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柯卫,朱海波 著  页数:305  

内容概要

人的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标志之一就是公民法治意识的确立。本书旨在研究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探索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本书认为:人的现代化可在多方面对法治意识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而法治意识又对人的现代化具有一种内生的催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提高公民素质,培育公民法治意识以塑造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人将是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非常急迫的工程。    全书分六章论证上述主题:    第一章,从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阐明人的现代化的概念,同时厘清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论证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思想意识的现代化,也就是思维方式中主体意识得到确认。    第二章,将视角转向法治与人的现代化关系,论述了法治与人的现代化的相互促进作用,提出法治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模式,其核心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探讨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内涵,从区别法律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关系入手,分析法治主体的法律认识程度和权利、公平、正义、平等等这样一些基础价值观念所构成的法治意识要素结构,探讨了法治意识与法制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分析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的统一性,提出法治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并分析了影响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的有关物质生活条件。    第五章,研究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将焦点集聚于当代公民素质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实际状况的分析和评价方面,分析公民素质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原因,提出社会民众的法治意识不仅是法治的灵魂,也是人的现代化的一部分,必须重视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    第六章,提出实现人的现代化,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继承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借鉴西方先进法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前提;制度完善和意识更新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条件;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公民法治意识的养成,发挥主体在制度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以社会主义法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目标。

作者简介

柯卫,女,湖北省大冶市人,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1988)和中山大学(1999、2002),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在中山大学法学院工作多年,现任教于广东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发表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二部,参编著作多部。朱海波,女,广东省化州市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2006)。研究领域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基础理论,发表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书评、译文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导言第一章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人的现代化概述    一、人的现代化的概念    二、人的现代化的特征    三、人的现代化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二、社会现代化的标准    三、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四、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五、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特点  第三节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一、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统一性    二、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致性    三、主体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第二章  法治与人的现代化  第一节  法治的基本解读    一、法治的概念    二、法治的内涵和本质  第二节  法治与人    一、人与法治的关系    二、现代法治与现代人  第三节  法治与人的现代化的互动    一、法治社会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二、人的现代化促进法治建设的飞跃发展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内涵  第一节  法律意识与法治意识    一、法律意识    二、法治意识  第二节  法治意识的要素    一、平等、公正和正义观    二、权利意识    三、民主参与意识    四、法律权威意识    五、法律素养  第三节  法治与法治意识的关系    一、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二、法治意识影响法治建设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一、历史选择的社会主义法治    二、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三、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功能    四、中国法治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第四章  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的统一性  第一节  法治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    一、法治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法治意识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第二节  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一、法治意识对现代人的塑造    二、人的现代化促进法治意识的培育  第三节  影响人的法治意识形成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二、社会政治因素    三、社会文化因素第五章  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的现实透视  第一节  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素质    一、公民素质的现状分析    二、公民素质的消极一面  第二节  公民法治意识的现状    一、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缺乏宪法意识    三、缺乏法律意识    四、缺乏守法意识    五、缺乏法律权威意识    六、缺乏法律信仰    七、缺乏民主意识    八、缺乏权利意识    九、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法治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节  公民素质对人的现代化的制约    一、公民素质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原因    二、公民素质制约人的现代化的结论第六章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一节  继承和借鉴: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资源    一、西方法治文化资源    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三、借鉴与超越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前提    一、法治意识的提高标志着人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二、法治意识的形成推动着人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节  制度完善和意识更新: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条件    一、良法之治:体现法律的正义性    二、人权保障:凸显现代人的主体权利    三、完善民主:促进现代人的参政议政能力    四、法律至上:培养公民对法律的神圣感    五、公正执法:加强公民对法律的正义感    六、法制完备: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  第四节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一、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模式    二、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方法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现代化质量表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相对差距,这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的质量表征。其中包括物质支配水平、环境支持水平、精神愉悦水平和文明享受水平的综合度量。3.现代化公平表征。一个国家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这是现代化的公平表征。其中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的总秘。从上述观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从经济上说,所谓现代化首先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即从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工业化是各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一般指后发国的工业发展过程,它们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较低,需要在发展中提高其比重和水平。由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后发国家要赶上经济发达国家,必须经过一个工业化的过程,以建立起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工业化不仅仅是使工业的技术装备、组织结构和管理达到先进的水平,而且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技术面貌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大改观、大进化,它是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其他各方面现代化紧密相连的一个范畴。因为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而工业化的实现也为技术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农业的现代化从某种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农业的工业化,只有实现农业的工业化,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国防的现代化也必须以工业化为基础,没有工业化为国防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就不可能实现国防的现代化。这种广义上的工业化通常可以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产品数量、质量、品种发生极大变化,交通运输等空前发达。

后记

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长期以来备受理论界、学术界的重视,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往往将关注的重心停留在物质的现代化以及制度的现代化方面,忽略了人的现代化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同样,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探讨日益深入和全面,但如何将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现代化对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意义,这方面的探讨尚十分薄弱,或者说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因而,有关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书是我承担司法部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专项任务课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最终成果,由我和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朱海波博士共同完成。本书由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资助出版,在此谨致谢忱!

编辑推荐

《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研究》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好意思,评价晚了,您的书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