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包晴 页数:303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余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相对隐性的环境污染转移问题加剧了国内环境的恶化程度,而这些环境问题也像经济发展问题一样十分突出,成为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一样带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这使环境污染转移有了可能,也增加了预防与治理难度。也许正是这些现实的环境问题触发了我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关注,并促使我将研究兴趣的重点与主要研究范围放到了环境污染转移问题上来。 从某种角度讲,作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生态环境及其安全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它同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转移呈上升态势。环境污染转移与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不断加深。有的地方因为环境污染的转移已出现了环境公害事件,教训是惨重的。从现有状况看,环境污染转移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情况,也发生了其他情况。
内容概要
环境污染转移是环境污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绝非简单的位移.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将污染转移到异地他乡乃至个人。转移的结果,使环境污染以更加隐蔽、分散和危险的方式存在着,形成了广范围、深层次的污染与危害,其防控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已成为国际范围内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从我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及环境污染的现状看,环境污染转移现象已较为普遍,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也是建国以来所罕见的。然而法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深入研究的成果尚很有限。本书通过对国际及我国范围内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特点、表现形式与后果等基本内容的阐述,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说设想。作者力图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并分析说明环境污染转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从新的视角提出了环境污染的转移形式与作用途径,以期引起政府及其他决策机构与人员的关注与重视。期待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防控体系的创新与完善,也能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作者简介
包晴,女,汉族,宁夏人,1962年生。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学。近5年先后主持与环境资源法有关的国家部委课题1项、宁夏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2项,参加自治区社科规划课ai2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编写教材1部。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诸如《对我国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的理性思考》、《试析环境污染转移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影响》等数十篇有关环境保护的学术论文。在法学教学之余,并兼任宁夏自治区依法治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银川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及兼职律师等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环境污染转移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国际背景下的环境污染转移 二、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转移的挑战 第二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概念与本质分析 一、环境污染转移概念的法学内涵解析 二、环境污染转移行为的本质分析 第三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特点与分类 一、环境污染转移的特点 二、环境污染转移的分类与途径 第四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与造成的损害 一、国际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 二、我国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 三、环境污染转移造成的损害第二章 我国环境污染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节 发达国家向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污染转移 一、基本认识 二、发达国家向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污染转移 一、基本认识 二、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几种形式 第三节 城市区域向农村区域的污染转移 一、基本认识 二、城市区域向农村区域转移污染的主要形式 第四节 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污染转移 一、基本认识 二、环境污染在我国消费领域的转移形式与途径 第五节 环境污染向其他主体的转移 一、基本认识 二、环境污染向其他主体转移的主要形式第三章 环境污染转移的基本原因与影响分析 第一节 环境污染转移原因的经济学根源与基本理论 一、环境污染转移的经济学根源 二、环境污染转移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经济原因 一、内在经济原因 二、外在经济原因 第三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社会原因 一、环境污染转移与生态理念 二、环境污染转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环境污染转移与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四、环境污染转移与环境标准的差异 五、环境污染转移与制度缺陷 六、环境污染转移与贸易自由化 七、环境污染转移与国际直接投资第四章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法律责任的分析 一、国际法上的环境污染转移责任问题 二、国内法上的环境污染转移责任问题第五章 对我国环境污染转移问题法律控制的设想与解决思路 第一节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法律控制的立法现状 一、环境污染转移的国际法控制 二、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控制的立法现状 第二节 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的战略取向与制度安排(一) 一、环境污染转移与经济发展思想与方式的选择 二、我国环境污染转移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制定与实施 三、环境污染转移与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四、环境污染转移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五、增强环境权利意识与提高水平,推动公众参与 六、加强国际合作,遵守国际公约 第三节 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的战略取向与制度安排(二) 一、贯彻污染者自负原则 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完善环境审批准入制度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和责任制度 五、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第四节 几种主要环境污染转移行为的法律控制 一、关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环境污染问题 二、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环境污染问题 三、关于城乡之间环境污染转移问题 四、关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环境污染问题 第五节 环境污染转移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附录 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环境污染转移与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问题是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生态安全问题既与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安全问题紧密相连,又与经济发展、环境破坏、人口、粮食、资源问题,人权问题,难民等问题相连接、相交叉,形成了国家、地区、全球性的广范围、多层次、复合性生态安全问题,使生态安全与环境污染转移问题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从发展趋势看,生态安全与环境污染转移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多因性、复杂性、广泛性、隐蔽性及相互的关联性。从现实看,影响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除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安全问题、生物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等外,环境污染与转移问题也对一国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并将可能长期存在。 总体上说,环境污染转移引发的环境危害及对生态安全构成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这可以从两方面看: (1)环境污染转移已对国家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一国的生态安全问题既来源于本国的生态安全的威胁,也来源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国内污染转移、资源掠夺等生态安全的威胁。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中除一般性污染外,污染转移是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在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中,能源安全与环境污染转移尚未引起社会广泛、足够的重视,更糟糕的是环境污染转移比一般性污染的隐蔽性与持续性更长久,治理的难度更大,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更大的隐性威胁。 目前,我国生态安全的基本态势为:资源数量多、类型多而多数质量较差;资源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小;资源供给增长缓慢且后备不足而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并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