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美] 奎迈·安东尼·阿皮亚  页数:304  字数:198000  译者:苗华建  
Tag标签:无  

前言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变成了人。四千年前一位正常出生的女婴,如果被一位时间旅行者绑架,让她生活在当今纽约的一个普通家庭里,那么,十八年之后,她将进入大学学习。她将学习英语(也许还会辅修西班牙语或者汉语,谁知道呢),还懂得三角学原理,喜爱棒球与音乐;或许她还希望自己口齿伶俐,身上有着些许刺青。她可能与四千年前的兄弟姐妹有所不同,但区别并不明显。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生活在一个个规模很小的社会里,一个个由猎手与采摘者构成的社会,并且,在寻常的日子里,我们见到的人,通常都是我们早就认识的那些人。很久之前,我们祖先所食之物、所穿之衣、所用之工具、所膜拜之神龛,都在一个个这样的社会里制作完成。他们的知识或者来源于祖先、或者来源于自身的体验。这便是塑造了人类的那个世界,人类本性也由此形成。在寻常的日子里,如果沿着纽约第五大道漫步,在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我见到的行人数量,要比史前时期猎手与采摘者们终生见到的人数都多。从史前时期至今,我们的一些祖先开始定居,开始学习农业知识;他们创建了乡村、小镇,最终创建了城市;他们还发现了文字的力量。当然,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苏格拉底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去世,当时古代雅典的人口,只需当代几座摩天大楼即可容纳。七十几年之后,亚历山大从马其顿出发,率领一支三万至四万人的队伍,踏上征服世界的旅程,这支军队的人数,还不及当今每个寻常星期一涌入德梅茵港口(Des Moines)德梅茵是美国衣阿华州首府及人口最多的城市。的人数。在公元一世纪,罗马的人口达到一百万,这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罗马人不得不建立帝国,出征非洲,掠夺那里的农产品,将其运抵国内。从那个时候开始,罗马人开始明白,他们应当与其他社会建立密切关联,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使用罗马人的语言,遵守罗马人的法律,种植罗马人餐桌上的食物;然而,罗马人却不必认识这些社会里的成员。我认为,人类悠长历史所形成的智慧,能够创造出这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简直就是一桩奇迹。即便人类开始建造更大规模的社会,大多数人对其他社会的生活方式仍然知之甚少,他们只能影响当地少数人的生活。只是在几个世纪前,所有社会才逐步进入由贸易活动与全球信息网络构筑的单一世界,直到这个时候,人类才能想象,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机会与全球六十亿人中间的任何人发生联系,我们可以送去他们值得拥有的东西。比如:收音机、抗生素、或者一个好的想法。不幸的是,出于疏忽或者恶意,我们也送去了将要伤害他们的一些东西:如病毒、空气污染物或者一个糟糕的想法。如果政府以公众的名义,制订出一系列相关政策,那么,无论好的东西还是糟糕的东西,都可能克服重重障碍,迅速地蔓延开来。我们可以将接受政府补贴的农产品倾销到某个国家的市场,导致那里贫困家庭的毁灭;我们也可以对某个国家采取惩罚性关税政策,阻碍那里的经济发展;甚至还可以运送武器给某个国家,导致那里成千上万人民的死亡。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新的贸易及对外援助政策,利用疫苗或者药物以预防及治疗疾病、采取措施减缓全球气候的变化、鼓励人民反抗专制政府、关注每个个体的价值,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当然,利用全球信息网络,包括利用广播、电视、电话乃至因特网等方式,不仅意味着我们可以影响任何区域的公众生活,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学习任何区域的生活方式。你所认识并且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每个人,你都对他们负有一份责任,承认这一点,就是承认道德的基本概念。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接受当地数千年生活形成的理念,引入适当的思想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在已经来临的世界部落时代里,这些思想与机制将引导我们和谐地共同生活在一起。应当用什么词语来描述我们将要论证的主题?这个词语当然不是“全球化”。“全球化”这个词语一度用来表示一种市场战略,随后又用来表示一种宏观经济的主题,现在,它似乎囊括了所有的事物,也可以说,它什么都没有囊括;这个主题也不应当是“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的含义出现过剧烈的变化,它通常用来表示它希望医治的一种疾病;我最终选定“世界主义”这个词语,尽管其定义尚未完全确定。这个词的含义同样充满争议,对“世界主义”的颂扬似乎暗示着令人不悦的意味,即意味着凌驾于其他社会人士之上的优越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位身穿川久保玲名牌服装(Comme des Garcons)、享受航空公司白金贵宾卡待遇的上流社会人士,带着仁慈的屈就姿态,向一位身穿工装、满脸红光的农夫说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当然会皱起眉头。不过,这个词语有望获得重生,它已经证明其存在是合理的。世界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也就是犬儒学派(Cynics)古希腊一个哲学学派,由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创立,该学派否定社会与文明,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形成之时;这一学派的信徒第一次表述了世界主义的概念,也就是“宇宙公民”(citizen of the cosmos)的意思。犬儒主义的形成,意味着一种悖论,它反映了对习俗及传统所持的怀疑论态度。一个公民(polites)从属于一个特定城邦,也就是男女公民必须对其保持忠诚的那个城市。“宇宙”的意思是整个世界,它不局限于地球,而是包括整个宇宙。对于世界主义的最初讨论,是为了抵御一种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每个文明的公民都应从属于众多社会中的一个特定社会。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禁欲主义采纳并且完善了犬儒学派的理念,此外,随后的思想史发展,也证明犬儒学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些古罗马时期的禁欲主义者,比如,西塞罗(Cicero)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前106—前43),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卢修斯•赛涅卡(Seneca)赛涅卡:(前4—65),古罗马哲学家、剧作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爱比克泰德:(55—135),古罗马斯多葛哲学家,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及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马可•奥勒留:(121—180),161—180年为罗马帝国皇帝,著有《沉思录》一书。皇帝,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之后,都与很多信奉基督教的知识分子情投意合。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可•奥勒留皇帝一直试图镇压新出现的基督教派,但是,他撰写的一本出色的个人著述《沉思录》,在随后长达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却吸引了众多的基督教读者。《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皇帝于公元二世纪写作的一本哲学笔记,当时,这位皇帝正指挥大军,抵御来自荒蛮之地的入侵者对罗马帝国的进攻。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的魅力在于这位信奉禁欲主义的皇帝对人性所持的世界主义态度。恰好呼应了圣•保罗(Saint Paul)圣保罗:(5—67),最有影响力的早期基督教传教士;他的很多信件收录于新约圣经之中。的观点,即“世界上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希腊人,既没有奴隶也没有自由民,既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在耶稣的眼里,你们都是同样的人”。1世界主义之后的发展,并非乏善可陈。启蒙运动取得了巨大的道德成就,1789年“人权宣言”的形成,以及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有关“国际联盟”的著述发表,世界主义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788年,克里斯托夫•马丁•维兰德(Christoph Martin Wieland)克里斯托夫•马丁•维兰德:(1733—1813),德国诗人、作家。在期刊《条顿信使》(Teutscher Merkur)上发表一篇论文(这位学者曾经被视为德国的伏尔泰),他在论文里以典型的理想主义态度写到:“世界主义……认为,地球上的所有民族,都是单一家庭的众多分枝,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国家,其中有着难以计数的理性人士,他们都是同样的公民;他们在相同的自然规律指引之下,共同为创造一个完美世界努力,与此同时,他们也以各自方式为其自身福祉而忙碌。”2伏尔泰本人(天哪,没有人把他视作法国的维兰德)曾经雄辩地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理解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明确地将这一义务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联系起来。“我们食用他们土地上生长的食物,穿着他们纺织的衣服,赏玩他们发明的游戏,甚至还受到他们祖先道德寓言的教诲,我们为什么不去理解这些国家的思想?请想一想,自从欧洲人发现通往这些国家的道路,对于其中的一些国家,欧洲商人已经往返过不知多少回了!”3因此,围绕着对世界主义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念认为,我们对其他人承担着义务,这些义务涉及的范畴,超越了亲情关系与仁慈,甚至超越了共同的公民责任这种更为正式的人际联系。另一种观念则认为,我们不仅高度推崇整个人类的生活价值,还高度推崇特定人群的生活价值,也就是说,我们推崇对特定人群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那些习俗与信仰的价值。世界主义认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人群可以相互学到很多东西。世间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值得人类努力探索,因此,我们不期望也不愿意看到,每个人或者每个社会都遵循相同的生活方式。不论我们对其他人应当承担何种义务(或者说,不论其他人对我们应当承担何种义务),其他人通常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我们将会看到,上述两种观念,即对整个人类的关注,以及对合理差异的尊重,经常发生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主义与其说是一种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种挑战。要成为一个世界公民,我们究竟可以走得多远?我们会在异常抽象的人性概念之下,放弃所有地域性忠诚与因而产生的偏执吗?世界主义的一些反对者愿意这样认为,他们因此而经常成为别人嘲弄的对象。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苏格兰讽刺作家、散文家、历史学家。曾经严肃地谈到18世纪重农主义者马奎斯•德•米拉波(Marquis de Mirabeau)马奎斯•德•米拉波:(1715—1789),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他囚禁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才有时间撰写论文“人类的朋友”(L’Ami des hommes)。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让雅克•卢梭:(1712—1778),维也纳的哲学家、作家。把自己的五个孩子一个个都送到孤儿院,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埃德蒙•伯克:(1729—1797),爱尔兰政治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曾经多年担任英国下院议员。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挚爱情投意合者,痛恨血脉相承者”。这个评论也适用于米拉波。然而,不带偏见的世界主义理念,依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著有《到灯塔去》、《戴洛维夫人》等小说。曾经主张“摆脱不真实的忠诚”,这种忠诚的对象可能是国家、性别、学校、邻居或者其他事物。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也本着同样的精神,痛斥“愚蠢”的爱国主义。他在1896年撰写的一篇文章里谈到,“要消除战争,必先消除爱国主义”,二十几年之后,俄国沙皇被革命扫地出门,而这场革命恰恰是以国际工人阶级的名义发动的。当代一些哲学家也发出过类似呼吁,认为各国边界的设立,是缺乏道德感的表现,它们只是历史过程中的偶然事件,并非人类良知的正当需求。不过,尽管一些信奉世界主义的朋友他们确实让我感到紧张——但是,我依然乐于面对世界主义的这些最为喧嚣的对手。希特勒和斯大林,除了对谋杀为政治之首要手段这个观念的看法有所不同外,在其他方面他们持有基本相同的观点。他们经常发起对“无根的世界主义者”的猛烈抨击,同时,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反对世界主义的运动通常只是反犹太人的一种委婉说辞,他们自然十分准确地将世界主义视为自己的敌人。他们两人都需要人类中一部分人对其表示忠诚,比如,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这种忠诚排除了对整个人类的忠诚。世界主义者共同接受的一个思想是,任何区域性忠诚,都不能迫使人们忘记,每个人对别人还负有一份责任。所幸的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立场,要么追随民族主义,舍弃所有的外国人;要么追随坚定的世界主义,冷静而公正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和同胞。从上述两种意义上说,我们为之辩护的立场,或许可以称作不完全的世界主义。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乔治•艾略特:(1819—1880),英国小说家、记者和翻译家;原名Mary Ann Evans,以笔名“乔治•艾略特”而闻名。在1876年发表了《丹尼尔的半生缘》(Daniel Deronda),其中涉及上述问题的一个段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在那一年,英国第一位(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位)犹太人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本杰明•迪斯雷利:(1804—1881),英国首相、议员、保守党政治家、文学家,曾经两度担任英国首相。,获得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的贵族等级。尽管迪斯雷利接受过洗礼,并且在英国国教的环境里长大成人,但是,他总是为自己的犹太人血统感到骄傲(比如他父亲把家族姓氏姓拼作“D’Lsraeli”,这让人难以忘记他们家族的犹太人传统)。不过,丹尼尔是一位在英格兰成长起来的基督教绅士,只是在成年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犹太人血统,他因此做出的决定是,让自己置身于“世袭家族”的延续:在寻找祖先的过程里,他似乎发现了另一个灵魂:他的判断力不再徘徊于由公正的同情心所构筑的迷宫,而是带着高贵的偏袒之心——这也是男人的真正力量所在——去选择更为亲密的同伴,让同情心变得更为实际;舍去鸟瞰般审视的理性,这理性原本是要避免偏袒、避免失去对品质的所有感觉,而去选择一种慷慨的理性,让具有共同传统的人士肩并肩地走到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在声称对犹太人保持忠诚的同时,也就是发现所谓另一个灵魂的同时,丹尼尔并没有拒绝对于整个人类的忠诚。正如他对母亲所说,“我想,假如在成长过程里,我一直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犹太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假如能够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诲与同情,也永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就是同一个丹尼尔,在较早时候曾经用鲜明的世界主义词语,解释了他决定去国外学习的原因:“我希望成为一个英国人,但是,我也希望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并且,我希望在学习过程里,摒弃仅仅用纯粹英国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的做法。”4忠诚与区域性忠诚不仅决定了我们的需求,更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艾略特所说的“去选择更为亲密的同伴,让同情心变得更为实际”,回应了西塞罗的观点,即“如果将最大善意赋予那些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士,我们的生活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5一些理论蔑视亲属及社会对所在区域的偏爱,这些理论或许过去存在过,但是,它绝对不会拥有未来。我父亲在临终之前,给我和我的姐妹留下最后一段文字,他这样写道:“要记住,你们都是世界公民。”不过,作为当时黄金海岸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他从未看到区域性忠诚与普世性道德发生过冲突,也就是说,我父亲作为所在区域的一分子、作为更为宽泛的人类社会里的一分子,他从未因为肩负这两种角色而产生内心冲突。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还有一个出身于英国的母亲;我母亲很深地介入我们英国家庭的各项事务,同时,她在加纳也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她已经在加纳生活了半个世纪。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我对家庭与部落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它们不断滋长,相互重叠。对于我来说,这一切似乎再平常不过了。当然,没有什么比这种归属感更寻常的了。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第一次离开非洲到现在,似乎只是一眨眼的时间,但是,我们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无人区了。急于迁徙的愿望与急于定居的愿望一样,不再是“非自然”的状态了。与此同时,在希望了解其他地方语言和习俗的人们中间,大部分人作出迁徙的决定和行为,不再仅仅出于好奇之心。少数人迁徙是为了寻求思想的养料,大多数人迁徙是为了寻找食物。完全漠视其他社会的生活方式,这基本上是权势人物的特权。频繁旅行、通晓多种语言之人士,有的人贫困潦倒,有的人春风得意,我们既可能在贫民窟里看到他们,也可能在索邦大学看到他们。因此,世界主义不应当被视作某种高贵的理念:它不过是始于人类社会(比如一国之内的各个社会)的一种简单思想,我们需要培养共存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按照“对话”的原始含意,养成共同生活、相互提携的习惯。当然,也可以用世界主义的现代意义进行交流。伴随我长大成人的库马西(Kumasi)城库马西:加纳库马西都市区的首府,也是加纳第二大城市的首府。,是加纳的阿善特(Asante)部落的首府所在地;在我的童年时代,当地的主要商业大街是金斯维(Kingsway)大街。在20世纪50年代,如果沿着这条大街,漫步前往位于市中心的火车站广场,首先经过“巴布市场”,那里出售进口食品,由巴布先生和他不断扩展的家族经营管理;巴布先生是一位魅力十足、彬彬有礼的印度人,“巴布市场”因他而得名。巴布先生积极参与扶轮社(Rotary)扶轮社:一个旨在提供人道主义帮助的国际性服务组织。的工作,乐于向各种慈善项目捐款捐物,而慈善项目正是库马西城中产阶级乐意承担的事务之一。不过,我记住巴布先生的真正原因是,在他那里总有各式各样的精美糖果,而且,他总是笑眯眯的。我已经记不清这条商业大街的其他部分,因为那里的每家商铺都摆放着糖果,而我的记忆又一直凝聚在这些糖果上。另外,我还记得,我们经常在一对伊朗兄弟那里购买大米,还经常驻足于很多黎巴嫩人与叙利亚人的家庭,他们或者信奉伊斯兰教,或者信奉马龙教,我们甚至还拜访过一位哲学气味浓郁的德鲁士派人士,他就是哈尼(Hanni)先生,他经营进口服装,并且,在我长大之后,他总是乐意与我谈论他的故乡黎巴嫩遭遇的麻烦。我们周围还有另外一些“陌生人”,在市中心的军队营房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北方人,他们都是一些列兵和军士,与“其他军衔”的军官混杂在一起;他们的脸庞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偶尔,也会有欧洲人出现,比如,希腊的建筑师、匈牙利的艺术家、爱尔兰的医生、苏格兰的工程师、英国的律师和法官,还有当地大学来自各个国家的教授们,他们中的很多人与殖民地官员不同,在加纳独立之后,他们仍然留在当地。在童年的时候,我从未想过,为什么这些人要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来到我的家乡生活和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乐意他们在这里生活。跨越国境的交流或许充满争执,但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利益变得越来越大,这样的争执会更加激烈。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这种交流其实也可以充满愉悦。学者们所说的“文化的异化现象”,既不应当使人们固守传统,也不应当让人们惊恐不安。世界主义是一种冒险行为,也是一种理想,但是,你不能在尊重人类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期待每个人都成为世界主义者。有人希望享受合理的自由权利,愿意与所在群体发生更多关联,也就是说,与世界的其他部分保持隔离状态,如美国的阿米什人(Amish)阿米什人:基督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信徒(又称亚米胥派),以崇尚简朴的生活而闻名。那样;那么,这部分人的义务就与我们的基本义务只在一个方面相同:为他人去做道德要求我们做的事情。如果在一个世界里,各种群体被清晰地区分开来,那么,这样的世界不再被视为严肃选择的结果,即便过去有人这样认为。对于人类这个不停迁徙的种类来说,隔绝与隐居的生活方式永远是一种异常的现象。世界主义不是一种违背人性的理论,它拒绝任何违背人性的理论与做法。“9•11”事件之后,有关“你们”和“我们”之间的界限问题,产生过很多激烈的讨论。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冲突,源于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我们认为这种价值是好的,他们认为那种价值是好。对世界现状的这一描述,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这种描述是缜密思考的结果,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也是得到公众认可的。但是我认为,这种描述是错误的。我很清楚,本书不是一本讨论政策的著述,不应当参与对全球化真实现状的讨论。从职业的角度看,我是一位哲学研究人员,哲学家很少撰写实用性的著述。同样,我希望说服读者,在全球化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些极有意思的概念。我希望讨论的一系列似乎相当抽象的问题。各种价值观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如果讨论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我们讨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任何形式的相对主义都是正确的吗?道德与行事方式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冲突?文化是可以被“拥有的”吗?根据共同的人性,我们对陌生人承担何种义务?不过,这些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并非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最终,我希望人们不再把世界划分为西方和东方,不再对区域性与现代化作出划分,不再对追逐利润的冷酷伦理与血肉相连的国家认同作出划分,不再对“我们”和“你们”作出划分。外国人有外国人的特征,陌生人具有陌生人的特征,这些存在具有足够的真实性。我们尤其受到用意善良的知识分子的鼓励,应当按照上述问题的重要程度,对其重要性予以充分的关注。我将论证这样的观点:拒绝讨论价值的“客观性”,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对于生活在科学世道的我们而言,非常容易铸成这种错误。由于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看待价值的客观性问题,一个以物理学或者生物学为其知识结构的人士,往往倾向于认为,价值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或者说,价值不如原子或者星云存在得那么真实。面对这样的思维定势,我希望至少可以尊重价值客观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些价值具有并且应当具有普世性,正如很多价值具有而且必须具有区域性特征那样。我们不能期望,人类最终可以达成共识,可以对各种价值作出评判和排序。这就是我回到对话模式的原因所在,尤其是生活方式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对话。世界越来越拥挤:在今后的半个世纪里,人类这个曾经四处寻食的种类,数量将增加到90亿。根据不同的情况,跨越国境的对话可以是愉悦的,也可能是令人烦恼的;不过,无论它们是愉悦的还是令人烦恼的,它们都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奎迈•安东尼•阿皮亚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美国笔会中心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奎迈?安东尼?阿皮亚的成名之作。在对全球道德问题作了激动人心的思考之后,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皮亚提出如下的古老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而显现出急迫性:成为世界公民意味着什么?我们具有的共同人性,意味着我们对陌生人承担何种责任?阿皮亚综合运用自传、史实、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资料,给出了他的答案。作者的父亲是一位非洲人,母亲是一位英国人,作者本人在加纳长大成人,在英国接受教育;这一切十分符合本书跨越界限的主题特征。本书的主题是重新思考世界主义的道德原则,这是一个延续数个世纪的悠久传统,它主张人类更大范围的融合,拒绝部落文化和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思考的两个主要线索,一个是强调全球化责任,另一个是强调尊重区域差异,有助于构筑两方面的平衡:既要保护区域性价值和社区的存在,又要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标准。通过讲述轶事和论证相关原则,阿皮亚试图找出一种道德范畴,它有助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在这种世界主义看来,个人可以具有多种身份认同并保持其忠诚性,并且通过对话与发现,构筑开明的全球化社区。

作者简介

  【美】奎迈?
安东尼?阿皮亚是美国国家人文奖、普林斯顿大学人文科学特殊成就奖以及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瑟?罗斯图书奖、布兰迪斯大学新近设立的约瑟夫?B.与托比?吉特勒奖等重要学术奖项的获得者,他是美国笔会主席,又是劳伦斯?S.洛克菲勒大学的哲学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中心的哲学教授。他的著述包括:《世界主义》、《荣誉法则》、《在父亲的房子里:文化哲学里的非洲》、《神思:当代哲学导论》、《身份认同之伦理学》等。

书籍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章打碎的镜子
一则旅行者的故事
镜子的背后
第二章逃离实证主义
职业相对论
价值的放逐
实证主义者的问题
价值的重申
第三章现场的事实
与神灵一起生活
与阿克苏亚的争论
杜恩的发现
第四章道德分歧
透过具体和宽泛的道德
家庭的作用
星期三的红甜椒
禁忌之点
引发争论的词语
《愚人金》
哪些价值最为重要?
与陌生人争辩
第五章习俗的重要性
区域性认同
改变我们的观念
为善而战
胜利者与失败者
第六章想象的陌生人
等待国王
返回家乡
我们需要普遍真理吗?
第七章世界主义的浸染
全球村
不要再变了
“文化帝国主义”的麻烦
对“浸染”的赞美
第八章这是谁的文化?
战争的掠夺
遗产难题
珍宝引发的困惑
与艺术品共存
文化商标
人类利益
想象的关联
第九章反世界主义
跨越边界的信奉者
相互冲突的诸种普遍主义
与萨菲一起过开斋节
不同的小型群体
第十章善待陌生人
杀死满大人
浅池塘理论
基本需求
决定,还是决定
注释
索引
附录
是朋友也是陌生人——写给中国读者
本书的获奖情况及赞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民族学家为了证明不虚此行,他们记述的故事必须具有新鲜的内容。因此,民族学家带回的报告,其归纳性句子不会这样写道:他们的文化与我们基本相同。不过,实际的情况是,他们的文化必须和我们大体相同。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信奉的神,都有自己的食物、语言、舞蹈、音乐、雕刻、医药、仪式、笑话、家庭生活和儿童故事。他们会笑、会睡觉、会作爱、会生育孩子、会哭泣,最终也会死去。民族学家尽管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但是,他们毕竟也是人类的一部分,他们可以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渐渐掌握当地人的语言和宗教,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在一个社会里,每个成年成员需要花费一二十年时间才能掌握这些事情)。如果不同人种之间没有相似性,人类学的依据又在哪里呢? 现在,读者大概认为,民族学家就是对异民族抱有学术好奇心的一个群体,他们注定是世界主义者。实际情况其实并不如此。一方面,他们出于实际的需求,对陌生人抱有世界主义色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很多人类学家错误理解了有关普遍道德的讨论,花费大量的时间敦促我们,不要介入其他社会的生活方式;如果他们认为我们还有一份责任的话,那也是距离这些生活方式越远越好。 对介入其他社会生活方式持悲观态度的原因之一,仅仅源于历史的因素。过去,很多动机良好的介入行为,破坏了旧的生活方式,却没有代之以更好的生活方式;当然,很多介入行为并非全然动机良好。一部帝国的历史,比如,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匈奴帝国、莫卧尔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帝国、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美利坚帝国,都曾发生过很多不愉快的事件。不过,人类学家的悲观态度,还具有更为宽泛的诸种原因。作为局外人士,我们认为其他社会的失败之处,在那些生活在这一社会里的人种学家看来,通常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毕竟,人种学家就是要在“所研究的”人种对象里寻求意义。一个古已有之的公理,即“理解一切即可宽恕一切” (Tout comprendre,c'est tout pardonner)。即便这个公理存在很多荒谬之处,但确实反映出一种真实的人性。一旦我们理解了某个事物,我们通常就会宽恕它们。因此,人类学家发现,很多外部介入行为既无知又缺乏沟通。我们认为,女性的割礼,也就是很多人类学家习惯说的女性生殖器官切除术,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肢体切割手术,它剥夺了女性享受全部性欢愉的权利。他们知道,很多期待这种手术的年轻女性认为,经受这种手术意味着她们富有勇气,可以使她们的性器官更加漂亮,自认可以享受无穷的性乐趣。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皮亚……不仅具有才智,而且也具个人原因,来思考这个问题:文化需求的满足并不总是表现为冲突……(他)的著述充满理性,很有说服力,具有征服人心的魅力。————《波士顿星期天全球报》

编辑推荐

《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的作者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是作者的成名作,已经被译成13种语言,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声誉。•2007年,《世界主义》获得国际关系领域图书的最重要奖项——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第六年度的亚瑟•罗斯图书奖,被认为是最近两年里出版的论述国际关系问题的最佳图书。•2008年,作者因其在《世界主义》一书中所表述的思想而赢得布兰迪斯大学新近设立的约瑟夫•B.与托比•吉特勒奖,该奖项是颁发给美国或者国际学者数额最大的一笔学术奖。•2010年,作者因其学术贡献获得普林斯顿大学Howard T. Behrman人文科学特殊成就奖。•2012年作者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授予的美国国家人文奖章( 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表彰其是“一位在当代世界里寻求永恒真理”的哲学家,他的“本专业及跨专业的著述与论文,从道德与理性的角度,探讨了在全球化时代及不断演化的群体认同之中每个人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此次中文版的出版上市,其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非常可观,值得重点推荐。

名人推荐

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同胞,他撰写了一本重要的论著,论述人类和谐生活的宏大计划。它表述的核心思想,是用理性的方式,在世界人民中间寻求共同尊重和相互理解。他认为,跨越界限的对话,确认对于他人的责任,是改变世界面貌的宜人方式,尽管这个世界仍然充斥着狂热与偏执。本书所传达的信息,与联合国工作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因此,我希望它的声音可以在更远、更广泛的范围内被人民听到。——科菲•安南(前联合国秘书长)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是普林斯顿大学最为知名的学者,也是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一方面,他的世界主义视野以及蕴藏于其中的道德价值观,有助于引导我们大学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他的思想适用于整个世界,它向有关身份认同、忠诚等概念的传统认识发出挑战,并且构筑成一套完整的新思想。他获得了全国人文奖章,我为他感到高兴。——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雪莉•M 蒂尔曼《世界主义》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它重新发掘了道德与政治思考的古老传统,论证了这一传统与当今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族报》约翰•格雷《世界主义》表述了……内容广泛的问题,从讲述个人历史入手,文风有趣而生动……阿皮亚在处理他所探讨的问题时,显示出惊人的理解力和冷静的头脑。——《新共和》托马斯•纳格尔在对全球道德问题作了激动人心的思考之后,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皮亚提出如下的古老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而显现出急迫性:成为世界公民意味着什么?我们具有的共同人性,意味着我们对陌生人承担何种责任?阿皮亚综合运用自传、史实、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资料,给出了他的答案。作者的父亲是一位非洲人,母亲是一位英国人,作者本人在加纳长大成人,在英国接受教育;这一切十分符合本书跨越界限的主题特征。本书的主题是重新思考世界主义的道德原则,这是一个延续数个世纪的悠久传统,它主张人类更大范围的融合,拒绝部落文化和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思考的两个主要线索,一个是强调全球化责任,另一个是强调尊重区域差异,有助于构筑两方面的平衡:既要保护区域性价值和社区的存在,又要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标准。通过讲述轶事和论证相关原则,阿皮亚试图找出一种道德范畴,它有助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在这种世界主义看来,个人可以具有多种身份认同并保持其忠诚性,并且通过对话与发现,构筑开明的全球化社区。——《外交事务》G 约翰•伊肯贝里阿皮亚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阐述了在当代这个充满纷争的世界里,我们应当如何关注与美国政策相关的道德问题。根据历史的经验,以及本人犀利的思考,阿皮亚提出了创建一个宽容与充满人文关怀的国际环境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外交事务》的编辑詹姆斯•F 霍格奎迈•阿皮亚撰写的这本书,是珍贵的稀有之物;即便是外行,阅读这本哲学著述也能带来愉悦和启智的感受。阿皮亚的行文极具魅力,他有趣而坚定地利用多种方式表现所要论证的主题,从而达到他的主要目标:重新思考普世价值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基本的共同利益逐步取代差异化的文化。这本才华横溢的哲学著述,也是一本全球历史著述,面对21世纪以来似乎一直威胁着西方世界的暗淡前景,本书发出催人警醒的挑战。对那些即将承担责任并施展其领导力的下一代人而言,本书尤其值得一读。——布赖恩•乌奇哈特阿皮亚本人就是按照自己倡导的世界主义精神生活着,他尊重差异,却不盲从。他敦促人们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但不伪饰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终,他以讲述故事和论证原则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在保持普世价值与个人需求之间的脆弱关系时,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好。——《来自地狱的问题》一书作者萨曼塔•鲍尔《世界主义》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选用了一个意义混淆的习语,在我们这个多媒体的时代里,这个习语表达了展示时代性质的主题,作者还运用广博的历史知识予以诠释。所有内容均以无所顾忌的幽默笔调加以传达,同时,还深切关注历经演化过程而保留的人类价值。——纳丁•戈迪默(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主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使我对自由主义产生了很大兴趣
  •   书还没看,应该不错,给单位图书室买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