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蒋后强 页数:297 字数:273000
前言
六十周年,六十部作品。2010年是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华诞。为总结办学经验,醇化学术氛围,凝聚西政情缘,学校定于2010年9月19日至20日举行六十周年校庆活动。经过认真筹备和严格筛选,我们谨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呈上自己的作业——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这六十部作品,集中体现了西政学术的传承和创新。全套文库共分为四个系列和两个单品,简称为“4+2模式”:即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文库(此次共收录15部)、西南政法大学博士文库(此次共收录15部)、西南政法大学学子文库(此次共收录15部)和西南学术大讲堂(此次共收录13部)四个系列,共计58部作品;另有《西南政法大学校史(1950—2010)》和《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学教育发展之路》各1部。各个品牌项目在持续性出版中通过六十周年校庆活动得到整合和提升。其中,“学术文库”涉及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博士文库”则集中展示我校近年来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准,此次入选的15部作品皆为各自学科和领域中具有问题性、前瞻性、深刻性和现实性的研究成果;“学子文库”的作者主要来自1980级西政校友,意在同时纪念他们入学三十周年;“学术大讲堂”则汇集了西南法学论坛、金开名家讲坛、名人论坛及我校教师的精彩讲座,将声音固化为文字,将瞬间凝结成历史。《西南政法大学校史(1950-2010)》和《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学教育发展之路》两书,是西政对于自己及中国法学教育发展历史的一次认真整理和回顾。
内容概要
本书在研究了西方国家大学自治历史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研究了高等学校自主权概念、法理基础,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现状和制约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落实的因素,最后,作者提出了落实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制度构建。
作者简介
蒋后强
男,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1988),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2001),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2006)。现任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行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思路 四、研究视角及方法第一章 西方大学自治的中国化 第一节 西方大学自治权的演变 一、大学自治权的形成 二、大学自治权的发展 三、国外主要国家的高等学校自主权 四、西方大学自治权的特点 第二节 西方大学自治中国化的艰难历程 一、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创建 二、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及改革实践 三、中国大学自治的典范 四、新中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合法化过程 第三节 西方大学自治对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启示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核心是学术自由 二、高等学校自主权是高等学校法律权利与法律权利个性化的统一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应与时代、民族文化、政体相适应第二章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概念 第一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提出的宏观背景 一、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三、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发 第二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形成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提出 二、学者的研究 三、政府的回应 第三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内涵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基本理论 二、几种代表性的高等学校自主权概念分析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研究中的几个误区(J 四、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内涵 五、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分类 第四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性质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是国家教育管理权的延伸 二、高等学校自主权是一种学术威权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是一种团体自治权 第五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结构 一、高等学校法人自主权 二、高等学校教师、学生自主权 三、与高等学校自主权相关的权力第三章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高等学校 一、高等教育及其本质 二、高等学校及职能 第二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合理性 一、高等学校的学术活动 二、高等学校的社会参与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的价值 第三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合法性 一、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政策依据 二、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宪法依据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法律依据 第四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社会责任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责任的概念 二、高等学校自主权责任的强制力量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的主要责任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第一节 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内涵 一、法律意义上的高等学校 二、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含义 三、我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变迁 四、我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规定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一、高等学校权利的含义 二、高等学校权利的内容 三、高等学校义务的含义 四、高等学校义务的内容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法律关系 一、高等学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 二、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三、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第五章 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现状 第一节 落实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尝试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法制化 二、《行政许可法》对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推动 三、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落实的尝试 四、高等学校去行政化 第二节 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生存窘境 一、案例分析 二、学者对中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现状透视的结论 第三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落实的怪圈 一、高等学校自主权落实中的“放”与“收” 二、高等学校自主权在政府与市场控制之间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与“双肩挑”干部制度 四、结论:中国高等学校自主权没有得到落实第六章 制约高等学校自主权落实的因素 第一节 制约高等学校自主权落实的文化因素 一、读书做官思想根深蒂固 二、权力权利观念不正确 三、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 第二节 制约高等学校自主权落实的体制要素 一、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二、高等学校的经费依赖 第三节 制约高等学校自主权落实的制度要素 一、制度设计的理论误区 二、制度设计的缺陷 三、政策与法律的冲突 四、高等学校章程不健全 五、校内规则与法律、法规的冲突第七章 落实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制度构建 第一节 落实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方法选择 一、法治:一种治权方法 二、高等学校自主权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三、高等学校自主权法治化的目的 第二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法治化的路径 一、改变传统办学观念 二、健全高等学校自主权的管理制度 三、转变政府职能 四、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权利救济制度 五、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司法审查 第三节 高等学校自主权法治化的局限 一、高等学校管理自主权的道德性 二、高等学校学术自主权的特殊性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007年9月28日15时30分,原告张民生准时到达法院,他被告知在6号庭开庭。这是一间不到16平方米的小法庭,仅有9个旁听座位,闻讯赶来旁听的10多名淮阴工学院的学生只好聚集在庭外。被告方张民生所在的淮阴工学院经管学院4位领导也到庭旁听。看到来了许多学生,校方领导询问学生为什么来,是谁叫来的?学生们表示,没人叫他们来,只是听说了此事,正好下午没课,就赶来旁听。“我们很想知道这件事的过程和原因。”一些学生表示。开庭后,审判员提出,希望双方能够调解,双方均表示愿意调解,审判员要求所有旁听人员退场。3分钟后,审判员表示,调解失败,开庭审理。原告张民生开始宣读诉状,详细述说侵权事件的发生经过,审判员先后3次提醒他,事实部分原告、被告、法庭三方都有文字材料,不必细说,可直接提出诉讼请求。张民生在诉状中说,2006~2007学年,淮阴工学院安排他负责工商管理专业8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但被告淮阴工学院责令原告在指导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不能使用自己的姓名,只能使用经管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积羽(具有副教授职称)的姓名,并要求原告在所有相关文件指导教师栏只能签张积羽的姓名而不能签原告的姓名。诉状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淮阴工学院将于2007年12月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诉状说,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估成绩及其带来的巨大利益(荣誉、生源、资金等),校方公然地、不择手段地、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在评估指标上弄虚作假,以欺骗即将到来的教育部评估专家和社会公众。张民生认为,淮阴工学院侵犯了他的署名权,侮辱了其人格,对他本人的身心造成了严重损害。张民生提出三项诉讼请求:被告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被告支付原告精神赔偿金3.9万元;被告承担诉讼费用。
后记
作为西南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的学术文库之一,书稿通过评审后,总觉得有些感激的话想说。本书以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借助2007年重庆市教委的立项课题名称,书稿在手中实际已掂量多时,但因自己在学术上的信心不足,总觉得自己太笨,边学边写,花了近10年时间才形成此文本,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该文本只不过是一堆废纸,但我还是能够自娱自乐。无论如何,借今年我校60周年校庆的机会得以正式出版,实在有些庆幸。当然,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张诗亚、张维平先生。老师思维敏锐,学识渊博,诲人不倦,让我终生受益;老师严格要求、催人进取,才有了今天的书稿。我要感谢劳凯声老师、吴康宁老师、卢有铨老师、丁钢教师、何景熙老师、杨昌勇老师对我写作博士论文的指点和影响。还有很多支持我完成此项工作的朋友,在此不一一提及,一并表示谢意。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自主权研究:法治的视角(戊午)》编辑推荐: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文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