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王雷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最高人民法院新一轮的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优化职权配置。完善法官行为规范。严格执行‘五个严禁’规定,落实监督责任,确保司法廉洁。改革和完善法官工资福利与任职保障制度。完善法官激励机制。” 法官是将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追求具体化的使者,法官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是确保现代司法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事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实施。研究和解决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官管理机制,应当在“神圣的法律殿堂”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理论、方法和技术。只有通过创新观念和知识,整合包括制度在内的各项激励资源,以获得司法者与现行制度、体系的合作,才能确保其司法行为与宪法和法律的目标、民众的期望相一致。 本书密切结合中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发展对司法改革的需要,针对法官激励约束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层次研究。透过中国法院系统二十余年改革历程的回顾和分析,可以看到,司法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实际效果尚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法改革中尚未建立起针对法官的适宜的、科学的激励机制。随着人民法院审判职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和司法管辖权的扩展,原本属于法院集体或者领导个人行使的多种权力被交还给了具体办案的法官,然而运行多年的旧监督管理体系在新环境下不能或者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新的监督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或者无法有效运转。
内容概要
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人民法院裁判的公正与效率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现实中司法者经常不按照法律(委托人)的目标使用司法资源,相关制度安排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仅依靠让司法者超越人的本性来完成司法使命,导致的利益冲突结果屡屡让社会失望和不满。实现司法使命的制度合约中包括了司法者人力资本的参与,因此非激励难以调度。本书的内容可概括为作为有效法律制度下的司法公正与效率追求的应该是相关利益主体行为交互作用下能够形成的占优均衡向最优均衡逼近的过程,而构成一个在可预见的制度安排下的占优均衡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对特定要素禀赋人力资本依赖很强的司法领域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法律不完备的约束,单凭法律这种正式的强制性工具为支撑,难以解决司法者偏离目标的问题。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应引入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院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对司法者的管理,其实质则是对司法者的激励问题,以促使其实现司法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把司法者的管理激励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和保障,从而有别于以往将司法者激励问题作为对其管理的一个附属手段或法院治理中的一个从属问题。司法公正实质是一种社会信任,该信任来源于司法者的行为、信誉和特定制度,但现实中司法者亦会采取自利的方式行事,司法过程存在高昂的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决定了对司法者需要施以此激励为核心的治理或管理,故有必要通过模型分析和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检验等方法对司法者激励问题进行研究。(2)研究表明:司法公正与司法者的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度、工资收入、司法权的有效配置呈正相关,与外在干预呈负相关。上述变量影响着司法者效用的改变,司法者效用主要反映的是对司法者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可以影响司法者的裁判行为和社会所获得的司法水平。司法权的配置缺乏效率,司法者的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度、工资收入过低,外在干预对司法者的影响,均可导致司法水平的下降。特别是,审判独立的权力配置会对司法者的被动式司法方式及社会产生相应的激励,故允许司法者获得相对独立的排他性控制权(审判保障权),并将该激励机制引入到制度安排中,以此建立对司法者公正司法的控制权激励。另外,改进司法者考评机制亦有积极作用。(3)从对理论研究的贡献来看,以往对司法公正与司法者激励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法学理论来开展的。本书则是结合法学理论从管理或治理的视角将上述问题用经济学和博弈论等方法来加以研究,使其成为对以往法学理论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新探索。后续的研究可以沿着本书中的模型和结论继续深入,进一步为中国法院、法官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以及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创新支持。(4)从对司法范畴问题的研究方法的贡献上来看,本书中所没计的调查问卷是国内较早用于研究司法者行为与司法公正之间关系等激励问题所采用的问卷。虽然缺乏相应的参考资料,但该研究的问卷设计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独立完成了,这也为后续开展此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激励理论和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中来。这些研究和成果对人的激励问题来说,是具有一般普适性的,其作为方法和手段,同样适用于司法领域中司法者的激励研究和应用。其中,经济学有关激励的研究成果应当为司法者激励的制度安排、选择与决策、成本收益分析、组织保障等提供支持,而管理学意义的激励理论和成果则可以转化为对受法律支配的司法者的一种动态权变的日常性激励手段或机制,产生能使管理结果公平的“管理过程公平”。本书尝试探索建立起对司法者的控制权激励,在法律机制下实行隐性激励与显性激励的结合,使司法者有积极性建立良好的信誉,并按照宪法和法律的目标、民众的期望为社会分配正义的产品,实现激励和互惠相容。 本书关于司法者激励的研究源于“法院、法官制度的理论”与“激励理论”的结合,是激励理论在司法制度与司法者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期望能为司法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决策与操作层面的参考意见和帮助,以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作者简介
王雷,男,1963年5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曾任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四庭庭长、民一庭庭长,现任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院长。被评选为两届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一届山东省审判专业拔尖人才。1996年7月获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在《政法论坛》、《人民司法》、《法律科学》、《法商研究》、《中国软科学》、《当代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调研文章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对司法公正、法院和司法者的认识与界定 一、对司法公正及法院的认识与界定 二、对司法者的认识与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一、研究设想 二、研究框架 三、本书的创新点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二章 激励与管理研究综述第三章 司法公正与司法者激励的模型分析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实证研究设计第五章 司法者激励的实证研究第六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建议第七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第八章 法院管理实务中的几个激励问题第九章 司法者团队的管理激励参考文献附录:调查问卷后记
章节摘录
但从现代管理的视角来看,对司法者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激励约束的研究似乎开展得很少。根据笔者通过网络、出国培训等各种渠道、方式查阅专门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对此的专门研究很少。国内的研究不仅少而又少,而且还带有局限性。有的似乎只是从法理学和比较法的角度进行的“价值判断”式研究,少见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成果进行实证加规范的研究。在此要特别提到的是美国学者和法官波斯纳,他从法律经济分析和管理的角度,通过大量数据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美国联邦法官有什么激励和限制的问题,以此提出关于法官行为的理论,给出法官的效用函数和正式模型,其对司法者激励的研究是开创性和富有很大贡献的。美国学者考特用效用最大化来分析司法者行为的努力。另一位美国学者科恩提出了一些经验性证据表明,晋升、渴求行使裁量权、回避大工作量均可构成法官个人的效用函数。此外,中国学者张维迎从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执法者激励的问题,提出了从工资制度、职业声誉、法律规则约束等三个方面激励司法者的方案,指出产权、社会信任与司法者权威生成的博弈关系。同时,他的研究还涉及诉讼中的逆向选择,其初步结论也涉及制度、当事人讨价还价能力对司法者裁判的影响。这些成果和观点有相当的创造性及洞察力。由此应当认为,对司法者激励的研究,作为中国司法改革不可回避的内容,需要更务实、更实际、更具体的研究和操作。这种研究显然不是狭义、规范性的法学研究能够单独完成的。如不借鉴和借助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中国司法制度及法官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司法改革目标的。 法院独立审判是现代各国普遍承认或确立的一条基本法治原则,其理论基础,一是权力分立与制衡原理,二是主权在民的原理与原则。孟德斯鸠认为:“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编辑推荐
《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作者试图应用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关于司法者激励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不仅研究单项激励方法的理论基础,也尝试着探讨如何建立司法者综合激励机制及其运行条件。通过对司法者需要、面临约束条件、激励因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以委托一代理关系为基础和架构,以法律机制作为给定的信息结构,《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深入讨论非对称信息下对司法者最优的管理与制度安排,研究的落脚点就是让社会获得公正的司法。全书内容有理论分析,有实证分析、设计方案,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著作。尽管其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但仍不失为法律界难得的实证研究。希望《基于司法公正的司法者管理激励》的出版,有助于推动法院及法官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法官激励制度提供有益的支持与帮助。 法官是将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追求具体化的使者,法官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是确保现代司法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进而事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实施。研究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官管理机制,应当在“神圣的法律殿堂”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理论、方法和技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