一口气
15.发现佛光寺
第三部 历经抗战(1937—1945年)
16.逃难
17.暂居昆明
18.行行复行行
19.陪都重庆
20.李庄的日子
21.第一部中国建筑史
第四部 战争与革命之间(1945—1949年)
22.八年抗战结束
23.重返昆明和北京
24.一九四七年的荣耀
25.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
26.最后的一封信
第五部 在共产党政权下(1949—1972年)
27.失望与挫折
28.林洙的诉说
作者后记
译者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一九二〇年夏天,徽因离开了北京,随父亲走过半个世界,来到伦敦。国际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创立,各国纷起效仿,中国也成立了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林长民是发起人之一,又兼任理事。他为了国联的事务常驻伦敦,便把女儿带去做伴。徽因在上海和北京的学校里学会了英文,这使她不仅成了悦人的伴侣,而且是个有用的助手。她在伦敦的圣玛丽女子学院(St.Mary’s Collegiate Sch001)继续读书,很快就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政局渐趋稳定后,世界各地人士云集伦敦。徽因扮演父亲的女主人,每天接待许多前来向父亲致敬的中外人士。这种社交活动对她的影响,显然和正规教育同等重要。其中一个重要访客是徐志摩。他通过老师梁启超在伦敦认识了林徽因父女。他是浙江一位著名银行家的儿子,早年钻研过古书,一九一五年结婚,有一个儿子。他把妻子和孩子交给父母亲照顾,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一九一八年赴美深造。徐志摩在美国到底学了什么,似乎始终是个疑问。第一年他插班进入马萨诸塞州渥斯特(Worcester)的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选修经济学和社会学,第二年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第三年,欧战已经结束,他凭着一股冲动放弃美国学业,漂洋过海到了英国。本来,他打算到剑桥大学跟着他心仪已久的伯特兰·罗素读点书。他在一九二。年十月越过大西洋抵达伦敦,人家告诉他,罗素已于几年前遭剑桥除名,目前人已在前往中国讲学途中。

后记

一段城墙和一本书的源起老北京火车站外,有一段墙。是当年拆北京城,一小段意外保留下来的古城墙,斑驳的灰色像清晨的残梦,诉说着几许无奈,几许苍凉。北京朋友带我去看那一段残留下来的城墙时,天空还飘着雪,空气寒沁沁,听朋友讲述关于古城墙的故事,我望着落日余晖中沧桑的墙面,心思飘忽了几秒钟。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第一次听到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事迹,它深深牵动着我。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一九四八年,共产党兵临北京城下,曾请教梁思成炮轰要避开哪些古建筑,然而到了一九五。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翻新北京城,就是拆牌楼、拆城墙。身为中国第一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极力向政府争取保住城墙,终究失败,墙还是拆了,一堵堵轰然倒下,泥灰进裂开来,纷纷扬扬。直到许多年后,有人发现还有一小段城墙没有被拆掉,是当年修老北京火车站的时候,工人的房子把那段墙当成了后墙,房子一直在,墙也就一直没有拆,所以意外地保留了下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为有资格记载这个故事的唯一人选,费慰梅为我们展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一幅动人画面……”  ——《纽约时报》(New YorkTimes)“掩卷难忘!”(Noonewho readsitwiIlforgetit)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GlobP)

编辑推荐

《林徽因与梁思成》:时隔半个世纪,来自大洋彼岸的深情追忆……“徽因人长得美,个性又活泼。思成则比较内敛些。他彬彬有礼,十分聪敏,偶尔还展现古怪的机智。他俩都会说两国语言,通晓东西文化。徽以她的健谈和开朗的笑声来平衡丈夫的拘谨。”著名汉学家史景迁作序力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林徽因与梁思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1条)

 
 

  •   遥望民国学者《梁思成与林徽因》 这两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变得越来越热,出版了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记,不过这本传记可非同一般,因为作者是一位外国人——费慰梅。费慰梅虽然是汉学家,而且可以说是大汉学家,但是她写这本书可绝不是为了赶潮流,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完成,更重要的是作者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好朋友。 这好朋友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朋友,算得上是推心置腹患难之交。现在想要研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历史,你肯定绕不过去费慰梅和费正清,远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山林中的一座小木屋,应该是保存有梁思成和林徽因原始资料最多的地方。他们两家多年的通信,还有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量照片,资料都被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放在一个一个夹子里面,里面还有很多没有被公之于众。所以他们是除了梁思成林徽因的亲人外最有资格为他们写传记的人。 最近读了好几本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书,对他们的生平和故事越来越了解,开始是因为好奇,好奇林徽因的情感历程,好奇她和徐志摩、金岳霖还有梁思成几个人的爱情,好奇林徽因的才气和美丽。后来越了解就越感觉不仅仅是好奇了,而是感觉很有趣,感觉他们研究的古建筑很有趣,感觉他们的太太的客厅很有趣,感觉他们周围的民国人物都很有趣,感觉他们设计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很有趣。再后来发现,他们最开始工作的地方东北大学我去过,他们调查的云冈、应县木塔、五台山我也去过,他们生活过的雪池胡同,北总布胡同我也去过。读得越多越发现,两个人身上不仅仅有浪漫更多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学问的执着。 举一个例子就能够看出民国学者品质来。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的日子,是选择《营造法式》这本书的作者李诫墓碑上唯一的日子。而他们的儿子,名字也因此叫做“从诫”,他们多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父母的事业,因为他们那么热爱中国古代建筑,可是当梁从诫长大以后,考上了清华大学,可是差两分没有考入清华的建筑系,当时梁思成是建筑系的系主任,是清华建筑系的开创者,竟然只是瞪了儿子一眼,就过去了,最后梁从诫只能上了清华的历史系。在今天还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绝对不会了,我们不仅仅在学问上和他们相距太远,就是在人品上,也差距太大了。所以不要奇怪我们没有大师,是产生大师的土壤已经发生了改变。
  •   央视的一部八集高清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使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这一对学者夫妻,以往关于梁思成或是林徽因,只不过是一些模糊的印象。但这部记录片的唯美、写实和严谨给我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视角,使我不由得对他们心生敬仰,想了解他们更多。所以买了这本《林徽因和梁思成》。
    作者费慰梅女士作为梁林二人多年的好友,虽身为美国人,但多年在华的生活经历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使其对于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乃至中国知识分子的理解程度甚至远甚于我们一般的中国学者,由她来讲述梁林,无疑是上上之选。而译者成寒的中西功底也是相当深厚,译作读起来文笔优美、朗朗上口。
    观今日之中国,无论你到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毫无特色、丑陋不堪的方盒子似的建筑物,你在重庆会以为自己在西安,你在上海会以为自己在北京,即或有些外国引入的标新立异之建筑物,也毫无中国古典建筑文化遗韵可言,中国煌煌几千年文明所具有的独特建筑艺术和技术,早已消失殆尽。总而言之,中国今日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实在是丑陋不堪,完全是应了“邯郸学步”。
    而梁林的一生,却是坚定的追求、保护、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他们的历史遭遇和面对惊涛骇浪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气节令人扼腕和敬佩,今日中国建筑之失败现状,或许也正是因为实在缺乏具备如此特质的建筑学者、建筑师。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梁林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而本书也是对他们二位的真实写照。
  •   作者是同为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也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的挚友,耶鲁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史景迁作序力荐的,不能不读!美丽的林徽因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士、梁任公长公子成就斐然的梁思成先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建筑硕士。二人的身世,成就,际遇,爱情传奇无不为世人所关注。为保护日本京都古迹而上书盟军司令部,京都是保住了,但北京的千步廊、城墙和万千古迹是永远消失了,“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五十年代林徽因的这句话重又响起。好书,阅读吧。短短的17万言不足以道尽梁林夫妇二人。
  •   费慰梅的语言平实,却很感染人,叙述顺序很巧妙,翻译的也很到位,道出了林徽因和梁思成从幼年到新中国成立的家庭往事。徽因从美国归来直至去世的30多年,一直让肺病拖累着,却还是和思成努力做研究,照顾家庭,思成从美国归来直至文革前,一直都是忙碌的状态,去中国那些已被遗忘的地方,和亲人、团队研究古建古刹,这也是他后来在美国取得辉煌荣耀的积累。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思成在文革期间受的压迫不不公看的心中充满愤怒,那些红卫兵,简直就是流氓和土匪,愤怒!!愤怒!!
  •   开始是受了我爸的影响开始关注林徽因,后面又从事与建筑有关的工作后。又关注了中国建筑界的泰斗--梁思成。很喜欢这一对。这是一个时代的奇才女。这本由他们俩的密友--费慰梅写的传记分析的很透彻。他们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巨大贡献很值得后人钦佩。
  •   费慰梅与梁思成林徽因交往半个世纪,感情深厚,她给二人很多帮助,抗战期间,帮助尤多,而费正清又是中国问题专家,所以这本书具有独到的价值,文笔简约而不失优美,书印刷也漂亮,但是对译者成寒没有介绍,书中也没有老城墙的照片。
  •   一直比较喜欢梁思成和林徽因,读了梁林一生挚友-费慰梅的作品,又进一步的了解了梁林。书面的设计很简洁,喜欢。
  •   看了《梁思成 林徽因》的纪录片后买了这本书,关于他们的书,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不同版本了,但费慰梅的书更让人感觉亲切,她的描述,穿越了大洋,穿透了时光,真真切切的把这对一直让我们钦佩的夫妇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清贫、执着、儒雅,强烈的责任感和民族立场,让我们又一次肃然而敬,他们的命运,又不觉的渗透着一份凄婉,让人不由得悲叹。我们的民族,太需要这样的儿女了,他们又一次召唤着,我们在这年代,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怎么活着。
  •   此书是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的好友费慰梅写的,内容还没有具体观看。不过应该是值得一看的。
    装帧不错,纸质很好,字体一般大,值得购买
  •   很不错的一本介绍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书,是二者生前好友费慰梅写的,对于了解二位前辈应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本书为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好友费慰梅女士所著,情感真切,事件真实,读来感人。
  •   书是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写的。她是从朋友的角度来写林梁这对知识精英的传奇的,所以很生动、动人,书中也有不少对中国古建筑的描写。翻译的语言也流畅。

    本来是因为徐志摩而买的这本书,看完书后却更觉得林徽因是个大才女,诗写得好,人有魅力,又能吃苦,徐志摩配不上她。
  •   其实,一直以来,对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他们几个还挺好奇的,想知道他们的年代经历怎样的事情。
    对于梁思成,不单是因为他是梁启超的儿子,还因为听说我的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区的几栋宿舍是由他设计的,对于学习房地产的我来说,还挺有了解的欲望,想知道,他对于中国建筑做出的一些巨大贡献。
    对于林徽因,是在西湖边上,和她的镂空雕像打过照面。在福州三坊七巷,林觉民和冰心故居里,隐藏着她的印记,而且,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曾经令徐志摩痴迷。
    对于徐志摩,书中描述的篇幅虽少,但也能够体会得到,他红极一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开创了“新月派”的作诗派路,谁都能随口说出他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梁思成、林徽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之一。虽然版本跟原作有修改,但不影响我们再一次回忆、缅怀这对学者夫妻。
    看这本书时,当年经他们勘察的古建筑,已经大多让位消失在所谓的“现代化建设”中,更讽刺的的,他俩在北京的故居,也已经被拆... ...
  •   书还是很详细的记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伉俪的故事,对人物描写的很客观,真实。值得推荐
  •   作者对梁思成和林徽因有很深入的了解,继描述了他们的生平,也融合了他们在建筑,艺术上的贡献。读完之后会对梁先生和林先生的一生有较深入的了解。
  •   不错。学者伉俪的风采,遗憾的事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之后马上“改嫁”了,真的不如金岳霖,等了林徽因一辈子。
  •   作为林和梁最好的朋友之一,作者写出了比较真实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从作者的角度看了之后,对林和梁有了更为完整的认识,可以说值得推荐。
  •   我觉得梁思成与林徽因这本书就是一本小近代史,他把中国各个时代的大事同主人翁结合,从康有为变革到列强赔款中国一大批学生出国留学,日本人侵略中国老百姓逃难,到文革。我推荐给我90后的儿子看,他也这么认为,不错,好看
  •   这是帮助我们了解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本传记类的书,林、梁的故事是上个世纪的一段佳话,两人不但家世显赫,而且博学多才,对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二人的故事值得我们这一代一读。
  •   费慰梅是林徽因最亲密的女性朋友,这本写得还挺靠谱的。
  •   这是一部很有权威的写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很是支持买这本
  •   很早以前就很想了解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了。这次买的这个感觉会给我很大的惊喜的说。他们夫妇俩真的很令人钦佩。阅读他们的人生,总是让人深思与感动
  •   最早知道林徽因这个名字是通过徐志摩那首再别康桥的小诗,再通过林徽因知道了梁思成,再通过这本书,知道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故事,才女与才子的浪漫爱情与生活……
  •   一直喜欢林徽因,但不喜欢过于文艺和主观的描写,只想了解她真实的样子。这本书真的很喜欢,也是我选了很久才决定买的版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坚强而丰富的内心,一点一滴打动我。已不只是喜欢,是崇敬!在困难面前的乐观,直面生活的气度... ...很难不走进我心里
  •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那种,但是恰恰因为不是那种,才在动荡的年代里显得尤为高贵芬芳。
  •   看了CCTV9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纪录片,很感动,所以买了这本书,可是说就是纪录片的基础文字。非常值得收藏。
  •   很喜欢林徽因与梁思成,梁思成对中国建筑史做出的贡献很大,向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下就买了这本书,很高兴
  •   属于名人传记类的书,应该使我更多的了解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书刚到不久,还没仔细看呢,先来个好评!!!
  •   梁思成、林徽因,上天赐给中国的宝贝,这样的怀才不遇,可叹!可惜!
  •   书中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记录有很多 ,字里行间都可以流露出费慧梅对梁氏夫妇二人的真挚情感,而且书中对林徽因与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所交代。
  •   外国人的视角中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因为感兴趣,所以就买了
  •   看了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然后决定买下它。比起那些花边新闻,这本书作为资料可读性和那些捕风捉影的八卦简直没有可比性。真的喜欢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读者,切莫错过这份资料。
  •   作为梁林二人的好友,费氏这本书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不过这本书应叫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往也是如此翻译的。这版交换一下难道是想借林氏的名气多卖点书?
  •   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生生死死和缠缠绵绵
  •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配合一些影视片来看的话,就更加丰富了~他们都是很杰出的人~
  •   我是看了林殊的《林徽因,梁思成和我》才买这本书的。这本书读来很能立志。
  •   当时是在林徽因吧里看到的这本书,很适合了解林徽因,我喜欢书的封面,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费慰梅以细腻的笔风让这部传记很吸引人。真的很不错,推荐想要了解林徽因的朋友阅读!
  •   从一个朋友和学术至交的角度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按时间线索娓娓道来。
  •   买了很多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书,都很好看!
  •   林徽因与梁思成
  •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夫妻,但想念着死去的徐志摩,恋着活着的金岳霖。
  •   我是看了央视的梁思成林徽因的纪录片买的.而已还一口气买了几本有关这对才子佳人的书,他们值得我们成分的敬意.
  •   看没看,一直想看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故事。
  •   对民国奇女子林徽因的故事在网络上追了很久,从好奇林徽因为何能得三位男子的爱恋,到明白了林徽因的魅力,她不仅对美和艺术有极好的修养和敏感的洞察力,还对建筑美十分热爱并甘愿为此吃苦。她文理兼备,读她的平郊建筑杂录,很好审美感,会让不懂建筑的人爱上建筑。这本书以外国人和挚友的眼光给了读者了解梁林的另一个视角。且网络上的好多文字片段均出自这本书。
  •   一直都不太明白书名明明叫Liang and Lin为什么翻译成林和梁。不过书还是很值的,先前看过莲灯微梦 林徽因,这本书从更细致的方面对整个传记进行了补充,而且作者是梁林夫妇的好友,更是见证了两对中外精英的多年友情。全书以时间为线索,更主要介绍了两人在建筑方面的奋斗和成就。不过1遗憾的是没有过多公开他们的书信内容,他们多年以来不管时局安稳还是动荡,都以书信联络着,本期待着能看到这些书信的。
  •   这本书昨天傍晚拿到,昨天晚上把它看完,不得不说,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建立在事实,如书信的基础上,比起现在很多吹得天花乱坠的传记,更加贴近事实。里面偶有一些是关于建筑的,但也不是太多,有些内容是引用自林徽因的书信集里。整体上来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   本书值得收藏并非因其外表、装帧,而是因为梁、林两位先生的传记中,费慰梅的这本最有价值。
  •   梁思成与林因的结合余认为是神仙佳偶,夫唱妇随。这样的才子佳人,真正的是羡煞仙人,可惜的是他们也是凡夫俗子,他们之间的缠绵与恩怨也让我随之心碎,如果他们俩能各自地相让、相等对方,也就是多为对方着想,那他们 不仅是文学上,也会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建筑人才。可惜的是他们俩都为情所困。哎!
  •   内容没得说。费慰梅,作为梁林的挚友,描写当然入骨三分。书的质量:虽有一层塑料薄膜,但书脊处和边沿处还是有磨损,可能在库房呆得太久了吧,又或者是运送途中磨损。总体还好。装帧设计也比较满意。
  •   林徽因..传奇女子.
    他爱她.所以他们注定这一生要相守在一起.
    好看.精彩.是真的.
    作者又很真实的语言道出这对传奇夫妻的相爱与相守.
    好看.精彩.分外的.
  •   很严肃的传记,只是写梁思成的多一些。
  •   偶尔在外头书店翻起这本书,变被里面的真实所打动。于是回到家便在当当上买了,读剩下的部分。如果买了这本书,我想我呢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可能便要束之高阁不再精心研读了吧。里面的情节真实、温暖、又透着凛冽的生活气息。如果想了解林徽因,想了解真正的林徽因,而非陆琪云云说的那什么最成功的女人,便来看看吧……
  •   书一到,就翻来阅读了。。是自己太期待这本书了。。对书平整呀,都还是蛮意的。虽然有被褶皱了一点。但不影响书的内容。。不错不错。还是很客观 的讲述了林徽因的一生的。
  •   本书绝对值得一看。我在阅读过程中,无数次被深深震撼了,感动得不知哭了多少回。同时,一个外国人写梁林,非常客观的叙述。里面有大量书信的原文,足可见真实的梁林,无需什么描写。如果**引进这本书的英文原版,那是再好不过了,真想看看林徽因的英文书信。书的质量、排版都很好,不用怀疑。
  •   林徽因--不光让我们想起了“你是人间四月天”,更会让我们记起她在建筑领域的才能和贡献”。
  •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徽因的好友,所写的应该比较能还原真实的他们。
  •   帮同学买的 同学最近稀罕上梁思成了这本封面很精致 纸质也很好 不错
  •   书外观很好,内容还没看。不过听别人说是一本关于林徽因很好的传记。
  •   看到网上很多人谈的都是林徽因与徐,但是我更喜欢她与梁一些,大概,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吧
  •   对林徽因的印象有所改观,她的确是那个年代的一颗明星。
  •   看过太多的传记,此本是费慰梅的著作,最有说服力的传记了。
  •   看林徽因的爱情,惟美
  •   对梁思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的是本不错的书
  •   费慰梅是林和梁真正的朋友,也是一位非常客观的记述者。在她的笔下,林和梁没有了恍如传说般的光环,却更加真实而光彩照人!我是看了央视的纪录片才来看这本书的,更喜欢这本书!
  •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朋友的视角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林徽因,让我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性,非常好,很棒
  •   费慰梅是梁林的老朋友,一起工作过,保持了长时间的书信来往。对梁林的了解要多与其他作者,可读和可信程度高。一点儿拙见。
  •   呵呵,挺好看的,就是我想知道更多的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
  •   一直喜欢林徽因,希望更多的了解
  •   喜欢林徽因淡淡的感觉
  •   这本书是配合林徽音传购买的,是林梁的朋友美国人费正清写的,是朋友眼中的林,作为林的粉丝应该收藏
  •   作为林梁二人的朋友,费慰梅的作品还是很有资料价值的。
  •   一直都对这对金童玉女很敬佩,感动于他们对建筑与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感动于他们在颠沛流离、战火纷飞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淡定与从容。对于读者,阅读此书可以了解他们,但还有更多的东西是要去领悟的。
  •   从外国朋友眼中看到的历史比较客观、具体,接近真实人物。特别是本书后面部分,读着令人心酸,感慨万千……
    梁先生和林先生付出一生的努力,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这种强烈的爱国之心,正是需要后代的人民学习和思考的。这些真正代表了我们中国的象征,与世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同,独一无二的民族的瑰宝,也足以值得其它民族来尊重,景仰以及学习,更何况我们自己!
  •   羡慕他们的结合,他们经历重重,对事业的事业的的执着,生活的热爱。对我们80后的启迪,受益匪浅。
  •   在手机上看过林的传记,所以又买了一本,慢慢欣赏,现在也许缺少的就是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和热情
  •   客观,具体,把一对风雨伉俪写的真实而光彩照人,值得一读!
  •   毕竟是梁林的好友写的,许多情况比较了解,同时对于梁林在建筑方面的造诣介绍得很详尽,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有点枯燥,哎!
  •   记述比较客观,可以让我们了解两位主人公的一生。我已经阅读了一部分,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我又浓厚的兴趣继续读下去。
  •   书写的清新自然,非常有意思。美国人用中国人的视角介绍中国人的生活
  •   共同的事业和追求、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信任和包容,成就了郎才女貌的佳话。
  •   是一本很好的书,是梁、林二位先生的美国朋友写的,都是真实场景的还原。

    内容很详细,很精彩!

    值得一看,会加深对主人公的了解。
  •   两人共同的建筑爱好,不愧为中国的建筑大师级人物
  •   非常好!塑封!梁林还有他们对建筑的热爱!土木人深受感触
  •   了解了一代建筑宗师的学术研究的不易,很受教育。
  •   装帧很朴素,配有梁林多幅照片,文字清晰朴实,很好的传记。另外作者夫妇和梁林的多年友谊,也使她的文字既美又充满感情。
  •   同事最近非常着迷建筑,他说很好!
  •   真实客观的传记文学。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极其客观真实的角度展现了梁和林,在同类题材的书中实为难得,如果想了解梁和林一定要看看
  •   他们两人是完美的组合,一种气质和技巧的平衡,两人合为一体比各自分散所得成果要大得多——一种罕有的奇迹一般的配合!
  •   看过后 觉得对介绍这两个人物还是不太系统 可能与作者的身份有关 不如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关于两个人的介绍
  •   很真实,他俩是我的偶像。
  •   传奇人物的真实生活
  •   那个年代坚韧的女性、向上的青年、不屈的民族在灾难当中的经历让人唏嘘,泪水总忍不住要涌出来。
  •   读完这本书,已有一些时日,但感动感慨依然,时常还会眼睛发酸。我整个人跟着他们的故事行走在那些落难的岁月里,每每换位思考,才发觉那是何等的不易。他们心系同胞、心系民族安危、心系人类文化的大爱,震撼着我的灵魂,他们真正的为了自己的祖国奉献上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是我中华好儿女,是中国人的骄傲!永远怀念他们!!
  •   一直很感动于他们的故事,看了中央九台的纪实片后购买了这本书,很客观。
  •   终于买到真实客观写他们的书了。
  •   与众不同的人生!与众不同的男人和女人!闲时伴手的好东西!
  •   本书的记载比较真实,理性而有节制地铺开来写。
  •   不错。平实的语言,真实的生活纪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