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的变迁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页数:4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最新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简介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书籍目录

书与人生——写在《兴盛与危机》(增订本)、《开放中的变迁》再版之际导言:寻找历史之路第一章 超稳定系统的两种行为模式 1.1 对新历史观的渴求 1.2 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统一观 1.3 中国社会的独特组织方式 1.4 一体化结构和王朝周期性更替 1.5 西方冲击下的行为模式 1.6 各章 内容简介第二章 对外开放和洋务运动 2.1 对西方冲击反应的迟钝 2.2 太平天国大动乱的历史功能 2.3 “官办现代化”的开始及其局限 2.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2.5 甲午之战:中国大惊醒 2.6 意识形态危机的类型和阶段 2.7 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第三章 一体化结构解体的逻辑 3.1 王权衰落与地方主义 3.2 清末新政:旧体制的自我摧毁 3.3 绅士城市化和新知识分子 3.4 长期趋势:宗法家族的解体 3.5 城市兴起与绅商资本主义 3.6 辛亥革命:绅权与王权的对抗第四章 社会整合危机 4.1 共和国幻象 4.2 民主政治为什么失败? 4.3 行政现代化的困难 4.4 洪宪帝制流产和军阀失控 4.5 军绅合流与农村的破坏第五章 意识形态更替机制 5.1 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前提 5.2 批判绅权 5.3 走出传统角色的新知识分子群体 5.4 突破伦理中心主义 5.5 “整体性反传统主义” 5.6 在“科学”、“民主”、“白话文”运动背后 5.7 启蒙的异化 5.8 逆反价值与传统结合 5.9 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第六章 中国社会的重建 6.1 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整合 6.2 列宁式政党的功能 6.3 党军和北伐 6.4 工农大革命:新意识形态的传播 6.5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第七章 国民党及其脆弱的统一 7.1 三民主义向传统的回归 7.2 金字塔的倒砌:国民党政治结构 7.3 内忧外患下的“黄金十年” 7.4 八年抗战和过度动员 7.5 泥足巨人的末路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8.1 共产革命怎样与中国农村关联 8.2 贫农经济与农村建党 8.3 马列主义儒家化 8.4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圣王” 8.5 干部队伍大扩张 8.6 逐鹿中原城乡决战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9.1 超级官僚社会的确立 9.2 利用农业积累实现工业化 9.3 商品粮短缺和“统购统销” 9.4 城乡隔离和农业合作化 9.5 市场的萎缩 9.6 政治经济一体化:放弃新民主主义第十章 大历史观 10.1 解除魔咒 10.2 一体化结构的束缚 10.3 超稳定系统应付外来冲击的模型附录一 图表目录附录二 参考文献附录三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些接连不断的救亡的燃眉之急,要求把一盘散沙的社会组织起来,因而集体主义便代替了个人主义,专制强权最后淹没了知识分子对人权和自由的追求。如果我们看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中国现代史,这种说法似乎是不错的。但是,这种解释最大的困难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存在亡国危险,“救亡”是一百年来中国命运的主题,不能仅仅把这个现象用于191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在20世纪,对军绅政权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社会整合危机之焦虑,正是新文化运动之推动力,亦即五四知识分子反传统、提倡启蒙本身正是出于救亡的需要。救亡压倒启蒙说不得不面临一个二律背反:“救亡”既然导致早期的“启蒙”,为何又会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中断“启蒙”?事实上,自1840年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就始终存在“救亡”意识,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至于辛亥共和革命,都是因“救亡”而作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救亡危机并不见得比其他历史时期更为迫切。为何独独在这时救亡压倒启蒙?这一说法的毛病在于,它忽略了在“救亡”的背景下,思想文化的变迁还有自身的内在演变机制和路向,“救亡”是通过对旧意识形态的抛弃而和“启蒙”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在任何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运动或潮流中,“救亡”都是最具动员力量的,它确实可以推动某些观念兴起,使某些价值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是,仅仅有“救亡”的动员力量,不一定导致价值独断。正如辛亥革命期间,反清排满、共和也是出于“救亡意识”,但民初时并没有因之而出现某种价值独断。

编辑推荐

《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开放中的变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7条)

 
 

  •    《2010版年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延续了超稳定结构的分析假说,探讨了1840~1956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用超稳定结构假说来诠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提出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2010版年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繁体字版初版于1993年香港,是《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续篇,2010年由法律出版社在内地首次出版。
    内容推荐
      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最新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   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最新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   金观涛的观念提供了对近代史的新的解读方式。根据本书的格局,我得出一条关于作者的逻辑的线索:中国社会在相对隔绝和封闭的环境中拥有独特的一体化组织结构,它是一种维持社会基本形态不变的机制,并且整个社会能够达成意识形态的认同。每一次王朝的周期性更迭都是发生在内部,每一次动乱都可以进行内部消化,由此保持了这一结构的超稳定性。当外来的冲击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袭来,一体化结构面对解体的危险。在被迫开放的条件下,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所作的努力无法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意识形态认同的危机也已经发生,如何完成新一轮的社会整合?自然是寻找新的组织方式和新的认同。中华民国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尽管在中国近代史上,从未有一个时期的社会制度有如民初那样接近民主的理想,但它却是一体化结构在解体过程中的幻象。于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和政治结构不断地进行互动,意识形态认同危机不断加强直至全面爆发,最终导向一种能够自上而下的传播的新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组织的产生。在政治组织方式上,国共两党都选择了“以俄为师”,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列宁式政党。国民党的失败在于,它的意识形态——三民主义,是相对弱的,社会动员力低。三民主义儒家化不强调家庭本位,而是一个强调党的意志的集体主义思想体系,这就导致儒家化三民主义出现了类似法西斯主义的倾向。并且国民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的触角无法延伸到基层,政治结构呈现“倒三角形”,因此最多只能实现大城市内部的一体化,对于最庞大基层的管理,肯定是力不从心的。而共产党是在农村中兴起的,把农民转化为农业社会的管理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胜利的关键在于以贫农为对象建立强大的意识形态认同团体,农民成为一体化结构的组织者,实现了基层的管理,同时也构建了一个超级的官僚社会。通过49年到56年一系列政治和经济耦合的过程,中国社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相对于后者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结构的不稳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三层面控制的社会,上层是由天人合一儒家意识的皇权统治,中层是由县以下层面的士绅政治控制,下层是由宗法宗族思想观念的家族控制,三个层面构成古代王朝的超稳定结构.当王朝出现大规模土地兼并和流民兴起之际,则会发生社会重组,由于并未有近代类似挑战儒家思想的外来思想威胁(佛教思想和五胡入华可以算半个例外,但随后被儒家所消解重构),所以在更换皇权(天道),和由于大规模内乱造就大规模人口死亡后,土地大规模兼并局面结束,中下层士绅重建基层社会.又恢复到轮回的稳定结构中去
      
       但到了近代,由于儒家文明再也难以提挡近代西方文明的侵袭,所以出现了和古代有所区别的局面.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时代,都试图以新事物新思想来补充儒家体系的不足,由于科举未被废除,在儒家意识形态继续培养大量重农轻商,重道德轻科学的士人群体下改革自然是有限的,难以成功,由于保守派妄图复古引致拳乱导致的传统文明彻底失败的结局后,在知识分子心中普遍出现对儒家意识的怀疑危机,在这种整个社会的士人对儒家传统意识产生怀疑和不满的情况下,清政府也得以实行新政,废除科举.实现了整个社会层面和政治制度的大改革。在清末新政的巨大变革下,无论在经济到政治到社会层面都出现了巨大的转变。由于近代一再的失败,所以天人合一的皇权儒家意识被普遍受到怀疑,基层对上层的忠君信念已经动摇。又由于近代学堂都设在城市里(而科举教育却在农村普遍设点),传统社会士绅的基点是在农村,而近代社会由于城市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学堂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传统士绅从农村涌向城市。各省咨议局的设立其实是士绅试图把原来农村的县下士绅自治搬到城市中来,这样自然形成了皇权和士绅城市自治绅权之间的剧烈冲突(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城市都是皇权权力控制的聚集地和中西枢纽),1911年的辛亥革命其实正是绅权对皇权的颠覆和挑战,传统社会超稳定的最上层皇权和儒家意识被颠覆,又由于中下两层社会并未发生剧烈变化,所以也奠定了民初共和失败的基础
      
  •   之前一直耳闻金观涛先生的“社会超稳定结构”,一直也未拜读其大作,具体详情不得而知。如今入手一本,闲时可作为开阔眼界之读物。对中国社会的解构和分析,是我们认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社会的必经之路,希望能从中领悟到我们社会的真谛。
  •   真正从超稳定结构和一体化结果来论争中国近现代社会。
  •   中国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是一个国民最缺乏历史知识的国家。

    也许我们对于历史毫无兴趣,但历史却一直与我们如影随行。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碰到的那些所谓的“体制问题”、“国民素质问题”,其实是“社会组织方式”的问题。

    当一件事情,损人利己的时候,你会大咧咧把它归结为体制问题。

    当一件事情,损人不利己的时候,你会轻飘飘骂几声国民素质,如此而已!

    而从金先生的这部《开放中的变迁》中,我们能看到1840年以后,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独特构建过程。

    在这个独特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不是体制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组织方式有问题。

    从家国到dang国,从国企到“家”企,从臣民到人民,有一个根本的东西,自秦以后两千多年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个东西,就是金先生反复指出的——社会组织方式!

    这里潜藏着整个中华文明神奇的奥秘。
  •   本书是《兴盛与危机》的续集,沿着以往的思路继续说。每一章的后面富有注解。本书的开始对上一部书的基本思想进行了总结,继续从系统论的视角来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这是本书独特之处。作者一直写到国民党失败、共产党的建设的社会主义。但是,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作者似乎未曾着墨,有些遗憾。作者的理论能否解释这30年来的变化,值得期待。
    另外,对于系统论感兴趣的读者,建议看他的《系统的哲学》、《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等,不过里面充满了数学论证,要有数学基础,不然很枯燥。
  •   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
  •   80年代就看了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本书延续内容到现代社会,不是稳定就是沙化。还应该延伸到当代,不过如果触及敏感问题恐怕出不了。
  •   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的结构,惰性十足,不易被改变,千年以降基本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除了国号变了好几茬。
  •   研究中国社会观念结构变迁的一本好书
  •   一直对中国社会的超稳定性感兴趣,所以买来读一读,论述的非常不错,比较严谨
  •   从兴盛与危机,到这本开放中的变迁,金观涛的书不容错过~
  •   二十多年前买的那本《超稳定结构》已经有些发黄了,但它的思想却依然在发光;今天买这本“再论超稳定”,印证了一句话,思想的精华是能超越时间和一些政治因素的。
  •   就像作者的另一本书《兴盛与危机》一样,本书是前本书的延续,对解读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变革和动乱,以及重归平静提供了新的视角。
  •   早先就读过《兴盛与危机》,收获匪浅,如今再读《开放的变迁》,更能在方法论上获得启发。
  •   讲到近现代,离我们比较近的历史,往往也更能牵动人们的兴趣,作者似乎通过对中古历史的分析,看到近代历史社会发展重演的迹象,力图解除魔咒。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深深的民族责任感。就这点精神,便使我们崇敬。
  •   虽然移战香港,金先生夫妇仍然关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
  •   为观察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   读过《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之后,便追着往前读作者之前的著作。不想再用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类的词句来形容,只是想说非常幸运的事在不惑之年邂逅了这部著作,他使我对中国更清晰的同时,让自己的心灵也更宁静了...
  •   金老的这套著作对于把握当今中国社会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兴盛与危机》的续篇,继续用全新的历史观分析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   八十年代,与李泽厚其名的精神导师,游学香港二十载归来!
    在今天学者局限在本专业内,学问越做越细的时代,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和走向近代的曲折,作宏观视角的观察与分析,金观涛之外,尚无第二人与之匹敌!!
  •   吸引我的是作者的题目,看完之后觉得深刻系统。
    对于作者十分钦佩,作者的论述严谨而客观。
    强烈推荐阅读。
    不过为什么没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论述?
    可能是被出版署和谐掉了。
  •   不错,金观涛是我国比较有名的作者,有自己的观点
  •   金观涛的书,值得一看,虽然我很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很受启发。
  •   如题。
    想了解中国的历史命运,我们都需要更多这样的严谨的学者进行更多更严肃的研究,写出更多的作品!
  •   近现代史最具思想深度的著作。推荐给同事。
  •   这是一本好书,读完有同感的地方太多了,哎,恨不能早点知道这本书。好书被隐瞒了几十年,在中国,很多好东西都消失,再发掘,再消失,没有任何的积累意义。
  •   真的没有想到我们国内还有这样的学者有这样的功力和务实的精神完成这样的研究,对解读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读一读
  •   自成体系。
    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作出贡献。
  •   他的著作有一本买一本!利于思考当前中国!
  •   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用经济、组织形式、意识形态三者分析超稳结构,把意识形态的哲学观(道、进化论、辩证唯物、实践论)、社会观(地主主义、资本主义)、价值观(儒家经世致用、科学和民主、道德行为一体化)作为基因,基因的稳定决定了组织架构的稳定。 提出历史并不是简单以偶然、自由的演化,有种大历史观在深处起作用。
  •   重新了解中国历史
  •   将科学方法论—系统论运用到社会问题研究,读来受启发颇深,好书!
  •   金观涛的书还是颇有价值的,值得看。
    前几天看到金观涛的几本书给下架了,感觉很不好,说不定什么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和谐了,所以,还是赶紧买回来收藏吧。嘿嘿。
  •   中国文明却有特点但现在还有么
  •   中国超级稳定。
  •   此书是我的导师推荐阅读的,并开了读书会。
    其关于近代中国转型的分析,是独一无二的。对了之后令人兴奋,发人深省。
  •   富有洞察力的写中国近代史的好书,值得阅读和思考
  •   好书!
    热泪盈眶
    看看中国当下的那些知识分子制造的学术**,就知道到,文革后,89前,那批知识分子是怎么做学问的!
  •   不错,有一定的深度,搞人文社会科学的应该看看
  •   金观涛在80年代是个人物,我们想念他,激情燃烧的80年代
  •   不错不错 长见识了 金观涛不愧是大师
  •   书很好,有一层膜包着。就是好像太少点,不过都是精华。金观涛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他的书我会全套收集的
  •   对于八十年代的刘青峰,金观涛先生的兴盛与危机,可见这个姐妹篇也是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 要细细体会。
  •   凡金观涛的书都买,包括60元的观念史
  •   很喜欢这个金观涛先生的书
  •   有人说金观涛的书不仅仅是书还代表了学者的尊严,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
  •   老师推荐的,作者用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研究一个问题,值得学习,书的质量不错
  •   讲的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
  •   非常经典的书,观点很新颖,历史书中的精品,值得一读。
  •   [22]天壤相弊:语出《战国策》。天壤:比喻事物的经久不朽。弊:败坏。意思是与天地共始终。[23]善国:进步发达的国家。[24]荦荦(luò):明显。[25]约法三章:事见《史记高祖本纪》。[26]代大匠斫(zhuó):语见《老子》:“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手者矣。”斫:砍。[27]孳孳:即孜孜,勤勉不倦。[28]畀(bì):给予。[29]靳(jìn):吝惜。[30]曷:何。贵:崇尚。[31]方富:比富。正:正法、治罪。莠言:坏话,错话。[32]虚憍:空虚骄傲。[33]“曲士”句:语出《庄子秋水》。曲士:乡曲之士。束于教:被他们所受的教育所束缚。[34]泥:拘泥。[35]猥毛而起:像刺猬毛齐竖一样纷繁出现。[36]漓:薄。[37]胠箧:《庄子胠箧》篇。[38]臣妾亿兆:把百姓当作奴隶。[39]故训:最初的解释。
  •   这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之作的续写,不可不读。
  •   老公在作者的另外一本书上看到介绍要买
    文章很有深度
  •   读过作者《系统的哲学》,特别是其中的序。现代的学人和80年代的知识分子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   启发性很强,准备把作者的其余作品也买齐了
  •   虽然作者有点热衷名词构建,但依旧是本好书。
  •   作者有大陆和海外的求学经历,角度很好。
  •   有很多新的观点和术语,长见识
  •   新观点,新方法很有借鉴,但是材料未免陈旧
  •   用数学方法研究历史,妙哉妙哉
  •   书是正版图书,帮同学买的,同学说这本书写得超赞,是老师推荐的,有空一定要来读一读,想必书中的观点肯定很厉害吧,不错,值得购买
  •   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些新的了解
  •   很深刻的见解,值得重读的好书。
  •   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   台湾的国学大家,我以前只知道任继愈,现在看来,人家那边的人才很多
  •   很厚实的一本书,随机挑选的,名字吸引,先买了再说,等有勇气了再慢慢看,哈哈
  •   大学时读的,好书
  •   好,非常好。上大学时候老师就推荐的,非常值得一看,许多东西都豁然开朗
  •   是一本建立系统的书
  •   当代大学生必读之作!!!
  •   虽然是帮人代买,但是每次我都喜欢读完再给因为确实认识深刻!
  •   为解答年青时的疑惑,终身相许,上下求索,寻求题解的著作
  •   一直想看的著作
  •   系列著作。一一必读。
  •   纯学术其实一样可以读。关于历史,很多是我们无法认清的
  •   这本书挺好,是买了兴盛与危机后又来买的
  •   帝国这本书不错,真的很不错
  •   这本书是 兴盛与危机 的后篇,最好一起读,也算能在整体上有个了解
  •   本书可与《兴盛与危机》同读,紧承那本书而来,学说就是学说,发人深思之处颇多~
  •   在李泽厚刘再复的对话录《告别革命》里有提到这本书,所以买来看看
  •   看过之后犹如醍醐灌顶,用大师之作来评价不为过也。
  •   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
  •   爱死此书,一定要收藏。
  •   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撒。。。
  •   好,心血之作,良心之作
  •   快递听快,还没看,应该还好
  •   我们寝室人手一套,是在是比较推崇的。希望大家喜欢!
  •   不错,挺好!看书ing
  •   看好书做好人
  •   虽然收到一本脏书,但它的内容是好的,还是给5星。
  •   包装好,好书
  •   正品好书,等待阅读
  •   深刻,广博
  •   写论文用 非常有用
  •   期待寒假把它看完
  •   90年代在大学时看过《走向未来》丛书中的几本,大开眼界并进而看了卢梭、孟德斯鸠、洛克的书。中西一对比就知道差异了。西方政治经济建立在人性本恶论假设基础才符合现实。而中国儒家的人性本善论假设使中国只能沦为“潜规则、血酬定律、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的社会。今天有幸买到金先生三本书后,感觉是目前所看到论述中国历史政治的水平最高的,比李泽厚、黄仁宇、吴思等前辈的视野更高。如有更好的,请书友们不吝指教!!!感谢金先生、刘先生。
  •   此书能出版,也算是中国大环境危机的一种表现。由于工作机会,能接触一些中高层官僚,平心而论,从个人品质上大都不错,但正是“他们”,做了那么多荒唐、愚蠢甚至是无耻的坏事。因为体系,所以无数个他,成了一个“他们”。做为每一个人的官僚,对中国历史的周期律、当今中国的现实都有体会,都知道这条路正在逐渐走到尽头,繁花似锦,烈火烹油——潜藏在心中的焦虑和无力感,也促使他们拼命把孩子们送出国,送到也许安全的彼岸。金观涛是当今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历史家,我认为唯一能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的伟大学者。相比之下,《狼图腾》只是自卑感的歇斯底里发作,《明朝的那些事》算是风趣故事的集锦,《剑桥中国史》是庞大细致的机械绘图,《黄仁宇系列》象玩弄老虎机的随机性赌徒。借用一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金观涛的力量,就在于此。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