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周振甫,冀勤 编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谈艺录》虽成书于上个世纪40年代辗转流徙、国步艰危之际,然而钱锺书先生通今通古,学兼中西,因而此书兼收并采,纵论古代各家诗文之优劣得失,尤其是唐以后重要诗家,分肌擘理,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与哲思,是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最重要的著作。
然而钱锺书先生行文汪洋恣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据统计,本书引述宋以来诗话130种,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对于普通人阅读无疑障碍重重。本书分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体论、修辞、风格七个部分,遴选《谈艺录》原文一百余则,将所论诗人、作品、用典一一注明,每则之后有题解,以浅近的现代语体阐释每篇的命意,融会贯通,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钱先生的原著开启了一道方便之门。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1年—2000年),浙江平湖人。中华书局编审,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招录朱起凤《辞通》的校对,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有《周振甫文集》10卷。
冀勤:原名冀旭天,笔名季晴、季静等,女,山东青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一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编纂的作品有《元稹集》、《朱淑真集注》等。
书籍目录
前言/1 附记/16 一 鉴赏论/1 (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2 (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5 (三)论诗注引文/9 (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11 (五)论引后注前/13 (六)论纠正误注/17 (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19 (八)元好问评苏诗/21 (九)注明诗旨/24 (一○)注诗要识用典意/26 (一一)理趣诗解/29 (一二)理趣和理语解/31 (一三)婉曲和理趣解/36 (一四)折柳解/39 (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42 (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44 (一七)论言为心声/49 (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52 (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55 (二○)李贺《恼公》诗赏析/62 (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66 二创作论/75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76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79 (三)谈灵感/82 (四)谈“活法”/83 (五)谈妙悟/87 (六)抓“诗思”/89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92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94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98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101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103 (一二)论若即而离/105 (一三)行布/108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115 (一五)设想与同感/119 (一六)写景手法/123 (一七)写水中倒影/126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129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132 (二○)避免词意重出/135 (二一)引 申/138 …… 三作家作品论/139 四 文学评论/247 五 文体论/327 六修辞/303 七风格/447
章节摘录
版权页: (2) 余尝细按沈氏著述们,乃知“理趣”之说,始发于乾隆三年为虞山释律然《息影斋诗钞》所撰序,按《归愚文钞》中未收。略曰:“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王右丞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韦苏州诗:‘经声在深竹,高斋空掩扉’;‘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柳仪曹诗04:‘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皆能悟人上乘。宋人精禅学者,孰如苏子瞻05;然赠三朵花云:‘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意尽句中,言外索然矣。”乾隆九年沈作《说诗啐语》06,卷下云:“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人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东坡则云:‘两手’云云。言外有馀味耶。”乾隆二十二年冬选《国朝诗别裁》,《凡例》云:“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云云,分剖明白,语意周匝。乾隆三十六年冬,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卷四十七《释梵类》有卢纶、郑谷两作,纪批皆言:“诗宜参禅味,不宜作禅语”;与沈说同。随园故持别调,逋见其未尝以虚心听,公心辩耳08。本归愚之例,推而稍广。则张说之之“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江中诵经》;太白之“花将色不染,心与水俱闲”;常建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朱湾之“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九日登青山》。皆有当于理趣之目。而王摩诘之“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按归愚谓摩诘不用禅语,未确。如《寄胡居士》、《谒操禅师》、《游方丈寺》诸诗皆无当风雅,《愚公谷》三首更落魔道,几类皎然矣。孟浩然之“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刘中山之“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一作香山诗;白香山之“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顾逋翁之“定中观有漏,言外证无声”;李嘉祜之“禅心起忍辱,梵语问多罗”;卢纶之“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曹松之“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则只是理语而已。(223—224页) 这一则讲“理趣”,“理趣”与“理语”不同。理语是在诗中说理,是抽象的;“理趣”是通过形象来表达含蓄的道理,是趣味的,是诗的。钱先生考证沈德潜讲理趣之说,始于乾隆三年的一篇序文,指出“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即诗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接下来举出具体例旬: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写诗人的游览,走到水尽疑无路处,可以坐着看云的起时,是写景物,不是说理,但其中含有理,即到走不通时,不必失望悲观,可以静观事物的变化。又:“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即在松风吹、山月照时,不必感到孤独寂寞,正可以解带弹琴,领略幽静的趣味,说明幽静的可喜。又韦应物诗:“经声在深竹,高斋空掩扉。”念经声在深竹,指斋外有竹林,念经时没有人听,只有声在竹林中。高斋空掩扉,没有人来,写出隐居的幽静境界。又:“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写山中水石相激作雷声,这里含有两物本是静的,相激会发巨响的道理。柳宗元诗:“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果远逾响,山乌时一喧。”这里写月亮,写泉声鸟声,还写山中的幽静的境界。又:“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人忘掉机心,才能看到山花飘落到幽静的门上。这些诗句,都从景物中悟出一种道理或情境来,所以是理趣,不是理语,是诗,不是说理。苏轼《三朵花》序称房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诗称:“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王文诰注:“佛经,人身如瓶,神识如雀。”两手欲遮,即欲阻止神识不飞出去,是办不到的。“佛书,入有逃死者,入井,则遇四蛇伤足而不能下。四蛇以喻四时。”这是说,要求神识保持在身内,四时无害,不可能。这两旬不是通过景物来寓意,是用佛教的说法来讲的,是理语不是理趣。又引杜甫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江山花柳待入去欣赏,指出大自然是无私心的。又:“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又:“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说明看到水流云在,争竞的心停滞了。
编辑推荐
《钱锺书读本》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