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与枯荣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江平,陈夏红  页数:497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一生中真正能称得上是故友、至交的人几乎没有,这可能与我的人生信条“君子之交淡如水”有苯吧!也许是因为自己年轻时被划成了“右派”,故友和至交逐渐离去,人情淡漠,我也不敢再奢求于故友和至交了!近三十年来我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可能与两个人的启迪有密切关系:一位是李慎之先生。我与李慎之先生交往只有五年,那是七届全国人大(1988-1993年)法律委员会期间,他是法律委员会委员,我是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经常在一起开会。他那“右派”经历与燕京大学的学历和我相同,再加上我们对政治风波的看法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之间的谈话,可以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我们去贵州视察工作的途中,他对我说:你们搞法治的,最终会发现法.治的困惑在于政治,法治离不开政治,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你们是绕不开的。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也促使我更关心宪政,关心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改革。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之核心。

内容概要

本书不仅忠实记录了江平八十年的沉浮与枯荣,也涉及其亲历的众多历史事件;不仅是江平治学历程的全记录,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缩影。江平先生的八十年,不仅仅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更锻造出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出版者一百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建立现代中国进行了艰辛的努力。作为法学家和教育家的江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在这本口述历史中,为我们娓娓道来地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心怀天真理想的革命青年,在苦难煎熬中思索和磨练,最终成为一位“只向真理低头”和为“法治天下”和“宪政民主”高声呐喊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故事。每一个向往富裕、民主、文明中国的中国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生动知识和人应当怎样生活的人生教益。——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他言中溢大爱,行中见正气,他把“美”散布人间,江公何尝不是性情中人!大哉,一代师表,我心中的楷模!——著名律师  张思之江平教授总有超乎一般法学家的宏观视野和前瞻性看法。他总是用宏观的视野向前看,并提出独特的架构和理念。我想这一点,应该是江平教授对中国法律乃至中国整体发展所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江平教授的卓越贡献,最终奠定了法学研究的方向和法治事业的基础。——著名法学家  王泽鉴

作者简介

江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曾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香港大学、意大利第二罗马大学、日本青山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民法、罗马法、公司法等课程,并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秘鲁天主教大学名誉法学教授等殊荣。现仍然担任着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国际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书籍目录

第一卷似水流年     一、我的青少年时代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谜  大连的文化与历史      印象中的大连      小康生活     亲眼看“八•一三”之战  从大连到北平  北京生活记  家庭教育氛围很好  初中时经常去中南海玩  强化治安运动  吴佩孚的葬礼  我的哥哥是国民党少将      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有两个烙印 二、崇德三年  考入崇德中学  崇德中学溯源   崇德中学的Vl系统   崇德中学很宽容   高中三年,轻轻松松就过来了   崇德学生分四类   管理食堂,练习自治   民主学生运动的洗礼   担任崇德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   地下党与学生自治会   出黑板报,演《陞官图》   足球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教会学校不强迫信教   报考燕京大学   顺带说说芮德兰事件  三、我在燕京大学   考入燕京新闻系   与清华擦肩而过   燕京大学的教与学   燕京大学的TOSS传统   燕京大学的生活   只记得教《新闻学概论》的张隆栋   学生自治会选举   接头暗号是AB     参加高唱队      参加义校,接触生活   参加黑白社     加入燕京足球队    护校运动    我看到了战争场面    燕园被解放SO    欢迎解放军入城    报名参加南下工作团    改名江平    如果恢复燕京大学,    哈佛燕京学社的钱依然可以用    司徒雷登身后事  四、“最早我是文工团的”    南下前被留下来    参加“青训班”    我们穿上了灰布军装    推选文工团领导    唱砸合唱,我无地自容    配合形势做宣传    取消“自由”    郭沫若的赞美诗    在文工团的乐趣    文工团解散    从文艺到体育    自学俄语,引进“劳卫制”    组织派我学法律    别了,燕京大学  五、杂忆留苏    人人都要抢“白旗”    九天九夜到苏联    从莫斯科到喀山    分到喀山有点不情愿    喀山大学    列宁与喀山大学法律系    初到苏联,印象最深的是战争的残酷    苏联女孩爱找中国男生 ……第二卷 廿载逆境第三卷 我的教与学第四卷 大立法时代第五卷 为法治呐喊

章节摘录

插图:我上高中那三年,正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从和谈到内战的三年。那时候,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自然影响到崇德中学。当时学校的教员和学生中,既有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及其外围组织,也有国民党的三青团员。由于各种势力都有,都想争夺学生会的领导权,这样一来,学生会领导权的争夺就十分激烈了。学生大概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类是进步学生,甚至有些中共地下党员。我到崇德中学之后,跟这些学生交往比较多,比如顾昂然、李友滨、金铮等,我跟他们现在还有来往。学生会的领导权,也往往掌握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民、青联和进步学生手中。第二类是学生教徒。应该说,在基督教办的教会学校里面,真正信仰基督教的人并不多。崇德中学名义上是教会学校,学校鼓励大家信教,但也非常宽容不信教的学生。信教的学生每周末都去做礼拜,参加一些校园里的宗教活动。这样的学生有一些,他们大都是虔诚的教徒,比较老实,几乎不参加政治活动。从政治倾向上来说,他们处于中间偏右的状态,活动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维护教会权威,但所能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在崇德中学复办后,这类学生教徒数量已经大为减少了。

编辑推荐

《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只向真理低头。我只坐在法律一边。我所能做的是呐喊。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我的中国梦,就是法治天下。如果来生再让我选择的话,我还要选择在大学当教授。——江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沉浮与枯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3条)

 
 

  •   人生能有几次的轮回,展开《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沿着江平老人平凡而又带着些苦难煎熬的一幕幕历史,去体会一个奉献于法学界一生的耄耋老人,“只向真理低头”、“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等这些普通而又响当当的话语是老人做人的信念,为的就是求得一个“法治天下”的中国社会,这样的执着足以让我们对老人产生无限的敬意,老人的故事也是我们逐渐健全法治进程的浓重缩影,也让我们领略给我们经济发展作保障的各项法制建设均来之不易,虽是一本个人口述所整理的传记,本书已作为读人、读事、读史明法理的一本好书先后入选2010年度深圳读书月好书榜首,新浪、《光明日报》、《新京报》等十大好书上榜书目。
  •   本书忠实记录了江平八十年的沉浮与枯荣,也涉及其亲历的众多历史事件;不仅是江平治学历程的全记录,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缩影。江平先生的八十年,不仅仅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更锻造出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   江平先生的沉浮与枯荣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曾经在中国政法大学接受研究生教育,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在从事的是公安工作.法治就与我密切相关.江平先生充分反映他作为一名中国法治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对我国政治\经济\私权的发展的深深关切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坦荡磊弱, 为中国宪政\人权\私权发展\市场经济呐喊, 是一代法律人楷模,我对他充满敬意.
    中国经济已经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的继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但中国法治近些年的退步,却使我我们深深忧虑.江平先生也意识到这点,但却没有充分表达,毕竟右派的经历有切肤之痛.中国的改革已经把政治改革\宪政民主推动面前,真心希望当政者能顺应潮流,为国家的发展与民生之改善作出更大努力.向江平先生致以敬意,他是社会的良心.
  •   两部巨作都是八十多多岁的老人用一生铸就的作品,一个男性一个女性,风格各有不同。《沉浮与枯荣》是口述的,读起来像是在听老爷爷讲故事,《巨流河》是齐老师亲自执笔,温婉刚毅栖息迤逦而下,我更喜欢齐老师得文笔;江平老师的人生经历有过留苏经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是他的少年时期得益于父亲江仲宁的才华,保障了一家人相对幸福和安定能够,虽然江平教授对在抗战时期如此静谧幸福的度过少年时期似乎有一些遗憾。而齐邦媛老师则是经历了抗战的洗礼,从东北到南京,战争带给了了她很多的记忆,包括张大飞的殉国。江平老师一直在大陆生活,大陆的政治风波影响了他20多年的大好年华,甚至导致他的婚姻破裂、身体致残,48岁才开始人生的价值贡献。齐邦媛老师就幸运得多了,父亲国民党身份在解放后举家都到了台湾,没有政治的迫害,完整得记述了在台湾的经历。总之两位老师,用各自不同的经历记录了中国80多年的一段历史,可以说他们是中国发展史上两个宝贵的活化石。详见****://blog.sina*******/s/blog_4a6e95050100qvf3.html
  •   此书是值江平先生八十大寿之际,他的学生为其送上的贺礼,全书是由江平先生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而形成,共计44万余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的是江平先生的人生及成长经历;第二部分着重对江平先生主持或参与的一些立法活动、学术研究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江平,原名江伟琏,1930年12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大连市,在家排行老五。1938年随父亲工作变动来到北平市,后于1945年考入崇德中学(现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1948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学习期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上了一年大学的江平被分配到北京市青年文工团和北京市体育分会进行工作。1951年,国家鉴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决定选派一批公派留学生赴苏联进行学习、取经,江平先生就是这三百多名苏联留学生中的一员。到了苏联后,江平先后在苏联碦山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研习法律,并于1956年回到北京政法学院(后于1983年改为中国政法大学)担任教学任务。江平先生曾说过“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时间很幸福的事”。但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是在反右运动中江平先生被错误地打为右派,并在西山劳动改造时不慎被火车压断了小腿,随后江平先生就在身体和心灵双重压力下度过了二十年人生最艰苦的时光。伴随1978年北京政法学院重新开学,江平先生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学生中间,并先后于1979年担任了民法教研室负责人、1983年担任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1988年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务,直至1990年卸去校长一职。用江平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上苍在1975年以后给了我整整二十二年的逆境,随后又给了二十二年的顺境。逆境给了我磨难和考验、给了我沉思与回顾,使我能以平常心看待一切。”
    在学术研究部分,江平先生详细介绍了《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著作权法》、《公司法》、《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的起草过程,这些法律中有些是江平先生在担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以及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所亲自主持的立法工作;有些是基于江平先生在民商法学方面的渊博知识而受邀参加的立法工作。在介绍过程中,江平先生并不是单纯、枯燥地就立法工作进行介绍,而是采取了对每部法律出台背景、具体制度设计进行详细解读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探讨,并采用二十年后回头开的方式对部分重点制度设计进行评判。同时,江平先生还对我国民法典起草的曲折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民法典的整体框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仿佛江平老师就坐在我的面前将他的法律生涯、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这其中既包括他八十年来积累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也包括对法学界后备的告诫和启迪。整本书具有非常高的可读性,是法律理论工作者和工作者闲来翻阅的刊物之一。
  •   读江平先生的《沉浮与枯荣》,是与齐邦媛女士的《巨流河》一起读的。两个都是学者,一个长于文学史,一个长于法学,两人都经历了日本侵华以来的中国大时代。
    齐先生的书,前面部分充满了家国情仇,“国破家亡之恨事”,娓娓道来,令人潸然泪下,文字优美,充满了人性的真、善;后面部分是其学术思想史,书生意气,跃然纸上,足显学人之执着与可爱。整本书,除了分享现代以降的诸多“中国往事”,令人受益,也催人上进。
    江先生的书,除了断章,还是断章,以“口述历史”之名,其实都是鸡零狗碎之事。江平先生本有着此书之外的种种人性、学术与思想之高妙,然该书文笔拙劣,以小学生之记叙手段,做编年史之拼凑文章,实是糟蹋了先生一身光芒。
    两部书读来,前者令人畅快,后者令人遗憾。或许跟百年来中国现实有着极大关联——在荒诞的政治体制框架之下,文学尚可以快意人生,偌大中国,可放下若干书桌。可法学,无论是传统,抑或是现实,都是空中楼阁的梦想,既不曾实践和实现,何谈思想和成就。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诸位评论者,或是推手们,我们时间都很有限,没有必要以溢美之词,或者不着边际的推介,耽误读者的时间和金钱。
  •   我不懂法律,也不感兴趣,只把此书当传记读。读后可以为之击节者有五:其一直书“反右是阳谋”。目的是把知识分子整成摇尾听话的要饭狗。为此呼吁那些整人和被整的法学家写忏悔录。其二在日本国际法学会上从六个方面讲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其三,从比较法的研究质问为何不提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其四两度引证俄共中央书记久加诺夫所提的造成苏联垮台的“三垄断”原因:即意识形态、政治权力和封建特权,以及南共联盟中央书记德热拉斯提出的:苏联东欧共产主义取得政权后并未消灭阶级分化而是建立了一个权势控制的新阶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出现了阶级的异化。其五,市场经济和法律都不是万能的。引吴敬琏说:“好的市场经济由法治引导,坏市场经济以权势引导”。宪法的核心是民主和自由。法治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权。法制是手段,法治是理念。有宪法不等于有宪政,有法律也不等于有法治。要把法律性工具制度变成治国的理念,只有实行法治,中国才有希望。
    此书所以备受赞扬,不仅由于作者的学识、人品和沉浮枯荣的一生,更缘于他出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良心。敢于直抒己见的不断呐喊。放眼当今,这种敢于呐喊的人,不怕坐班房的人,太少了。
  •   一个80岁的长者为了自己心中的法治理想,还在为法治奔走,呐喊,很难得。这本书是他口述,别人记录后经他审阅后出版的。书中所写可以为你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一个侧面、剪影。作者江平一生经历坎坷,但他始终不屈不挠,终其一生,为法律呐喊,直面历史进程中的伤痛与是非。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   沉浮与库容:八十自述,是我一直想购买的一本书,买到后非常高兴.江平先生是我国法学界泰斗,治学严谨,在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有很大贡献.看江老师的书仿佛又在听他的课,又好像听他讲自己的人生历程.
  •   江平二字本身就是一部书、一个良心法学教育家用心血、生命纪录的人生。

    江平教授的80年就是中国法制建设的80年。从砸烂公检法、无法无天,到逐步有法可依,再从法制到法治。。。。。。

    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回国后就被无端的打成右派,妻子被迫与其离婚,后在改造中失去半条腿,在经过多次运动形成人人不敢说真话的年代,江平老师却仍然为法治天下呐喊,是带血的呐喊、是用其生命呐喊!

    在暗无天日、无法无天、没有自由的年代,江老用诗词抒发情怀,他的诗词很好,毛笔字写得也很好。曾经有谁说过:和平对人类有益,灾难是诗词鼎盛的土壤。

    读大学时,听江老的讲座,简直是精神、文化的盛宴,他的讲座从来都是连挪脚的地方都没有。他有人格魅力,他有良心的教导,他率直、坦诚、不做作,记得他在88年前后的讲座上为知识分子的待遇呼吁时说,它作为一个堂堂大学教授,最大的希望就是忙碌一天后,能在自己家里洗个热水澡。

    老人家客观务实,坦言法律不是万能的,他说律师要克服麻木、浮夸、把事务所当成谋生的工具等职业病,他认为,市场经济有两个灵魂,一是自由,一是秩序;他认为宪政的核心就是民主和自由。放眼50年,总的来说是进步、完善。。。。。
  •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P126
    反右斗争是一场集中对待知识分子的政治斗争,其目的就是让知识分子从此“听话”,不要有“反骨”,起到这个震慑作用就可以。 P133
    千言万语满胸臆,欲诉欲泣无从。长吁三声问天公,为何射日手,不许弯大弓。
    翻云覆雨人间事,过耳过目无穷。谁主沉浮与枯荣?欲平心中愤,唯唱大江东。 P157
    日本共产党说,专政(Dictator)这个词应当译为执政,是无产阶级执政,而不应当是无产阶级专政。 P218
    以前是国家权力从社会权力中分化出来。今天是社会权力从国家权力中解放出来。 P240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书记久加诺夫说得好,他说“苏联共产党垮台的真正原因是它的三垄断制度,即共产党员以为自己想的说的都是对的——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以为自己的权利是神圣至上的——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为自己有不可能说都可以尽管做的特权福利——垄断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这三垄断:垄断意识形态、垄断政治权利、垄断特权利益,就是十足的专制,就是缺少真正的民主、自由机制。 P265
    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前提。 P359
    这些代价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的大部分利益被少部分人取得,而改革的痛苦和代价,却由大部分弱势群体(包括国企职工等)所承受。 P389
    世界上恐怕难以找到像中国那么多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各省法院院长被判刑的例子。 P426
    宪政里面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两个,一个民主,一个自由
  •   好书不需要理由,经典不需要刻意的铭记就会令人念念不忘,日久弥新。
    这本书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了一代法学宗师江平老人的八十年奋斗历程,他学生时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进取,二十年逆境中的不妥协不放弃,在中国政法大学任职期间的开创和革新,在罗马法、比较法等法学传统上的恢复和延续,作为一代宗师而桃李满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立法中的**贡献。然而超越于这所有一切辉煌成就之外的最令人感动感念和感叹的是江平老人抛开各种学术光环之后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无限人格魅力。
    值得一读的好书,值得珍藏的经典之作。
  •   从大学时聆听他的讲座,要毕业15年后仍在关心他的著作,江平校长影响了我的一生。

    有书友评论说:“看不懂这本书”,“这本书很凌乱”,“很琐碎”,“不如某某书”。这不能怪你,因为你不了解江平。

    一生关注“私权利”,“民权”的江平,命运却是极为坎坷的,这是由于新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决定的。他的很多境遇与心情又怎么细说给你听呢,即使他想说,出版社也不敢印啊。从20年的“右派”身份,到“八九”人生的大起伏,这又怎么说呢!

    今天,他又以80岁的年纪,不计名利,毅然从一名知名学者,转型为公众知识分子,这又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因为知名学者可以荣归故里,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公众知识分子,搞不好就会被正在急于制造“河蟹”社会的制造者们把你“河蟹”掉了。

    读懂江平首先要了解江平。了解“只向真理低头”在中国社会是多么“知易行难”的真理。
  •   每位法学学子都值得一读。这本书不只是江平教授80年生活沉与浮的纪录,更大的价值在于其展现了建国以来法学的枯与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立法时代的描述和对法治、改革、法律与经济的关系等独到见解于我有很大的触动。适合很多对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特别是立法史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   江平先生是近二三十年法制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人,我觉得他是法学家也是思想家,更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深度参与了许多重大法治事件。他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描绘了这段历史,更是在事实阐述的同时传达了一个法律人的思想和追求。无论你想了解中国的当代立法体制,社会背景还是一些具体制度等等,这本书都给人提供了学习的角度。祝福江老师这样的学者能够长寿长鸣。
  •   江平老师是民法学界的泰斗,本书语气说是老师的沉浮与枯荣史,步入说是老师的成功与伟大史。
    第一次知道江平老师是一个残疾人,第一次知道江平老师婚姻那么坎坷……感动之余,心中对江平老师是更加敬佩!
  •   特殊的历史造就了特殊的历史人物。江平老先生正是中国法制史活生生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我是法学科班出身,现在也正一线从事着法律工作。本有着崇高的法治信仰,但往往在混乱的现实面前郁郁寡欢,对着中国的法治环境及未来毫无信心。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其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不断的参与、积极的促进,才是对法治最好的推动。江平老先生以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的气魄向世人昭示着,结合中国国情,法治需要我们的信仰与坚持。
    非常推荐法学生们好好看看这本书,从一个书面中不曾有的角度了解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人。
  •   作业教育家和法学家的江平先生的一生, 就是中国立法过程的缩影。书中娓娓道来的讲述了江平先生亲历的历史,为中国的法治和民主而呐喊。
  •   关心法治真谛、现状和障碍的中国人,都应该读读这位80高龄仍在为法治呐喊的长者的书;生怕中国传统中断、忧虑中国知识分子消逝的人们也应该读读这部书;浩然正气在这里延伸,中国的脊梁没有被打断,一个高倡独立性、批判性,满腹经纶的巨人正站在您面前!
  •   沉浮与枯荣 江平 绝对正版
  •   江平先生说,我的中国梦是法治天下。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里,此四字傲然而立。昭示着法律人的追求与梦想。江老一生,所遇几多。数十载沉浮,淡然处之,笑看云卷云舒,此等宠辱不惊的心胸气度,值得你我追寻。
  •   初看到“沉浮与枯荣”就吸引到了,看了作者的生平,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跨越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跌宕的时期,本以为能看到一部能够深刻剖析历史、社会和法律的好书。但是结果让人真的是无语。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记录一些琐碎的事情,对于历史上的很多关键事件都没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写道20世纪90年代,竟然省略掉了。。。。
    无论从法律、历史、社会各个角度都没有独到和新颖之处。流水账式的记录让人感觉乏味。最终给我留下的就只是作者是一位罗马法的专家,但自己对于罗马法也没有太多的记录,最终我也只是知道有罗马法这个东西而已。
  •   江平老校长“不向真理低头”的铮铮铁骨,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理想让人钦佩。旁观他的成长、成熟历程,为法律人坚守职业道德、建设法治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   首先要说明,本人是法大人(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法大求学7年),因此对于江平先生的这本书有着更多的感悟与共鸣!
    书已经读了大部分,结合自己七年来在法大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比较自然地认为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法大人的精神史诗!
    同时,对于每一个有志于建设法治中国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称得上:心怀法治理想者的启悟录!
  •   在书店中看到这本书,无意中翻了几页,就决定买下它。书中介绍了江平教授如何与法律结缘,进而深研法律,从而成为建国后最早的一批法学教育家。其实书中介绍了民法在新中国的发展,我看到的却是当我们看待事务时应该用历史的观点,尤其是看到《民法通则》颁布的历程,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部法律有那么多的缺点,多么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当时制定这部法律时是经过怎样的波折,顶住了多大的压力,这部法律又为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   江平老先生的八十自述,错不了!
  •   好书,不但是江平老师的历史,也是中国法治前进的历史,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足迹……好书
  •   这本书可惜不是江平本人写的,文笔非常非常地一般,相比较起来,不如齐邦媛的《巨流河》和何兆武的《上学记》。看来即使是口述,也需要找一个文笔好一点的记录人。
  •   江平的书,学法律的都应该知道他,老一代的法学家,认真做学问的法学家,值得敬仰的法学家,本书强烈推荐
  •   江平老师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80年的人生浓缩在一本书中

    这本书使我们感受到江平老师的人格魅力 而且会引发我们对中国法治现状的思考
  •   一位法学家的沉浮与枯荣,事实桑仓,人生豪迈。
  •   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尺很大程度可以从这个社会的法治现状看出来。江平的这本书,客观的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走过的路程,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方向。
  •   江平先生一直是深受学界敬重的知识分子。他已年届八旬,但仍然坚持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而鼓与呼
  •   看完此书,它不仅是江平教授的人生传记,更是一部中国的建国以来的法律发展史。深深感受到老一辈学都的不易和他们的敬业精神。
  •   书很好,江平的一生沉浮,大家有必要学习,尤其是是学法律专业的
  •   一向对江平老师非常景仰,看了他的自述看到了一个真正关心中国法制发展的形象
  •   江平老师无疑是中国法学大家 书写的很实在也很证实 反映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   欣赏江平和吴敬琏的治学精神,为民主法治的鼓与呼。
  •   此书非常好,敢讲真话,也比较公允,名人之所以名,人格最令人尊敬。江平只担任政法大学两年校长,却有很多人记得他校长的身份,是人格魅力起作用。相比而言,我们很多大学校长就不能提了,最近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跳楼事件,该学校的校长形象就很丑陋,学问再大也让人怀疑。
  •   江平老师的经历何尝不是中国现代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历程
  •   主题是很好的,内容是丰富的,表现形式是合适的。
    但是,装帧设计是非常糟糕的。
    1、书中不少页面大小不一,高宽都不一致,严重影响江平教授这位**思想家的形象。
    2、心灵史、思想史,溯源达知的效用如要更好发挥,外在的吸引力是必要的。思想家的沧桑折射民族的忧伤,思想内涵的表现形式太平淡,就有点遗憾。书的分量很厚重,但是质量太重,内涵深邃,但是装帧肤浅。
    建议再版,学习《往事并不如烟》
  •   导师推荐的书,买来看看,很不错,江平一直是我喜欢的法学家。
  •   这本书一半写江平的回忆录,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最坚强的人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一生大部分被打击,确实坚强。书的另一半是对中国好多法律的评论,大胆直言,上了一堂普法课,读完想让女儿将来读法律。
  •   看到江平的名头买了这本书。不过多起来没有听起来那么好。
    也许一些琐碎的事淹没了文章主要意思。难能可贵的是书中透漏出江平先生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法律人的担当。可惜太厚了,详略不当。可能是整理者的不太用心。这本书的标题应该是叫自传好一些。
  •   法治是吴敬琏和江平两位受人尊重的老先生的心愿。也应该是很多人的心愿。
  •   做中国的良心——江平,江平教授是永远的精神楷模!
  •   叙述了江平教授的一生及中国的法制进程
  •   江平校长是法学界的泰斗人物,命运与中国的法学发展连在一起
  •   法学家江平的人生故事,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   江平先生 一生的法律历程 我想从前辈的历程中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向他学习 置身于法律事业
  •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的 江平老校长是一直很崇拜的人 看这本书对法学学子还是很有用的
  •   买的时候是冲着江平这个人的,作为民法的大家,一定有很多故事,比如叙述中国民法演变的历程。读了200多页,感觉的确如此,而且,关于自己解放后的曲折经历,尤其是在苏联和文化大革命的经历,使我们从另个角度再次认识了那一段苦涩历史,也许与史学家比,不是那么系统,但比较真实。
  •   江平先生的口述娓娓而道,像说别人故事似的。陈夏红先生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也惊奇。他俩有点像。
  •   暂时没有阅读这本书。不过看简介是值得我们看的。江平老师也是一位大学者了,他的故事也代表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待读完再写书评。当当的书质量都不错~
  •   感想如下:
    1、读完江老自传,很是感慨。1957-1977,这二十年,在中国生活真是遭罪,尤其对知识分子。
    2、江老是有良心的人,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国家负责人。
    3、看得出来,江老是个平凡的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敢于直言而成长为法律名人。
    4、自传对特殊时期64略而不提,能够理解。
    5、由别人来写自述,总是不太贴切。当然年岁大了,也可以理解。
    总之,值得一读,那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   人生起伏不定,充满沉浮与枯荣
  •   透过江平教授的经历,可以了解中国法制的进程,受益匪浅
  •   买2本,还可以把 法学书写得好的 太少了 没办法 中国就这国情 国之不幸 这个作者(不是江平)有点幼稚,最后一章是败笔,买弄自己弄巧成拙,有点想把最后一章撕掉
  •   这门书江平教授的文字表述易懂,并且分了人生几个不同部分来写。
    个人是希望他能够针对特殊时期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多点故事。。。
  •   中国的脊梁!希望中国能够多一些向像江平先生的人!
  •   沉浮与枯荣
    这本书不错。
  •   江平的书,,好书
  •   沉浮与枯荣
  •   作为一位法律人,江教授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这本书却不是枯燥的说教、沉闷的法条,反而从中看到了乐观的心态,甚至有点小孩子的好奇心和单纯。自己是不是太复杂了,太社会了?是不是失去了走上这条路的初衷和热情?是不是在功利的社会中迷失了本我?看看前辈的不易,比较几十年来法治的进程,进步还是有的,希望还是有的,当然,困难肯定也还是有的。
    向前辈致敬!
    向所有本着一颗法律的心,干着或者不干着法律的活的人们致敬!
  •   因为是江平老师的口述,所以本书通俗易懂,而且本书纸张质量不错。赞一个!
  •   书的质量很好 发货也很快 今天看了一部分 江平老先生真的写得很好 推荐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平,读书人都应该读一下
  •   人生未必尽华盖,坦途仍需多豪迈。江平老师的经历对于我们法学学生本身就是一本值得不断研读的书~很受启发。
  •   很不错,是本更好了解江平的好书
  •   了解江平的好书
  •   很佩服江平老先生,我要向他学习,这是本好书
  •   了解了很多江平老师的历史,和我们国家那个时代的历史!
  •   非常敬仰江平老师的品德,才学,看过书后,进一步加深了对老师的了解,知道了早年的留学苏联、50年代提前回国,报效祖国,却抢了一顶右派帽子。新婚妻子离他而去,劳动改造身体致残,北京郊县教书谋生,改革开放重回法大,80年代崛起成名,担任校长振兴法大。人大常委推进法制,法制进步功不可没。
  •   还没有看完,讲述江平先生的一生,值得一看。。。
  •   江平教授的经历值得我们年轻人去思考,学习
  •   江平先生的坚持让人感动,也渐渐明白了一个我们曾经不了解的时代所掩盖的真相。
  •   当代中国法制状况属实混乱不堪,但若没有江平等法学先贤的努力,也许会更加不堪,,,历史不容假设,因为历史的假设更加让人痛心不已,,,,
  •   非常喜欢江平先生,特买来此书,看看一身正气的江校长是怎样炼成的
  •   这本书写了江平老先生的一生,很值得一读。
  •   江平是我们老校长,虽然回避了某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这本书依然充满思考和智慧。值得一看。
  •   江平老师的书,好好读读还是很有启发的
  •   江平先生,值得尊敬的人!
  •   江平乃新中国民法三杰之一,早就对他有所听闻,拜读此书,亦不胜荣幸啊
  •   虽然,这不是一本法学著作,但是江平先生的书我们还是要——顶顶顶!!!
  •   对于江平教授一直只是听闻 但是对他已是感到十分敬佩
    看到他的传记毫不犹豫的就买了 还是很不错的
  •   蠻崇拜江平教授的!第一時間拿到手就看完了
  •   对了解江平先生的一生很有帮助,更喜欢江平先生了
  •   江平是我国法学界泰斗,此书概括了其人生感悟,读后令人受益匪浅,是法学学子的人生好教材。
  •   虽然不是学法律的,但很喜欢江平的人格。
  •   书不错,是正版,包装也好~内容方面,江平老师的书值得一读
  •   江平果然就是大师,他的人生值得我们了解品读
  •   江平老师的人生总结,值得一读
  •   江平,法学泰斗级人物,点一个赞
  •   江平老师絮絮的谈自己的往事,个人与社会,过去与现在,旧法与新法。跟着老人一起回忆。
  •   中苏关系
    斯大林对中国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中国方面也对于苏联抱有一定的戒心。中国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几乎同时成立,但是苏联对前者较为冷淡或者冷静,而对后者的成立好评如潮。
    第一,斯大林认为东德是苏联解放的,多少有点“功臣”之感;而对于中国,则认为中国是靠自己的革命而获得新生的。第二,在苏联看来,东德在过去来说,其工业比较发达,工人阶级的队伍和力量都比较强大,德国向来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堡垒;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则只是农民主导的革命,充其量只是农民起义的胜利,而苏联向来对农民运动抱有很低的看法,认为农民是自发的小生产者。
    想来当时中国抱苏联大腿也抱得相当艰苦。斯大林一是怀疑中国共产党是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时间证明我们还真的是,大家都不玩了,我们还尾生抱柱);二是亦担心中国会成为第二个南斯拉夫,挑战老大哥权威,不忠于整个共产国际阵营。
    赫鲁晓夫上台,1954-1957是中苏关系蜜月期,两国政治地位平等,进行真正的合作。然而好景不长。
    至于中苏之间的论战——“九评”,乃至双方发展到使用武力——“珍宝岛武装冲突”,更是我们极不愿见到的。我第一次开始认识到政治家的思考与老百姓的思考差距有多大。政治家的思考可以翻手是云、覆手为雨,今天称你是“老大哥”,“无私的援助”,明天称你是“继承沙俄的侵略衣钵”,“连抗美援朝时的一枪一炮的钱都要”。老百姓的感受仍然是邻居就是邻居,朋友就是朋友,邻居和朋友总是有优点有缺点。
    “政治家”当为“政客”。中苏关系除了领土争端,应该还有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戳到了毛主席的痛处,倒也不是皮厚的人呢啊。
    再一次觉得不能怪我高中历史学得不好,都是说一半留一半,因为都是避重就轻,根本逻辑不通。
  •   江平老爷子的书咱还能说啥,除了好!
  •   冲着江平的名气买的,还没看。书印刷不错。
  •   中国法治进程与法学家的成长经历,一本好书
  •   江平老师,正直的学者。
  •   除了江平老师有些话显得过于繁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