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爱尔兰]约翰·莫里斯·凯利 页数:397 译者:王笑红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些语词赋予那已然为洛克所吟咏的、自然权利的单声圣歌以复调的魅力。确切无疑:只有约翰.凯利能够才思敏捷地写出这样的语句,它优美而叩人心扉,它充满智慧而注重词语的精致。凯利对英语(以及其他)语言葆有一种永生的热爱;或许,他会与奥登有共鸣:时间对勇敢和天真的人可以表示不能容忍,也可以在一个星期里。漠然对待一个美的躯体,却崇拜语言,把每个使得语言常活的人都宽赦但,这种对语言的感情或许并不是恒定的。正如我们从他的语句中流露的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所欣赏的J.S.巴赫的作品中可以瞥见的,他也懂得语言作为传达感情之媒介的不足,尤其在感情复杂而多面之际。这些话也许与我们将要探讨的,凯利最后的这本著作所关注的西方法理学的重要问题无甚关系。他以自身无与伦比的天赋向我们展示了以下这些伟大人物之间的思想之争:柏拉图与孟德斯鸠、阿奎那与伏尔泰、洛克与边沁,我们也将在阅读的旅程中发现,凯利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一切在何种程度上不过是语词之间的鏖战。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能够在西方法学理论重要主题的历史演进方面,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向导的法律思想史教科书。由爱尔兰著名法学家约翰·莫里斯·凯利写作的原书于1992年出版以来,在法律思想史界引起重大反响。并获广泛好评。 书中将自荷马时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切分为十个连续的时期,通过简介每一时期的一般历史和思想史,并叙述当时的思想家就法律中的主要问题所进行的阐述,从而对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法学理论的互动影响进行以时间为序的描述。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本书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法律思想的介绍,避免了同类教科书关注过去忽略当下的片面趋向。 本书对于学习法学和政治学的读者都极富价值,不仅有助于读者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完整梳理,同时也有助于读者理解法律思想背后的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成因与背景,当为本学科领域独辟蹊径的卓越之作。
作者简介
约翰·莫里斯·凯利(John Maurice Kelly,1931-1991),爱尔兰法学家、统一党政治家、议员,曾任爱尔兰总检察长, 贸易、商务与旅游部部长等职。都伯林大学宪法、法理学和罗马法教授,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
1949-1954年就读于都柏林大 学,1954-1956年在海德堡大学读研究生。著有小说《荣誉至上》(Matters of Honour,1964)和《死者的投票》(The Polling of the Dead,1993),法学作品《罗马的诉讼》(Roman Litigation,1966)、《爱尔兰法律与宪法中的基本权利》(Fundamental Rights in Irish law and Constitution,1968)、《罗马共和国民事司法研究》(Studies in the Civil Judicature of the Roman Republic,1976)、《西方法律思想简史》(1992)和《爱尔兰宪法》(The Irish Constitution,第4版, 2003)等,以及文集《挺身而出:约翰·凯利演讲论文选集》(Belling the Cats: Selected Speeches and Articles of John Kelly,1992)。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1.希腊2.罗马3.中世纪早期(至1100年)4.中世纪中期(1100—1350年)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350一1600年)6.17世纪7.18世纪8.19世纪9.20世纪前期10.20世纪后期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就这些主张,圣奥古斯丁补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如果私有财产是人法创设的,那么人法一样可以废止它。“根据人法,一个人说,这是我的庄园,这是我的房屋,这是我的奴隶;根据人法,也就是皇帝的法律……但是,如果废除了皇帝的法律,谁还能够说,那个庄园是我的,诸如此类?”的确,这些语句来自就特定主题写的论辩性的小册子。但它其实与私人所有权是自然权利的主张大相径庭。(这一小册子针对的论敌多纳图派看起来更接近关于个人财产权的一般理论,他们说增益财产的劳动赋予了人们拥有财产的基本权利。正如卡莱尔斯指出的那样,1300年之后,正是在多纳图派观点的基础上,洛克建立了私有财产权理论。)我们要注意的是,尽管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教义并不是共产主义的,也并未排斥私有财产,但它往往贬损获致财产的常见手段。这些手段可以被宽泛地归人商业,而教父们倾向于认为商业在道德层面上低于农业和手工业。他们尤其反感高利贷。直到中世纪中期以后,有息借贷的罪恶性仍然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主题。除了高利贷者以外,其他唯利是图之辈,如中人、投机者和垄断者也是他们谴责的对象。无疑,这是不当使用财产的例子(财产本身是无害的):其错误在于它利用了其他人的困境或经济上的相对弱势。
后记
时隔十年,得以修订自己翻译的第一本书,真是人生中无比珍贵的经历。将近一年以来,在下班归来的夜晚,我缓慢地进行着这份工作,因为与其说这是修订,不如说是推翻重来。2000年9月,导师贺卫方教授把这本他极赞赏的书交给我,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督促我完成了本书最初的翻译。这是一本绝佳的西方法律思想史入门读物,视野开阔、文笔优美、持论公允,让我领略到这门学科的魅力。与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我们有了Google、Answers.com以及其他各种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在修订本书的过程中因此受益匪浅。在最初的译后记中曾说,翻译这本书是“与语词鏖战”的过程。七年的编辑职业生涯中,日复一日看稿,这种体验无疑提高了我对语言规范的理解,对语言的感觉,令我对待自己的文字就像对别人的一样苛刻。此次,我逐字逐句调整了一些语句的表述方式,希望语言更简洁,改正了译文中的知识性错误及与规范译名不统一的地方,补充了一些必要的注释。相信读者们会看到这些努力。
编辑推荐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研人类中群己之界究法理外天人之际生学术上鸿鹄之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