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杨严炎 页数:287
前言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群体权利受到侵害的事件频繁发生。对这些新型权利救济和程序的探求,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欧美等国家,群体诉讼比民事诉讼的任何其他领域更受到学术界、实务界甚至政党的关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群体诉讼最多的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长肖扬在200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曾指出:“去年民事审判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团诉讼和群体诉讼呈上升趋势,全年共审结538,941件,上升9.5%。”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杨严炎博士利用出国调研的机会,收集和阅览了大量发达国家的最新群体诉讼资料,同时通过在国内许多省、市的调研,获得了我国法院处理群体纠纷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高水平地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工作。
内容概要
《群体诉讼研究》阐明群体诉讼的概念、价值、功能以及群体诉讼与共同诉讼、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关系、规模化诉讼与非规模化诉讼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澄清群体诉讼概念使用上的若干误区。引入国外解决群体纠纷的最新理念,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进行分析、比较,澄清我国群体诉讼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认识误区,结合中国的国情,从理论上对我国多元化群体诉讼制度的建构进行分析和论证。
作者简介
杨严炎,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曾在德国马普所做访问学者,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曾主持司法部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参加过多项国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法学》等法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
书籍目录
导论一、当今世界群体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我国群体诉讼制度改革的走向三、我国群体诉讼的研究状况述评与展望四、本书的研究思路第一章 群体诉讼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群体诉讼的概念和特征一、群体诉讼的概念二、群体诉讼的特征第二节 群体诉讼的历史沿革一、集团诉讼在英国的起源和发展二、集团诉讼在美国的演变和发展三、集团诉讼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演变和发展四、团体诉讼和集团诉讼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五、选定当事人制度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产生和发展六、我国代表人诉讼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群体诉讼的价值与功能一、提高诉讼效益,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二、追求公益和强化实体法的实施三、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二章 国外集团诉讼制度的考察第一节 以美国为代表的退出制集团诉讼一、退出制集团诉讼概述二、美国和解集团诉讼第二节 其他国家的退出制集团诉讼一、澳大利亚的退出制集团诉讼二、加拿大的退出制集团诉讼三、丹麦的退出制集团诉讼四、荷兰的退出制集团诉讼和解第三节 以英国为代表的加入制集团诉讼一、加入制集团诉讼概述二、英国两种集团诉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三、英国集团诉讼的主要内容及评价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加入制集团诉讼一、瑞典的加入制集团诉讼二、美国的加入制集团诉讼第五节 以日本为代表的选定当事人制度一、选定当事人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二、选定当事人与美国集团诉讼的比较三、日本引进美国集团诉讼的讨论四、我国台湾地区选定当事人制度的新发展第三章 国外其他形式群体诉讼制度的考察第一节 以德国为代表的团体诉讼制度一、德国的团体诉讼与美国集团诉讼的比较二、团体诉讼在欧洲国家的运行状况第二节 示范诉讼一、示范诉讼的含义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示范诉讼三、大陆法系国家的示范诉讼第三节 诉讼合并一、诉讼合并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二、美国和德国的诉讼合并三、诉讼合并案例分析第四章 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第一节 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背景和法律框架一、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背景和产生的特点二、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三、我国代表人诉讼的适用条件及其主要程序问题第二节 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性质一、我国代表人诉讼性质方面的问题二、《民事诉讼法》第54条确立的代表人诉讼被界定为共同诉讼的原因考证三、我国共同诉讼范围的进一步扩张四、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应界定为群体诉讼制度五、共同诉讼与群体诉讼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节 对我国代表人诉讼立法的评价一、学界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几种不同评价二、对学界评价的分析第五章 我国群体诉讼的司法实践第一节 我国群体诉讼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一、我国群体诉讼产生的原因分析二、我国群体诉讼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法院处理群体案件的司法政策一、最高人民法院处理群体案件的司法政策二、各地方法院处理群体案件的司法政策第三节 大庆联谊虚假陈述案的审理效果分析一、大庆联谊案背景及其诉讼过程二、大庆联谊案的迥异评析三、大庆联谊案的透视与启示第四节 对法院在代表人诉讼制度运行中司法政策的评价一、学界对法院司法政策的不同评价二、笔者对法院司法政策原因分析与效果评价第六章 我国集团诉讼制度之建构第一节 我国群体诉讼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价值取向一、群体诉讼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二、群体诉讼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第二节 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改革方向一、我国学界关于代表人诉讼改革的主要观点二、我国代表人诉讼改革的具体思路第三节 美国集团诉讼制度之借鉴一、我国借鉴美国集团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借鉴第七章 我国其他形式群体诉讼制度之建构第一节 我国示范诉讼制度之建构一、示范诉讼的价值与功能分析二、示范诉讼在我国的运行现状及制度建构第二节 我国诉讼合并制度之建构一、我国诉讼合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二、群体性案件诉讼合并的规范和制度建构第三节 多数当事人委任同一律师出庭诉讼制度之建构第八章 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之建构第一节 公益诉讼与群体诉讼的关系一、现代型诉讼的内涵和特征二、公益诉讼与群体诉讼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 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一、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现状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三、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第三节 公民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一、我国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现状二、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个案分析三、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建构第四节 社会团体提起的公益诉讼一、为什么将团体诉讼纳入公益诉讼二、我国团体诉讼的制度建构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对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评价、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修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章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我国代表人诉讼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法院的司法政策。本章的实证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我国起诉到法院的群体纠纷主要是通过何种诉讼形式解决的?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种代表人诉讼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代表人诉讼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原因何在?法院对于群体性诉讼的司法政策及其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我国群体诉讼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效果?如何评价法院有关群体诉讼的司法政策?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章主要通过以下具体方法展开: (1)关注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有关群体诉讼的司法政策,通过搜集分析法院发布的各种司法解释、其他文献,以及领导人讲话和统计资料等,了解法院有关群体诉讼的政策及其内在的动因和理由。 (2)通过实证调研,了解各地法院处理群体纠纷的具体做法。调研的方式包括对法官的访谈、问卷调查、个案调查,以及广泛搜集参考各种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如各地法院有关群体纠纷解决的内部规定、调研报告、研究成果、裁判文书等,调研的范围包括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 (3)个案分析。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群体诉讼案件或纠纷,各地法院受理或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尽相同,并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争议。为了通过个案的研究更具体和直观地分析我国群体诉讼的运行实态及其效果,笔者在本章中选取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在本书第六章 和第七章 制度构建部分,笔者根据我国目前涉及众多人利益的违法损害事件众多的严重情况,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群体诉讼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价值取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